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後感4篇

來源:文萃谷 2.24W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讀後感4篇

《水滸傳》是部龐大、複雜的小説,它生動地描寫、反映出了梁山起義的發生,發展壯大直至起義失敗的整個過程。它明確地描寫出了當時起義的社會根源和原由,併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義英雄的形象,且通過他們不同的反抗道路展開了起義過程,也具體地揭示了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

其實,我認為情節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70回是以宋江、晁蓋為首,漸漸吸納江湖四方的豪傑上梁山。在這些好漢中,有自願上山的,有的是被貪官污吏逼得無處可走的地步才上山的,還有的是受到感召而上山的。但不論如何,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當時那腐-敗的政治。在這一時,那些梁山的英雄們也像他們所説的那樣:大塊吃肉,大碗喝酒,殺得貪官污吏心驚膽戰,令人大呼痛快。而作者也有意藉此發泄他對當時社會腐-敗政權的不滿。後50回描述的是梁山好漢們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為國家效力的過程。他們北征遼國,剿滅虎田、王慶,眾頭領盡皆無損,威枕四方;南討方臘一役,卻使梁山英雄們損兵折將、七損八傷其生存者並未因此而獲得合理、應得的回報,反遭奸臣迫-害,梁山好漢們幾乎沒有一個善終,表現出了忠心報國的無奈。

所以説《水滸傳》也同時反映出了北宋的政治和社會的`腐-敗、混亂。因此在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官員行賄和壓迫百姓的事實,表現出了當時百姓的有苦無處伸張的現象。而宋江等人和當朝政府官員對抗,替百姓出怨氣,就又表現出了此書的又一箇中心思想:官逼民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外,書中的主要任務有一百多個,他們的性情也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特性,語言、舉止都和其身份、地位緊密配合。而讀者們更可以從書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深刻地感受到他們的獨特個性。

雖然水滸中的人物大多都較粗魯,但作者寫人的粗魯更是使人稱奇:如魯達的粗魯是性急,不容得半點怠慢、史進的粗魯是任性、李逵粗魯是蠻橫、阮小二的粗魯是悲憤無説處,而焦挺的粗魯是本身的氣質不好……在這本書上還至少出現了十一二個個性鮮明的形象,這些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這部以北宋末年社會為歷史背景的小説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在這“替天行道”的旗幟下,好似作者也肯定和讚美了被壓迫的人民的反抗、復仇行為。比如説:武松為兄長伸冤,卻告狀無門,於是他拔刃血仇,最後被張都監陷害陷害後,血澗鴛鴦樓;林沖遇禍一再忍讓,被-逼到絕境,終於復仇山神廟,雪夜上梁山;解珍、解寶為索回他們射沙的一隻老虎,被毛太公送入死牢,從而引發了顧大嫂眾人劫獄反出登州……可以説,人民的反抗和復仇權力,在《水滸傳》中得到了有力的伸張。

梁山好漢是傳奇式的理想化人物,他們或勇武過人,或智謀超羣,或身具異能,而做事光明磊落、敢做敢當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因為《水滸傳》中的這些傳奇式的英雄人物對讀者來説是吸引人的,所以《水滸傳》才這樣廣受讀者們的喜愛。

小説描寫的是北宋時期宋江領導的一支起敢死對。

義軍形成、壯大至失敗的全過程。小説以太尉高俅為中心,刻畫出了各個地區大大小小的貪官、污吏和惡霸。比如:鎮關西、蔣門神、西門慶等等……。他們一個個面目猙獰,使整個社會暗無天日,民不聊生。所謂“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事實,在小説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小説中以大量的筆墨塑造了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羣梁山英雄的形象。小説中智取生晨綱、大鬧清風寨、倒拔垂楊柳等一系列故事情節都描寫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在梁山的108將中,我覺得最不完美的要數宋江了。他接受招安,雖然處於好意,一來為兄弟們找個歸宿,二來可以名正言順地去精忠報國,剷除奸臣。可是皇帝卻還是把宋江一夥人視為草寇看待,招安只不過是皇帝想利用宋江等108將為工具,去撲滅各地區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其中在攻打方臘時,梁山眾人損兵折將。兩頭蛇解珍、中箭虎丁得孫等正偏59員將領戰死沙常船火兒張橫、青面獸楊志等正偏10員將領半路病亡。燕青、武松2人不願要什麼封賞,各自奔東西去了!最後只有27人如期返朝。而宋江、盧俊義等5員頭領又先後被四大奸臣所害死,上演了一出遺恨千古的悲劇!

讀完這本《水滸傳》後,我的感想很深。如果宋江不去謀什麼招安,而是去聯合江南人馬一起反抗昏帝,那麼我相信,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天下的百姓都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在方臘與兒子方天定入刑場時,有一位詩人不僅發出了感歎:“宋江重賞升官日,方臘當刑受剮時。善惡到頭總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但我卻覺得宋江的“善”並不是真“善”,與此相反,方臘的“惡”也不是真“惡”,而是為了打擊昏庸無能的皇帝,為天下的老百姓造福!不知大家可有同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