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來源:文萃谷 1.45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回想我教學的《新朋友新夥伴》一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嘗試:

1.激發其好奇心,誘發學習動機。一開始,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看見學生們高興的樣子,於是,我就讓他們邊做遊戲邊自我介紹。看着他們的表現,我知道,第一步目標我已經達到了。

2.安排合作學習,啟發學生傾聽。低年級的學生有一種這樣的特點,當他們的説話慾望被激起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迫不及待地向別人訴説,哪怕別人沒在聽他説話也無所謂。這次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時,我特地向學生們介紹了傾聽的重要性以及學會傾聽的必要性。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已經在嘗試怎樣傾聽了,這點讓我興奮不已。

3.創設説話情境,體會交際方法。我認為,學會交際,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參加實踐活動。所以,我又設計了上講台自我介紹並表演一個小節目的活動,鼓勵學生上講台,讓其它同學記住自己。目的是讓學生再次體會交際的方法,鍛鍊交際的能力。

4.營造良好氛圍,鼓勵大膽活動。《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最突出的特點是活動性。在最後一個環節裏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聽着美妙的音樂,在班中做流動性交際活動,讓他們運用剛剛學會的交際方法,大膽地去實踐一下。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2

優點:

1、在上新課的同時注意複習舊的知識點,在做題中,引導學生注重材料和觀點的結合。

2、重技能更注重情感培養、案例豐富,貼近現實,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裏,易為學生所接受。師生互動,共同探討,體現出新課程重主體,重過程的新理念。

3、注重時政性,與升會考的熱點、難點相結合,選題較有代表性。

不足:

1、過度有些地方過度不夠清楚,講得較急。

2、儘管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是倡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我的提問過於頻繁,佔用了過多時間。因此,我以本節課為契機糾正已由的行為習慣併力求做到,所有的問題都要經過深思熟慮,精心設計,必須使其具有啟發性、層次性、綜合性及準確性等特點。

3、在講述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時候,資料缺乏整合,還需要對眾多的材料進行精加工。

這些不足將使我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提高自己。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國中二年級政治課。在與學生教學相長中,既有許多收穫,又有許多的感悟。教師的工作時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曾聽學生説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沒興趣,我喜歡你上課,我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電視新聞,心理訪談等。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經歷豐富,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説給學生聽,才有如此效果。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説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為自己為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副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級的課時,因現在會考只作為績效考核,學生不太在乎,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覺得聽這課沒興趣,便抄寫英語筆記,當時我特生氣,將她的筆記本當着同學的面撕成兩半,頓時,教室很安靜,因為我一般情況是不會生氣的。繼續將內容上完,課後與學生談話瞭解她的想法,我給她道歉,“我不應該撕筆記本,畢竟你花了那麼多心血”。學生也承認了她的錯,後來我上課時,當着全班的面給學生道歉,有學生不理解,我解釋教師也有犯錯誤時。就這樣我迎得了學生的信任,於是學生有什麼心理話都與我説。請我為她們出主意。我尊重了學生,學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課的學生,還是沒上課的學生對我都很親近。我在學校哪怕在累,只要與學生相處,煩惱就沒有了,學生只要看我臉色不好,都會説,教師別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體。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4

一、學情分析:

現在的多數是獨生子女,倍受寵愛,對他們來説承受太多的愛,容易導致他們的心靈產生愛的麻痺。他們往往認為所有人對自己的關心、幫助、服務都是理所應當的,習以為常,不以為意。對父母都難説一聲“謝謝”,更難對其他給予自己幫助(或服務)的人真心誠意地表達感謝。本課重在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瞭解社會各行各業中為社會和他人服務而辛勤工作的人,在發現、體驗中有所感悟,激發他們尊重並感謝勞動者(包括身邊的人)的情感。學習參與社會,做有愛心、有感恩之心、有良好文明習慣的人,並以良好的文明行為回報他人。

二、針對以上分析本節課我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了六個活動:

(一)播放兒歌,導入課題;

(二)回憶生活,説聲謝謝;

(三)體驗感悟,認識謝謝;

(四)真情放送,表達謝謝;

(五)今天,同學們有什麼收穫?

