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範文

來源:文萃谷 2.21W

《端午的鴨蛋》涉及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意在讓學生關注各地的民俗,瞭解民生和民間文化, 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藴涵的無窮樂趣以及作者對故鄉的鄉土風情、民韻習俗的深深思戀之情。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最新《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範文!

《端午的鴨蛋》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端午文化,感受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習俗。

【能力目標】:1.加強朗讀,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情趣。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特色。

【情感目標】:1、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感情。

2、瞭解中華傳統節日,提倡保護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解讀文本韻味,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教學難點:解讀文本,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導入——朗讀——品評——拓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組織形式:以學生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引導為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思路:説風俗——理思路——品鴨蛋——賞語言——談體驗

課前學生預習:

1.自我朗讀課文,掃清閲讀障礙。

2.將你認為好的句子或有疑問的語句作上批註。

3、蒐集家鄉有關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傳説資料或具體實物。

  教學過程:

  一、讀詩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嗎?(生答: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非常不錯,大家懂得真多。下面我們一起看一首詩,請你們猜猜這首詩寫的是哪一節日?(多媒體出示詩歌)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端午節)

2、你知道端午節有哪些風俗嗎?在你的記憶當中,端午有什麼讓你回味無窮的東西嗎?

(掛艾草,插菖蒲,喝雄黃酒,吃粽子,吃五香蛋,賽龍舟、、、、、、、)(多媒體出示風俗圖片)

3、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回憶性散文《端午的鴨蛋》,看看作者從一枚小小的鴨蛋裏咂摸出怎樣的生活情趣。

意圖:在對傳統節日的回憶中走入文本,感受民間文化習俗。

  二、走近作者(學生課外蒐集作者資料,課堂展示,教師多媒體補充。)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作家。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劇。文風閒適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説《受戒》《大淖nào記事》散文集《蒲橋集》等。

  三、讀文本,理思路。

1、自由有聲朗讀課文,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之後播放示範朗讀)

2、再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愛的語句。

3、默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試試分別用小標題概括。

提示:端午的風俗——家鄉的鴨蛋——端午的鴨蛋(鴨蛋絡子),這就是文章的寫作思路!

意圖:感悟文章情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誦讀。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既有利於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朗讀能力。

  四、讀文本,品“鴨蛋”。

1、齊讀課文2、3段,小組合作探究討論課文內容,並以“這是-----------------的鴨蛋,因為-----------------(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為句式説一段話。(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2、作者是帶着怎樣的感情向我們介紹自己家鄉的特產——高郵鹹蛋呢?(讚美,自豪)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對鴨蛋名聲和特色的介紹)可以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濃濃的愛鄉之情)

意圖:培養學生自主搜索文章關鍵信息的能力,感知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情感。

  五、讀文本,憶童年。

思考探究:説起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最難忘的要屬兒時的記憶了。因而有人説,本文寫得最有趣的要屬四、五兩段了。這兩段寫什麼?(寫掛鴨蛋絡子)你認為最有趣的是什麼?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學生自由發言。)

思考:家鄉的端午除了吃鴨蛋、掛鴨蛋絡子之外,還有哪些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到幸福和快樂呢?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吃“十二紅”,寫出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懷念。)

小結:課文寫家鄉端午的風俗,寫家鄉的鴨蛋,寫端午的鴨蛋,想表達的就是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童年生活的熱愛和懷念。

意圖:激起學生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和對故鄉的熱愛的感情。

  六、讀文本,賞語言。

汪曾祺的散文除了在結構上閒適自由之外,語言也有特色,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請你輕聲朗讀課文第二、三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仔細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色。(探究課後練習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後自由發言。)

小結:汪曾祺的語言,熔書面語與口語於一爐,將古漢語與現代漢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平實、自然之中又時時流露出典雅雍容,顯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語言功力。

意圖:讓學生學會品味文章的情趣並抓住關鍵語句賞析。

  七、思熱點,談體驗。

同學們,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你回憶一下過去,你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呢?

小組合作探究: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端午佳節。然而這個我們的`傳統節日,亞洲某國家(指韓國)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向聯合國申報“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並且在2009年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你對此有何看法?(根據上課瞭解到:學生的看法基本都是去指責韓國非法竊取,不道德,厚顏無恥,根本沒有進行自我剖析和檢討。)

學生交流後,多媒體出示網友們的評論:

1、果真人家要申報,我們也不必大驚小怪,儘管這節日的“出生證”在我們這裏,但誰叫我們這幾年連粽子都懶得吃了,而人家卻有“規模和氣派”地發展起“端午文化”了呢?

2、端午節等會不會被“端”走,根本還在於我們對待傳統節日的態度問題,那就是我們對待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不是熱愛,以及熱愛到何種程度。

3、與情人節、聖誕節等一系列洋節近年來在中國的火爆熱鬧相比,端午等中國傳統佳節實在是太冷清,太受冷落了。

同學們都沉默了,現在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筆當作鍵盤,用我們的紙當顯示屏,充當一回網友,或是透過自己的微博,也來發表一下建議和看法,好嗎?

示例:網友“端午的眼淚”刷微博:我們的端午被“端”走了。

學生寫,學生交流。(教師巡視、展示學生成果)

同學們,我們必須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傳統,就像珍視自己生命的價值一樣。我們要學會保護、宣傳我們的文化傳統,比如對聯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小組合作討論:我出下聯同學們擬寫上聯。(教師巡視、展示學生成果。)

下聯:話端午,品高郵鴨蛋鄉情意濃。

示例:賞中秋,喝馬洪老酒故土難離。

慶新春,嘗羅坊湖藕喜氣洋洋。

意圖:此環節讓學生中國傳統習俗、傳統文化有一個理性的認識。認識到重視傳統文化,珍惜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從而達到道德教育與審美薰陶的雙重教育目的。

  八、小結全文

《端午的鴨蛋》這篇民俗散文,以閒適自由,平淡有味的語言介紹了家鄉高郵的端午風俗,包含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對家鄉鹹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這不僅僅是作者個人的心態,也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後,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彩。

童年歲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包含人生的韻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才能真正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從小小鴨蛋裏嚐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們也會從一片葉,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長的快樂。

  九、佈置作業

如果你對家鄉的端午體會不深,也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值得懷念的節日風俗,請將你的感觸用美妙的文字表現出來。如以《月圓話中秋》來談談你的中秋情思……


更多端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