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

來源:文萃谷 1.28W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1

25、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

26、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牧業已相當發達,後代稱為"五穀"(稻、黍、粟、麥、豆)的農作物,商周時已經齊備。

27、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們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8、春秋五霸的説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中最早的是齊桓公。

成語典故"不計前嫌"有關的是齊桓公,"退避三舍"有關的是晉文公,""一鳴驚人"有關的是楚莊王,"卧薪嚐膽"有關的是越王勾踐。

2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時期。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因各諸侯國連年相互爭戰而得名。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0、春秋是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31、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2、晉文公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城濮大戰中,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33、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公晉國,稍後齊國大夫四氏,取代原來的國君,並建立田氏齊國,這樣就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後中間)七雄並立的局面。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2

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_元謀人_人(其生活距今約_170萬年,在雲南元謀發現的。

北京人:在_北京周口店_發現的。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磨製石器_,使用天然火

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七千年,位於長江流域,體現的是長江流域原始農耕圖景的原始居民遺址。已使用 磨製石器,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會製造陶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六千年,位於黃河流域,體現的是黃河流域原始農耕圖景的原始居民遺址。已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白菜、芥菜,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制彩陶。

原始社會通過推選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稱之為禪讓制。

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家夏。在他死後,則由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商部落的首領湯,領兵打敗了夏,建立了商朝,建都亳。後來,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安陽),史稱盤庚遷殷。

周部落首領周武王率兵在牧野打敗了商朝軍隊,建立周朝。

公元前771年,少數民族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西周為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實行分封制。問答:a.分封的諸侯對周王有什麼義務? b.分封制起到了什麼作用?

西周的等級制度:(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 (平民→奴隸)

貴族(統治階級) (被統治階級)

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國曆史上的春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國曆史上的戰國時期。

春秋五霸中最先稱霸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為管仲為相,提出“尊王攘夷”口號,並在葵丘舉行的諸侯盟會中,確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回答:齊國首先稱霸的原因是什麼?

六國之間南北聯合,共同抗秦,稱為合縱,秦利用六國之間的矛盾,遠交近攻,稱為連橫。

春秋時期,鐵質工具開始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領域,佔據了主導地位。戰國時期,人們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進行耕作。

鐵器牛耕的推廣使用,使個體生產代替集體耕作,促進了新興地主階級的產生。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3

一、“開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後,“勵精為治”:①任用賢才(姚崇);②重視地方吏治;③注意節儉。這些改革措施,使得開元年間的政局為之一新,史稱“開元之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1、農業方面:①興修大型水利工程。②農耕技術提高:水稻廣泛採用育秧移植。③茶葉生產的發展: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飲茶之風開始在唐朝盛興。④生產工具的改進:出現新的農業工具──曲轅犁;創制新灌溉工具──筒車。

手工業方面:①絲織業:花色品種多,技術高超。②陶瓷業: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藝的珍品)。

商業繁榮:①著名的大都市:長安、洛陽、揚州、成都。②長安城:城內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唐都長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4、“開元盛世”: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5、封建社會經濟繁榮和發展的共同原因:①繼承性因素:前朝經濟基礎的繼承。②社會環境因素(政治因素):社會安定。③政治因素:國家統一、政治清明。④經濟政策因素:統治者調整經濟政策,鼓勵發展生產。⑤經濟交往因素:民族間的經濟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強。⑥羣眾作用:人民的辛勤勞動。⑦生產力(科技)因素:生產技術革新(生產工具是生產力中最為活躍的因素),水利的興修。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4

1.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最早的人類 名稱 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170萬年

地點 雲南省元謀縣

情況 會製造工具,知道用火

社會組織 原始人羣

北京人 時間 距今約70萬年到20萬年

地點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洞

外貌特徵 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徵

生產工具 打製石器、木棒

用火情況 會使用天然火及保存火種

生產活動 採集野果、偶爾獵獲動物

社會組織 原始人羣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山頂洞人(母系氏族公社早期代表) 時間 距今約三萬年

地點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穴

外貌特徵 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生產工具 打製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骨針

用火情況 會人工取火

生產活動 採集、狩獵、捕魚

觀念 懂得愛美和死後埋葬

社會組織 氏族 由血緣關係結合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無貧富貴賤差別

其他 其遺址從南到北,分佈很廣。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

  2.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的農耕生活 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的原始農耕生活 時間 距今約七千年

地點 浙江省餘姚市河姆渡

代表類型 代表南方長江流域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使用工具 磨製石器、骨器、耒耜

居住情況 住幹欄式房屋,過着定居生活

生產活動 種植水稻(世界上最早);飼養家畜;製陶器和玉器、原始樂器;會挖水井

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 陝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代表類型 代表北方黃河流域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使用工具 磨製石器、木製耒耜、骨制箭頭、漁叉、漁鈎

