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5篇

來源:文萃谷 1.0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昆蟲記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5篇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

“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這是法布爾對昆蟲的尊重與熱愛,也是在《昆蟲記》中,我看到倒影與未來。

在荒石園中,到處都是生命的氣息,這裏有會造型的聖甲蟲,這裏有裝死和“自殺”的昆蟲,這裏有婉轉動聽的蟲鳴,這裏有色彩斑讕的蝴蝶……當我看透昆蟲世界的本質,人性與蟲性像鏡子兩邊的物體和倒影,引人深思。

從聖甲蟲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人類世界的造型師,它那神奇的觸角能鈄糞球變成各種形狀。在聖甲蟲推糞球的過程中,它堅持不懈,當糞球滑下坡去,聖甲蟲絲毫不放棄,心平氣和地爬到坡底,用盡全力向坡頂推去,“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經過一番努力,它總算把糞球推上去了。我想,當一個人看到如此震撼的情景,他一定能堅持下去克服困難!

善惡共存才是完美的,在法布爾的昆蟲世界,也有貪婪與自私。當綠蟈蟈看到了鰓角金龜,它像一個貪婪的獵食者把食物鋤得粉碎,當別的昆蟲搶佔它的地盤,它毫不猶豫地一腳把昆蟲踹開。這是多麼可怕!在人類世界裏,也總有一些人在精神上剝削人們,給人們帶來極在的損失,他們就像蟈蟈一樣,滿心都是貪婪與罪惡,恨不得把整個世界佔為己有。

昆蟲的世界就人類世界的倒影,每一隻昆蟲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當我們在獵殺昆蟲製作標本的過程中,我們從未考慮過這些微小生命的感受,或許有一天,被殺害的將是人類。在這個大千世界裏,少不了生命間的爭鬥和殘殺了,但是,我們從未注意到自己行為的後果,從未盡力減少對生命的傷害。對昆蟲的每一次“燒殺搶掠”都是我們邪惡的表現,昆蟲身上折射出的美德與品質都是我們的榜樣。

在《昆蟲記》中,我看到了人類的世界,更看到了宇宙間的強與弱的相對性,當我們看昆蟲時,也許有更高等的生物在觀察我們。弱者總是以羣居的形式出現的,所謂“芸眾生”,羣居的昆蟲對於我來説,是弱者;而羣居的人類對於更高等生物來説,是弱者。所以,我們要善待每一種生命,因為它們是我們人性的倒影,象徵着我們的未來!

我願保護生命,尊重生命,與所有生命和諧地生存,讓我的“倒影”更美麗,讓我的未來更加美好!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2

我是個“啃書蟲”,今年暑假裏,我“啃”的第一本書就是法布爾的《昆蟲記》。法布爾用那似乎聊天般口吻,講述了那麼多種昆蟲的不同習性、外表和捕食方式,把我帶進昆蟲世界,讓我身臨其境,甚至着迷。

螢火蟲在捕食時會像人類進行外科手術一樣,先給獵物注射一種麻醉劑,使它失去知覺,然後慢慢享用;松毛蟲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一樣,總是排着環形隊伍,好像時刻準備圍剿自己的敵人;蜘蛛的電報線,那簡直太神奇了,它就像人類的電報線,不管敵人處於什麼位置,只要“入侵者”觸動這根“電報線”,蜘蛛就會讓它死無葬身之地;毒蠍子的毒針,那真是它的神兵利器,不管敵人如何強大,只要它把自己的獨門武器——“亮劍”,它的對手就會一命嗚呼;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竟然還能愉快地進食,如果餵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還有螞蟻、蟋蟀、燕子、螳螂……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的眼前。原來昆蟲也跟我們人類一樣啊!有生死、有喜怒,有和平、有戰爭,有善良、有殘酷。

我腦海裏不由得浮現出諸多情景:一個老爺爺,他在路上發現許多螞蟻正在搬運幾隻死蒼蠅,就馬上伏在地上,不顧路人疑惑或鄙視的目光,用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起來;一個老爺爺像孩子般地悄悄爬上一棵大樹,躲在樹幹後面,屏住氣息,偷偷地在觀察着樹上的螳螂……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3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它是法布爾以一生的時間與精力,他仔細的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並將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昆蟲記》十大冊,每冊包含若干章,每章詳細、深刻地描繪一種或幾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讓對昆蟲瞭解不多、甚至害怕的我,完全沉浸於其中。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獨一無二的個性。比如,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做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對昆蟲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祕的大自然。蟬在歌唱,蟋蟀在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祕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歎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4

