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篇

來源:文萃谷 1.64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

感動的力量,有的時候來自瞬間的壯舉;有的時候也會來自於經年累月,一生只為一事來。在今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我為她感動。

看完感動事蹟,心中有種説不出的感覺,感動在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強烈的地震撼着我的心靈,衝擊着我的每一根神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每一份頒獎詞都是那樣的振奮人心,每一個人後面都承載着一個感人的故事,它們深深的震撼我的心靈,刺激着我的神經。在觀看的過程中,有多次流淚,他們當中的有些事蹟是我們大多數人可能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和執着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事蹟,深深地感動着我們。

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着我們,也感動着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時的我們雖不能成為感動中國的人,但一定是個讓中國人感動的人。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2

十位感動中國人物中,有老有少,有貴有賤,有貧有富,人雖不同,而他們的事蹟卻都使人感動,令人動容。我想,他們之所以都有如此高的道德魅力,便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奉獻精神,一種先人後己的品質。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生,只因祖國的需要便毫不猶豫的奉獻了自己,他的毫不猶豫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試想,若是接下了這個工作,不僅要從零開始研究,在高度危險且極其簡陋的地方工作,更要隱姓埋名,遠離妻兒甚至連實情也不能告訴他們,多年不得一見,只能將牽掛與思念藏在心底,在簡陋的工作室中默默祝福他們。對於一個男人來説,困難的工作和生命的威脅或許並不算什麼,而親情的隔離和疏遠才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面對這諸多的困難與犧牲,他卻能不假思索的挑起重擔,可見祖國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奉獻對於他來説可不僅僅是嘴上的空話,他是用生命去落實,彈指一揮間,便是幾十載春秋。這才是真正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更有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立娜兩位老人家,他們都是飽學之士,是有身份、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而他們卻自願放棄在北京的優越生活,到窮鄉僻壤之處做鄉村教師,要知道他們早已年過半百,身體衰弱。但他們做出的決定卻是許多年富力強之人所不能做出的。如果他們呆在北京,那朱敏才完全可以活到耄耋之年,孫麗娜也不至於患上眼疾,他們完全是在用生命支教。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會永遠被人民記住,被抬舉很高、很高。

除去這三位,其餘人也都是奉獻自己,成就他人之人,是當代中國之楷模。

我想,他們的奉獻之所以能讓中國為之感動,或許便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充斥着太多的自私自利,太多的爾虞我詐,奉獻已成為一種稀少之物。我希望,有一天,這些奉獻精神不需要在電視上宣傳,而是這種現象出現在每一個角落,在每一個人心中,讓中國時時刻刻都被感動。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3

摸索中華民族的脊樑,用感動沾濕的淚來無言屹立!感動你我的中國,盡在你我感動的不言中。這短短長長的兩個小時,掠過的不僅是時間,而是每個中國人的德馨敲擊心頭無盡的震動……

誓言無聲、崇仁厚德、心比金堅、一秉至公、格桑花開、秋蘭為佩、寸草重暉、克明傳德……花為春盛開,春因花明媚。如花般的楷模,花一般的故事,花一般的心中之境。

90多歲的老人——龔全珍。隨丈夫參加革命,功成名就後毅然下鄉改造農村,丈夫逝世後,她省吃儉用,卻將一筆筆善款投向所有需要幫助的地方。而這些廣闊的土地,有了愛的哺育,怎能不滿庭芬芳?

老人的一生,朝有愛情,午有愛心,暮有關愛。她的名字裏頭,一筆一畫似乎都浸了愛、刻着情,回頭看看,農村的水渠、橋壩、良田、孩子們……她帶領着人們在革命和社會主義的道路上疾步前行,一路花香。

先行者們開着路,人民邁着步。一代一代的中國人也不斷感動着。下一代的我們也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宣誓着自已的理想,揚溢着自已的青春——義捐骨髓的邵帥,不也正是我們蓬勃向上的縮影嗎?因為有愛,我們的心中才會迸發出信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也正是為了我們生長的土壤而盛放。我積極加入志願者協會,經常利用課餘時間,下鄉勞動、義賣、義濱等來募捐善款,把它們運用到身邊的“待幫助”中。不僅如此,時時存善,友好待人,這“愛”便更使我們在這成長中生機勃勃。

用愛,感動自已;存善,感動行動。中國感動,感動中國,有愛才有中國……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4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親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國小到國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着光和熱,燃燒着自己,點亮着他人。

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是否你在父母親勞累後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國小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也同樣在佳節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着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親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親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親,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5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為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強化XX人的道德意識,近日,焦作市XX局主辦“道德講堂”,組織全體幹部職工觀看了《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視頻。