居住情況 住半地穴式房屋,過着定居生活

生產活動 種粟(世界上最早);飼養豬狗等、打獵、捕魚;制彩陶、紡織、製衣

父系氏族公社中晚期的代表 大汶口原始居民 時間 距今約四五千年

地點 山東泰安市大汶口

使用工具 磨製石鐮、石鋤等,還出現銅器

生產活動 農業、手工業(制黑陶、白陶、玉器等)

生產關係 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3.華夏之祖

華夏之祖 華夏族的形成 時間 距今四五千年

活動範圍 黃河流域

形成過程 黃河流域部落首領黃帝聯合另外一個首領炎帝在涿鹿一戰中大敗蚩尤,從此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人文初祖──黃帝 相傳,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還教人挖井,發明舟車,為以後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他的屬下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等等。所以後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

堯舜禹的禪讓 是原始社會時期的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

原始社會結束 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這標誌着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

【自我檢測】

1、遠謀人發現的時間_____;地點:_____;地位:_____;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______。

2、北京人發現的時間______;發現地點_____;北京人使用工具是_____;北京人用火是使用_____

3、______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北京人生活方式是______。

4、山頂洞人發現的時間是_____;發現地點:_____ 使用_____石器但已經懂得_____,會製造_____;取火方式是_____;生活方式---“_____”

5、河姆渡的原始農耕距今時間是______ ;生活位置:_____流域;使用工具______石器,種植_____,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會建造___,還會開挖____。

6、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時間是_____;生活位置:____ ;使用工具---____石器;半坡居民種植____;半坡居民會製造___陶。

7、大汶口居民距今時間是____ ;地點____;出現___陶和____陶;在後期,出現了_____,原因是:_______。

8、在距今______千年,生活在____流域的____帝和____帝聯合打敗了東方的____部落,___和____的結合,形成日後的____族,是_____族的前身。

9、“人文初祖”是_____;___發明了文字。

10、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首領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治水;這種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歷史上叫“_____”

11、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____朝,______年______建立;____社會結束,_____社會形成。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5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思考:秦亡漢興,隋亡唐興,有什麼共同之處?

秦亡漢興,隋亡唐興的相同點: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統一後很快滅亡的。秦隋後期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滅亡的原因都是統治者殘暴道,政治黑暗,濫用民力,經濟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鋭。②漢唐的興起都是統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訓,都出現了繁榮的局面並且都成為影響當時世界的大國;漢唐兩朝初的統治者,都勤於政事,輕徭薄賦,發展生產,都整頓吏治,任用賢良。

二、“貞觀之治”

1、唐太宗採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羣眾的力量。②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税勞役。③崇尚節儉,節制享受慾望。④合併州縣,整頓吏治。⑤任用賢才、虛心納諫:“房謀杜斷”;魏徵為著名諫臣。⑥大興學校,發展科舉。

2、效果: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3、評價: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為鑑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為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比較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項目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重視人才 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勤於政事,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 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理黃河,重視興修水利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役和徭役

軍事 派衞青、霍去病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無力與西漢對抗 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安西都護府

思想文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 重視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

民族關係 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中國古代出現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農民戰爭的作用(農民起義迫使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間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強。③羣眾作用:人民的辛勤勞動。④個體作用:傑出帝王將相的個人政治品質。

三、女皇武則天

1、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2、武則天當政期間,繼續實行唐太宗發展農業生產、選拔賢才的政策,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她的統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6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元謀人,距今170萬年P2

2、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製造工具P2

3、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生活的時間和地點P1.3.4

4、從猿到人的演變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作用。P2

5、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頂洞人懂得人工取火併已經掌握了磨光和鑽孔技術。P4—5

6、北京人過羣居生活,山頂洞人過氏族生活P5

7、河姆渡人生活在長江流域、半坡人生活在黃河流域,都已經使用磨製石器P7—8

8、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種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P7—8

9、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P7—P8

10、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炎帝、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P12

11、被稱為中華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黃帝。P13

12、堯舜禹的“禪讓”: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P14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7

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6000多年,陝西西安半坡村,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鑽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魚紋彩陶盆)。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7000年,浙江餘姚,長江流域。幹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畫豬紋黑陶缽)。

3.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產生了貧富分化。大汶口的黑陶、白陶。

説明了:他們已過上定居生活。擺脱了對自然的依賴,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建築方面的高超技術。能根據區域特徵創造性地建造房屋。顯示了原始居民的聰明才智。當時生產力進步,人們戰勝困難的能力提高。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8

1、隋統一的條件?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經濟的發展;長期的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南方陳政權統治的腐敗;隋朝建建立後,勵精圖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隋為滅陳做了充分準備,戰略戰術運用得當。

2、隋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和條件:自古以來,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統一後,南北政治、經濟、文化和交流需要加強;為了鞏固統一成果,必須加強對東北、東南地區的控制;隋的富庶為大運河的開鑿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為什麼會出現“貞觀之治”?朝由於統治殘暴招致迅速敗亡給唐初統治者特別是唐太宗以極大的震撼,使他們不得不調整統治政策,施德於民;唐太宗從諫如流,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

