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9.21K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

在教學設計時,我考慮了好幾種教學模式。第一我想運用情景教學模式,但是學生心理特點不大適應這一教學模式。又考慮了合作教學模式和技能教學模式,都覺得不可取。最後採用了程序教學模式。本課內容結構複雜,難度較大,學起來較為枯燥,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內容的動作結構將其分解成若干“步子”,學生根據練習程序,結合教師的講解和示範完成教學任務。課是完成了,大部分學生能完成動作。但是在教學時和課後還是發現了很多的問題。

一、保護問題。我們的單槓較低,在開始教學時,我沒有在下面放海綿墊子。在講解和示範後,自己巡迴指導去了。結果大部分女生沒有完成動作,問其原因都説怕摔疼,我馬上拿來墊子放在單槓下,並叫了幾個高大一點的學生在一旁加以保護,完成動作的學生明顯增加。

二、心理問題。有幾個女學生特別膽小,在各種保護下還是不敢嘗試動作。根據她的能力應該能完成動作,我用語言對他們進行鼓勵,“你能行,你沒問題。”利用他們以前的成功來激勵,“你能完成那麼難的動作,這一又算的了什麼。”有幾個在這種激勵下勉強能完成,還有好幾個沒能完成。

三、教師自身講解問題。不知道是我講解的不夠詳細,還是班中人數太多聽不清楚。比如説正握單槓,我要求學生大拇指鎖住四指,可學生在練習時有一半同學沒有這樣做。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2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台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美的享受。

教學本文,我立足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一、《觀舞記》這一課成功之處:

1、新課標多處提到“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而《觀舞記》正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感染、審美薰陶的好例子。因此,教學中,將朗讀與想象充分結合,在讀中感受美、體驗美、思考美、延伸美,進而得到審美體驗、提升審美品位。

2、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3、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 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導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再一次欣賞了,《千手觀音》。在此基礎上導入本課效果不錯。

4、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用真誠的微笑,樸實的語言以及教育智慧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5、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

二、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1、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

2、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3、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説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總之,要想成為新課改的排頭兵,應該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3

關於極低地區判斷方向,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講,是一個不好掌握的知識點,而偏偏這一部分是重要的考點,而且也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我大致對這個知識點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首先要求學生牢牢掌握在極低地區所觀察到的地球自轉方向,即在北極地區觀察為逆時針方向,而在南極地區則是順時針方向。這裏要強調的是,不論在南極地區觀察還是在北極地區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自始至終都沒有變化,都是自西向東。在這個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出我的祕訣——東西找自轉,南北找極點。簡單地説就是找到自轉方向了,就可以判斷兩地之間的東西方向了。同樣的道理,只要判斷出極點了,就可以説出兩地之間的南北方向了。

然後我再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戰能力,即出一些相關的試題,讓學生根據我出示的判斷依據來思考判斷方向問題,這樣,層層深入,深入淺出,讓學生逐步地循序漸進地掌握此種類型的題目的解題方法和做題思路。

只要我們善於觀察和思考,再加上一點點的勤奮,我想,沒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情。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4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是課本上最後一節課的教學內容,並非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果這節課上得不好,可能象歷史課。由於開課日期的限制,所以選擇這部分內容開課。開始在選這節課題時,心中很擔心這節課的教學很難進行,因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很象一節歷史課,可以由教師把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從頭到尾的描述一遍,其中再展示幾張圖片就可以了。然而從教學的效果看,這節課是成功的。

充分挖掘教的內容,制定出相應的三維教學目標是這節課教學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教學設計時充分分考慮三維目標中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教學理念。這節課的教學順序都是安照課本上教學知識點的順序進行設計的。這樣上課老師講起來很順暢,象講上歷史課似的。但這樣是以老師講為主了,忽視學生的活動了。我在這節課中設計了以下一些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討論能力,合作能力。其中比較突出培養觀察能力。從開始用圖片觀察導入課題,到觀察影片,然後針對課本有關內知識點提出有關問題,讓學生分析討論,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討論和小組合作能力。其中影片非常精彩,對學生的吸引力很大,這大大激發了學生對人類起和發展有關知識的求知慾望。可以説影片的觀察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起到了重要畫龍點睛的作用。另外針對課本知識點難易程度和相關圖片,有兩個知識點讓學生進行自學,然後分析討論,回答解決有關問題。例如學習到從猿到人的進化時,閲讀課本88頁這一段,並觀察圖11-23,分析討論,回答人類從犯規到人的進化經歷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在進化上有哪些主要特點?學生活動的效果非常好,都能很好的解答以上的問題。從教學次果看,這節的教學很好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三維目標。

