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 篇1

第一次看到李開復那面帶自信的微笑和頗具激勵書名的《世界因你不同》時,便產生了閲讀的慾望。恰逢週末休息兩天,一鼓勁就不知覺中讀完了。

知道李開復是其與微軟的官司糾葛聞名世界。我知道正是有了偉大的視窗操作系統才有今天電腦的廣泛普及和操作的便利!李開復是在這樣一個全球矚目的公司任副總裁,可見其也非泛泛之輩。

《世界因你不同》書名就已經點出了李開復的不凡成就!因為一位傑出科學家的非凡創新而改變了世界,就像愛迪生的電燈泡照亮了全世界。書名除了勾起讀者閲讀的慾望也激發了許多科學家及從事技術領域人士的創新激情。

開復秉承了華人的智慧和勤勉、愛國德行,加之接受的是非常寬鬆及個性化的教育模式,他成就應該可以看作是現代西方教育成功的一個縮影。書中除了不少令人捧腹的小幽默、小故事外,更有一位身居海外華人科學家的深深赤誠愛國情懷。其實咱們有許許多多的在海外頗有建樹的科學家、企業家在功成名就之前就一直牽掛我們偉大的祖國及至有能力有機會了都不忘回報自己的祖國,縱觀此書也不例外,有股濃濃赤子之情。一個人的成就、道德情操與其家教淵源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在這裏應該為開復的父母親成功的教育鼓掌。

讀這本書不僅可以瞭解一位傑出IT界科學家的成長、成材、成就歷程,更重要是可以看到咱們教育的薄弱、不足以及咱們許許多多以壟斷經營暴利行業而沒有着手未雨綢繆前瞻性、基礎性課題研究事業,還有承擔更多、更大的社會責任問題。好像咱們的企業總有些所謂潛規則的東西:小金庫、“小”福利、海外考察……諸如此類的見慣不怪的霧瘴。當看到全球前十、二十大高校排名中國內無一所榜上有名時,真的有些傷懷、也有些滑稽。這些日子不是有全國多少中學校長推薦入某某高校議論嗎,敢情還是夜郎自大!可悲夫、可歎夫?難怪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能在自己的祖國以外才可以成功!?

李開復11歲離開祖國到美國求學,這源自他大哥的遠見和對中國教育的深刻認識。成功人士除了父母開明之外也離不開一位燈塔式的引路人!其實咱們也不能全盤否定自己的教育模式,遠在孔孟的春秋戰國就有因材施教典範,今天的教育格局除了説是急功近利或者説是應試教育之外,其他原由可能就是什麼體制啦、歷史原因啊、中國模式啊等等。從今天走進公務員考試的百萬大軍我們不難看出,又是舊時鯉魚躍龍門的科舉翻版。更多的范進們一定會出現,當然肯定還不乏張好古混跡其中。這應該不算正常現象?在一些發達國家,一等人才進學術、科研機構從事研究型工作或進學校從事教書育人工作,可咱們先進反其道而行,一等人才把知識學術運用於權術研究,在全力打造高效“廉潔”型公務員隊伍。

《世界因你不同》是的自傳更是表達李開復的從事科學研究思想和看似寬鬆管理實則非常嚴謹高效團隊的領導藝術魅力!做管理就要當技術型領導,除了管理藝術、個性人格魅力之外更有深厚的技術、學術做支撐。誠實守信、孜孜不倦醉心科學應用也是李開復的一貫作風,所以他才能從卡耐基。梅隆、蘋果、SGI、微軟、谷歌一路走來,鮮花和掌聲總是與之相伴!當看到他在梅隆從教的經歷我也想起了中國互聯網教父式人物——馬雲,馬雲在做淘寶之前也有類似從教的經歷,還有新東方的俞洪敏。是不是有過從教時的深入研究(厚積)才有後來的振翅高飛?

