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來源:文萃谷 5.03K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1

1漢武帝時期因為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所以漢武帝能夠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2兩漢時期的抗擊匈奴的名將領是衞青和霍去病。他們把匈奴一直追到漠北,使得匈奴再也不能與中原王朝抗衡。

3西漢初期,漢王朝對匈奴採取了和親政策,這是因為當時漢朝的國力不夠強大。

4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又一次發動了對匈奴的戰爭,這次戰爭的漢軍統帥是衞青和霍去病,戰役發生的地點是在漠北地區,這次戰爭後,匈奴無力再與西漢抗衡,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

5漢武帝雄的大一統在軍事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6漢朝與西域的兩種主要關係是戰爭關係及和親友好相處。兩者都有積極的作用,漢武帝反擊匈奴的勝利使邊境得到了安定;而典型著名的昭君出塞,發生在漢元帝統治時期。漢匈和親,為兩大民族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

7霍去病的功績:

他把國家利益高高放在自己個人利益之上,六次出征匈奴,足跡遠至北海,將萬里祁連山、焉支山、陰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完成了漢朝五代帝王的宿願,把匈奴驅趕於大漠之上,使得朝廷受四方萬國來朝。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2

級___________學號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績_____________

一、語文基礎知識及運用。(共20分)

1.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字。(2分)

安然無樣 悖然大怒 天翻地覆 海枯石爛

迎刃而解 臭名招著 憂心忡忡 孜孜不倦

3.

名言名句默寫。(8分)

(1)無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

(2)江山代有人才出,________________。

(3)黑雲壓城城摧,__________________。

4.選詞填空。(每空1分,共3分)

樣,怕又招外祖母生氣。

5.將下列內容概括成一句話新聞,不超過14個字。(3分)

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的汪鬆教授上月在英國愛丁堡市接受了世界著名的愛丁堡科學獎。1998年起設立的愛丁堡科學獎,每年頒發給一位世界上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汪鬆教授是中國獲得這一獎項的第一人。

求:1句式基本相同;2修辭手法基本相同;3語意通順。(2分)

例:朋友是什麼,朋友是快樂日子裏的一把吉它,盡情地為你彈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憂傷日子裏的一股春風,輕輕地為你拂去心中的愁雲。

二、閲讀。(29分)

(一)閲讀下面兩首送別詩,完成⑴—⑵題。(4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橫 塘 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 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 細雨垂楊系畫船。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兩首詩的後面兩句都表達了對友人的依戀之情,其表現手法有何不同?試分析誰表達的感情更深一些。

(二)閲讀下面古詩文,然後回答1-5題(10分)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當金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勝人持湯沃灌,以食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暗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表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難若此。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餘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1)錄畢,走送之。 走:

(2)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3)同舍生皆被綺繡。

(4)俟其欣悦,則又請焉。 致: 被: 俟: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1)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表不若人也。

3.從第一段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談自己刻苦求學的經歷的?(2分)

5.結合文章,談一談應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係?(2分)

(三)閲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1-8。(15分)

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都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着豆麥藴藻之香的夜氣裏。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我才記得先前望見的也不是趙莊。那是正對船頭的一叢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經去遊玩過,還看見破的石馬倒在地下,一個石羊蹲在草裏呢。過了那林,船便彎進了又港,於是趙莊使真在眼前了。

1.在下面所給詞語中選出恰當的詞填在文中①至⑥處的橫線上。(0.5×6=3分)

停 泊 跳 蹦 拿 拔 圍 聚 撐 點 搖 碰 撞 磕 支 架

2.文中①~⑥處的動詞,其表達作用是:( ) (2分)

A.表現出少年朋友們駕船技巧的熟練和敏捷。 B.表現出農家少年勤勞、能幹的性格特點。

C.表現出孩子們看戲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

.以上答案都正確。

3.劃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描寫(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心理描寫),表現了這些小夥伴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對“然而又自失起來……”中的“自失”理解準確的是(

A.聽得出神,忘了自己。

C.吹得出神,沉迷在其中。 ) (2分) B.看得出神,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D.想起了白天未能看戲,感到失落。 6.上文從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角度描寫江南水鄉的晚景,請分別舉一例。(2分)