(六)總結生活,心存感謝。

這些活動都是在深入瞭解學生興趣、需要、體驗和能力基礎上設計出的活動方案,這些“活動”力求很好地為實現“目標”服務,增強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在兒歌導入,引出謝謝這一環節,我用孩子們喜歡的兒歌引入,孩子們邊唱邊做動作,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而且引發了他們的思考,使得課題在孩子們的交流中很自然的引出。

2、在回憶生活,説聲謝謝這一環節,我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親身經歷入手,引導學生梳理往事,學會觀察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服務、鼓勵和關愛,讓學生感到在接受別人幫助和服務後需要説聲“謝謝。

3、在體驗感悟,認識謝謝這個環節,我主要拋出兩個問題,“你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嗎?和有沒有為別人做了什麼而沒有得到感謝的時候呢?”學生通過回憶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體驗到得到別人的感謝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同時也懂得了幫助別人不一定要得到什麼,提高了人的文明素養。並且通過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告訴學生説謝謝的重要性。

4、在真情放送,表達謝謝這一環節,我注意了學科整合,把用於美術課製作感謝卡用在品德課上來抒發情感,將美術課與本堂課聯繫起來。孩子們真實的情感在美麗的卡片上盡情揮灑,表達的謝意更加細膩、感人。最後我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師生合作配樂朗誦《感謝你》,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美的薰陶,懂得感謝是一種美德,學會謝謝,心中有愛,世界才更加美好,更和諧。

5、在挖掘課堂資源方面,我靈活運用教材,如文本中的圖片,並且蒐集了各行各業的勞動者的圖片,還配上了有關感謝的歌曲和詩歌,這樣既能活躍課堂,又能讓學生體驗、感悟、學會謝謝。我還特別注重課堂生成的資源,把自己的在課堂的親身經歷,對班級老師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上課忘記謝謝補上謝謝。對小組長幫忙分發卡片忘記説謝謝,也補上謝謝。從而影響了學生,當學生説忘了對自己班的同學説謝謝時,我馬上給他機會,叫他主動補上謝謝。把握好這些課堂生成的資源,對課堂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採用孩子們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設計了提前留心觀察、小組合作交流、創設情境發現、做感謝卡、詩朗誦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去自主探究,撥動他們的情感之弦。使學生獲得直接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讓學生從“動心”到“動情”再到準備“行動”,發自內心地表達自己深情的話語。

7、三年級的孩子是低年級剛到中年級的第一年,他們的注意力的時間還不長久,所以也要注重課堂的組織教學,所以在課的始終,我用小組競賽的手段調動孩子們發言的積極性,在課的結束,也有總結獎勵。

存在的問題:

1、《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但有的時候我還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學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學思路還不夠開闊,沒有多渠道收集資料、信息,課堂上貼近學生的生活不夠。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加強理論修養,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2、教學時感情投入不夠,缺少教學激情。一節成功的課首先肯定是教師要能在教學時自己打動自己,特別是品社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如果不能百分之百感情投入,不能打動感染自己,也很難打動感染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我覺得我這節課,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參與不積極主動,影響了我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後在這方面一定要注意改正。

3、在製作感謝卡時,我只定格在一張感謝卡,所以學生也定式思維,大多都只寫給父母,思路不廣,所以在這裏邊聽音樂,邊製作時,可循環播放幾張給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感謝卡,這樣就開拓了學生的思路。

4、學生如果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體驗,效果就更理想。如在體驗感悟,認識謝謝這一環節讓學生把生活在現,學生的感謝就更加深刻。

5、教學評價較單一,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這個得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總結,提高。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5

一、學生對思想品德課認識存在誤區。

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學習效率不高。這從學生的作業、上課回答問題、課堂抽測、月考、期中試卷作答上都有所體現。最大的誤區就是認思想品德課和國小思想品德課一樣,可有可無,考前讀讀背背就能考高分,平時沒有必要花費很多時間。再就是認為思想品德課實行開卷考試,打開書就能抄上答案,沒必要記憶基礎知識,只要在書上畫畫重點,考場上翻翻書就行了。因此平時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是敷衍了事,對於老師所講的答題方法和技巧,也不以為然

二、學生對教材知識理解不透徹。

很多學生平時學習也很認真、用功,所佈置的識記任務也能如期完成,作業也做得很認真,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但一到考試成績總是很不理想,老師和家長着急,學生自己也很苦悶,甚至對學好思想品德課喪失了信心。其實,要想學好思想品德課,單靠識記課本知識,簡單地照抄照搬答案,是遠遠不夠的,也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現在的考試試題越來越靈活,開放性很強,答案多元化,不唯一,單純的知識考查題目越來越少,就算是選擇題也是藉助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依據教材知識結構來命題的,單靠死記硬背課本知識也很難得分,更別説“辨析題”“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索題”了。只是“題目在書外(聯繫生活中的實例,作為背景材料設問)答案在書內(答案來自教材中的觀點)如果對教材知識結構不熟悉,對課本知識理解不透徹,對重要觀點不會活學活用,答題就會不得要領,很難把一些簡單的題目解答出來。

三、學生不會審題,審題不清。

現在的學生大部分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對所做題目的要求不認真閲讀,或者靠想當然,就匆匆落筆,草草答卷,往往造成答案張冠李戴,答非所問。比如在做選擇題中,學生總是習慣於正向思維,當遇到讓選擇錯誤選項時,只要看到一個正確的選項就入選了;題目要 求回答“怎麼去做”?而學生卻會答成“為什麼要去做”?

