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慧與國學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42W

國學即國魂之學,是中國的智慧之學,是我們這個國家、民族在五千年曆史的發展中形成的中華傳統文化。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智慧與國學的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智慧與國學的讀後感

  關於智慧與國學的讀後感篇一

閒雜之餘,我喜歡讀一些書,最近偶獲一本《國學的智慧》,甚是欣喜。

國學是聖人之學,也是傳道之學。《國學的智慧》這本書它並沒有採取以往長篇幅解譯原典的形式,而是運用了經典名句解析的方式,從多本國學經典著作中博採眾長,選擇啟迪人類思想的、開解人類心靈的、指導人類生活的、傳承人類文明的妙言佳句,將它們簡單譯出,精彩解讀,既讓讀者欣賞了原典之美,也同時豐富了我們的人生智慧。每一篇都單獨成文,我們可以隨時拿起閲讀,也可以隨時放在案頭。

《左傳》中有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通過不段的思考,覺悟,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的思維前進,擺脱幼稚,不成熟等性格,更好的融入社會,為社會做貢獻。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即使沒有能夠識人的能力,也要能正確分析自我,明瞭於心。

從社會層面上説,身為教師的我們,只有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身修養,具備一定的道理哲學思想才可有不敗之地。要有“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的遠大理想,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定信念,要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腳踏實地,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不屈精神······古人教會了我們很多,可是我們選擇了遺忘,當這些句子擺在我們面前,你是否還記得當初的豪言壯志和高風亮節?當你做了有違道德的事時,你是否還記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領導精神呢?讓國學的精神再次沐浴我們的身心,它將會把我們現在缺少的東西找回來。

從生活方面來説,我們每一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生活,抒寫着一篇篇生命的樂章。我們可以懶惰,也可以勤奮;可以奢侈,也可以節約;可以逃避,也可以面對。生活給予我們機會去發現和學習成熟的機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是生活教會我們的第一個道理。每一代的傳承有着不同的內容,若我們選擇銘記而不實踐,那麼生活也將索然無趣了!困難是一定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的,我們要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樂觀精神。當我第一次聽這句話時是在一部電視連續劇中,一時的不如意只是給我們前進道路上下一場雨,風雨過後我們乘船順流之下更加如魚得水般的歡暢。生活主要還在繼續,我們就要在沒有書寫的白紙上唱響生命的樂章。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意思是:愛護別人,別人卻不來親近,就要反問自己的仁德夠不夠;治理別人,別人卻不上軌道,就要反問自己明智夠不夠;禮貌待人,別人卻沒有迴應,就要反問自己恭敬夠不夠;行為得不到預期效果的,就要反過來要求自己。簡單來説,就是我們常説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看了這些,我忽然感覺明白了很多。我們做了好事,卻沒有達到好的效果,可能是因為自己還有做得不夠的地方,也可能有很多我們沒有想到的地方。“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別人對我們的誤解或偏見,一般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所以我們如果想讓別人的看法有所改觀,也不是一件兩件事情所能改變的。這樣想來的話,也就不覺得自己付出了,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了。從宏觀的角度來説,只要付出了,總有回報的一天,沒有回報,只是積累的不夠,沒有因量變而達到質變,所以,還是繼續反省自己吧,畢竟,我們很難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總之,國學的研讀,是我思想的一次昇華,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其實很多道理都是很平實的,就在我們的身邊,人人都可以感受的到,只是我們疏遠去發現,國學真的是可以開啟人生的智慧,有醍醐灌頂的作用,希望大家都不要忘記了國粹,去跟歷史對話、去跟古人超越時空的對話,你會感悟到很多就存在於我們身邊的樸實的真理。

  關於智慧與國學的讀後感篇二

許多年以來,我讀過不少中國古代傳統的經典,可僅僅是從欣賞的角度來進行理解。今天,聽了翟洪燊教授精彩絕倫的演講,我宛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茅塞為之頓開。這些盛傳數千年的`人生智慧,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精髓。我們要學習它,要精通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到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當中,通過修煉廣闊的胸襟,培育人文情懷,凝塑自我魅力、提升管理實踐,提高管理和領導才幹。

要弘揚我國的傳統美德。人要思無邪、萬事善為本,百善孝為先。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治天下。孝是一切倫理道德的根本,是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凝聚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精神力量。行孝要儘早,人世間最不能等的事就是孝敬父母,切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人生有三處花錢絕對連眼睛都不要眨:一是給自己的父母花錢眼睛都不要眨,因為厚重的養育之恩是再多的金錢都無法詮釋的;二是給自己的鐵哥們兒和兄弟姐妹花錢眼睛都不要眨,因為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可能飛黃騰達的;三是對學習的投資眼睛都不要眨,因為拒絕學習就等於拒絕成長和晉升。