①視覺:

②聽覺:

③嗅覺:

7.“漸望見依稀的趙莊,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這句話中用“似乎”“也許”“料想”的作用是( )(2分)

A.表推測,表達“我”急於到達趙莊的心情。

C.表想象,表達“我”急於到達趙莊的心情。

8.對上文大意概括恰當的是( ) (2分)

A.去趙莊看社戲途中的景物描寫。

C.去趙在看社戲途中的行船情景。 B.去趙莊看社戲途中“我”的心理活動。 D.去趙在看社戲途中“我”的所聞、所見和所感。 B.表推測,表達“我”愉快歡樂的心情。 D.表想象,表達“我”愉快歡樂的心情。

(四)閲讀下面文段,完成第1——3題。(9分) 我輕輕(敲、拍、叩)着板門,剛才那個小姑娘出來開了門。她抬頭看見我,先(愣、呆、緩)了一下,後來就微微地笑了,招手讓我進去。這屋子很小很暗,她媽媽(睡、靠、躺)在靠牆的板鋪上,大約是睡覺了,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臉向裏(歪、偏、側)着,只看見她臉上的亂髮和腦後的一個大髻 。門邊一個小炭爐,上面放着一個小砂鍋,微微地(衝、騰、冒)着熱氣。這小姑娘讓我坐在爐前的小凳子上,她自己就蹲在我旁邊,不住地打量我。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説:”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説:”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吃過東西嗎?這鍋裏是什麼?”她笑着説:”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我想起了我帶來的橘子,就拿出來放在牀邊的小矮桌上,她沒有作聲,伸手拿了一個最大的橘子來,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從桔皮裏(掰 、摳、掏)出一瓤一瓤的桔瓣來,放在她媽媽的枕頭旁邊。

1、根據有關句子的含義,從括號裏選擇一個恰當的動詞,劃上“√”(3分)

2、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裏是什麼?”她笑着説:“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這個句子中如果刪除加點的詞語,表達效果會有什麼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描寫角度來説,上面文段有________描寫________描寫________描寫。(3分)

(五)閲讀下列文段,完成第1——4題(10分)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niān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對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3

25、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

26、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農牧業已相當發達,後代稱為"五穀"(稻、黍、粟、麥、豆)的農作物,商周時已經齊備。

27、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們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8、春秋五霸的説法: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其中最早的是齊桓公。

成語典故"不計前嫌"有關的是齊桓公,"退避三舍"有關的是晉文公,""一鳴驚人"有關的是楚莊王,"卧薪嚐膽"有關的是越王勾踐。

2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時期。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戰國,因各諸侯國連年相互爭戰而得名。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0、春秋是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31、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2、晉文公整頓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城濮大戰中,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33、戰國初年,晉國卿大夫中的韓、趙、魏三家,瓜公晉國,稍後齊國大夫四氏,取代原來的國君,並建立田氏齊國,這樣就形成了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後中間)七雄並立的局面。

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奠定基礎的是長平之戰

34、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牛耕開始開始使用。

35、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於人民。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4

夏朝和商朝

①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②禹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位子,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建立標誌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③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發動推翻夏朝的戰爭。大戰與鳴條。成湯建立了商朝。

④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的都城穩定下來了。

⑤商朝的勢力範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

⊙商朝經濟比夏朝有很大發展的表現:А農業生產規模一相當大,種植的農作物有粟,黍,稻,麥等。В畜牧業發達,飼養六畜,祭祀用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很發達。D商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

西周的興亡

1: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領導了滅亡商朝的戰爭,大戰與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鎬京(今天的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

2:分封制: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就是分封制。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諸侯)。享有統治和管理封國的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擁戴周王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見周王,參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禮儀式,貢獻財寶和特產,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等義務,否則將受懲罰。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姓姬的封國有53個。

4:西周末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鋭,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

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進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爭霸的原因:A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出現嚴重危機。B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而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爭。

3: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當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4:齊桓公首霸條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為相,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國力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③:是東方的一個大國。

5:齊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會盟,當上了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