四、學生不會分析思考,解題能力差。

現在的思想品德課考試題目越來越靈活,更加註重對理論聯繫

實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出題人多從社會熱點問題和初中學生生活實際的事例或教訓出發來命題。學生抓不住解決各種題型的方法,遇到老師課上沒有講過的新的時事、案例等問題時就傻眼了“丈二和尚——摸不着頭”,不會把社會熱點與教材觀點、原理聯繫在起來作答,而是自己信口開河,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就題論題,答案缺少組織性,缺乏條理性,不分要點,不分主次,讓人看了一頭霧水,自然考試成績很不理想。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6

七年級思想品德課,教材以其獨特的內容和風格引導國中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幫助同學們認識和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它一改生硬、陳舊、傳統的説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獨特魅力吸引着國中的學生,它使國中的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會合作探究、學會做人的道理。

一、課堂上要”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起來

北師大版七年級思想品德教材,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探索問題,通過學習探究,自己去感悟生活中的一個道理。事實證明課堂上,教師越是”放手”,學生的思維就越活躍,越能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課堂上學習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比如,在講《我和父母》這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從兩個角度去討論學生和父母發生”愛的衝突”的原因,一個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討論,一個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去討論。不少學生在發言中都提到”從父母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衝突’是因為,在父母的眼裏,我們依舊是不諳世事的孩子,我們的獨立行為往往令父母憂心忡忡。父母斷定,這些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的言行,必須嚴加管教,否則後果堪憂。”“從我們自己的角度看,之所以會發生‘愛的衝突’是因為我們長大了,渴望獨立,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擁有對自己的事情的決策權;有時巴不得和父母保持一點距離;常常想要保守自己的一點小祕密。”同學們

1、熱烈的討論,很自然的便找出了與父母發生”愛的衝突”的原因,因勢利導請同學們討論結合自己的實際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這個活動中,我主要試圖從兩方面引導學生:一是情感方面,教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二是從能力培養方面,使學生養勤動腦的好習慣。從這堂思品課中筆者感受到不同以往的教學理念: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教師鼓勵學生質疑,提倡合作探究。

二、教材教學的內容貼近生活實際

以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或生活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展,在發展中學習,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基於此,在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中,我也改變以往全靠老師收集資料的模式,注重讓學生課前收集信息,課上展示、交流信息,課後注重實踐和同學間的評價,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並結合遊戲、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學生的課堂活動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通過同學的經驗介紹,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去感悟: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方法,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後,再進行知識遷移,讓同學們就學習方法展開討論。同學們在討論後得出:學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學習有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一方面同學們看問題的不同角度,另一方面學到了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教材內容與時事相結合,開拓學生視野,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我在講《珍愛生命》這一課時,結合近期發生有關時事例:2008年5月汶川地震、醉酒駕車、吸毒販毒等時政熱點事例,然後,

2、我分別從天災、人禍,不可抗力、人為因素這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並讓學生體會”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暫,生命彌足珍貴。”的道理。此時,筆者趁熱打鐵引導學生對生命進行思考,適時引導學生理解”生命”的內涵。由此,學生明白了生命的可貴,加深了對生命的珍視,與此同時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可見,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結合時事進行學習,可以達到理論聯繫實際,一方面有利於加強教材的説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原理綜合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在研究、摘編、分析新聞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嚴謹態度,能夠為學生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引導學生逐步養成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能幫助學生辨別是非、認清方向、研究對策,更能幫助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獲得極佳的教育效果,對他們整個中學階段以至一生都將產生很大影響。

思想品德課,在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強調要求我做到: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着對話,意味着參與,意味着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瀰漫、充盈於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不是無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思想品德課重在使學生提高道德修養。在社會風氣下降,人們追逐物質利益,輕視精神生活的今天,我們更應引導學生擯棄不良習氣,培養他們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他們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境界。隨着科技的日益發達,我們更應認識到道德修養的重要,科學技術再發達,如果沒有正確的人來操縱,那將對人類構成最大的威脅。我們教師應從內心深處認識到思想品德的重要,並引導學生時時規範自己的行為,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做一名身心健康,有益於社會的公民。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7

