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會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

來源:文萃谷 1.7W

問答題是傳統的大型主觀性試題。特點是知識容量大,並有很大的空間供分析問題能力的發揮。所以問答題主要是考查"綜合應用能力"。它不僅適用於大跨度的歷史問題,也適用於闡釋歷史理論問題和涉及情感價值觀的問題。下面是2022會考歷史答題技巧,歡迎參考閲讀

2022會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

會考歷史問答題答題技巧

由於其知識的容量和分值較小的原因而有別於大型主觀性試題。此題型的功能定位於"應用能力"考查層面上。即解題的過程應體現知識的遷移,需要運用各種分析問題的方法。

主要包括敍述題(或簡述題)、評述題、比較題、綜合比較分析題和材料式問答題等。

問答題的解答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審題。在審題中,要審“求答項”、“限制項”、“中心項”、“提示項”各是什麼?還要審每小問後面的分數,比如是5分,如考生已知道了四點,那麼很可能還有第五點。其次,根據審題的結果,也就是題目的要求,從頭腦中,從書本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第三步是打草稿,打草稿並不是要求寫出答案的全部,只要求寫出幾點,每點用幾個字概述,點明即可。第四步是正式答卷。第五步是檢查。檢查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審題是否正確?(即答案是否合題意)有無錯漏之處?有無錯別字等。

審題時,首先要注意問題的基本結構、要求範圍,包括時間、空間等因素;其次,分析提示語,如試述、簡述、概述、闡述、指出、簡答等等,圍繞設問把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活動的史實、知識點按時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每點點到為止,按題目要求不必展開的可省略:又如有説明、證明、解釋、評論、評析、你認為等提示語的題目,可依據史實,運用辯證唯物史觀對某些觀點進行分析、論證,對有比較、對比、區別、相似、有何異同等提示語的題目,可運用類比法或對比法,通過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析、比較,得出正確答案。

問答題的類型:

(1)敍述類問答題。這是問答題最基本的題型。它主要是對教材中重要知識形成完整記憶,對重要歷史事件等準確記憶與理解,形成關於這一事件的知識體系。答題時,可完全照教材抄下來,注意條理清楚、文字準確、緊扣題意、邏輯嚴謹。

(2)歸納概括類問答題。是從數量較多的或反覆出現的類似的歷史事實中,或把時間、空間上較分散的歷史現象加以選擇、提煉,形成集中的、一般性的認識、觀點。它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階段特徵、基本線索和發展過程的歸納、概括、再現、再認的能力。解答時注意宏觀上把握歷史發展線索和特徵,突破、重組教材敍述,形成更深層的知識系統,抓住事件性質——進步的,事件時間的限制,對連續幾組問題,條理清楚,前後分段,以基礎知識為依託、概括、歸納、總結歷史現象、歷史事實、歷史概念、歷史結論等,較完整地解答問題。

會考歷史問答題的答題公式

1、性質分析:任務+領導階級+主力+手段+結果等

如辛亥革命性質分析: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由資產階級領導,具有一定羣眾基礎,採取暴力革命手段;結果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卻被袁世凱奪勝利果實,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全成功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2、影響或意義=(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⑴經濟影響=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結構+經濟格局等

如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等等。

⑵政治影響=格局+制度+體制+政權+政策+階級+民族等

如十月革命的影響: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鼓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標誌着世界現代史的開端等。

⑶文化影響=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

如兩次中英戰爭的文化影響:“西學東漸”、產生“中體西用”思想、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近代教育、愛國主義文學興起等。

3、判斷成敗及原因

⑴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⑵成敗原因=(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策略等)

⑶成敗根源=(社會條件+階級本質)(進步/侷限)

4、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

⑴政治=國情+領導+羣眾+武裝+民主+法制+思想+策略等

如第一次國共合作:從經驗看,國共兩黨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從教訓看,必須掌握領導權和武裝。由此得到啟示是合作要以鬥爭求團結......

⑵經濟=生產力+生產關係+客觀規律+發展戰略等

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現狀,生產關係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注意綜合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與市場競爭結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繼承+發展等

如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在革命或建設實踐探索中不斷的發展等。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⑴人物評價=屬性+事蹟+影響(進步+侷限)+結論等

如評價李鴻章:首先是其身份屬性即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時間順序闡述其在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中法、中日戰爭的具體事蹟;對其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⑵事件、事態評價=概況+性質特點+影響(進步/反動+正義/非義)+結論等

如對維也納體系的評價:先概述維也納會議和維也納體系的概況;再分析其性質和特點,對其歷史反動性及客觀進步因素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判,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以上各項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歷史學科的一般規律。在實際運用中,需要結合具體歷史問題,靈活調整。當然,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概括,還有很多地方可以進一步調整和充實。

會考歷史簡答題技巧

會考歷史的複習要循序漸進,但也要配合適當的答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

一、開卷考試命題要求

加強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所學知識與社會現實、生活實際聯繫的能力。

二、開卷考試的命題特點

①以素質教育思想、創新教育思想、現代教育測試理論和教學過程管理理論為指導思想。②以學生使用的教材版本為依據,體現課改精神。③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繫和重新整合,在試題中創設新的情境或場景,降低學生記憶難度,加強對學生體驗、感知、理解、積累和運用歷史的考查,避免死記硬背。在命題特點上體現知識的廣泛性,選材的借鑑性,題量的適當性,試題的開放性,形式的靈活性,設計的新穎性,答案的開放性和思維的發散性等。

