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

來源:文萃谷 5.45K
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1

1.引語中“某某説”後用冒號

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

例:“大橋就要通車了,”他環視了一下會場説:“請大家咬緊牙關,作最後的衝刺。”

分析:凡是在一段引語的中間插入“某某説”,這“某某説”後面只能用逗號,不能用冒號。冒號在這裏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號,前面的引文便沒有着落了。

2.引語中句子末尾的點號誤置

例:①李白的詩多豪邁:“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②為了子孫後代,為了中華民族,他們成了“盜火的普羅米修斯。”

分析:用了引號後,句末點號究竟是在引號內還是在引號外,關鍵是看引用部分是獨立成句的還是從屬於引用者的。第①句中引用的是完整的兩句,句末點號應在引號內。第②句中“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只是整個句子的賓語部分,句末點號應在引號外。一般來説,凡前面用了冒號,便提示下面引文獨立成句。

3.不是書名用書名號

例:《麗達公寓》即日出售,……

分析:書名號用於書名、篇名、報紙名、刊物名。“麗達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稱,是不能用書名號的。不能為了突出某一表述對象,濫用書名號。

特指問:用疑問代詞(如“誰、什麼、怎樣”等)和由它組成的短語(“為什麼、什麼事、做什麼、怎麼做”等)來表明疑問點,説話者希望對方就疑問點作出答覆,句子往往用升調。

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2

  (一)學習方法

朱光潛先生是學貫中西的著名美學家和著作家。早在三十年代,他就寫了大量關於寫作的文章,深受青年學生的喜愛,他的許多著述內容豐厚,語言精當、風趣,讀來興味盎然,這與他的嚴謹治學態度和堅實的功底是分不開的。

《咬文嚼字》一文,乍看起來彷彿是一篇研究推敲文句,遣詞造句的文章,實際上並不完全如此。我們閲讀《咬》文時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咬文嚼字”,它是個老詞兒,元代喬吉有一篇叫《越調·小桃紅·贈劉牙兒》的散曲中説:“試尋思,風流漫惹閒脣齒。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明代馮惟敏一首《滿庭芳·書蟲》一詞也有這樣的句子:“蠹魚雖小,咬文嚼字,有甚才學。”“咬文嚼字”通常用作貶義,一指,過分地斟酌或強調字句;一是諷刺死摳字眼兒。《咬》文中的用法則不同,它指的是寫作時要字斟句酌,講究語言運用的準確、傳神,力求精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嚼”有玩賞的意思,平常説的有“咬嚼”也指的是有耐人品味的地方,所以,又涉及對作品語句的玩賞、品鑑,這些,無論在寫作或閲讀時都要注意,提高到審美、鑑賞的境界。

其次,學習《咬》一文要注意精讀,抓住主線,扼要歸納段意。

第三,要注意把握《咬》文以“理”馭“事”,理充詞沛的特點,文章達到了理至事隨,説理充分的水平。

最後,要注意積累詞彙,結合語感,體會文章行文的妙處。

  (二)學習要點提示

1.理清脈絡,掌握重點句。

第一段,寫郭沫若為了準確表達作品人物情感,修改台詞,以便“夠味”。

第二段,指出郭沫若修改嬋娟台詞“是煉字的好例”。同時分析了修改的原因及作用,強調了文字修改和表達情感的密切關係。

第三段,突出對文學作品語言的特殊要求,強調“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第四段,通過李廣射虎一段原文或改文的對比,強調“從來沒有一句話換個説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原文看似繁宂,但“有發出錯誤而驚訝的意味”“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的`意味”,“意味”一詞十分重要。

第五段,強調“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但最根本的目的是為表達思想情感的內容服務的,因為“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作者對“推敲”這個典故,進行了細密準確的分析,最後,作者極有分寸地説:“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説的而且與全詩調和。”道理很簡單,“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強調閲讀和寫作,“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字的意義包括“直指的”和“聯想的”,前者“明顯而確實”,後者因“歷史過程上所積累的種種關係,……其濃淡大小隨人隨時隨地而不同,變化莫測”。“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想的意義”這是因為“聯想的意義卻難用”難用在它的“遊離”、“偏於個性”,“不易控制”,如果控制好了,就可以“點鐵成金。”