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工作,我認為上好七年級思想品德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認真鑽研教材,科學設計教學流程

有人認為,七年級思想品德課,內容簡單,道理淺顯,容易説得清楚,都認為思想品德好上,鈎鈎畫畫就行。但是要讓學生很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明確道理,規範自己的行為,教師就要認真地備課,科學地設計教學流程。如何備課?首先要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確定每課的教學目標,然後設計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薰陶。上學是生活的轉折點,是一件大事。他們頭腦中會產生各種想法,有新奇,有高興,有自豪,也有害怕,甚至帶有疑問。

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生的不同想法,充分利用掛圖、幻燈、課本中的圖片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回憶開學第一天,校門口“歡迎新同學”的橫標,老師、大哥哥、大姐姐在校門口迎接他們,並把他們領到教室等情景,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温暖,集體生活的和諧友愛。由此可見,只有認真地鑽研教材、瞭解學生,教師才能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從而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這是上好課的第一步。

二、寓教於樂,形象地講清觀點

形象生動地講清觀點,提高學生的道德觀念,是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而關鍵是如何做到講清觀點、形象生動,千萬不要連篇累牘。要注意從少年抽象思維不發達的特點出發,並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活動、遊戲、插圖、幻燈、參觀等,把道理寓於遊戲活動和感性的認識之中,做到情理交融、深入淺出。

三、加強行為訓練,促進知行統一

國中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思想品德課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而且還必須重視道德行為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知行統一的目的。

七八年級學生是培養和形成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我們根據“學一點,懂一點,做一點”的原則,在課堂上堅持行為規範的指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堅持每節課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強化道德觀念。引導學生用所學過的內容進行道德行為的評論,即進行課堂行為分析。學生的評論雖幼稚簡單,但通過這樣一評,表揚了先進,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學生明白了是與非。根據七八學生分辨能力低的特點,經常向他們講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學校中的好人好事,讓他們學有榜樣,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就能加強學生自我行為訓練,達到了思想品德課動情、曉理、導行的目的。

在思想品德課中,提高學生明理能力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科學地把握和運用,就能夠使他們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中受到教育,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8

我從事八年級思品課教學工作接近十年。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己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一、依據教材,傳授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有重點的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我做到:1、深刻把握教材,依據課本設計問題;2、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既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3、教師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將課本讀薄,深刻把握課本,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課本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我做到了:

1、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

2、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內容,深刻領會課本,讀懂課本;

3、及時提供時間、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理解,將課本納入心中;

4、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會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參差不齊。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自主、互動”六步教學法,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武裝自己,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以先進的理念引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課;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紮實、高效。做到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温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複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為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9

九年級學生面臨畢業,特別是日益迫近的會考,思想、心理、行為等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認真研究分析這一時期學生的特點,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促進思想品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學情分析

全級目前共有x名學生,各班每週有x節思想品德課,再加x節x自習,第一學期和他們短暫的一接觸中,我感覺到他們對思想品德課還是很感興趣的,大部分的同學能夠認真聽課並做好筆記,但仍有不少學生厭學,對課堂教學毫無興趣,從作業情況來看,普遍質量不高,抄作業的現象特別嚴重,態度欠端正。另外對課本的背記任務雖能按時完成,可運用能力差。

第二學期,學習積極性還是比較強的,與上一學年比較學習風氣有了明顯的好轉,學習的興趣濃了,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了。但兩極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尖子生不夠突出。從期會考試的情況看,學生各學科之間發展不平衡,存在着偏科的現象,不是太重視思想品德學科,錯誤的認為品德課開卷考試,無須讀背、還沒有重視起來,大多數學生抱有突擊思想品德的思想,認識不夠到位。選擇題學生都答得不錯,失分主要在大題,沒有把握好難易程度。考試答題時間分派不合理,以後教會學生首先了解卷面,做到合理分派時間。有一部分學生(特別是男生)其他六科成績還比較可以,思想品德影響的總評,這直接影響升學率和七科的合格率。

