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春天的手》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3.16W

春天的手,温暖輕柔。/春天的手撫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綠。/春天的手掠過小河,小河唱起了快樂的歌。/春天的手拂過樹梢,枝頭傳來小鳥的歡叫。/春天的手拍着我們的肩膀,小朋友個個活潑又健壯。/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頭。

一年級語文《春天的手》教學設計

這是國小語文課本一首寫得很美的兒童詩歌《春天的手》(北師大版實驗教材第一冊)。詩歌以富有詩意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向我們描繪了春天裏春風吹拂,大地披綠、萬物生長的景象,充滿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膽合理,語言簡煉優美,撫摸掠過拂過等用詞準確,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讓你進一步感受到春天的温柔,春天的可愛。

毫無疑問,教學時,宜引導孩子反覆誦讀詩歌,讓孩子通過朗讀,展開想象,腦海中浮現出詩歌描繪的美麗的春景圖:春姑娘駕着春風邁着輕盈的步伐來了,她微笑着俯視着大地,用那纖纖細手,輕輕地撫摸着大地,大地立刻變得草木葱蘢,百花爭豔;她的手拂過樹梢,小鳥立刻在枝頭唱起了歡快的歌,樹下一羣孩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做遊戲並啟發他們聯繫自己對春天的感悟,對這幅春景圖進行富有個性的補充和拓展,使其從靜態的畫面變成靈動的鮮活的畫圖,讓孩子們輕輕握住春天的手,與作者一道沉浸在春天美好的境界裏,那是多麼美妙的課堂教學啊。這就是審美閲讀

許多教師正是這樣教孩子們讀這首詩的,沒有過多的分析講解,沒有過多的課件演示,只是引導孩子邊讀邊想,並充滿激情地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春天,歌唱春天,讓孩子像課標所説的那樣真正感受閲讀的樂趣,這不正是我們國小語文教學應該努力追求的一種境界嗎?

然而,我曾聽過一個教師是這樣教《春天的手》的:教師揭題之後範讀課文,然後讓孩子們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接着是自由讀課文。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詩歌,教師在指名朗讀課文之後,突然叫全班孩子全體起立,向右轉。正當孩子們不知所措時,教師讓一個孩子走到窗前,猛地打開數扇玻璃窗,這時從窗外吹進來一股早春略帶寒意的風,教師問: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有的孩子一時沒有反應過來,有的比較機靈,明白了老師的意思,搶着回答:老師,我們感覺到了從窗外吹進來的春風。老師很是興奮,趕緊追問:這春風怎麼樣?其中一個孩子回答:春天的風温暖輕柔。教師十分滿意,接着動情地描述:是啊,春風的手,温暖輕柔,她輕輕地撫摸着我們的臉

我的心裏一怔:原來如此!可此時的春風並不温暖啊應該説,教師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春天的手,真是煞費苦心啊。且不説這沿海早春的風還有點刺骨,就算是真的温暖輕柔,被如此親身的體驗,現場的感受,這春天的`手在孩子們心裏還會那麼柔,還會那麼美嗎?

答案是否定的。

我想,可能是有些教師過於注重讓孩子理解課文內容的緣故吧,教學中常常不自覺地、按圖索驥式地帶着孩子機械閲讀文本,並不恰當地以實物或某些媒體漂亮的畫面,來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對課文的閲讀感受、想象、體驗和理解。殊不知,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課標語)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特別是閲讀那些文學性較高的敍事類、抒情類文章,應該十分重視和引導孩子展開個性化的審美閲讀,通過反覆誦讀,啟發他們在學文識字、感悟積累語言的同時,設身處地與作品裏的人物進行對話,展開心與心的交流;啟發他們寄情於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樹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對號入座式的解讀作品,或機械地以所謂的直觀的圖畫、景物等來影響、干擾或替代孩子們自由自在的悦讀。

讓孩子們輕輕握住春天的手吧!但別真的讓孩子們去畫一雙真正的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