昆蟲記 讀後感看了《昆蟲記》後,這本書使我十分着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脱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昆蟲記讀後感 陸佳睿。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安排食物。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温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藴含着的科學真理。

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爾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爾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作者寫出這些都是因為他仔細觀察,而我,則是一個不太會觀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師叫我寫作文時候,我總想不到題材。有時,就是在擠牙膏。又有時,寫得好了就急剎車,就是太懶了,所以我應該學習法布爾,那一蹲就是幾時辰,我以前可根本就沒有這麼認真過,因為我是一個不是很耐心的人。

現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對我們感興趣的事仔細觀察,應該對周圍的所有的事仔細觀察,才能做到無處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蟲也藴含着大學問呢!法布爾曾經提出一個問題:“只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為何吃苦的問題,他已經用自己的九十二個春秋做出了回答:迎着“偏見”,伴着“貧窮”,不怕“犧牲”,“冒犯”和“忘卻”,這一切,就是為了那個“真”字。追求真理,探索真相,可謂“求真”。求真,這就是“法布爾的精神”。在這本《昆蟲記》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昆蟲的大千世界,更應該領略到的是法布爾“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703陸佳睿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5

十卷本的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完成的一部昆蟲學的鉅著。

他懷着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餘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對昆蟲的種類、習性乃至覓食、婚俗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性,用第一手資料將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真實而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其中,我最喜歡的昆蟲是螢火蟲。

螢火蟲,一般人都知道這種昆蟲。這個小傢伙兒,競在自己的屁股上掛了一個小燈籠,在夏天的夜晚,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在草叢中發現它們的身影。雄蟲到了成年的時候,背上長的鞘翅,因此它們可以像甲蟲一樣飛行,而雌蟲卻始終保持着幼蟲的形態。別看螢火蟲外表弱小,它可是個食肉動物,獲取獵物的手段異常惡毒。它的獵物通常是蝸牛。螢火蟲在獲取獵物前會先將它麻醉,然後再大吃一頓。螢火蟲用來麻醉獵物的工具其實很簡單,就是兩片鈎狀的顎,十分鋒利,但細得像一根頭髮。假設在一隻螢火蟲的前方有一隻蝸牛,螢火蟲就會用它的麻醉工具,反覆輕輕地敲打蝸牛的外膜,這種看似温和的蜇咬,卻能產生快速的效果,最多六次蝸牛就不能動了。麻醉後螢火蟲並不是吃,而是喝。蝸牛不管有多大,差不多是先由一隻螢火蟲上去麻醉,然後大夥一起用嘴裏的兩個彎鈎注射,把蝸牛變成肉湯,然後各人吃各人的,吃飽後各自離開,留下的只有一個空的蝸牛殼和裏面的殘渣了。

昆蟲的世界是如此奇妙,神奇的大自然還有許多的東西等着我們去發現。我們應該保護大自然,不然終究會受到懲罰的。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6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名叫《昆蟲記》的書,這是一位昆蟲學家的傳世佳作。

這本書中深刻的描寫了12種昆蟲:螳螂、螢火蟲、蟋蟀、蟬、狼蛛等昆蟲的本能、習性、繁衍、死亡,寫到了一些我根本不知道的生活習慣與飲食。其中,令我映象最深的就是螢火蟲了。

以前,我一直以為螢火蟲是一種素食昆蟲,只會吃一些樹葉、小草。可當我讀完螢火蟲這篇後,我才驚奇的發現——螢火蟲是肉食動物,主食是蝸牛。螢火蟲吃蝸牛時先用嘴裏的兩顆獠牙想蝸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種特殊化液把肉夜化,蝸牛就這樣成了螢火蟲的美食。大家一定都想知道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原來螢火蟲會發光是因為它的發光帶上有一層白色塗層,是由非常細膩的顆粒構成,白色塗層供了可氧化物質,異管則輸入了氣流,當氧化物質與氣流相遇,便產生了光。

讓我感動的就是螳螂了。螳螂是個捕獵能手,但在雌螳螂產卵時,雄螳螂甘願被妻子吃掉,以確保小螳螂可以健康出生。

在法布爾樸實、清新、詼諧的筆調下,紛繁複雜的昆蟲世界被真實生動地呈現出來,大自然的聲、色、形、氣息等多方面被描寫得恬到好處,彷彿使我親臨19世紀法國的南部普羅旺斯迷人的田園風光。在這本書中,我學習到了關於昆蟲的正確知識,可以鍛鍊自己的觀察能力,激發自己的閲訊興趣和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自己熱愛大自然,樂於探索求知的精神。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7