第七段,上一段説的是“善用”聯想意義的例子,本段是對“誤用”而生流弊的條分縷析:先説聯想起於習慣,一些“做詩文的人”也未能免俗,他安於套語濫調,深陷陳腐的“套板反應”,而這恰恰與文藝的創造使命大相徑庭,“習慣力量”無孔不入,形成文學創作的桎梏。因此“惟陳言之務去”成了當務之急,也是“最緊要的教訓”。作者大聲疾呼,文學工作者要用富有創造力的語言,去表達思想情感,挖掘事物的深層內涵,“作”出個性來,創作出上乘的作品。

第八段,概括提倡“咬文嚼字”的真正意義:文學是艱苦的事,作者必須具有“謹嚴精神”,要想達到“藝術的完美”,必須“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煉與吻合”。

2.運用典型事例,説理透闢。(從略)

3.語言運用準確,得當,富有辯證性。

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3

一、背景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蕭條,社會動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黑暗的現實,痛苦的生活,使得人們對資本主義社會失去信心,一方面尋求出路,鋭意改革,一方面又陷於孤獨、頹廢、絕望之中。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一些思想敏鋭的藝術家認為世界是混亂的、荒誕的,他們着書立説,批判資本主義的人際關係,批判摧殘人性的社會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現代主義文學應運而生。現代主義文學作品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人和人之間關係的冷酷,人對社會的絕望。藝術上強調使用極度誇張以至怪誕離奇的表現手法,描繪扭曲的人性,表現人的本能和無意識的主觀感受,開掘個人的直覺、本能、無意識、夢幻、變態心理以至半瘋狂、瘋狂的言行、心理。現代主義的優秀文學作品探索人的心靈,為揭示人的內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藝術手法。

二、情節和主題

《變形記》創作於1912年,發表於1915年。小説分成三部分,用一、二、三標明。課文節選了原小説的一半內容。

第一部分,寫格里高爾發現自己變成“巨大的甲蟲”,驚慌而又憂鬱。父親發現後大怒,把他趕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爾變了,養成了甲蟲的生活習性,卻保留了人的意識。他失業了,仍舊關心怎樣還清父親欠的債務,送妹妹上音樂學院。可是,一個月後,他成了全家的累贅。父親、母親、妹妹對他改變了態度。

第三部分,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掙錢,忍受不了格里高爾這個負擔。妹妹終於提出把哥哥弄走。格里高爾又餓又病,陷入絕望,“他懷着深情和愛意想他的一家人”,“然後他的頭就自己垂倒在地板上,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後一絲氣息”,死了。父親、母親和妹妹開始過着自己養活自己的新生活。

情節的發展由兩條線索交互展開:

格里高爾:變成甲蟲──成為累贅──絕望而死

家裏親人:驚慌、同情──逐漸憎恨──“把他弄走”

格里高爾自始至終關心家庭、懷戀親人,可是親人最終拋棄了他,對他的死無動於衷,而且決定去郊遊。

作者描寫這種人情反差,揭示了當時社會生活對人的異化,致使親情淡薄,人性扭曲。《變形記》的主題具有強烈的批判性。

卡夫卡創作的文學作品的主題,不同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體驗和理解。有人認為《變形記》的主題是:表現人對自己命運的無能為力,人失去自我就處於絕境。也有人認為,格里高爾變成甲蟲,無利於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規律是無情的。

三、人物和心理描寫

主人公格里高爾是個小人物。父親破產,母親生病,妹妹上學。沉重的家庭負擔和父親的債務,壓得格里高爾喘不過氣來。他拼命幹活,目的是還清父債,改善家庭生活。在公司,他受老闆的氣,指望還清父債後辭職。可以説,對父母他是個孝子,對妹妹他是個好哥哥,對公司他是個好職員。變成甲蟲,身體越來越差,他還為還清父債擔憂,還眷戀家人,甚至為討父親歡心,自己艱難地乖乖爬回卧室。這樣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責任感的人,最終被親人拋棄。格里高爾的悲劇是令人心酸的,具有豐富的社會內涵。

