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讀後感範文

來源:文萃谷 5.58K

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國家喻户曉;愚公移山的精神,曾經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起愚公的故事,堅信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範文

60年轉瞬即逝。今天,我國經濟形勢和發展任務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們的時代還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嗎?

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待愚公,也許有人會這樣想:

他為什麼不“搬家”呢?一家幾口背上行李,翻過大山,走不多遠,就可以到達洛陽、鄭州、西安這些大城市。如果嫌城市喧鬧,還可以定居在華北平原土地肥沃的村莊;

他為什麼不找領導解決呢?兩座大山,擋的肯定不只他一家的出路。所以,他可以找鄉長彙報,還可以找縣長彙報。如能爭取到國家立項撥款,還可包下一段工程……

也有人説,這樣一來,愚公就不是“愚公”了,更不是受人尊敬、值得學習的榜樣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在於他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愚公精神在當代仍值得我們學習。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主動挖山”的精神。在我們的面前,還有很多的“山”。比如落後的西部地區、基層單位和工作較艱苦的行業,都需要有人去“挖”。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主動做當代“愚公”:他們也知道大城市裏經濟待遇高,生活條件好,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基層,奔向西部,奔向艱苦的地方。因為他們明白,“搬家”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卻改變不了艱苦地區的落後面貌。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自力挖山”的精神。愚公或許可以把挖山的重任交給領導,推給集體,留給後人。誰也不會要求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去完成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愚公沒有這樣做,他説:“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並在統一了家人思想之後,馬上付諸行動,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學習愚公,要學習他“不斷挖山”的精神。一個人搬掉一塊石頭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搬石頭,子子孫孫永遠搬石頭。在挖山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吃飯問題、穿衣問題、工具問題、傷病問題、有人説閒話的問題、做了驚天動地的好事卻沒有得到獎勵的問題等等。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愚公都沒有動搖,而是矢志不渝,挖山不止。

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就是信仰、信念、信心和實幹。信仰正確、信念堅定、信心充足,才會為偉大的事業奮鬥終身。事業的成功與實幹密不可分。我們今天學習《愚公移山》,就應該像愚公一樣直面困難,求真務實,埋頭苦幹。有了這樣一股勁頭,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幹不成的事業

【擴展閲讀篇】

所謂“感”

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1]”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敍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敍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來,這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敍述要簡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敍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敍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敍”。但是它不同於記敍文中“敍”的要求。記敍文中的“敍”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敍”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敍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編輯本段如何寫讀後感

格式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閲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後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繫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敍述,抒情三結合。

五、敍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繫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複述,不能脱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禁止寫成流水賬!

編輯本段要寫關於學習的讀後感應該讀什麼有感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繫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繫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繫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繫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着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繫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五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説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敍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複述原文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説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國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後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説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