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漁村》讀後感1400字

來源:文萃谷 1.4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後的漁村》讀後感14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後的漁村》讀後感1400字

昨天週日,差不多一天都在外面送孩子上興趣課,我就帶了一本書走到哪看到哪。她上課的時候,我就在外面一邊等她一邊看書。有的上課的地方環境好,有專門的家長等候休息室,休息室裏有空調和飲用水。有的地方只有一台電風扇給吹一吹。還有的地方什麼都沒有,家長都在室外等,自己尋找陰涼的地方坐一坐,在高温下煎熬一個半小時等孩子下課,時不時還要被蚊子等小蟲子侵犯一口。不管什麼環境,我都一個人找個角落坐下來看書,一旦進入書的世界,就把自己從吵吵嚷嚷的喧鬧中隔離出來了。

言歸正傳。

昨天我看了兩個中篇小説。一箇中篇小説的字數都在兩萬到三萬字,也就是説,我昨天陪孩子上課的時候大約看了近六萬字的書。分別是虹影的《焰火世界》和薛舒的《最後的漁村》。這兩個中篇的作者都是很有分量的當代女作家,她們的共同點就是筆觸細膩,內心描寫都特別細膩婉轉,讀起來特別容易進入小説的內核世界。這兩個中篇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情節控制得非常好,有懸疑的影子,吸引人一口氣讀下去,捨不得中斷。從這兩點來看,這兩篇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但是,相比較而言,我比較喜歡第二篇,也就是薛舒的《最後的漁村》,雖然這一篇比第一篇在字數上要短一些,並且被排在第二,並非頭條(《焰火世界》是頭條),但故事內容更加明朗一些,理解起來相比較也容易些。這大概是我的閲讀能力還不夠吧,只能讀些故事情節和手法簡單的小説。另外,《最後的漁村》故事反映的時間距離現在更近,或説反映的就是當下的時代,而《焰火世界》故事發生的時間是1981年,1981年我還沒有任何記憶,所以對那時候的故事有點不太理解。其實並不是故事不能理解,而是《焰火世界》在寫作手法上更復雜更勝一籌,故事的跳躍性也比較大,撲朔迷離,淺層閲讀者是很難讀懂的,需要看第二遍或是第三遍——嗯,我就打算再重新讀一遍,這樣可以學到作者的寫作技巧。

現在我就隨便寫一些《最後的漁村》感想吧。先把故事內容梗概一下。

故事的女主人公“我”是一位不是很出名的作家或説自由撰稿人,雖然寫了幾本小説,但都不是暢銷書,所以所得收入只能勉勉強強餬口。“我”來到上海,非某三流大學的學生,卻時常冒充學生去蹭大學中文系講師張達明的課,張達明明知她是外面進來蹭課的,但樂得她來蹭他的課,一來二去,他們便走到了一起,一起租了一個公寓並同居了三年,説好三年後男主會娶女主。張達明的收入是“我”的七八倍,但是他給“我”的錢卻越來越少,而“我”從未不主動問他要過錢,因為“我”的胸腔裏藏着一顆過於自尊、脆弱的心臟。儘管每天都有大筆生活開銷和要付房租。

張達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説,對女主就是“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不承諾”這樣的一個男人,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的有些懶散和對名利的淡泊以及不求上進看似一種達觀明晰,實則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逃避,麻木不仁地得過且過着,對身邊的一切都漠不關心,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講師三年,倘若按部就班,明明兩年前就可以榮升為副教授,但是他根本無所謂,就好像與他無關一樣。作為一名大學語文老師,除了完成每週規定的'課時,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在虛擬空間下圍和打橋牌,沒有任何追求。除此之外,在生活上他還是一個巨嬰,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內衣外衣放在哪裏,如果洗澡的時候女主沒有給他事先拿好換洗的內衣,他就光着身子直接走出來,説反正家裏沒有外人;從不會做飯和做家務,也不會關心人,即使女主為了給他做他最愛吃的小炒肉手指被刀切傷了血流如注,喊他拿創可貼,他也只是坐在沙發上下圍棋或打橋牌頭都不抬一下,只“嗯、嗯、啊、啊”地迴應幾句,身體永遠都不會動。但偏偏又是一個食客,對於女主辛辛苦苦做好的飯菜不但不表示感謝,反而還挑毛病,沒有做到他心目中的完美。雖然語氣不是尖鋭的,甚至是客氣的,但是這種只有女人一個人唱獨角戲的兩個人的生活,使“我”產生了“逃離”的想法。於是“我”就以要完成小説最後的結尾需要閉關為理由逃離到70公里外的一個上海與浙江搭界的小漁村,在一家叫做“海市蜃樓”的民宿定了七天房住了下來。而在這七天閉關的時間裏,“我”又接觸到老闆娘、老K、老J和Q等幾個人的故事,與“我”和張達明的故事穿插交錯一起,完成了一箇中篇的整體敍述和架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