下面為各位會考考生整理的歷史考試技巧。

一、“是什麼”型題目

這個只需要熟悉課本的知識點,按照題目答題就可以。

二、“認識”型簡答題

這類題目的設問方式通常是“如何認識”、“如何看待”、“談談你的看法”、“分析這一現象”等等。這類題目的解題方法通常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思路去解答,即“對與錯”、“重要性、必要性”、“具體措施”等。

三、“啟示”型題目

這類題目的設問方式是:這個事給我們有什麼啟示?回答時,要注意提煉材料中的觀點,結合所學的知識點來分析,從中歸納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四、“評析”型題目

這類題目一般是“運用所學知識對這一觀點進行評析”。回答這類題目時,首頁要判斷是對還是錯,或者是不全面,然後根據相應的依據如法律法規和教材的理論等,再聯繫材料中的觀點進行分析。

五、“漫畫”型題目

漫畫類的題目,要找準漫畫與知識點的鏈接點,首先要看標題,看標題能否給出指引性的知識點或者觀點;然後看文字,看看漫畫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畫裏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長”的;最後看畫面,漫畫誇張之處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這裏。

六、“圖表”型題目

“圖表”類型的,首先要看標題,標題比較直觀的説明了圖表的內容;然後要將圖片數據做三個對比,“橫向比”、“縱向比”和“綜合比”,將三個對比的數據歸納整理,通常就會得出想要説明的問題;最後要看看圖表下面的註釋,看看有沒有特別的註釋。

七、“體現型”題目

這類題目通常會問“體現了什麼?怎麼體現”等等。回答的'時候,應該寫上教材的知識點,再加上材料的關鍵詞來體現這一知識點。所以解題的思路就是:定知識點、聯繫知識點、梳理答題。

八、“反映”型題目

這類題目通常會問“反映了某一問題發生了哪些變化”“反映了什麼現象或什麼問題?”“説明了什麼?”等。回答的時候要對題目材料所給的信息全面把握,將感性的材料理性化。

九、“為什麼”型題目

這類題目的設問方式是:為什麼説……為什麼要……回答這類為什麼題目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説明你為什麼要這樣説、這樣做的依據,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等等。

十、“怎麼辦”型題目

一般來説,這類題目會問你“如何”、“怎樣”,有時也會出現建議的形式,這類怎麼辦的題目,一般要給定主體是誰,然後再寫怎麼辦。

十一、“意義”型題目

通常題目會問“有什麼積極的影響或者意義”,對於這類的意義題目,要針對某一“做法”或“事件”有什麼意思來回答,回答時要從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的意義來考慮,還要對個人、國家、社會和事件本身的意義來思考。

會考歷史簡答題技巧

一、材料解析題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帶着問題讀材料

2.重視材料出處

3.讀懂材料,挖掘引申含義

4.善於提取有效信息

5.規範做答

6.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題,三步入手

一讀:解題的基礎

這一步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讀什麼?也就是閲讀的內容。二是如何讀?也就是閲讀的順序。

先説一下閲讀的內容。

材料題都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問題部分。

在閲讀材料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讀全,也就是不能忽視材料的標題、註釋、出處這些內容。這些説明性文字,它們往往能夠提供材料的時間、國別、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給考生某種暗示和引導,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應該給予足夠重視,不可漏讀。

再説一下閲讀的順序。

如何去讀確有講究。根據我自己的實踐,在讀題環節中,先讀問題,以掌握題目設置的要求,帶着問題閲讀材料,這樣既節省閲讀材料的盲目性,又節約時間。閲讀材料也不能忽視材料標題、註釋、出處這些內容。

從後往前讀,也就是先讀設問部分,後讀材料部分。

原因有三:

一是先讀材料有一定的侷限性和盲目性,特別是遇到一些難懂的或生疏材料,易於產生懼怕心理,影響答題。

二是每道材料題都有一個主題,而命題者就是圍繞着這個主題來設問的。所以先讀設問部分,可以抓住材料的主題,這樣在沒讀材料之前,就已經給材料內容定了位,這樣我們的思維就有了目標。

然後再帶着問題去閲讀材料更是有的放矢了。

二想:解題的關鍵

讀的同時,也是想的過程,找的過程,要邊讀邊想邊找,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1.找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

設問和材料關係密切,設問提出的是有關材料的問題,回答設問離不開材料。所以,找到材料與設問的相關點很重要。先在設問部分找出關鍵詞,然後帶着關鍵詞再去材料中找相應的關鍵詞或句。通過對關鍵詞句的分析,結合相關的知識信息,對號入座,對問思答。一般情況下,問題就解決了。

2.找材料與教材的相聯點。

隨着開放性試題的增加,材料解析題的材料、問題都越來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與教材中的主幹知識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正所謂“材料在書外,答案在書內”。這就需要我們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聯繫,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的內容相關聯,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聯繫在一起了。只要判斷準確,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3.找材料與材料之間的聯繫。

一般情況下,每一道材料題都有一個主題,而每一個材料都是圍繞這個主題來設計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觀點完全相反,它也是圍繞一箇中心而設計的。找出了中心,然後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

三答:解題的落腳點

走完了“讀”和“想”這兩步,答題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後一步組織答案了。在組織答案時有幾個問題要注意:

1.問什麼答什麼

緊扣題意、論從史出。做到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對號作答,堅持“問什麼答什麼”,不要脱離材料,隨意發揮,答非所問。

2.注意語言簡明扼要、條理清晰、書寫工整

材料解析題對回答的要求是貴精不貴多。注意設問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詳盡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簡潔些。如果有字數要求更要慎重處理,想好再下筆。

3.要恰當使用歷史中的術語,少説大白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