課前可以作適當的準備,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課前提早一天發給學生一張學習單,根據課本主要內容,列出了涉及這節課的幾個簡單問題,有的以問題形式,較難折知識點以填空形式和表格形式,以降低難度。在七個平行教學班中試上過兩個平行班不用這張學習單教學,而是直接在課上提出相應問題,教學效果不理想。有了這張工作單後,大部分學生在課前已對這些問題有了思考,或者在上課分析分析討論時,問題明確,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5

我覺得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施比較順利,尊重了學生在閲讀中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經過課後反思,我認為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視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心世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三讀,一速讀感知老王形象,二跳讀感受老王品質,三細讀精讀感人片段,領悟作者情感。

2、立足語言品味,穿插寫作指導。

課堂教學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讓學生選擇一個片段,結合自己的感悟説出感動的原因,並想具體説説是哪個字打動了你。由事情到細節到句子到詞語,逐步提升情感領悟。由賞析語言到情感體驗逐步提升,並對如何寫人給予學生適當指導,既重視了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訓練了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3、面向全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在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運用了高效課堂模式,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有些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舉起了手,並説出了他們獨特的想法。

在教學設計中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可是我們有六個小組,於是我就設計讓學生們搶題,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同時這堂課但也存在着不足。因將兩課時內容壓縮為一課時完成,在時間安排上有些力不從心,如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有些問題挖掘不深,結論下得過早;整個教學過程有些前鬆後緊,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6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我們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完全佔着主動地位,霸着講台照本宣科給學生滿堂灌,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是平等的參與者,就教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

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充分的準備,對課堂設計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並且具備較強的隨機應變和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我們教師只有以温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勵的語言,平等的態度,營造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擁有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讓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讓思想的溪流匯成浩瀚的江河,讓思想的火花匯成燦爛的禮花。

還要充分的相信學生,永遠不要低估學生的智慧,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想的火花被點燃,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發的精彩,往往超出我們教師的想像,也是我們的一個大腦所望塵莫及的。

越俎代庖──是平日授課中容易出現的現象。在本課時的授課中,我注意避免老師的侃侃而談,增加學生自己感悟的機會。給學生明確的思路:認識貝多芬的偉大與平凡,讓他們與課文親密接觸,自感自悟,踴躍交流,在交流中對人物總結昇華,全面認識,這樣人物的描寫方法也就躍然紙上。教師無須多言,學生感悟更深。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和層次,選擇難度不同的作業。這樣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尋找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7

“學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在本章節的教學中,我無時無刻不體會到這一點。經過我們多年的教育、媒體輿論多年的宣傳,再加上北京學生關心大事的傳統,學生在環保教育中投入的熱情是很讓人鼓舞的。每一個學生都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都能侃侃而談,講出很多環境保護的故事和措施來。這使得課堂的討論很活躍。

但是我在教學中仍然有很多缺憾:

首先,很多學生缺乏精確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問題的分析往往只憑借感覺。這使得調查報告很不深入,甚至根本不能説明問題。更有一些同學是由於懶惰,所以完全憑藉猜測拼湊的報告。這就需要教師審查小組的調查提綱,幫助小組完善提綱,還要想方設法激勵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小組分工合理落實。

第二,只會坐而言,不願起而行。有的同學在訂立環保公約的時候説的頭頭是道,但是卻缺乏行動。建議課任教師應該聯繫班主任,在班級訂立環保公約應該得到班主任的支持,隔一段時間應該組織自我評價和集體評議。這是培養學生品德的一個好機會,所有的教師都有責任。

第三,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轉變人們的思想是環保的關鍵。為了使環境保護的觀念深入人心,需要爭取學校的支持。一來要形成全校的宣傳輿論,二來可以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如環保共約宣傳欄),三來應該將環保工作和優秀集體、優秀個人的評選結合起來,四來可以為學生創造參與環保行動的機會。

環境保護是百年大計,任何一個真正關心國家、社會前途命運勝過關心自己的人必然關心環境問題。一個真誠的教師可以感染無數學生。讓我們滿懷熱情,講好這一課,影響更多的人,這是我們教師能為環保事業貢獻的最大的力量。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8