今天,我看了昆蟲記《蔬菜大食客》,主人公是一隻叫“雪白”的菜粉蝶從幼蟲到蟲蛹發生的事情。

一天,有一隻菜粉蝶在一棵捲心菜上下了200枚蟲卵,但是菜粉蝶卻累得倒下了,就在這時,一羣赤眼寄生蜂飛到了蟲卵的上空,它們把一些菜粉蝶卵吃掉了,但是在卵殼裏下上了自己的卵,而“雪白”就是一個倖存者,當為數不多的菜粉蝶孵化出來的時候,它們就把自己的卵殼吃掉,做出了防滑腳墊,之後它們就開始使勁的吃捲心菜,但是好景不長,一天,一些小繭蜂發現了菜粉蝶幼蟲,有些不幸的幼蟲就被寄生了,小繭蜂的幼蟲會開始吸取菜粉蝶的血,最後把菜粉蝶幼蟲的身體吸破,出來結蛹,“雪白”的朋友“妞妞”就是這樣,最後她全身無力,因為小繭蜂幼蟲以及把她的血吸乾了,然後破體而出,結成了一個大大的蠶蛹,這時“雪白”已經可以結蛹了,它到了捲心菜的莖部結了一個綠色的蛹,這時一羣金黃小蜂,雖然菜粉蝶幼蟲的蛹顏色和附近的顏色差不多,但是金黃小蜂還可以找到它們,不過“雪白”逃過了金黃小蜂細細的搜索,變成了菜粉蝶,最後破蛹而出,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菜粉蝶,最後終於在她的故鄉下了卵。

菜粉蝶可以以驚人的速度吃掉捲心菜,但是,正是有了這些菜粉蝶的天敵,蜘蛛,才控制住了菜粉蝶的數量,維持着自然界生態的平衡。最終只有三四隻能成功完成傳宗接代的重任。大自然真神奇啊!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因為“雪白”堅持不懈的練習倒立,最終才沒有被鳥抓到,獲得了新生。我深深地體會到:即使有再大的'困難,只要堅持不懈,就會成功。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8

平時,我一説起昆蟲,全身便會起雞皮疙瘩和打顫兒,可是,在法布爾的《昆蟲記》中,那些小小的蟲蟲們又是多麼可愛,連我這個“厭蟲者”也被不知不覺地吸引住了:我最害怕的毛毛蟲竟是最有集體主義精神的蟲子;藍蜂喜歡在別的蜂窩裏產卵,並且好吃懶做;還有會吃蟲子和自己丈夫的頭的“大力士”——母螳螂……這一切就像是一個無比神奇、美妙的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法布爾的《昆蟲記》所展現給我們的昆蟲世界。

這是一本經久不衰的好書,它的故事中的那些可愛的蟲子深深地吸引着我們。在好看的故事中,它還給我們解開了許多有關昆蟲的謎題:母螳螂為什麼要吃掉公螳螂的頭?為什麼有些蜜蜂會好吃懶做?螳螂的一顆卵裏有幾隻小螳螂可以孵?……

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是一位傑出的昆蟲學家,他長時間地仔細觀察昆蟲才寫出了這部曠世之作,它不像一般的科普文章充滿了無聊,而是十分有趣,將筆下的昆蟲擬人化,彷彿那些昆蟲世界的居民和人類一樣,每天過着各種有趣的生活:屎殼螂是清潔工,每天推着一個大大的屎球;螞蟻也是清潔工,專門收拾飯粒兒等剩菜剩飯;蝴蝶則是美的使者,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昆蟲記》——一本讓人難忘的好書,它是昆蟲世界的真實寫照,是一本昆蟲們的身份證,一本值得我們一看再看的好書!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9

小時候,那一隻只蝴蝶、蜜蜂、蟋蟀使我感到十分好奇,現在,在老師的推薦下,我讀了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段了:

因此,有一種嚴肅的美存在着,它屬於理性範疇,它在各個階層中都是相同的。它在所有太陽的照射下都是相同的,無論這太陽是單一的還是繁複的,是白色的還是紅色的,是黃色的還是藍色的。這種普通的美就是秩序。世間萬物都被製作得恰到好處。這句話非常的偉大。他的真實性隨着對事物奧妙的探索而更加的顯現。這種秩序,這種普遍的平衡基礎,是一種盲目的機制生產的無法避免的結果嗎?它是否如百拉圖所説,進入了一個永恆的幾何學家的規劃之中了?它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美學家的美嗎?而這樣的美正是世間萬物存在的理由。

這是我讀完這一段後的感受:

這本書明明是寫昆蟲的,而這本書的作者卻借昆蟲這種小生物,完整地剖析出了人生的大道理。昆蟲的生命是那麼弱小,那麼卑微,那麼微不足道,但是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精彩,昆蟲不是不引人注目嗎?可他們無處不在:土地上,山崗上,花園裏,甚至石頭的裂縫裏都有他們的影子,你能説他們不存在嗎?所以每個人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光彩,只不過某些人更鮮豔、亮麗些而已。別灰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0

這個世界,從不會特定一個事實。

因為《昆蟲記》中的昆蟲們與法布爾的交流,不僅僅是眼神的探討,還應具有一份飽滿的真摯的情感。

他生於,長於鄉間,雖謀得了一份教師工作,但一種鄉土情感隨時隨地包裹着他,成就了屬於他的一座荒石園,一個含滿昆蟲的大千世界。

從樹上的蟬,至地下的胡蜂,上天入地,好比一座天堂,法布爾沉浸其中:國慶節的夜晚伴隨着樂器的節奏聲與人們的歡騰聲,此時的法布爾卻無法去涉足,他並不為此沮喪,反而是感謝?他陷身於綠陰叢中綠蟈蟈中兒的歌唱與朗誦,並也暗暗陶醉於其餘的伴奏者,清亮的鈴音由鈴蟾小心翼翼地奏起,樂聲家角當優雅演唱,不料,貓頭鷹的不諧音也來湊一腳的熱鬧。只見草葉尖上伏起了一個黑沉的影子,卻不見其有任何浮動。

區區幾隻小昆蟲的小叫聲,便引來法布爾的駐足,充滿人情味的國慶夜晚,想來也不如心思細膩的昆蟲間的一場演奏。

法布爾深情聆聽,用耳來聽出節奏,用心來詮釋情感,此時,法布爾的默默無聲勝過他要稱讚的美好。毫無疑問,法布爾在昆蟲身上嵌入了人的情感。

螞蟻對蟬的掠食,暴怒的行為與性格,顯露了人性的兇殘、自私。

但從迷宮珠對還未出生的幼蛛的無私愛護,展現了母愛的深入與無私的付出。

一篇又一篇,看似是對昆蟲做出的報告,卻又不失對人性兩面的思考。每篇不一一都正面出擊,他卻為我們在暗地裏暗示了一切。

在昆蟲世界裏,領會到人世的你爭我奪與和諧相處。法布爾與小昆蟲們在默默地證實。

通過法布爾與昆蟲的存在,我們感受到了情感,所透露了無言的事實。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1

打開書架的門,忽見一本書,孤獨的躲在書架的最邊上。翻開書頁上面寫着三個字“昆蟲記”。

依稀還記得,前年,老師讓我們讀這本書,我從書店裏買到之後就一直放在這裏,再也沒碰。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認為科學家只會擺弄着顯微鏡,注視着下面的世界,文學家只能整天揮舞着筆桿子。直到我接觸到了一個詞:“邊緣性人才”後,我才明白,有些人不光是傑出的理科生,也是出類拔萃的文科生。比如愛因斯坦,他不但是物理學家,也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而法布爾的這部《昆蟲記》,大概也是一本“邊緣性書籍”吧!

昆蟲記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細膩、文筆流暢,讓人感覺到是一部散文。雖然是散文,但昆蟲記處處都流露出知識,把人以前錯誤一掃而光,使你不禁感歎:“哦,原來如此!”。

《昆蟲記》一書,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在書中,我彷彿走進了一個神祕而多姿多彩的世界裏,瞭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看到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緻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讀“幫忙的甲蟲往往不懷好意。更多的時候,它是打着幫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營生”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原來甲蟲也是非常的狡猾;讀“四年苦工,才能換來幾十天重見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蟬的生命意義;“天氣越來越冷了,迷宮蜘蛛用盡最後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將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盡而死”,這句話,又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滿足感和一位母親應盡的全部責任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着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藴含着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2

《昆蟲記》,它是一部歷史名著。由法國的昆蟲學家法布爾創作,他用自己一生的時間來觀察昆蟲,今天,我終於能閲讀這本書了。

我興高采烈地翻開它,僅用了三小時,就把十卷全部看完。回憶起來,讓我覺得最震憾的是關於螢的故事,表面看起來,它是個可愛温柔的小動物,能在黑夜給我們帶來光明,可實際上,它是個冷酷無情的殺手。它在捕捉蝸牛的時候,先把自己的顎伸直,像一根“針”,再把能麻痺蝸牛的毒素,通過“針”傳進蝸牛體內。連續4——5次後,蝸牛就不會動了,毒素中包括一些物質,讓蝸牛的肉變成肉湯,這樣螢就可以飽餐一頓了。