4、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賦役制度方面的改革,減少百姓服勞役的天數和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勞役;沿襲、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編纂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唐律疏義》。

5、武則天的統治:首先,在打擊大官僚貴族集團的基礎上,發展了唐朝的中央集權。(重用酷吏,實行恐怖政策,屠殺和鎮壓保守落後的官僚貴族分子。將唐初的《氏族志》修改為《姓氏錄》。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其次,重視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負擔。再次,設北庭都護府,鞏固和開拓邊疆。

6、科舉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舉制常設的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主要考察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進士包括策問,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7、唐朝科舉制度的歷史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社會範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士子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他們推動一系列改革,開創出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關係的嶄新局面,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8、唐太宗為什麼能得少數民族的擁戴?唐太宗改變了“貴中華,賤夷狄”的觀念,力求平等對待少數民族;尊重少數民族的民族習慣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數民族人為官,對其首領優禮相待;唐太宗待人寬厚仁慈等,所以他贏得了少數民族的擁戴。

9、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的密切交往的基礎;帶去的,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獻身於漢藏兩大民族友好團結偉大事業的優秀女性,她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10、説一説遣唐使是怎麼回事?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動,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日本社會進步的使者。

11、趙州橋設計巧妙之處在哪裏?採用了單孔石拱的設計方案;平拱式既增加了橋的穩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還節省了石料;兩個敞肩式小拱,增強了橋的泄洪能力,減輕了橋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觀。

12、李白、杜甫詩歌創作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麼?李白詩歌雄奇飄逸想象豐富,富了浪漫主義精神;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語言精練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實主義精神。

13、北宋軍民抗擊遼、西夏南侵有何意義?遼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奪性戰爭,北宋軍抗擊是正義性的,維護了中原和南方地區的相對穩定,有利到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

14、金朝採取了哪些措施改變女真舊俗?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權的行政機構;積極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推動手工業、商業發展;學習漢人生活習俗。

15、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原因是什麼?社會的相對安定;人口增長,增加了勞動力,特別是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政府注意農業生產,重視興修水利。

16、比較隋唐與明清時期科舉取士和不同,想想它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隋唐時期創立並逐步完善科舉制度。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科舉考試中常設和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後來雜文專考詩賦。策問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應考者不能自由發揮。答題必須按照八個連續的部分進行,不得違背。這種考試完全脱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

明清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是鞏固獨裁統治的手段,是統治者加強封建專制的需要。

17、鄭成功收復台灣有什麼歷史意義?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對亞洲其他國家也間接起到保護作用。

18、清朝前朝採取了哪些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請説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措施:堅決鎮壓準葛爾貴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亂,設置伊利將軍,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建立對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和金瓶掣籤制度,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置將軍和參贊大臣等官職,加強對西北和東北邊疆的管轄;以會盟、聯姻等方式,並修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聯絡少數民族上層貴族的感情。特點:恩威並重,剛柔並濟。

19、説一説,明長城與秦長城的異同: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鴨綠江;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秦修長城為了抵禦匈奴南下;明修長城是為了防範蒙古騎兵的侵擾。秦長城是在戰國時期各國長城基礎上修建的;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建了全長為六千多公里的長城,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

20、為什麼説,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時間早、規模大到達的地區廣,航海技術先進等方面闡述。

21、清代閉關鎖國對中國造成了什麼影響?從正反兩方面考慮。該政策雖對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動起過了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該政策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反而導致了中國的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22、明清時期面臨的主要危機體現在哪些方面?農民戰爭的打擊;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瞭解外部世界,落伍於世界潮流;實行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文字獄等阻礙了歷史發展;英國19世紀初推行罪惡的鴉片貿易,中國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機。

23、元世祖改革的主要內容: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下令把許多牧場恢復為農田,禁止掠奪人口為奴。設立專門管理農業的機構“司農司”;還編寫《農桑輯要》。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9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論記錄在《論語》中,他提出“仁”的學説,主張“愛人”,“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學説記錄在《道德經》中,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道德經》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戰國時期人,主張“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4.孟子是戰國人,認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強調保護環境。

5.韓非是戰國末期人,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6.孫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整理10

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複習和迎考準備,確保將所涉及的考點全面複習到位,讓孩子們充滿信心的步入考場,現特准備了七年級歷史卓越的工程知識點的內容。

一:都江堰:戰國後期,秦國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點是:選址合理,設計科學,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二:戰國後期,秦國在咸陽附近修建了“鄭國渠”灌溉關中平原的農田。

三:為了抵抗匈奴,鞏固北部邊防,秦朝初年,秦國修建了“長城”,它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長萬餘里。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靈渠”連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

學習是一個邊學新知識邊鞏固的過程,對學過的知識一定要多加鞏固,這樣才能進步。因此,我們精心為大家整理了七年級歷史卓越的工程知識點,歡迎大家參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