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原著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4.91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昆蟲記原著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昆蟲記原著讀後感

昆蟲記原著讀後感1

我讀了昆蟲記之後,我最喜歡的一篇是田野裏的蟋蟀,這篇作文寫出了蟋蟀的生活習性、繁殖、天敵、巢穴……

首先,我來説一下蟋蟀的生活,蟋蟀會唱歌,他有一副專門唱歌的“發音器”,這個機器可以調節聲音的大小,可以由來迷惑敵人。平常捉蟋蟀的時候要仔細聽,不然蟋蟀的聲音會把你弄得分不清東西南北。蟋蟀的大腿很有力,一條可以調的又高又遠,這個“小鬼”很聰明,他有非常強大的參差不齊的牙齒,當你把他抓起來的時候,他會在你的手上狠狠的咬一口,有一回的時候我被一隻大蟋蟀咬了一口,由於咬得太厲害了,我的手被咬破了,都出血了。

他的巢穴,蟋蟀的巢穴大部分都在草多的地方,非常隱蔽一般人找不到。他的巢穴在上流,不會被雨水衝進去,並且非常彎曲,用小刀挖的話要挖兩個小時才有可能把整個巢穴挖開,蟋蟀巢穴的最深處大約有九寸深。當我們聽到蟋蟀的叫聲很有可能是從巢穴裏傳出來的。當我們扒開草叢的時候會發現草叢裏面只有只有小洞並沒有蟋蟀這就是蟋蟀的訣竅,他在洞的旁邊!嘿嘿!

他的繁殖,蟋蟀產卵,一產就是好幾百個,我們會想到過上幾年,蟋蟀這個品種會大量增多吧,NO,蟋蟀的卵會被許多種蟲子和螞蟻吃掉。尤其是螞蟻這種可惡的小傢伙他們會把蟋蟀的卵吃的一粒不剩,螞蟻們很勤快,人人都歌頌它,科學家們甚至把它們捧上了天。實際上,“好人無人知曉,壞人聲名遠揚。”

這就是田野上的蟋蟀,我愛昆蟲記,他使我進入了昆蟲的村落。

昆蟲記原著讀後感2

近日,我讀完了《昆蟲記》這本書,感觸很深。

這本書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多次實驗,細緻描寫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繁殖和捕食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作者寫得生動有趣,讀者讀得興趣盎然。

整本書所寫的昆蟲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極。這都要歸功於作者的仔細觀察,細緻描寫。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長着兩排十分鋒利的.像鋸齒一樣的東西。在這兩排尖利的鋸齒後面,還生長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個。“為首的那條松毛蟲一面探測,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定土的性質”等,這些只有仔細觀察才能寫出來。光是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細緻描寫,讀者才能看懂,又如“這小筒的外貌,有點像絲織品,白裏略秀一點紅,小筒的上面疊着一層層鱗片,就跟屋頂上的瓦片似的”等,這些細緻描寫,使整本書寫得更加生動、具體,引人入勝。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不過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課的路上,我發現了一隊螞蟻正在搬食物,經過觀察我發現,螞蟻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塊,然後頂在頭上,搬回窩裏,然後原路回,再搬。這次我雖然仔細觀察了,但這是對我感興趣的事。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只有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才能瞭解世界的奇妙。

昆蟲記原著讀後感3

這本書是法國作家法布爾寫的。法布爾一生最大的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藴含着的科學真理。

在《昆蟲記》裏,所有的蟲子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們和人類一樣,有着複雜的身體結構,有着微妙的喜怒哀樂,有着傑出的直覺和本能。它們雖然是渺小的生命,卻充滿了靈性。《昆蟲記》裏描述了很多昆蟲的愛好和習性。比如腐屍清潔工----綠蠅,自由的歌唱者----蟬,預見未來的幼蟲----天牛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昆蟲是腐屍清潔工---綠蠅。

綠蠅,就是人們看到就討厭的綠頭蒼蠅。我們經常能看見這種綠蠅在窗户外嗡嗡地飛來飛去。千萬不要讓它們停留在你要吃的東西上面,要不然的話,它們會使你的食物也沾滿細菌。不過你不必像對待蚊子一樣,毫不客氣地去拍死它們,只要把它們趕出去就行了。為什麼呢?因為在房間外面,綠蠅可是大自然的功臣。它會在動物屍體上產卵,幾天後屍體上就會出現綠蠅蛆蟲,蛆蟲是這個世界上的一種能量,它們為了最大限度地將死者的遺骸歸還給生命,將屍體進行蒸餾,分解成一種提取液,它們嘴裏吐出來的一種酵母素,就好像人類的胃液,能將食物消化。它們以最快的速度,使死屍產生新的能量,變成一種無機物質並被土壤吸收,使我們的土壤變得肥沃,從而形成新一輪的生態循環。

因此,即使是渺小的、令人討厭的昆蟲,它也有它存在的價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