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地理關於地球的複習提綱

來源:文萃谷 2.65W

【—之地圖】,地圖就是依據一定的數學法則,使用製圖語言,通過製圖綜合,在一定的載體上,表達地球上各種事物的空間分佈、聯繫及時間中的發展變化狀態的圖形。

國中地理關於地球的複習提綱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範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註記:地圖上,用來説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總結:隨着科技的進步,地圖的概念是不斷的發展變化,如將地圖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形象、富豪模型”,地圖是“空間信息的載體”、“空間信息的傳遞通道”等。傳統地圖的載體多為紙張,隨着科技的發展出現了電子地圖等。

世界地理試題之發展中國家人口

【—世界之發展中國家人口】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由於社會安定、生產發展、醫療衞生條件改善,致使人口迅速增長。

中國和印度是兩個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美國和日本是兩個人口最多的發達國家,分析四國情況,完成9---11題。

9.上述四國人口現狀相比較 ( )

A. 日本的人口平均密度最低 B. 美國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C. 中國的老齡人口比重最高 D. 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

10.當太陽直射點自赤道移至南迴歸線期間 ( )

A. 日本一直是多雨季節 B. 美國的玉米處於快速生長時期

C. 印度大部分地區經歷自雨季至旱季的變化 D. 中國沿海地區的颱風活動頻繁

11.當倫敦為中午12時 ( )

A. 美國處於黑夜,另三國都是白天 B. 美國處於白天,另三國都是黑夜

C. 中、印、日三國的日期比美國早一天 D. 四國的日期相同

總結:中國政府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對經濟、社會發展不利,還會對居民的就業、住房、交通、醫療等方面造成極大困難;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人口的過快增長、不能緩解人口增長對土地、森林和水資源等構成的巨大壓力,那麼未來幾十年後的生態和環境惡化將不可避免。

讓學生主動發展

理論中“讓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為中心,以贊可夫的“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教學原則為依據,結合中學 生的學習心理和智力發展規律以及地理學科課堂教學的特點,通過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傳授,指導學生 掌握科學的、系統的地理學習方法,進而探索學法指導的滲透性、系統性、規律性以及學法指導和地理知識的 有機結合點,以達到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和學習質量的最終目的。以下是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二節“氣旋與反氣旋 ”的教學設計。

課題:

第二章第二節 氣旋與反氣旋

教學目的:

1.複習鞏固地理學習方法——圖文變換法,使學生掌握氣旋與反氣旋的形成及特點,使學生能在複雜的等 壓線圖上判斷氣旋、反氣旋及四周的風向,從而分析和判斷當地的天氣狀況。

2.通過圖文變換練習,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推理能力 國中化學。

3.學習掌握地理學習方法——列表比較法,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歸納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瞭解氣旋與 反氣旋相反的性質和特點。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投影片①,複述上一節課所學的學習方法

2.教師出示投影片②,指導學生畫圖練習(一個學生上講台完成,其他在練習本完成),複習上節課所講 知識與學習方法——圖文變換法,然後教師評講。

3.教師導入新課

4.學生閲讀課文後,在投影片③上迭加復片,畫出南北半球氣旋與反氣旋示意圖(兩個學生上講台畫,其 他在練習本上畫),複習鞏固文變圖方法)。

5.教師評講並讓學生説出畫圖的文字依據(其他學生在課本上劃)。

6.教師出示投影片④,讓學生對照文字依據檢查有沒有畫漏)。

7.複習鞏固圖變文學習方法,讓學生讀圖(投影片③回答,提問學生)

8.教師出示投影片⑤,啟發學生迭加復片畫出南北半球反氣旋圖(學生上講台畫,其他在練習本上畫), 然後評講。

9.要求學生不看課本,根據推理畫出南北半球反氣旋圖

10.教師提問,引出新的學習方法——列表比較法

11.教師出示投影片⑥,介紹列表比較法

12.教師以氣旋和反氣旋為例,指導學生列表比較,確定比較項目,板書表格。

13.教師讓學生閲讀課文後填表比較(兩個學生在黑板填寫,其他在練習本自制表格填寫)。

14.教師評講後出示投影片⑦。

15.教師指導學生根據投影片⑦總結歸納。

16.教師出示投影片⑧,讓學生完成課堂練習。

會考地理的知識點之蘇伊士運河

【—會考地理的之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是一條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貫通蘇伊士地峽,連接地中海與紅海,提供從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土地的最近的航線。

讀西亞、埃及地區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蘇伊士運河既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又是_____洲與_____洲的分界線。

