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台原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1.56W

釣台原文賞析1

釣台二首原文

釣台原文賞析

桐廬江中秋水清,富春山中秋月明。

釣竿千尺無恙在,持竿我欲從先生。

先生豈是傲當世,鄙夫患失滔滔是。

狂瀾既倒挽之回,持報故人惟此爾。

袞衣不博一羊裘,事往台空江自流。

遂令千古重名節,於乎先生真漢傑。

【富春山】。在浙江桐廬縣南。一名嚴陵山。前臨富春江,山下有灘稱嚴陵瀨,為漢隱士嚴光遊釣處。山腰有二盤石,稱東西二釣台。各高百餘米,巍然對峙,聳立江湄。東稱嚴子陵釣台,西為宋處士謝翱哭文天祥處。《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嚴光﹞乃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李賢注:“今杭州富陽縣也。本漢富春縣,避晉簡文帝鄭太后諱,改曰富陽。”唐李白《古風》之十二:“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嚴州府》:“富春山,縣(桐廬縣)西三十里,一名嚴陵山,前臨大江,漢子陵釣處,人號嚴陵瀨,有東西二釣台,各高數百丈。”釣台二首註釋【富春山】。在浙江桐廬縣南。一名嚴陵山。前臨富春江,山下有灘稱嚴陵瀨,為漢隱士嚴光遊釣處。山腰有二盤石,稱東西二釣台。各高百餘米,巍然對峙,聳立江湄。東稱嚴子陵釣台,西為宋處士謝翱哭文天祥處。《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嚴光﹞乃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李賢注:“今杭州富陽縣也。本漢富春縣,避晉簡文帝鄭太后諱,改曰富陽。”唐李白《古風》之十二:“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嚴州府》:“富春山,縣(桐廬縣)西三十里,一名嚴陵山,前臨大江,漢子陵釣處,人號嚴陵瀨,有東西二釣台,各高數百丈。”

釣台原文賞析2

原文

鉅艦只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台。

註釋:

⑴釣台:相傳為漢代嚴子陵垂釣之地,在桐廬(今屬浙江)縣東南。西漢末年,嚴光(字子陵)與劉秀是朋友,劉秀稱帝(漢光武帝)後請嚴江做官,光拒絕,隱居在浙江富春江。其垂釣之所後人為釣,亦名嚴灘。⑵鉅艦:大船。⑶扁舟:小船。⑷先生德:先生,指嚴光。北宋范仲淹守桐廬時,於釣台建“嚴先生祠堂”,併為之作記,其中雲:“先生之德,山高水長。”⑸通宵過釣台:嚴光不為名利所動,隱居不出,後人每每自愧不如,故過釣台者,常於夜間往來。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趙基嚴台詩》記“漢嚴子陵釣台,在富春江之涯。有過台而詠者曰‘君為利名隱,我為利名來。羞見先生面,黃昏過釣台’。”李清照詩即化用此詩意。

賞析:

此詩另題作“夜發嚴灘”。公元1134年(宋高宗紹興四年),李清照由臨安去金華避亂,途經嚴子陵釣台,作此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