這節課一開始,我就跟同學們説要進行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即自主學習。但在真正實踐當中,我卻沒有做到。首先,由於準備的不充分,做好的學案沒來得及油印,也就沒有用得上,而是以在課本中劃重點和做筆記的形式代替;其次,只有開頭的幾分鐘是讓學生自己看書找答案的,後面基本上都是我講,無意中又回到了從前我講學生聽的教法,主要原因還是我處理的不夠好,比如,最後一個問,自然資源的特徵,完全可以由學生分組討論,自己理解,實在理解不了,再將問題寫下來,大家一起解決,在大家一起解決的這個環節,也可以由我來念問題,然後依舊由學生開回答,有時候學生的理解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最後,由於我自己講的太多,時間控制的不好,到下課鈴聲響的時候,後面還有一點點尾巴沒講完,也忘記了佈置作業,比如最後,自然資源的數量變少了,質量變差了,變髒了,作為和諧社會的一個成員,我們應該怎麼做。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做作業就好了,可當時我沒有佈置。

經過反思,我想下節課我將這樣上。首先分析將要上的這個班級的學生的特點,因為6個班的學生並不是都一樣的,在這個班上課的方法在別的班不一定取得同意的效果。然後,把學案整理好。之前的學案並不合理,我想重新改過之後再油印出來以備上課用,爭取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通過完成學案來完成本節課的目標而不是完全由我講;最後,把握好時間,儘量留出一點時間來佈置作業和做練習鞏固。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9

一、教學設計依據課程標準

本節課加強學生識圖,從圖中得到有關亞洲的位置、範圍、面積。逐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尊重學生

新課標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差異,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如有關亞洲的世界之最,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閲讀材料和自己掌握的知識説出來或採用競賽方式,看誰知道的多,説的多,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學會表述和傾聽,在合作中求得共同發展。

三、創造和諧氛圍,適當運用鼓勵性評價

為了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激發學生的興趣、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境和系列活動,不失時機的給學生表現機會並給以肯定和鼓勵,使學生獲得自信與成功的體驗。

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

在教師的引導過程中,教師關鍵是如何引,使學生才能掌握怎樣去分析,怎樣得結果。使教學能夠達到面向全體。

2、師生的交流平等性應加強。

在提問題時,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不能強加與學生。總之,課改給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們在實踐中只有不斷地探索,共同進步。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0

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教學,自己在教學理念上有了很大的轉變。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學期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育才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也的確碰到了許多的問題,現在針對具體的教學以及教學後的效果談談反思;

一、課堂激趣教學

我覺得我們應該以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以其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具體形象地展示出各種事物的現象、情景、過程,它對提高學生興趣起到促進作用。如七年級歷史《伐無道,誅暴秦》主要介紹秦始皇的過失,引起陳勝、吳廣農民起義,以及建立西漢,我考慮到這些內容對學生來講較久遠,通過分析課文,能知道,但記憶困難,為了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準備了北京長城的圖片,伴着優美的音樂,學生對世界名勝古蹟有了興趣。接下來放映《孟江女哭長城》學生們看到勞動人民,用小推車、肩膀扛、繩子拉,一步一步向上拉。有的累昏、有的死。再接下來放映陳勝、吳廣起義。這樣學生進行對比,然後分組總結秦始皇的功、過,學生的興趣從不知不覺中調動起來。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部分學生乘機擾亂課堂,譁眾取寵的現象。也有部分學生不能達到言之有物,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二、對學生的能力的重視

把學生分成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起討論,做練習冊,並教給小組長一些方法,引導他們儘可能的發揮每一個小組成員的作用,讓成員學會如何給別人分析、講解問題。小組出現不會的問題,向教師提出,再由教師給小組講解。自習課上也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先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背題,然後小組長同時抽三個組員,這樣即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從而提高記憶的質量。同時在課堂和自習上,我也在嘗試給學生一種沒有壓力的學習氛圍,只規定背題的範圍,不規定必須背下來,或是抽背、默寫,人為給學生造成一種壓力和緊張,如果學生經常在這種壓力和緊張的狀態下學習,不但不會提高學習效率,相反還會降低學習效率。而是想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讓其真正地參與學習,自覺自願地去完成課堂任務。我覺得這個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我還應該注意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

4、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5、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1

這一週,給七年級上了兩節新課《我們的遠古祖先》、《原始的農耕生活》,感受比較深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總體來説,七年級歷史教學的內容還是比較簡單,知識點的講授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所以課堂的關鍵是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並保持這份積極性到期末。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只有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才能調動他們的興趣,比如説《我們的遠古祖先》這課內容比較抽像,所以上課時候需要補充大量圖片,讓學生有直觀感受。而在課堂上,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片,想自己在圖片中看到什麼並得出結論,可以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看圖和思考上。而且,我們提問,要儘量生活化,讓學生有想象的空間,比如學生在想象“北京人生活的一天”這個問題時,就很積極主動。