(2)西亞地區的居民主要屬於_____人種,大部分信奉_____教,主要使用_____語。

(3)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其首都是_____ ,該國除北部地中海沿岸屬_____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

(4)被埃及人民讚譽為“母親河”的世界最長河流是_____河,該河沿岸有世界著名的_____ (任填一個)等文物古蹟。

【解析】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西亞地區的居民多是白色人種,屬阿拉伯族,信奉伊斯蘭教,説阿拉伯語。埃及首都開羅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地中海沿岸屬地中海氣候,該國有世界上流程最長的河流尼羅河,該國還是文明古國,歷史古蹟眾多,沿尼羅河分佈較多,如金字塔、卡納克神廟等。

【答案】(1)亞 非(2)白色 伊斯蘭 阿拉伯(3)開羅 地中海(4)尼羅 金字塔(其他也可)

總結:它是世界使用最頻繁的航線之一。也是亞洲與非洲的交界線,是亞洲與非洲人民來往的主要通道。運河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在塞得港北面掘道入地中海至蘇伊士的南面。

國中地理亞洲的自然環境複習提綱

【—亞洲的自然環境】我們生活的亞洲是個地域差異較大,人口相對集中的大洲。

亞洲的自然環境

1、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臨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複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7、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恆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佈特點:大多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10、湖泊: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最低點。

11、氣候特點:複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佈最廣。

12、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温帶季風氣候,温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13、温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佈範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温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風氣候:主要分佈在亞洲東部、南部,其特點是一年中風向隨季節發生大規模變化,降水季節變化大。不足之處是易發生旱澇災害。

我們的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因此人口也是很多。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凍土過程

【—七年級地理總結之凍土過程】,凍土形成以物理風化為主,而且進行得很緩慢,只有凍融交替時稍為顯著,生物、化學風化作用亦非常微弱,元素遷移不明顯,粘粒含量少,普遍存在着粗骨性。

高山凍漠土粘粒的K2O含量很高,可達50克每千克,説明脱鉀不深,礦物處於初期風化階段。

凍土區普遍存在不同深度的永凍層。在濕凍土分佈區,夏季,永凍層以上解凍,由於永凍層阻隔,融水滲透不深,致使永凍層以上土層水分呈過飽和狀態,而形成活動層,活動層厚度為0.6米至4米,若永凍層傾斜,則形成泥流;冬季地表先凍,對下面未凍泥流產生壓力,使泥流在地表薄弱處噴出而成泥噴泉,泥流積於地表成為沼澤,因其下滲較弱,泥流、泥噴泉又混和上下層物質,使土壤剖面分化不明顯,而在南緣永凍層處於較深部位,水分下滲較強處,剖面層次分化較好。

在乾旱凍土分佈區,白天由於太陽輻射強烈,地面迅速增温,表土融化,水分蒸發;夜間表土凍結,下層的水汽向表面移動並凝結,增加了表土含水量,反覆進行着融凍和濕幹交替作用,促進了表土海綿狀多孔結皮層的形成。此外,暖季,白天表土融化,國中學習方法,夜間凍結,都是由於由地表開始逐漸向下增温或減温總是大致平行於地表水平層次變化着的,所以,在乾旱的表土上,強烈的凍結作用往往形成表土的龜裂。

在極地冰沼土區,由於低温,蒸發量小,地勢低平處排水不暢,土壤水分經常處於飽和狀態,致使土壤有機質和礦物質處於嫌氣條件下,雖然有機質形成數量不多,但在低温嫌氣條件下分解緩慢,表層常有泥炭化或半泥炭化的有機質積累。

總的來説,凍土成土年齡短,處處呈現出原始土壤形成階段的特徵。

總結:礦物質也處於還原狀態,鐵、錳多被還原為低價狀態,形成一個黑藍灰色的潛育層,在高山凍漠土分佈區,降水較少,土壤淋溶弱,剖面中往往有石膏、易溶鹽和碳酸鈣累積,致使土體呈鹼性,表土結皮和龜裂等。

國中地理試題精選之世界地理(1)

【—試題】請各位熱愛國中地理的同學們注意了,下面的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國中精選之世界地理,請同學們都認真答題了。

1日本發展工業的不利條件是()

A.海岸線曲折、多港灣 B.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

C.島國多港灣,海上運輸便利 D.礦產資源缺乏

2東南亞城市中被譽為“花園城市”的是()

A.雅加達 B.河內 C.新加坡 D.曼谷

3東盟國家中,華人比例最高的國家是:

A.馬來西亞 B.印度尼西亞 C.泰國 D.新加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