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賞析

來源:文萃谷 3.97K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作者為唐朝文學家李白。其古詩全文如下: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賞析

心愛名山遊,身隨名山遠。

羅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隱,就我石上飯。

空言不成歡,強笑惜日晚。

綠水向雁門,黃雲蔽龍山。

歎息兩客鳥,裴回吳越間。

共語一執手,留連夜將久。

解我紫綺裘,且換金陵酒。

酒來笑復歌,興酣樂事多。

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

明晨掛帆席,離恨滿滄波。

  【前言】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作者李白,體裁為五言古詩。詩題下原有作者自注:“時於落星石上,以紫綺裘換酒為歡。”

  【註釋

⑴《地理廣記》:開封縣有蓬池,亦曰蓬澤,故衞國之匡地。《竹書紀年》雲“梁惠王發逢忌之藪以賜民”,即此。《太平寰宇記》:蓬池,在開封府尉氏縣北五里。按《述徵記》雲:大梁西南九十里尉氏縣,有蓬池。阮籍詩云:“徘徊蓬池上,回顧望大梁。”即此也。隱者蓋居於其間,故因以為號。《江南通志》:落星岡,在應天府西北九里,一名落星墩,又曰落星石。《景定建康志》:落星岡,一名落星墩,在城西北九里,週迴二十六裏,高一十二丈。又江寧縣西五十里臨江,亦有落星岡。李白嘗於落星石以紫綺裘換酒為歡,此地也。

⑵《廣東通志》:麻姑峯,在羅浮山之南,其前有麻姑台,下有白蓮池,池水注朱明洞。《羅浮山志》:沖虛觀西南有石峯峭拔,名曰麻姑峯,旁有巖曰麻姑台。樹石清幽,其上常有彩雲白鶴,仙女集焉。晉、唐以來,人多有見之者。

⑶《景定建康志》:雁門山,在城東南六十里,週迴二十里,高一百二十五丈。西連彭城山,南連大城山,北連陵山。山勢連綿,類北地雁門,故以為名。《輿地志》雲:山東北有温泉,可以浴,飲之能治冷疾。《江南通志》:雁門山,在江寧府上元縣東南六十里。

⑷《太平寰宇記》:巖山,在升州江寧縣南四十五里,其山巖險,故曰巖山。宋孝武改曰龍山。《六朝事蹟》:雞寵山,《寰宇記》雲在城西北九里,西接落星澗,北臨棲玄塘。《輿地志》雲:雞籠山在覆舟山之西二百餘步,其狀如雞籠,因以為名。宋文帝元嘉中,改為龍山。以黑龍嘗見真武湖,此山正臨湖上,因以為名,今去縣六裏。又《景定建康志》:龍山在城西南九十五里,週迴二十四里,高一百二十丈,入太平州當塗縣,北有水。以其山似龍形,因以為名。

⑸木華《海賦》:“維長綃,掛帆席。”

  【鑑賞】

此詩作於公元七五三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李白離開齊魯(今山東一帶),南遊宣城(今屬安徽),又一次回到金陵(今江蘇南京)。詩題下原有作者自注:“時於落星石上,以紫綺裘換酒為歡。”據考,“紫綺裘”是唐代道教上清派的'法服,李白崇尚道教,對道教法服應該十分看重,而他竟以紫綺裘換金陵酒,可能是對道教的信仰發生過動搖。在大約同時期所作的另一首詩《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有“倒被(披)紫綺裘”之句,可見李白對自己信仰的宗教已經不那麼虔敬。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