小説用心理描寫的方法刻畫格里高爾這個人物。格里高爾過去的生活、變甲蟲後的思想感情和個性特點,都是通過心理描寫表現出來的。

小説用許多筆墨寫了變形後格里高爾悲哀悽苦的內心世界,格里高爾雖然變成了甲蟲,但他的心理始終保持着人的狀態,他突然發現自己變成大甲蟲時的驚慌、憂鬱,他考慮家庭經濟狀況時的焦慮、自責,他遭親人厭棄後的絕望、痛苦,無不展示了一個善良、忠厚、富有責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這種願望終於被徹底的絕望所代替,瀰漫在人物心頭的是無邊的孤獨、冷漠與悲涼。應該説,《變形記》的內在主線就是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後的心理—情感流動的過程,主人公變成甲蟲後的內心感受和心理活動是小説的主體。小説用內心獨白、回憶、聯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他不斷地回憶、聯想過去和今後的事情,不時由於恐懼焦慮、痛苦和絕望而產生幻想、幻覺,並且在自由聯想中經常出現時空倒錯、邏輯混亂、思維跳躍等,具有一定的意識流特徵。

格里高爾變甲蟲後的心理變化大致是這樣的。

他驚慌、憂鬱。他回憶過去的生活,怨恨自己的“累人的差使”,為還清父債而苦幹。他清醒地想到起牀,趕車上班去。父親發現他變成大甲蟲,露出一副惡狠狠的樣子,趕他回卧室。他謙恭地懇求,儘快回屋,免得父親生氣。他忍辱負重,還不忘順從父親。

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4

  一、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

古代詩歌的形象主要指詩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相結合而產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l、古詩中的“形象”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豪放灑脱型:如大詩人李白的詩大多表現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羈、豁達大度的風格。(2)憂國憂民型:如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的詩大多表現其對人民苦難生活深深的憂慮和同情。

(3)歸隱田園型:如東晉詩人陶淵明詩中描寫的多是悠閒自在、安貧樂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描寫的山村風光和朋友聚會的場面,儼然是一幅山水畫。

(5)兒女情長型:如李商隱的詩表現的離別憂思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

(6)保家衞國型:如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塑造了一個精益報國的英雄形象。

(7)邊塞風光和戍邊生活型:如岑參、高適的詩大多表現邊塞的風光和戍邊將士的思鄉之苦。

 2、古詩塑造形象的方法:

(1)細節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

(2)烘托:通過感覺、視覺、聽覺以及其他事物對詩歌中所描繪的人物進行烘托。

(3)對比襯托:運用對比、類比來刻人物形象。

(4)比興手法:如自居易的<;長相思)運用了《詩經>;的比興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婦懷遠之情,下片直述念遠恨別的情懷。

(5)抒情方式:運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等方式

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3、鑑賞形象的技巧

(1)藉助詩歌的形象,深入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藉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意境。

(3)藉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中的哲理。

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5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敍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説),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敍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敍類文章文、小説)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6

 A 部

1. 阿 ①ā 阿羅漢 阿姨 ②ē 阿附 阿膠

2. 醃 ①ā 腌臢 ② yān 醃菜

3. 挨 ①āi 挨個 挨近 ②ái 捱打 挨説

4. 拗 ①ào 拗口令 ②niǜ 執拗 拗不過 ③ǎo 拗斷

5. 熬 ①āo 熬菜 ②áo 熬粥 煎熬

  B 部

1. 扒 ①bā 扒開 扒拉 扒牆頭 ②pá 扒手 扒草 扒雞

2. 把 ①bǎ 把握 把持 把柄 ②bà 印把 刀把 話把兒

3. 蚌 ①bàng 蛤蚌 ②bèng 蚌埠

4. 薄 ①báo (口語單用) 紙薄 ②bó (書面組詞) 單薄 稀薄

5. 堡 ①bǎo 碉堡 堡壘 ②bǔ 瓦窯堡 吳堡 ③pù 十里堡

6. 暴 ①bào 暴露 暴躁 ②pù 一暴十寒

7. 背 ①bèi 脊背 背景 ②bēi 揹包 背槍

8. 奔 ①bēn 奔跑 奔波 ②bèn 投奔

9. 臂 ①bì 手臂 臂膀 ②bei 胳臂

10. 闢 ①bì 復辟 辟邪 ②pì 開闢 精闢 闢謠

11. 扁 ①biǎn 扁擔 扁豆 扁鏟 扁桃體 ②piān 扁舟

12. 便 ①biàn 方便 便箋 便宜(方便合適) ②pián 便宜(價格低)