6:齊桓公後,晉楚爭霸。晉楚軍隊在城濮進行決戰,晉軍戰勝,晉文公稱霸,後來,楚國強大起來,楚莊王北進中原,在鉍打敗晉軍。楚莊王稱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加入了爭霸的行列。吳王闔閭任用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為將軍。進攻楚國,五戰五勝,吳王闔閭稱霸。經過長期努力。越王勾踐北上會盟諸侯,成為春秋的最後的一個霸主。

8: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是春秋時期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誌。

戰國七雄

1:春秋之後,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的戰爭:①:七國之間戰爭不斷。②:兵器得到改進,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成為主要兵種。③:各國組織軍隊在都城和邊境修築城防工事。④戰爭激烈,規模很大,發生了“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戰國時期出現孫臏、白起等著名軍事家。

3:合縱與連橫:A(合縱原因):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造成威脅。B:(合縱內容:)六國有“合眾勢以攻一強”的意願,並因此進行合作,包括聯合出兵進攻秦國。歷史上稱這種策略為“合縱”。C(連橫的原因):秦國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D(連橫的內容);秦國採用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歷史上稱為“連橫”

4:合縱與連橫之爭是戰國紛爭的重要的內容。

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佔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佈求賢令,招攬人才。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2,重農抑商。3,獎勵軍功。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5

第一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距今時間體質形態工具製造火的使用觀念社會組織生產活動

元謀人約170萬年打製石器會使用火採集、狩獵

北京人約70-20萬年保留猿特徵打製石器會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羣居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一萬八千年和現代人基本一樣打製石器磨光、鑽孔人工取火審美氏族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時間生產工具房子畜牧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長江流域約七千年磨製石器耒耜幹欄式家畜紡織陶器

半坡居民黃河流域約五六千年磨製石器骨箭頭半地穴式豬狗紡織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誌着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出現青銅器

夏朝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朝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周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編輯以備借鑑。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6

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

湯滅夏,建立商朝,盤庚遷殷後,商朝統治穩定。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

西周實行分封制,加強了對各地的統治。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湖南寧鄉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三星堆"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矚目。

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

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決定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的戰役是城濮之戰。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戰國形勢圖》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戰國時期,李冰主持修築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

對日食,月食的記載及二十四節氣

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總結出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

屈原生活在戰國末期的楚國,代表作《離騷》

戰國時期的"整套編鐘"出土於湖北隨州。

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貢獻

道家學派創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學説記錄在《道德經》裏;戰國時期,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

他主張"兼愛""非攻";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道家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無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他主張改革;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他著有《孫子兵法》,"知己知彼者,百戰不殆"的軍事格言,就出於此書。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7

商鞅變法:

時間: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變法。

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理解: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效果,既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發展封建經濟和建立封建統治的需要,又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封建統治的確立。對戰國時期的社會轉折起到促進作用,商鞅變法的目的和效果達到高度統一。所有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改革和變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都江堰

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8

1、北宋的建立。

(1)時間:960年。(2)建立者:趙匡胤。(3)都城:汴京。

(4)發展:北宋政權建立後,陸續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廣大地區。

2、契丹政權的建立。

(1)民族:契丹族。

(2)時間:916年。

(3)都城: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4)建立者:耶律阿保機。(5)發展:契丹→遼。

3、檀淵之盟。

宋遼並立時期雙方經常進行戰爭,1004年,遼軍大舉進軍北宋,遼軍前鋒直指檀州,威脅到北宋都城的安全。

在寇準的請求下,宋真宗抵達檀州,宋軍士氣大振,重挫遼軍。

次年,雙方訂立合約,:雙方撤軍,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遼“歲幣”。史稱檀淵之盟。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9

甲骨文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金文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也稱"銘文"、"鐘鼎文",比甲骨文規範。

"百家爭鳴"中的主要派別及代表人物: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代表人物孟子、荀子(創始人春秋晚期孔子)

道家學派:戰國時期代表人物莊子(創始人春秋晚期老子)

墨家學派:墨子(創始人)

法家學派:戰國末期韓非子

兵家:戰國時期孫臏(創始人春秋晚期的孫武)

孔子:春秋晚期,魯國人。

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學説;主張"愛人",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思想:①興辦私學,廣收門徒;②教學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學習方法: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要"温故知新"。

《論語》: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記載孔子言論的一書。

孔子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學説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影響極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