看完了《昆蟲記》,我對法布爾更加敬佩了,因為沒有人像他一樣,那麼仔細的觀察昆蟲,更沒有人能寫出足以轟動全世界人民的名著,他的書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事實,沒有任何虛假,他的書,把我帶到了另一個世界,讓很久沒有接觸昆蟲的我,重新對它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法布爾堅持不懈、全神貫注觀察昆蟲的精神令我學習。雖然他出身貧窮,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沒有放棄,依舊認真觀察昆蟲,而我,遇到一點困難就退縮,不去解決,和法布爾比起來,我差他太多了。我要以他為榜樣,在學習上勇往直前,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在課堂上探索奧祕。

這本書對我來説受益無窮,只要你也認真的閲讀它,也一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3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新書——《昆蟲記》。讀了這本書,我發現,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祕。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脱殼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而且還弄清了:那所謂的“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去抓青蟲並不是當作自己的兒子來養,而是為自己的後代準備好食物。

這是我第一次讀《昆蟲記》,剛翻開這本書,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繁衍後代、辛勞工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彷彿置身於現場一樣。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着驚人的相似。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祕。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有着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比如:“螳螂雖然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但是在它還是嬰兒的時候,也會被一隻小小的螞蟻吃掉。”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着看着,這些蟲子們彷彿真的在我眼前。通過這一次的閲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我歎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們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細緻而仔細的觀察。《昆蟲記》告訴了我們許多不為人知的昆蟲的祕密。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閲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閲讀一下《昆蟲記》,就能讀出很多知識,讀出很多享受,我們需要這樣的書。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4

蟬也叫蠐螬,通常住在生有洋橄欖樹的地方,在《昆蟲記》中,法布爾道出:蟬——用生命歌唱生活!一直認為,蟬是一種好吃懶做不幹活的昆蟲。拉封丹也曾經寫過,蟬到了冬天去哀求螞蟻給它食物吃,但是這是沒有依據的,法布爾卻認為與此不同,它發現了當炎熱的夏天來臨時,蟬生產一個“酒窖”時,其他昆蟲都來偷喝,最壞的算是螞蟻了,它們成為了無恥之徒,成羣結隊的來襲擊它,把整個酒窖搶了過來。蟬並不是弱不禁風,也許是因為太善良了。

蟬在建築他們的地穴時,巧妙的利用自己身上的粘液,使地穴能夠牢固。説起蟬的地穴,卻永遠不遜於蟋蟀建築的地穴。在《昆蟲記》中,法布爾寫了金蜣的地穴與蟬的作對比,突出蟬的造穴技高一籌。

法布爾做了一個實驗,用節日裏最大的火藥放在蟬看不到而又最近的地方放響,結果蟬一點反應都沒有。可見,蟬是一個“極聾的聾子”,它對自己所發的聲音是一點也感覺不到的!

蟬的一生都在唱歌中度過,它唱歌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展現魅力?還是為了取悦人們?還是為了解悶?我不知道,但是我們不能割奪它們的權力。畢竟,它們這一輩子只能唱歌。我們不應厭惡它歌聲中的煩吵浮誇。那種鈸的聲音能高到足以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而又如此短暫。

名著昆蟲記讀後感15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昆蟲記》。讀了這本書後,我學到了好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如:蜣螂是如何把另一隻蜣螂的糞球搶走的,螳螂是怎樣產卵的等等,我都覺得非常有意思,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好像在聽故事,一點都不費力地就把知識給記住了。 這本書主要是講各種各樣的昆蟲的習性、製作巢的方法、產卵的時間、地點、方法和捕食的過程。 我覺得這本書中講的幾個昆蟲中,最傻最笨的,就是蟬了。在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小蟲子,也會在那一堆裏產上它的卵,而這種小蟲子發育要比蟬快好幾個月,這種小蟲子的幼蟲便拿蟬的卵作為食物。其實當時那些小蟲子就在蟬的腳邊,蟬也看到了,如果蟬會輕輕地一腳把那些小蟲子踩扁,,它的孩子也不會被這些小東西給吃掉了。另外,螳螂是最無情的,它竟會六親不認地把它的親人吞食掉了,而且它在一個地方產下卵後,便再也不回來了,也不管自己的親生子女能否健康成長! 我挺佩服法布爾的,因為他不怕困難,不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蟲來觀察,法布爾每次出去,都要裝兩口袋昆蟲回來,而且會加倍地保護它們。法布爾這種對科學的嚮往的精神,把他引進了科學的殿堂。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果我們平時學習也像法布爾這樣努力、堅持不懈的話,那我們的成績一定會大大地提升了,就像我做糾錯本一樣,如果我堅持的話,我的成績一定會更好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