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褒禪山記教案2015

來源:文萃谷 3.18K

  一、 教學目標

遊褒禪山記教案2015

1、 積累文言語彙,掌握詞類活用的現象。

2、 學習即事明理,敍議結合,前後緊密相扣的寫作方法。

3、 學習從遊山這樣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現積極的人生態度

  二、 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2.3

  三 預習問題

1瞭解作者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

2 熟讀課文,注意字音,句讀。

3 研習一二段,疏通文意,歸納知識點。

  四 新課導入

我們曾經學過《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小石潭記》等,“記”是一種文體,表現山水之美。有人曾將遊記比作“紙上山水”。

  五 簡介作者並解題

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卒諡文。北宋臨川人,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仁宗慶曆二年中進士,嘉祐三年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在政治上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守舊,客觀上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列寧《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問,不迷信子古人,主張為文要有“補於世”,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詩文思想同政治主張是一致的。著作收入《臨川先生文集》。

2 記是一種文體,可説明、議論、描寫、敍述。遊褒禪山記:是遊褒禪山後所記,所以它是一篇遊記。 作者要遊歷褒禪山,作者是怎樣介紹褒禪山的?好,我們先看第一段。

  六 研讀第一 、二段

1、指名朗讀、口譯。如有疑難則請其他同學回答或由教師點撥。

重點掌握以下詞、句:

一詞多義:

A.“卒”:①死。“卒葬之”。②終於。“卒相與歡”。(《廉頗商相如列傳》)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戰》)

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滅。”②文字。“獨其為文”。、③華美、有彩飾。“舍其文軒”。(《公輸》)

C.“道”:①道路。“有碑僕道”。②説、講。“何可勝道也哉”。③道理。“傳道受業”(《師説》)④正確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説》)。

D.“極”:①盡,-盡情享受。“極夫遊之樂”。②至多,最多。“亦極七八萬耳”。(《赤壁之戰》)

詞性活用:

A.“舍”:築舍定居。名詞活用為動詞。“始舍於其址”。

B.“名”:①命名,稱呼。名詞活用為動詞。“名之曰褒禪”。②説清楚,説明白。名詞活用為動詞。“而莫能名者”。

C.“窮”:窮盡,走到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好遊者亦不能窮也”。

文言句式

A.判斷句:今所謂慧褒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B.狀語後置句: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

2、然後試以華山洞作為參照物,根據文中的方位,畫出虛擬示意圖。

(提示:禪院在距華山洞五里的西面,因為華山洞“距其院東五里”;僕碑在華山洞西面百餘步的地方,因為僕碑是作者從禪院東去華山洞的路上看見的;前洞就是華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對於後洞的“後”而言的;後洞在華山洞北面五六裏的地方,因為華山洞在“華山之陽”,“由山以上”則是北面了。)

3、作者遊褒禪山,介紹褒禪山的由來引出慧空禪院,又引出要遊華山洞,可寫那些僕碑以及僕碑上的文字好似可有可無,好象作者的`閒筆,是不是因該刪去呢?

(如果學生答不出,先留下來到後面解疑)對“花”和“華”的辨析體現了王安石愛鑽字眼的習慣,他也因此而尚受時人譏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這個習慣的?(討論)

引領學生背誦這一段。本名→別名由來及證明→華山洞名來由→從僕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謬。

4、二段略寫什麼?詳寫什麼?運用了哪些對比?有哪些作用?

提示:略寫前洞(19字),較詳細地寫了後洞特點及遊後洞的所見所感。這一段中有那些對比:

①前洞的平曠與後洞的幽深對比;“其下平曠”——“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前洞“記遊者甚眾”與後洞“來而記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對比;

③“餘所至”之淺與“好遊者”所至相比;

④進洞時“其見愈奇”的欣喜與出洞後因“不得極夫遊之樂”的懊悔相比。作用是為第二部分的議論作鋪墊。

5、作者遊洞後出來後的心情怎樣?“後悔”為什麼後悔?

提示:因為餘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卻隨之出,不得極夫遊之樂也,實意在説明自己意志不堅定。以“悔“結束記遊,為下文抒發議論作鋪墊。

  七 熟讀一二段,歸納整理知識點。

教後反思:

本節課學習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給學生提供展示空間,基本上把課堂還給學生。不足在於文言字詞的落實花費時間過長,以至於後邊內容沒能完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