“成功沒有絕對的意義,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並把最好的你呈現出來。”

李開復,現任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曾任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究院(現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SGI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蘋果電腦公司副總裁等職。他還是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院士和精英組織百人會的副會長。

李開復,曾先後在蘋果、微軟、Google這樣三家在全球具高度影響力的頂尖IT公司裏擔任高管,其職場經歷本身就構成非常有吸引力的題材,這樣的人一定有其特別並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樣的成功履歷,他為什麼能做到?怎麼做到?李開復有什麼過人之處?是天賦?是後天努力?還是機緣巧合?或者是命運使然?這些都吸引眾多讀者通過這本書去了解背後的真相。也只有通過這樣的自傳體才能瞭解到更多真實的細節,這正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而石安原本就喜歡讀一些成功人士的自傳或者傳記的。

這本書有一段話令人感動,我的理解這段話也是本書的思想主旨:“人生在世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麼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我常常説追隨我心,當然追隨我心必須是要在負責、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這個前提之下,冒一些風險也是值得的。雖然經歷風險的日子可能會比較艱難,但如果我不這樣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後,我可能會後悔終生。”

這有些象我在中學課本中讀到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段:“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我以為,李開復正是在這樣的思想引領下,不斷做出驚人的選擇,而他的成功之處在於,這些選擇並不盲目,不衝動,都是認真選擇的結果,這種認真的態度也推動着他在職場上獲得成功。

書中提到的人應“Lead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這道理説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畢竟,芸芸眾生,大都只能是“Liveyour life”的。當然,把“Lead yourlife”作為人生追求目標也是非常好的,這也為什麼人需要有信仰的原因(但我們身邊太多的人信仰缺失)。在這過程中,以自己的人生標準,“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着、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人生。”這些都説得非常道理。在這本書裏還很多類似的真知灼見,這應該是李開復的人生感悟,從中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李開復為何能成為中國大學生的良師的緣由。

縱觀書中描述的李開復的成長經歷,有很多令人感歎,令人仰止的內容,比如他的學齡前的超乎尋常的調皮、製作《武林動物傳奇》以及在上學時的種種非同常人的表現,都體現出一個天才人物的特質,這樣的特別性一直延續至大學,這不是所有孩子能或者會經歷的,畢竟這些發乎內心,只能解釋為天賦使然。那麼這些更多是作為娛悦和吸引讀者的內容,精彩而遠離,對主人公是真實的,對普通讀者卻是虛幻的.。對大多數人來説沒太多可供效仿之處——畢竟天才並不是隨處可見的。

但李開復的職場經歷對讀者來説卻是一大筆財富,無論他是在蘋果,還是SGI,或者在微軟、Google,豐富的職場經歷,大量生動的職場經歷的描述如一幅濃墨重彩的人生畫卷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精彩紛呈而又跌宕起伏,並且可供讀者學習和效仿。而他面臨每次職業轉換時的心理歷程變化,可以給我們提供有益的參考,並印證了一個道理——機會屬於有準備的頭腦。在石安看來,這些正是該書的最大價值所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李開復從小就展示了天才的一部分,但他的職場成功卻離不開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勤奮努力。這能給更多的後學者提供有價值的道理——不管你是天才還是普通人,對成功的追尋加上後天的勤奮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

  《世界因你不同》讀後感 篇2

有幸在幹訓部丁主任建立的“道外校長工作室”的博客裏看到了關於《世界因你不同》這本書的內容介紹及轉載的一部分內容,我就深深地被其所吸引,於是放寒假前託同事在學府書店購買了此書。

這本書是作者李開復的自傳。這是我第一次這麼完整地讀一本關於人物自傳方面的書。讀後深深地被作者那不平凡的半個世紀的成長經歷和工作業績所打動。在欽佩和敬慕之餘,更多地是從中獲得啟示和鼓舞。正如作者所説的:“想讓看到這本書的讀者知道,每個人都是經歷無數的挫折和失敗,才慢慢走向成功的。最後的成功是由無數失敗的經驗促成的。因此,我想告訴那些曾經失敗或者正在經歷失敗的年輕人,沒有關係,不要沮喪,因為人生正式踏着失敗的腳步走向成功的。”

  一、西方充滿鼓勵式的教育方式,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李開復從11歲就到美國學習,因此他在學校裏感受到的是完全美國化的教育。那裏的教育寬鬆、自由,充滿了鼓勵和讚揚。在那裏他覺得學習是件輕鬆、快樂的事。“到了美國,老師不再要求我們背書,而是儘量要求我們理解,對於每個人不同的特點,老師都能有針對性地鼓勵”,“美國教育在建立學生自信、自尊的過程中,對考試、排名不那麼看重,而是看重個人的特點”,“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但是我明白,正是在這種鼓勵聲中,一個孩子的興趣和才能得到了最大的激發”。

