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課堂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5.33K

《太陽》是一篇邏輯性很強的説明文,教學時,發掘其內藴,採用適當的課堂教學結構:“讀思——引發——提議——寫練”,對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將大有裨益。

《太陽》課堂教學設計

一、讀思。這是自學瞭解梗概,感知課文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都見過太陽,大家説説它有什麼特點,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教師以這一問題導入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並要求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思考:(1)課文反映了太陽的一些什麼情況,從中看出太陽有哪些特點(2)太陽與地球、太陽與人類有什麼關係哪些地方是概括寫的哪些地方是從反面“假如沒有太陽”來説明的。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不加干預,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思,有不懂的,相互之間可以討論;思而不解的或議而不明的留着質疑。

二、引發。這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髮掘課文內藴,從而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根據課文特點,教學時,可作以下提問:

1.開拓思路的提問:課文開頭的傳説説明了什麼問題太陽是個大火球,它會“發光”、“發熱”,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來

2.分析思考的提問:煤炭是遠古時代的植物埋在地層底下變成的,這與太陽有什麼關係

3.深化思維的提問:太陽的光和熱對地球上的自然現象有什麼直接影響這對動物植物及人類的生存、發展有什麼意義

4.總結歸納提問:你怎樣理解“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三、提議。這是學生深入閲讀課文,質疑問難,討論理解,訓練求異思維以鞏固知識的過程。

教學中,教師不應該把學生限制在一個小圈子裏,生怕學生提出一些“離題萬里”的問題,生怕打亂教學程序,影響教學效果。相反的,應該善於組織爭議,讓學生各抒己見,進行爭議,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在“爭”中明事理,在“議”中通文墨。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精神。

為此,讓學生深入閲讀課文,然後提出問題,展開議論:

(1)提自己對本課內容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議太陽遠、大、發光發熱的特點和太陽與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2)提文章結構層次上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議“地球一切生命的存在與發展都離不開太陽”這一課文內在聯繫的主線;

(3)提課文寫作上弄不清楚的地方,議如何運用數字説明、比較襯托、直接敍述與間接敍述相結合的.方法説明某種事物的表現方法;等等。

總之,要讓學生大膽“提”,放開“議”,教師作適當點撥。只有這樣,讓“小孩子得到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地發揮他的創造力”(陶行知語)。

四、寫練。這是學以致用,變知識為技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的過程。

為鞏固教學效果,教師可及時引導學生觀察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物,想一想與自己的生活的密切關係,然後仿照本課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代替不了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結構的改革中,教師應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觀點,把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通過必要的指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肯學、會學,發揮創造思維的作用,去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讀寫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