在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中,除了上好新課外,還針對學生在做題錯誤程度進行探索,並嘗試訓練學生的解題作答能力,根據會考的標準嚴格要求學生,此外,思想品德這門學科,要求學生在平時一定要關注新聞、關注時事,這是學生的軟肋,教材的更新程度不夠,絕大部分的材料銜接依然是七八十年代的知識,過去提到先進人物,我們講雷鋒,今天的課本依然還是這樣,缺少時代氣息,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必須聯繫當下實際,給學生做更多的補充,才不至於學生拿到卷子時,一臉的陌生,再者,該科更多的是強調從思想上來教育、影響學生,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科學理念,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結合學生的發展實際和成長規律來進行教學。

二、應對措施

1、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礎知識,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要讓學生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加強規範語言訓練,提高答題得分率。

2、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獲取相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情感和態度,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引領學生進入閲讀世界、注重文獻史料的積累借鑑,引導學生系統、牢固地掌握各課的知識考點,並培養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也從中得到了感性和理性的知識,對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3、多督促、多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遵循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思路,抓好平時輔導,給予學生幫助。

九年級階段學情反應出學生對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答題不規範,運用欠靈活,缺少做題方法和邏輯推理能力,如何讓學生能夠有所進步,是現階段擺在我面前的難題。

1、調整學習心態,以中等生為依託,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激情。加強與學生的思想溝通。

2、注意落實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把握,加強專題訓練。

3、有選擇的訓練學生的答題技巧,備戰會考。

三、具體方法

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我們制定出以下計劃:

1、品德科任老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適應學生的學情而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2、品德學科老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教學情景,精心授課,抓緊課堂四十五分鐘,幫學生整理各個知識點,總結學習規律,力爭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

3、及時做好學生的思想轉變和教育工作,改正部分學生不良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弱勢學科),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4、做好各學科任課老師之間的配合,科任老師要經常班主任與溝通,瞭解班上學生學習情況。

5、加強對中下等學生的課後輔導,尤其是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促進後進生的進步,鞏固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同時注重培養尖子生,以優帶良,以優促後,力爭實現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目標。

6、科任老師要精心組織單元測試和專項訓練,認真分析試卷中暴露出的問題,並對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講解,力求透徹,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

總之,相信在老師和學生的齊心協力下,下次思想品德考試一定能取得好成績。這樣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0

思想品德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作為思品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吸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説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

3、老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學生的權利,認為自己為學生好,而學生的權利微不足道。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隨便把學生的副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

4、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本着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的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1

隨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應從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實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素質教育及德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德,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重視對國小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在低年級,結合生動具體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輔導。低年級學生有強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着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對周圍的環境好奇、敏感、喜歡模仿,但明辨是非能力差,對某些事的判斷容易出現偏激,可能出現盲目模仿的現象,甚至做出一些讓人吃驚的事情,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危害。在教學中做好國小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滲透,引導,顯得至關重要。聯繫自己多年在國小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經驗中談幾點看法及感受。

一、把握住《思想品德》教材和心理素質教育的結合點

對國小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主要是幫助國小生認識自己、悦納自己,提高他們對國小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開朗、向上、樂學、合羣、自信、自立、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對於低年級國小生,根據他們生理特徵和認知能力,主要是要培養他們能夠適應步入國小後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克服孤僻、膽心理,能感受在班隊集體中共同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學會在與同學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謙讓,在學習中樂學好學,克服粗心、馬虎,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

1、發揮榜樣力量

從低年級國小生的心理因素分析,一般他們都十分崇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把英雄人物作為自己追求、模仿、學習的楷模。真正的英雄人物本身往往就是有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對國小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認識觀的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情感滲透。從一些小故事中讓他們

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自覺的受到感染,從而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根據課本中的內容聯繫實際,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蹟做感情方面的滲透,感悟人世間的真情。讓勤勞勇敢、善良正直、艱苦樸素、助人為樂、珍惜時間等一些優良品質,在他們頭腦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影響日常生活行動,成為行動的指南。從一些非常感人的家庭故事中,逐漸體會父母的辛苦,家庭生活的温暖。理解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知道父母之愛是是人世間最純結、最無私的愛,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讓他們實實在在體會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裏,讓他們也有一顆純潔美好的心靈,心中充滿愛。這樣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承受搓折、歷經失敗後,也不會做出一些讓人易想不到的事,不會出現過激行為,保持良好的心態。因此在教學進程中,我們必須要善於開掘榜樣人物的心裏動態,激起學生的共鳴。

2、緊扣生活實踐

低年級國小生剛步入學校學習,開始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學習各種實踐技能,學習創新精神,成功使他能更加勤奮,不斷進取,增強自信性和自主力,而挫折會使他退縮、害怕困難,產生自卑,產生厭學及其它行為問題。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緊密聯繫學生的實踐活動,實施素質教育要靠全面推進,在思想品德課中加強心理素質教育,體現了把德、智、體、美等有機地統一在一個教育活動過程中,針對國小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強化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了國小生的全面發展和全體發展。