一個人真能愛父母、愛家庭、愛社會,也一定能對工作、對事業充滿熱愛。一定能能忠於職守,能忠於企業。一個人是不是一個優秀的人,不僅僅在於你賺了多少錢,而在於你到底關愛了多少人,幫助了多少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是什麼?感恩是一種大智慧,是一種快樂心境,是一種人生境界。其實,感恩更是一種內心的覺悟。心存感恩,

知足惜福。企業與員工之間的感恩文化一旦建立,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將會達到最高點。一份好心情,可以讓周圍的人感到快樂,一份煩躁的心情,會嚴重影響關心你的人。要學會人際溝通,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領導人要在溝通上善於破冰,永遠不要做氣氛的污染源。溝通是信息的傳遞,是情緒的轉移,是感覺的互動。企業中的業務能力和溝通能力是一脈相承的,沒有好的溝通能力,就不會有好的業務能力。

一個人,只有融入到集體的事業中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一個成功的營銷案例背後都有一支強有力的團隊支撐。依靠集體的力量,充分發揮團隊精神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樹立與團隊風雨同舟的信念,擁有團隊精神,才能和團隊一起得到真正的發展。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學會打造團隊的魂魄,建設企業精神,把中國這種魂魄文化掌握了,企業一定能夠基業常青。

一個人,修養提高了,胸懷敞開了、格局提升了,才能獲得有效的、高品質的境界。才能覺悟人生,淨化心靈,回報社會,服務大眾。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關於智慧與國學的讀後感篇三

今天在呱呱房間裏聽了網商學院老師的《國學智慧入門》深有感悟,最近也引發了一片國學熱,各個企業高管都在學習國學,國外的人也在學習中華文明的經典,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儒、釋、道影響着整個中華文明,儒學釋學道學之經典也非我所能理會,但我所感受的是儒學所散發出來更多的是品行,儒家學説以孔子為代表,各部經典闡述更多的是圍繞禮、義、仁、智、信,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禪宗在於頓悟,五祖弘忍有神秀和惠能兩個得意弟子,神秀是北宗門在於漸修,惠能是南宗門在於頓修,惠能是禪宗正宗,也是禪宗六祖。頓悟需要慧根,沒有慧根的人相信漸修也無所作為,頓悟的人才能大徹大悟,才能修行好!道家講究的是自然規律,道法自然,不可思量!

有時覺得人是可笑的,不懂卻能講出一堆被屏蔽的話來。於儒學我沒有智;於佛學我滿嘴一個貪字,實屬謗佛;於道家違反自然法則,必有後憂。文化其實都是相通的,同一問題所釋放的能量的角度也可能不同,比如一個人失竊了。儒家學説可能會世界充滿愛,好人一定比壞人多;佛學可能會用無所有,不可得,本來就沒有,哪裏有失去?道家,失去的已經失去,有失必有得。或許角度不同,但效果都明顯起到良好的改善。儒釋道在中國可謂三足鼎立,幾千年來發出智慧的光芒,是人類無窮的寶藏。用其中任何一種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去行動,都必將有一翻作為,但企業、公司、系統、團體基本都採國儒家學説作為指導思想,自古以來也是普及率最高的一種文化,也是最容易實行,最實用的學説。於禪宗,芸芸眾生,在苦海掙扎,頑劣性難以去除,沒有慧根,無法普度;於道家就更無法推行。普及的、實用的就是簡單的智慧;稀少的、高深的就需要能有的智慧。《易經》的簡易、變易和不易,簡易實用普及,在我們身邊,生活中永遠存在,變易世界永遠都在變,不易世界永遠都在變,但其根本,其內在都無法變,在變也是圍繞根本在變,不變的永遠是根本;就像道家的規律一樣,永遠都在不斷變化,但永遠輕裘緩帶這個規律,陰陽太極圖給我闡述了盛極而衰,由衰轉盛,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國學智慧》需要更多的人去學習,如今住家創業的網商越來越多,通過互聯網,不出門也能知天下事,這是時代的進步,電子商務在悄悄的改變我們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國學智慧》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光的速度,零的距離更快更有效的傳播,未來都在家裏,在網上賺錢、網上游戲、網上娛樂、網上交友,網上開發,網上培訓、網上辦公,不出門也可以拓展我們的生活、工作、消費、娛樂的空間。商道即人道,國學經典,你我共享,一起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