“成年以後,我才發現這種教育的真諦。美國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所注重的準則是:自由、獨立、自主學習、重視理解、重視實踐,老師重視學生髮表的意見,甚至鼓勵學生反駁老師。”美國教育中一個基本思想是:教育不是死的,不是讓學生去把握一系列靜態的知識,而是教學生通過理解、思考、創新來繼續增進對知識的理解,然後再進一步去發展新的知識。這樣的教育形式有利於啟發學生的創造力,能夠將優秀人才的潛力充分地發揮出來,也更適合21世紀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

我們看到美國教育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和學習方式之一,它鼓勵學生自我選擇,按照興趣發展,讓一個人發揮最大的激情去選擇自己的愛好。這樣,學習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像是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業。正是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才讓很多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讓學習變成一種自由自在的教育;也正是接受了西方的教育,才鍛造成了這樣一個“融合中西”的人才,以至於將來註定要去影響世界的人才。

想想目前我國課改中也正在不斷地向這方面靠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實踐,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用人才。

  二、堅韌的毅力是他成功的決定因素。

從小李開復就受到父親的影響,父親在50歲之前連26個字母都認不全,但是到了美國之後,就全力以赴地利用各種機會學習,不但把不認識的詞一個個地查詞典,每天還利用各種零星時間看英文原版電影、找美國人練習會話。僅此一點,可以看出父親對任何一件事情都十分的自信和堅韌。正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李開復面對微軟的訴訟時,沒有退縮,而是迎難而上,積極備戰,承受了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他一直恪守的座右銘是:“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記得我剛上中學時,就曾經在我第一本日記的扉頁上寫下了一句名言:“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峯”。也許當時僅有12歲的我不能夠理解這句名言的深刻含義,但是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我也看到過或經歷過許多事情,能夠知道,當一個人面對挫折和困苦時,需要有一顆能夠承受的心,但是更需要的是戰勝它的勇氣和毅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逐漸從失敗中走向成功。

  三、堅定地信念,終究讓他“世界因我不同”。

一個人要想成功,不可能沒有目標和信念,信念是支撐一個人生命的強大動力。李開復的動力來自於父親的遺願:把尖端科技引入中國,為中國和中國人做點事情;他的動力也來自於他工作過的地方“蘋果公司”的信條是:進行自己的發明創造,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説,一個人可以改變世界;他的動力也來自於公司的領導比爾蓋茨的信念:科技能夠改變世界。從1990年到2009年期間,李開復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了多次選擇,這些選擇是“追隨我心”的選擇,這些選擇是激發身體裏最大潛能的選擇,因為他始終堅信“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總有一天,世界將因你不同”。

偉大目標的確立必然有偉大的作為,正如他所説“人生在世的時間非常短,如果你總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麼一生過去了,你留下來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惱”。在這樣一個堅定信念的指引下,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目標。1998年當他加入微軟時,曾對記者説:“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我能在一個開放的環境,和一些最聰明的人共事,創造一些最尖端的技術,讓世界每一個人使用。”李開復在微軟工作了七年,微軟中國研究院成立之初,他的願望是“有朝一日我要走進比爾蓋茨的辦公室,向他展示微軟中國研究院的成果”。1999年10月得以實現。第二年他被任命為微軟公司的副總裁,領導一個更龐大的團隊。2005年9月,當他經歷了60天最艱難的日子在谷歌工作時,“立志做‘有用’的創新”又促使他帶領着自己的團隊迎接新的挑戰。2009年8月,他終於做出了又一個“追隨我心”的決定,從固有的職業經理人的模式中脱離出來,真正實現自己“幫助他人完成夢想”的人生目標。他説:“曾經我用‘世界因我不同’激勵自己追尋夢想,今天,我用‘世界因你不同’激勵他人發掘潛能”。

讀着書中那一句句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話語,我的心也不時地一齊跟着震盪。是啊,“追隨我心”,為夢想而努力,為信念而奮進,這是一個成功者前進的動力。抓住每一天,讓生命更有價值,抓住一切去探尋生命的意義,總有一天,世界將因你不同。

在此我也以本書中那段名言作為結語,同時與各位朋友共勉——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