第三、因為書本上的內容比較簡單,所以上課時還可以補充一些課外的小知識,讓學生學的有成就感。

第四、關於校本學案,發現如果學生能先把其中的自主預習部分做完,那上課的效果會好些。所以,我希望在課前,佈置學生先自主預習,讓他們也養成自己學習的好習慣。

這一週,給八年級也上了兩堂新課《鴉片戰爭》《火燒圓明園和太平軍抗擊洋槍隊》,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通過教學,發現八年級近代史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會容易出現一課時完成不了教學計劃的狀況,所以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抓重點,破難點,精講,精煉。

第二、通過教學,發現八年級的學生的愛國熱情很高,他們對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很憤慨,這種情緒,有利於他們融入課堂,但需要加引導,讓學生理智愛國。

第三、通過教學,發現八年級的學生對於許多歷史問題已經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思考的不深入,所以講課時,可以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講授歷史問題思考的方法,引導其更加全面、深入的看問題。

第四、由於知識點比較多,在教學時,要多總結,講一個知識點或一整節課都要對知識點回顧,總結,強調,發現用詩歌進行總結,可以讓學生在無形中記住知識點!

第五、要讓學生多參與課堂,比如設計情景對話,我在講太平天國時用《太平風暴》這樣的情景對話,讓學生扮演,他們的積極性很高,或者讓學生想象自己是歷史人物,會怎樣做這樣的想象式問題,效果也比較好。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提升學生對社會對全人類的情感態度。課堂上能夠落實教學目標,能讓學生學會本節課的有關知識。同時在落實情感目標時,我採取榜樣的示範作用。先向學生展示《獻血法》的要求:年齡、體重、健康等發麪。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學生想到的是對別人的好處,表示出不願意的情緒:“憨子去獻血呢!”我接過一句:我去獻過血,我是憨子嗎?學生們都倍感意外,很想知道老師為什麼也會去獻血?獻血過程中會有什麼感覺?獻血之後會有什麼不適?有下來我講述了我自己的獻血過程,同時介紹了獻血對自身的好處,最後強調“獻血應 到正規的無償獻血機構,避免血液病的傳染”。

俗話説“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參加了獻血,學生們很感動,在我講述過程中學生們發出的一陣陣“啊?啊?”聲讓我能強烈地感受到他們內心所起的波瀾。特別是我講完獻血對自己的好處時,學生們的反應很激動,要不是獻血有年齡限制,估計放學就有可能去獻血了。這讓我感到很高興!

本節課的教學有一處被我遺忘。就是在教授同型輸血以後,有兩個血型的作用需要拓展開來:一是血型與親子鑑定;二是血型與性格。本來是想給學生激發興趣的,在這個問題上,以後應大膽讓學生來説出,從生活經歷中提取出血型和生活的聯繫。很多電視劇中都包含親子鑑定與血型的關係,加上學生平時經常關注星座與性格,血型與性格,所以以後課上會讓學生自己説出血型除了輸血以外的其他作用。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3

本節課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巧妙地設計教學環節,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引導學生新舊知識和經驗相互作用,進而引發認知結構的重組,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科學探究構建生物學概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教材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例如,增設了心臟的位置、形態、方位的區分;引導學生設計實施了“水灌流心臟的實驗”;補充了算一算心臟在工作過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張期和收縮期的時間等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了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的願望。教師在本節課中恰當地將信息技術與生物課程進行整合,多次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攻破重點和難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整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觀察、傾聽和交流中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整節課課堂氣氛活躍、融洽。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4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淡泊之餘,卻不敢懈怠,我深知肩負着36個人的語文教學任務和36個人的歷史教學任務。現反思如下:

語文教學工作:

一、重視書寫,多讀好書,多做積累。

開學第一節課,我強調了書寫和作文在語文學科方面的重要性,並用大學聯考閲卷老師的話加以佐證:作文成績佔語文成績的半壁江山,而書寫的好壞又直接決定着作文成績的高低。對多讀書的好處,我引用了大量的古詩詞,我還清晰地記得,我寫了一黑板,“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至於怎樣讀書,我談到了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要求學生每天堅持練四行字,堅持閲讀,每天都要做積累,字數不限,有時間百八十個字,時間少二三十個字都可以。現在看來,這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新學期依然要如此。

二、營造詩意的語文氛圍,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的薰陶。

在講《散步》這一課時,我這樣激情導入: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裏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着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學生被我充滿詩意的導語深深地吸引,沉浸在濃濃的親情氛圍中,既為理解本文“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奠定了基礎,同時又受到了文學薰陶,這也是提高學生文學素養一個很有效的辦法。