在一個個感動中國的優秀人物身上,同志們看到了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品格,看到了面對困難和挑戰愈挫愈勇的精神,在被感動的同時,感受到心靈的温暖、人間的真愛,感受到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受到了一次震撼心靈的教育。

在觀看過程中,大家仔細聆聽先進模範人物的感人故事,每個事蹟都深深的觸動着每一位同志的心。十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蹟無不讓民警們熱淚盈眶。英雄用他們的責任、勇氣、智慧和愛心唱響了人生的主旋律。同志們深深地被先進模範人物對國家和事業的忠誠與奉獻精神所感染;被他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決不屈服,頑強奮鬥的精神所感動;被他們面對死亡和逆境所保持的樂觀態度和大無畏精神所震撼。

觀看結束後,大家還進行了討論,紛紛表示:觀看“感動中國”就是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將認真學習英雄模範們的先進事蹟,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投入到今後的工作中去,為焦作走在中原經濟區轉型示範市建設前列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市XX局紀檢組長張本祥作了總結性發言。他説,感動和淚水之後應該是平靜和思索,我們也許做不出讓國人感動的事情,但是我們應盡本能做一些對我們身邊人有幫助的事情。如果我們每個人時刻想着能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別人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能感動着別人,這才是生命的價值所在。人只要有一種奉獻社會的信念,有一種樂於助人的精神,所有的苦都會變成甜!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6

這世界因為他們而不同。

看了《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洗禮,這些奮鬥者對於夢想的追求、對於工作崗位的堅守,讓人為之震撼,他們雖不是什麼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但他們滿腔的熱情、毅力與堅守深深地打動了我。

地處絲綢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上的敦煌,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莫高窟也在此生根發芽。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都飽含着智慧的結晶。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沙塵風蝕,窟內許多珍貴的壁畫已殘破和變色。為了讓敦煌莫高窟重煥光彩,“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自1963年從北大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可讓敦煌文化得以永久保存。

關於莫高窟,我曾經在國小的一篇課文中讀到過,那時對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特別神往。後來在上海中心與敦煌莫高窟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參觀了等比例複製的洞窟,那別具特色的穹頂,婀娜多姿的飛天,還有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童趣壁畫,都讓人歎為觀止。我那時才知道,隨着大批遊客的實地到訪參觀,每一次遊客進洞時,空氣的流動都會對壁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比一千年前的壁畫,如今的莫高窟壁畫色彩消退、日漸模糊。而現在,在樊錦詩奶奶帶領的“敦煌守護人”潛心研究和保護下構建了“數字敦煌”,也讓我們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離接觸這座歷史的寶庫。

樊錦詩奶奶為了這份信念,半世紀的沙吹,心歸處還是敦煌。敦煌是個謎,是個夢,但它更是樊錦詩的命。她的堅守、她的毅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杆,作為一名當代學子,我們也應責任在肩:一桌一椅讀天下書,將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藴更好地傳承。

向所有《感動中國》的奮鬥者、奉獻者們致敬!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7

遇到張桂梅的孩子們無疑是幸運的,她是136個孤兒的“事實媽媽”,她把1600多名山區貧困女生免費送入了大學。是她陪伴孩子們,走過一個個春秋冬夏,讓這個世界充滿色彩與美好。

如果讓這些孩子寫一個和張老師的故事,那無疑這些故事會長到沒有盡頭,這些故事充滿了坎坷與磨難,但也有無數的幸福與榮耀,而對於孩子們自身的影響與改變卻是無窮無盡的。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不顧自身健康、四處奔波的媽媽。她時常顫顫巍巍、時常氣喘吁吁,她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是她依然堅持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將自己工資、所獲獎金和社會捐助診療費等100多萬元,全都給了學校、給了福利院,給了無數貧困的女孩子。她自己卻只穿着破洞的牛仔褲,坐着最廉價的摩的,她只願讓孩子們更好。

在她們的故事裏,她是永遠向前、從不滿意的老師。今年華坪女高有159人蔘加大學聯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線以上70人。理科651分,文科619分。這樣的成績連某些省會城市的高中都愧歎不如,但她卻不滿意,和其他一些大城市相比仍存在不足。她想讓自己的孩子們去到更遠的地方、考上更好的大學。她説:“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

這部故事書很長很厚,張桂梅還在用生命書寫,她也願陪着更多的孩子走過春秋冬夏。

要把發展教育扶貧作為治本之計,確保貧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具備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張桂梅正是沿着教育扶貧這條路,播撒着希望的種子,讓這些希望的種子落地發芽,開出最美的花朵。感謝這朵劃破蒼穹的白晝流星,讓我們一次次見證着紅土地上的奇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