人的心理素質要在生活實踐中得到培養,如同國小的體魄要在鍛鍊中得到增強,文化素質要在實踐得到提高,道德素質要在道德行為中發展一樣,國小生的心理素質只有在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不斷磨礪,才能使他們成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低年級國小生,他們的心理活動顯得純真、直率,有較強的開放性,他們的心理髮展有較大的可塑性,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心理素質處於形成和發展時期,所以更需要重視在生活實踐中訓練道德行為能力,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國小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把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對培養國小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好的效果。注意觀察挖掘學生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進行教育。從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從中受到教育。比如讓他們種幾棵小樹,栽幾株花,餵養一些小動物。這樣他們在植樹、種花、餵養小動物的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做事耐心、負責、有愛心的思想感情,而且還增長了很多有關動物、植物的知識,培養了一種興趣和愛好。可以進一步與周圍的生活環境相聯繫,聯繫中國的人口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以及氣侯變暖以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引起國小生對各方面問題的興趣,培養講衞生,保護環境,從而為保護環境自覺行動起來,做個“環保小衞士”。

3、優化課堂教學方式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在遊戲中受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呢?在教育方式上,更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作為終極目標。擺正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思想品德課的綜合知識和國小生的親身體驗為載體,不斷地誘發國小生主動探索的動機,教師要根據國小生活潑好動的身體特點,比較好奇、喜歡探究的心理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學習心理需要,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為每一位國小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足夠的思維和表現空間,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注意讓國小生以遊戲的方法體驗或表演自己的心理和行動。常讓國小生自編、自演一些生活小品、小故事,比如《小紅帽的故事》,《狼和狐狸的故事》等等。國小生在課下都很認真地準備,在課下自行組織練習、表演,從而,在表演中去領悟、體會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理。國小生們盡最大的能力模仿人物角色,體驗故事中人物複雜的心理特點,感悟豐富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喜、怒、哀、樂的思想感情融於故事中。因此我經常把一些喜聞樂見的小品、競猜、競賽、搶答、辯論等感興趣的話題拿到課堂上來。引導國小生課後繼續去進行探索、探討、交流有關信息。這樣既可以獲的多方面的知識,又培養了優秀的思想品德,使學生在生活中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從生活中受到思想感染,從而也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2

期會考試開始之前,我們進行了複習,從複習課中發現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有必要反思一下:

一、重點基礎知識突出複習。

1、這一環節不能是簡單知識的重複,既要有知識的系統化,又要突出重點。重點知識是複習的主體部分,在複習過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從考試反饋看出,大部分學生比較認真,而且能按老師的要求系統複習,但是還存在問題。例如:家庭結構的類型,反覆進行對比講解,還有的同學不會,不學;孝敬父母的主要表現強調不要用自己話回答,要按書上知識點作答,從考試結果看還有一部分學生胡答亂答,該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值得我深思、困惑。

2.根據教材內在聯繫,進行單元複習。把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掌握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例如:與異性同學交往要講究原則,與父母交往以及與老師交往都要講究藝術及方法,分類記憶、整理、比較,學生能較為準確的回答出來,收到較好的效果。

3.基本概念準確掌握。基本概念的複習首先抓住關鍵詞;其次,把一些內容相似或有聯繫或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較,劃出它們的區別和聯繫,加深記憶。

4.查問質疑一環扣一環。全面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及時反饋矯正”和“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原則,緊緊圍繞教材,精心選擇問答題,顧全上、中、差的學生。通過提問,瞭解學生知識記憶的情況和欠缺的地方,調動絕大多數同學的積極性,保證一節課至少有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發現問題。對學生沒有準確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識點,進行透徹地講解,幫助學生記憶。例如:面對文化差異,有兩種態度:溝通和排斥,我們主張什麼?學生容易和麪對不同文化我們應採取什麼態度?兩個問題易混,應區分開。

二、主要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知識的再提高。

這一階段主要環節是教師要精心編選好練習題,並定時訓練和講評。

首先,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試題。在這一環節複習過程中,教師要縱觀全面,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試題。首先要選基礎,即通過多練使基礎知識在理解和應用上達到運用自如、熟練、準確、舉一反三。例如:練習冊中有這樣一道題:節日歸類圖表,整個學年我都進行了複習,將題延伸整合,連續設計了疑問,説出節日的概念、文化的特性、如何對待外來中華文化?對待中華文化青少年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是什麼?怎樣做一名友好往來的使者?等等,這樣複習效率很高,效果較好。