三、課堂上營造輕鬆、和諧、平等、民主的氣氛,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

在講《詠雪》這一課時,一方面調動學生對“雪”的古詩積累,另一方面讓學生以“△△△差可擬”“未若△△△”的文言句式,對紛紛揚揚的白雪作生動的描述,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到了空前的高漲。

《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我請同學們以這個故事為劇本,表演一個課本劇,同學們情緒高漲,踴躍扮演不同角色,他們惟妙惟肖的表演既給同學帶來了笑聲,又讓同學更好地理解了人物形象的本質特徵。

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從情感上貼近學生,讓學生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更能調動同學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有一個學生以前經常不寫語文作業,有一次上課,我讓學生背書的時候,我排着檢查作業,他又沒寫,我沒問他為什麼不寫作業,而是問他父母是做什麼工作的,他説完之後,我説多麼好的一個家庭啊,我剛想説,如果你能學習好,那就怎麼樣怎麼樣了,可是他卻哇地一聲哭了,“不好!”我隱約感覺我可能觸動到他心靈最脆弱的東西了。“為什麼不好”“爸爸媽媽離婚了”我的心裏被揪得很緊,母性讓我對面前的這個大男孩多了幾分憐愛,我想安慰他,自己那不爭氣的淚水卻無法自抑,我只得低頭掩面,我不能讓其他同學看出來,過了一會兒,我對他説:“那是他們大人之間的問題,爸爸還是你的爸爸,媽媽還是你的媽媽,他們都是愛着你的。以後你有什麼需要我的儘管找我好嗎?”從那以後,那個不寫作業還鑽在桌子下面的大男孩不見了,變得能按時寫作業並且作文還被我當作範文在班上朗讀了呢,我在他臉上看到了久違的笑容。我想這就是愛的力量吧。

七年級下冊教學反思15

在這個學期的教學中,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説、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下面,我結合一些具體案例,對本學期教學進行反思:

一: 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圖形認識初步”這節課中,有一道題問一個正方體的盒子有幾個不同的展開面,我想,如果直接給學生答案有11種基本圖形,他們不但不明白為什麼,也想象不出來這11種基本圖形會是怎樣形成的,於是我讓同學們從家帶來正方體圖形,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剪,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二: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由於在新教材中沒有 “代數式”這節課,但在選學內容中,卻有“代數的故事”為了讓學生能簡潔地明白代數式,我採用了由生活實際出發,只要讓學生能明白代數式實質就是用數來代替字母,就完成了教學目的,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我説一個事實,如“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學生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

三:實踐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在本學期習題中有關 “幾何體的切截”的問題,我想沒有實踐學生是不會有立體感的於是,我就讓學生帶來土豆,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四:在本學期中我還採取了激勵政策,我從家中拿來印泥,如果某個學生回答的問題比他本人的能力強,就獎勵給他一個大獎,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不論什麼檔次的學生都有獲獎的可能,使學生能抬抬腳就得到滿足。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反思,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要繼續努力,邁上新的台階。

反思二

作為一名學從教數學多年的教師,不斷摸索和學習中開展教學工作是我的工作本色。對於本學期的七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我有所收穫,也遇到了許多問題。現將本學期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1、對教材內容的反思

教材是如此安排,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遵循教材的編排原則,先易後難的教授學生。提到教授學生,目標新課標要求不是教學生知識,而應該説成教學生方法,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帶着問題去學習,去思考。教師應該總體瞭解整個國中數學中所學習的內容有哪些,以便有針對性地教學。

2、對教學理念的反思

教學過程中應該把學生放在首位,學生是主體,教會他們方法才是重要的。以畫圖為例,尺規作圖法,不是教他們如畫角平分線,而是教會他們用尺規作圖的方法,學會了這種方法,無論是畫角平分線,還是畫中線,高線,或者找中點等等,提示他們用尺規作圖法,學生便知道怎麼做了。再如等式的性質,只要教會他們用等式的性質的方法,在解方程時他們就覺得簡單了,就算是解不等式時遇到移項,提示一下,他們也能夠想到借用等式的性質。

3、對教學對象的反思

在教學時,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我這裏重點要講的是後進生的話題。一個班幾十名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優點,他們中有先進、中間、後進的不同層次和狀態。後進生變差的原因又很複雜,多是外在的、客觀的,很難憑藉他們自身的力量去解決。作為一名負責任的老師,要充分了解後進生,正確對待後進生,關心熱愛後進生。千萬不能置之不理,將其邊緣化。

4、對教學反饋意見的反思

教師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後我總結出以下兩點體會:(1)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摸、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指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我堅信只要我繼續努力,更新觀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規範,就一定能夠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