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原文、賞析優秀【3篇】

來源:文萃谷 4.02K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原文、賞析1

原文: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原文、賞析優秀【3篇】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

宋代:辛棄疾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譯文: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整日在借酒澆愁的狀態中渡過,一生的努力因沒能改變國家的敗局而全部成空。古今往來的英雄們本就不多,卻因時間的流逝而淹沒,再也難找到像劉邦、秦始皇那樣的英雄。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英雄年少種種,身世經歷全都在夢中顯現。結果老僧在半夜時分錯誤地鳴鐘,驚醒後難眠,連鐘聲也聽不得,只有西風嗚咽。

註釋: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diàn)秦宮。

身世:平生。酒杯:借酒澆愁。漢殿:漢代宮闕,代指劉邦。秦宮:秦朝宮闕,代指秦始皇。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sēng)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mián)不得,卷地西風。

夢入:夢境。少年叢,當謂英雄年少種種。歌舞:身世。誤:錯誤。西窗:思念,代指抱負。卷地:謂貼着地面迅猛向前推進。多指風。代指身世悲涼。

賞析: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當是作者後期的作品,詞雖以“萬事皆空”總攝全篇,實充盈家國身世之感,風格沉鬱悲涼。上片懷古,實歎喟今無英雄,秦漢盛世難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夢境再現。《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描寫的是人到中年,有些悽悽惶惶心態,但又不趨炎附勢的低姿態。此詞當是作者後期的作品。

辛棄疾也信奉老莊,在《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這首詞中作曠達語,但他並不能把衝動的感情由此化為平靜,而是從低沉甚至絕望的方向上宣泄內心的悲憤,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銷磨的痛苦。

上闕:“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英雄惜英雄的悵然,劉邦和秦始皇的時代,是他認為兩個英雄豪傑輩出又命運起伏的時代。古今往來的英雄們,為時間的流逝而淹沒,但是心中的宏大夢想缺不曾忘卻,字裏行間中作者為國家捨身立命而不達的情懷更加讓人感慨。

上闋首句“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有充盈家國身世之感,風格悲涼、沉鬱。“雨打風吹”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嚴峻的考驗。此處表達出作者捨身報國決心的.堅持。

下闕:"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後闕是寫少年夢被山僧撞破,驚醒後難眠,卻連鐘聲也聽不得,只有西風嗚咽。雖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現實,實際上作者絲毫沒有忘記國家大事,時刻想着的還是報效國家。“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卷地西風“更是突出看當時嚴酷的現實。

這首詞在藝術手法上的高明之處在於聯想與造境上。豐富的聯想與跌宕起伏的筆法相結合,使跳躍性的結構顯得整齊嚴密。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濤大起大落,通篇藴含着開闔頓挫、騰挪跌宕的氣勢,與詞人沉鬱雄放的風格相一致。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原文、賞析2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朝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志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賞析:

全詩描寫的是人到中年,有些悽悽惶惶心態,但又不趨炎附勢的低姿態。此詞當是作者後期的作品。

辛棄疾也信奉老莊,在《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這首詞中作曠達語,但他並不能把衝動的感情由此化為平靜,而是從低沉甚至絕望的方向上宣泄內心的悲憤,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銷磨的痛苦。

上闕:“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英雄惜英雄的悵然,劉邦和秦始皇的時代,是他認為兩個英雄豪傑輩出又命運起伏的時代。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銷磨的痛苦。古今往來的英雄們,為時間的流逝而淹沒,但是心中的宏大夢想缺不曾忘卻,字裏行間中作者為國家捨身立命而不達的情懷更加讓人感慨。

下闕:"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後闕是寫少年夢被山僧撞破,驚醒後難眠,卻連鐘聲也聽不得,只有西風嗚咽。我理解裏面的含義是,少年繁華如夢,如今一一破滅,讓人直欲遁入空門,做隱逸之士,可真正要去尋覓夜半禪鐘的時候,卻只有卷地的西風,嚴酷的現實,教人無夢可做,無處可託。雖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現實,實際上作者絲毫沒有忘記國家大事,時刻想着的還是報效國家。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原文、賞析3

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

辛棄疾〔宋代〕

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

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

譯文及註釋

譯文:整日在借酒澆愁的狀態中渡過,一生的努力因沒能改變國家的敗局而全部成空。古今往來的英雄們本就不多,卻因時間的流逝而淹沒,再也難找到像劉邦、秦始皇那樣的英雄。英雄年少種種,身世經歷全都在夢中顯現。結果老僧在半夜時分錯誤地鳴鐘,驚醒後難眠,連鐘聲也聽不得,只有西風嗚咽。

註釋身世:平生。酒杯:借酒澆愁。漢殿:漢代宮闕,代指劉邦。秦宮:秦朝宮闕,代指秦始皇。夢入:夢境。少年叢,當謂英雄年少種種。歌舞:身世。誤:錯誤。西窗:思念,代指抱負。卷地:謂貼着地面迅猛向前推進。多指風。代指身世悲涼。

鑑賞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有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影響。《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當是作者後期的作品,詞雖以“萬事皆空”總攝全篇,實充盈家國身世之感,風格沉鬱悲涼。上片懷古,實歎喟今無英雄,秦漢盛世難再。下片歌舞匆匆者,亦少年盛事惟夢境再現。《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描寫的是人到中年,有些悽悽惶惶心態,但又不趨炎附勢的低姿態。此詞當是作者後期的作品。

辛棄疾也信奉老莊,在《浪淘沙·山寺夜半聞鍾》這首詞中作曠達語,但他並不能把衝動的感情由此化為平靜,而是從低沉甚至絕望的方向上宣泄內心的悲憤,這些表面看來似曠達又似頹廢的句子,卻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極高期望破滅成為絕望時無法銷磨的痛苦。

上闕:“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古來三五個英雄,雨打風吹何處是,漢殿秦宮”,英雄惜英雄的悵然,劉邦和秦始皇的時代,是他認為兩個英雄豪傑輩出又命運起伏的時代。古今往來的英雄們,為時間的流逝而淹沒,但是心中的宏大夢想缺不曾忘卻,字裏行間中作者為國家捨身立命而不達的情懷更加讓人感慨。

上闋首句“身世酒杯中,萬事皆空”,有充盈家國身世之感,風格悲涼、沉鬱。“雨打風吹”原指花木遭受風雨摧殘。比喻惡勢力對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嚴峻的'考驗。此處表達出作者捨身報國決心的堅持。

下闕:"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老僧夜半誤鳴鐘,驚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風”後闕是寫少年夢被山僧撞破,驚醒後難眠,卻連鐘聲也聽不得,只有西風嗚咽。雖然表面上看是想逃避現實,實際上作者絲毫沒有忘記國家大事,時刻想着的還是報效國家。“夢入少年叢,歌舞匆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卷地西風“更是突出看當時嚴酷的現實。

這首詞在藝術手法上的高明之處在於聯想與造境上。豐富的聯想與跌宕起伏的筆法相結合,使跳躍性的結構顯得整齊嚴密。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濤大起大落,通篇藴含着開闔頓挫、騰挪跌宕的氣勢,與詞人沉鬱雄放的風格相一致。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佔。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於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