其次, 選薄弱環節訓練,就是對學生易出問題的知識點或思想認識方面強化訓練,練得多了,就會化難為易了。再次,選時政熱點訓練。就是要及時掌握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分門別類進行訓練,並要和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繫起來訓練,注意理論聯繫實際。

最後, 選類型訓練,要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見多識廣,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多練精煉,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進行復習過程中存在的困惑及值得深思的問題,做一反思,有待於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3

核心提示:在教學設計中設計的活動中也有一些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對“青少年上網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辯論上,學生是否能夠將利與弊概括全面,對網絡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一、在對教材的分析上,我認真的參照了《課程標準》中對《身邊的誘惑》這一課的要求:結合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與學生緊密聯繫的事情,使學生知道:對待這些誘惑,要採取的適當的方式方法,並提高認識能力學會分辨誘惑,所以我緊緊抓住“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學生解決問題。

在對學生的把握上,由於七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我就順勢採用了他們關注的問題如討論《驢子與蝙蝠》的故事,關於青少年上網利弊的討論等,但由於他們分析判斷能力還不成熟,有時自己總結出的結論未必是正確的所以我選擇了比較有説服力的視頻能給他們更深刻的認識。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選擇了易於學生接受的教學過程,覺得對教材和學生分析比較全面。

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一些調整。我將此課的重點定在遊戲機的誘惑上,為了更透徹的解決這個重點,我將教材的順序作了一些調整,把遊戲機的誘惑放為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而將金錢的誘惑放在了第二部分。這樣先入為主,先討論重要的問題,能夠給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教學重點。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取了不同的教學手段,尤其是通過辯論,角色扮演這些活動,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來。

在對課程資源開發上,我利用盡可能多的資源,如視頻教學,播放媒體等,我覺得以上都是設計的成功之處。

二、在教材分析、學生分析以及教學設計中也有一些不足或自己難以把握的地方,比如,對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定位上,目標為:調適學生的認識和行為,讓他們在思想上全面的認識誘惑,從而去自覺地追求科學、健康、充實的國中生活,但對於真正調試學生的認識和行為我覺得還有一些難度,對解決這些問題所用的方法我自己覺得還不夠到位,有些方法比如通過寓言故事引出誘惑這一話題並不直接,是否能使學生能真的在思想上將二者聯繫起來還需要進一步的實踐。

對學生情況的分析,還有一些難以把握之處,思想品德的教學就是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在這裏我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有一個是讓學生自己找出身邊的誘惑是什麼,對於學生感到困惑的,教材中沒有提到的問題,雖然我有一些預設,但學生所説的如果不在我的預設內,怎麼解決,是否能解決的讓學生滿意就很難把握,這些都需要教師對學情進一步把握。

在教學設計中設計的活動中也有一些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比如對“青少年上網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辯論上,學生是否能夠將利與弊概括全面,對網絡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在整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無論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分析還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思考,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來使自己的課程充實,同時課上的實踐也非常重要。反思是課上教學實踐的總結,有了這些認識,我會在以後的課堂實踐中留心,注意。不管怎樣,不斷的學習是恆久不變的主題,在今後的理論與實踐過程中還要加強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上出有實效的好課。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4

一、教師適時改變角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德育像春雨般進入孩子們的心田 基礎課程改革以來,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體現了課堂的民主和平等。在課堂教學中要研究兩對關係:學與教、師與生。我認為學與教強調後面隱藏的是師與生的關係,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要用教師的“愛“來培養學生的“愛”;要用教師的“情”激發學生的“情”;要用教師的“會”來發展學生的“會”;要用教師的“活”來引導學生的“活”。在教學《春季保健》一課時,教師及時改變角色,扮演身體不舒服的狀態,並説“我上午突然流鼻血了。”或“我這幾天嘴脣乾燥起火。”等等。引發學生討論:“這是怎麼回事?我該注意些什麼?大家能給我點建議嗎?”由於角色的轉變,不僅使師生自然融合進行平等對話,還為生生對話搭建舞台。在師生、生生平等的對話中,調起學生已有的經驗,在相互交流中使學生體悟到春季怎樣保健?怎樣關心別人和照顧自己?由此,在我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把學習變成一個“共同體”,把教室變成一個“學習場”,把課堂變成一個“情感園”,只有在這個意義上,才有可能有態度的形成,有情感的交流,有習慣的養成,有道德的浸潤。