13. 膀 ① bǎng 肩膀 臂膀 ② pāng 膀腫 臉膀了 ③ páng 膀胱

16. 磅 ① bàng 磅秤 ② páng 磅礴

16. 繃 ① bēng 繃緊 繃直 繃飛了 繃帶 坑繃拐騙 ② běng 繃勁兒 繃着臉 ③ bèng 繃瓷兒

16. 驃 ①biāo 黃驃馬 ②piào 驃勇

17. 癟 ① biē 癟三 ② biě 乾癟

18. 屏 ①bīng 屏營(書面:惶恐狀)②bǐng 屏息 屏氣 屏棄 屏除 屏退 ③píng 屏幕 屏風 屏障屏蔽

高三語文必修知識點7

一.通假字

雲銷雨霽 (銷通消,消散)

儼驂騑於上路(儼通嚴,整齊的樣子)

所賴君子見機(機通幾,預兆)

  二.古今異義

千里逢迎(逢迎:古:迎接 今:説話做事故意迎合別人的心意)

儼驂騑於上路(儼:古:整齊的樣子 今:莊重)

儼驂騑於上路(上路:古:高高的道路 今:走上路程)

孟學士之詞宗(學士:古:掌管文學撰述的官 今:學位名)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窮:古:困厄,處境艱難 今:沒有錢,窮困)

阮籍猖狂(猖狂:古:狂放 今:肆無忌憚)

君子見機(見機:古:事前洞察事物細微 今:看機會,看形勢)

 三.一詞多義

1.盡

賓主盡東南之美(全,都)

潦水盡而寒潭清(沒,幹)

則智者盡其謀(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歸盡(完,盡頭)

2.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舊)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問之(特地)

既克,公問其故(原因)

3.屬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屬於,是)

美池桑竹之屬(類)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在)

4.且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反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將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姑且,苟且)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尚且)

5.即

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依附)

胡天八月即飛雪(就)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則)

6.引

控蠻荊而引甌越(v,連接)

恭疏短引(n,序)

司馬懿引二十萬軍(v,帶領)

七年級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v,後退)

7.窮

窮島嶼之縈迴(v,極盡)

日暮途窮(v,阻塞不通)

8.於

儼驂騑於上路(介,在)

訪風景於崇阿(介,到)

烈於猛火(介,表比較)

聞於四方(介,被動)

盤庚遷於殷(介,到)

 四.詞類活用

目吳會於雲間(目:名作動,看,遙看)

雄州霧列(霧:名作狀,像霧一樣)

上出重霄(上:名作狀,向上)

物華天寶(華、寶:形作動,有光華,有珍寶)

響窮彭蠡之濱(窮:形作動,窮盡,響遍)

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竄:形的使動用法,使…逃)

襟三江而帶五湖(襟、帶:名的意動用法,以….為衣襟,以…..為帶)

煙光凝而暮山紫(紫:名作動,變成紫色)

俊採星馳(星,名作狀,像流星一樣)

賓主盡東南之美(美,形作名,俊美的人,俊傑)

人傑地靈(傑、靈,形作動,有俊傑,有靈氣)

屈賈誼於長沙(屈,形的使動用法)

徐孺下陳蕃之塌(下,名的使動用法,使…下)

騰蛟起鳳(騰、起,使動,使…騰飛,使…起舞)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名作動,看、望)

四美具,二難並(美、難,形作名,美好的事物,難得的主賓)

山原曠其盈視(曠,使動用法,使….開闊)

文言句式

  倒裝句

訪風景於崇阿(介作狀,後置)

極娛遊於假日(介作狀,後置)

都督閻公之雅望(定語後置)

宇文新州之懿範(定語後置)

舍簪笏於百齡(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童子何知(賓語前置)

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介詞結構後置)

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介詞結構後置)

奏流水以何慚(賓語前置)

2、判斷句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非謝家之寶樹

3、省略句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4.被動句

纖歌凝而白雲遏

懷帝閽而不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