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課文教案範文

來源:文萃谷 4.82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寓言》課文教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寓言》課文教案範文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納悶、毫不示弱、威脅等詞語的意思。指導書寫寓、焦、勃、疲。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角色的心情和語氣。

3.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通過表演和講述,初步感知寓言形象的特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通過表演、講述,感知寓言形象。

預習單:

1.讀準生詞,理解生詞,完成課後描紅。

2.讀通課文,查找其他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都讀過哪些寓言故事,交流一下。

説説你們對這些寓言故事的感受。

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流傳了有兩千多年了,分別出自《孟子 公孫丑上》《戰國策 燕二》這兩本書。

2.誰來讀讀兩則寓言的題目。(指名、齊讀。)

二、預習檢測

1.請小老師到前面來,把生詞帶領大家讀一遍。再指名讀,糾正字音。

2.你們理解了哪些詞義,交流。

結合課文內容,點撥理解詞義,相機滲透方法。

3.描紅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筆畫不容易寫好,提出來,交流。

相機指導:寓、焦、疲、勃的書寫,臨寫兩遍。寓的最後兩筆要寫規範,焦的四點底的寫法,疲的撇、捺要舒展,勃的左邊子的提筆要寫準確。

三、走進故事

1.同學們,故事我們已經讀了好多遍,請用簡短的話來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點撥:説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宋國的農夫希望自己田裏的禾苗快點長高,於是就把禾苗一棵一課地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鷸要啄食蚌,卻被牢牢地夾住了嘴巴,它們相持不下,互不相讓,被漁夫輕易地捉住了。

交流、點撥、點評、提升。

2.指導朗讀。

(1)請同學們到前面來展示朗讀。

指名兩位同學分別讀兩則寓言,讀好重點語句。師生共評:讀出焦急的心情和興致勃勃的語氣,讀出鷸威脅的語氣和蚌得意洋洋的語氣。

(2)自由有感情地練讀。男生女生賽讀。

3.同學們,故事很有趣,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表演或者自己講述的方式來使故事留在我們的心裏。

講故事和表演要注意什麼?(可以補充語言,加入形象的'動作和表情。)

教師點撥:農夫來到田邊,他會對禾苗自言自語地説些什麼呢?想象一下,農夫和兒子有怎樣的對話呢?漁夫捉住鷸和蚌的表情、語言會怎樣?

(學生自主準備表演、講述。)

4.指名展示,師生共評。

四、總結

同學們,我國古代寓言是充滿智慧的,寓言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我們下節課再交流。

五、作業

1.完成《習字冊》和《一課一練》中的字詞部分。

2.閲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對寓言角色作出評價,明白農夫和鷸、蚌傻在哪兒。

2.揭示寓意,説出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成語意思。

3.自主探究,找到兩則寓言的相同之處。

4.拓展閲讀,對照古文、寓言,初步感受寓言文化的特質。

教學重點:

對寓言角色作出評價,揭示寓意。

教學難點:

把握古代寓言的相似之處,感受寓言文化的特點。

預習單:

1.查找成語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意思。

2.拓展閲讀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揭題

2.同學們,請用簡短的話來説説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揭示寓意

1.寓言是我國古老的文學,它充滿了智慧。我們的先人想通過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怎樣的人生智慧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農夫和鷸、蚌的身上。請你評價一下他們,也可以説説自己讀了故事後的感受。

交流:預設,農夫的做法是錯誤的。應該按禾苗生長規律去做,不能操之過急。追問:身邊有沒有這樣不顧事物生長規律,操之過急的現象呢?

鷸蚌不應該這樣互不相讓,最後只會兩敗俱傷。追問: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相似的事情呢?

(配樂講述故事:戰國時候,中原大地並立着七個小國:秦、楚、韓、魏、趙、燕、齊。(出示戰國七雄圖)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但他心裏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為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願以償。於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機會。

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裏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當時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説了這件事後,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個統一天下的好機會。

一個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場戰爭。)

2.這樣的故事流傳了二千多年,宋國農夫、鷸和蚌也早已成了我們民族文化中的具有象徵意義的形象,銘刻在我們的心裏。寓言故事的題目成了成語,流淌在我們的文字裏,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廣泛運用,這就是經典的文化。

我們來交流成語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意思。

3.像這樣的故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讀讀資料中的故事。挑選一則來講一講。

指名展示、點評。

三、對比探究

1.我們已經學習了這麼多寓言,讓我們擦亮發現的眼睛,去找一找這麼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可以用筆在文中語句旁圈圈畫畫,寫寫關鍵詞,想好以後可以小組交流。

預設:

(1)這些寓言故事簡短有趣有趣、寓意深刻、給人啟迪。

(2)古代寓言都已經成為成語被廣泛運用。

(3)寓言故事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而且這些形象具有反面的諷刺意味,即角色共有的傻。

(4)語言生動、有想象的空間,適合講故事和表演。

指名交流。

2.寓言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不僅我們國家,古希臘、印度都曾出現過優秀的寓言作品,我們來欣賞兩則。

(課件顯示伊索寓言和印度寓言)

學生自讀,總結特點。(伊索寓言以動物為主,結尾揭示道理。印度寓言就是民間的故事。)

四、作業

1.完成《一課一練》中的閲讀練習。

2.嘗試自由創作寓言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