二、關注綜合實踐活動,增強道德實踐的實效性

在《開發新時代的學校課程——關於我國課程改革政策與策略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所謂綜合實踐活動是指立足於學生的生活與經驗,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綜合運用於實踐的一種課程形態,或者説它是以學生的生活與經驗為核心組織起來的一種整合課程的形態。

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説的是我們要深入地瞭解和認識事物就必須親身參與嘗試、體驗、親自去做。因此,我在《品德與生活》課中經常結合學習內容,儘可能地提供給學生親自參與的機會,開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幫助兒童獲取某些難以身臨其境去學習的體驗和經驗、知識。如《平安回家》一課,進行“我是小交警”的角色扮演,讓學生用手勢指揮交通,並向大家介紹交通知識。在這一課中,由於我們的孩子在農村,不能看到交警指揮交通的場面,所以我就先演示車輛停止、車輛通行、左轉彎的指揮動作,讓每名學生學習指揮動作,人人爭做“文明小交警”。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藉此,我發問:“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學生回答:“要右側通行。”“那麼如果在市裏看見紅綠燈的十字路口,又該注意些什麼呢?”學生説:“走人行橫道。”我又做了補充,揭示一個小常識: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可以通行但請注意安全。然後再請學生説一説在今後上學的路上,大家應該怎麼做?學生各抒已見:遵守交通規則、右側通行、不併排走、在路上不打鬧,等等。最後佈置了課後延伸,以小組為單位互相監督,一個月評選出三名遵守交通規則的“小標兵”。這一活動的安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不僅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而且能及時糾正其他學生的錯誤。我之所以這麼安排,就是把書本上的一些抽象的道理和知識變得越來越具體、生動,使學生的道德情感不斷加深。

三、從規範行為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二年級第一單元《我眼中的你》這一主題活動,安排了《我的小夥伴》《我眼中的教師》《我眼中的家長》三部分內容,目的讓學生了解同學的長處,欣賞別人的優點,瞭解老師、父母的一天工作和生活情況,能用自己的方式愛老師,愛父母,主動為老師和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了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文明行為,我這樣設計了《我的爸爸媽媽》一課:首先是激情導人,讓學生欣賞《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曲,再談一談這首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然後介紹收集的資料,説説父母一天的工作,瞭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有的小朋友就會想到父母早起做飯、平時洗衣服、輔導自己學習等等,進一步瞭解父母的辛勤付出,我還讓學生帶來自己不同階段的照片,讓孩子們回憶一下生活中父母的感人事例,然後説一説。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丁然小朋友説:他一次生病了,媽媽揹着他去診所看病,從媽媽的背上他就下定決心,努力學習,長大報答父母;於東治小朋友説:一天下雨,雨很大,他沒有帶雨傘,爸爸頂雨來接他,他看見爸爸的褲子都濕了,他哭了,爸爸是多麼的不容易啊,他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等等。

最後讓每位學生回憶自己父母在家裏經常做的事情,以彩筆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全班展示作品進行交流,課後將自己的作品送給父母。通過這一活動,學生改變了對父母的態度,懂得了關心父母。據課後調查,有95%以上的學生在家裏能夠聽父母的話,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思想品德教學反思15

一、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承擔責任的代價與積極意義,明確不承擔責任的不良後果,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會承擔責任,將承擔責任作為做人的基本要求,努力做一個負責人的人。本目設置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承擔責任意味着什麼”;説明每個人承擔責任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同時也有積極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承擔責任就意味着付出,所以承擔責任就需要勇氣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第二層次“不承擔責任有什麼後果”,從對個人、社會的影響角度認識不承擔責任的後果。對個人而言,不負責任就要受到道德的譴責,觸犯法律的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積極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提高承擔責任的自覺性。承擔責任要付出代價,也有積極的意義,這既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1、通過第一目的學習,學生對責任有了初步認識。但學生觀念中還存在“承擔責任吃虧”

“承擔責任是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等一些錯誤認識。對於承擔責任付出的代價、積極意義認識不夠全面,學習、生活中逃避責任、推卸責任的情況還時有發生。

2、由於認知水平所限,學生對於承擔責任對個人的影響較容易理解,但對他人、社會的影響缺乏全面的認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懂得承擔責任的會付出代價,同時又能獲得回報;不承擔責任會帶來種種不良的後果,從而明白承擔責任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擁有當面對責任衝突時尋求可選擇的途徑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承擔責任的意識和勇氣,敢於擔負責任。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承擔責任意味着什麼是重點;

教學難點:如何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是難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