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繆《局外人》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3.1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加繆《局外人》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加繆《局外人》讀後感

加繆《局外人》讀後感1

小説以默而索母親的死開篇,母親的死並沒有讓他過度的傷心,他甚至連母親的最後一眼都不看,也不流淚,將母親埋葬後,他為回到阿爾及爾離開那鬼地方而興奮不已,“我想到我要上牀睡它十二個鐘頭時我所感到的喜悦”。回到阿爾及爾,他便和女友鬼混在一起,游泳、看滑稽電影,他早將母親之死拋之腦後。對於老闆的調任巴黎,他的回答是“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什麼樣的生活都一樣,我在這兒的生活並不使我不高興”。而女友的求婚,他的態度是“怎麼樣都行”。鄰居萊蒙請他寫信,讓他幫助自己對付自己的情人,他想都沒想,欣然答應,“他問我是不是馬上寫不方便,我説不”。而他不知道,他在不自覺地捲入一場鬥毆中,最後在海邊,他開槍打死了一個對手。

接着,他被審判,雖然他有罪,但對他的指控卻讓人發笑。對母親的死無動於衷成了檢察官手中的把柄,他振振有詞地説道:“我控告這個人懷着一顆殺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親。”於是,默而索被判了死刑,但他似乎對這一切毫不在乎,當他知道上訴無望之後,他依然平靜地等待着死亡,並拒絕向神父做自己最後的懺悔。

整篇作品以時間為線索,可歸納如下:母親之死—→被調任與女友求婚—→幫鄰居對付其情人—→開槍殺人—→被判死刑。整個過程似乎默而索都是一個“局外人”,他對這個世界似乎麻木了,對於一切東西,他都接受,唯獨最後拒絕對上帝的懺悔。

但我認為默而索似“局外人”但非“局外人”,他時時刻刻參與到這個世界當中,他一心想按自己的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之所以把母親送進養老院,是因為自己和母親無話可説,而養老院裏有許多老人作伴,他“明白為什麼她要在晚年又找了個‘未婚夫’,為什麼她又玩起了‘重新再來’的遊戲”,他認為“母親已經離死亡那麼近了,該是感到解脱了。任何人,任何人也沒有權利哭她”。所以,對默而索而言,真實情感與外在的表現並無關係,他雖傷心,但母親的死並不會讓他流淚。對於老闆的攤派巴黎,他並沒有雄心大志,他知道“生活是無法改變的,什麼樣的生活都一樣,我在這兒的生活並不使我不高興”。女友的求婚,他認為“這無關緊要,如果她想,我們可以結婚”。以上兩點説明默而索對自己擁有的一切已知足,他不是一個對生活貪婪的索取者。出於對鄰居的幫助,他寫信幫鄰居對付其情人,殺死阿拉伯人是因為他當時產生了幻覺,他看見“刀鋒閃閃發光,彷彿一把寒光四射的長劍刺中了我的頭”。在監獄裏,他屢次拒絕接見神父,因為他不信上帝,是因為他“對自己有把握,對一切都有把握,比他(上帝)有把握,對我的生命和那即將到來的死亡有把握”。到離死前,他“體驗到了這個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愛,我覺得我過去是幸福的,我現在仍然是幸福的”。

但默而索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顯然與整個社會要求它的成員信守的傳統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是互相排斥的,這個世界不斷在排斥他,所以他成了這個世界的“局外人”,被處決時,他發出了最後的喊聲:“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美,為了使我感到不那麼孤獨,我還希望處決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來觀看,希望他們對我報以仇恨的喊叫聲。”

加繆《局外人》讀後感2

週末,和女兒泡了兩天圖書館,彷彿回到學生時代。當時,我總是一人泡圖書館,室友每晚無償幫我打開水。參加工作後,住叔叔家。堂妹超愛去市圖書館,然後我也經常同去。後來的後來,去不同城市工作,就很少去圖書館,經常逛逛書店,席殊書屋,曉風書屋,博庫書城等等。總之,我還是最喜歡位於城市一角新造的圖書館,寬敞、簡潔、安靜。

讀了些馮驥才、林清玄散文,尋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欣賞片刻。最後,找到心心念唸的加繆《局外人》,一口氣將它讀完,意猶未盡。這是本孤獨人愛讀的小説,比較沉悶。主人公,冷漠、孤獨。送母親去養老院,參加母親葬禮,全程冷靜至極,沒有絲毫悲傷情緒,像個局外人。生活中的感情生活,也沒多大熱情,女友提出結婚,同意。不結婚,亦然接受。對待鄰居,也是冷眼旁觀,沒有多少交集,但別人請求的事,也會欣然幫忙。不是壞人,也不是好人,只是性格冷而已。

性格冷漠的人,總是被動地接受,不會積極主動爭取。比如我,小時候哪怕一支棒冰,總是被動地等待父母問我,想不想吃。從來不會為自己想要的東西撒嬌爭取。這是別人眼裏的乖孩子,剋制慾望,隱藏需求。有或無,都無所謂。看似無慾無求,實則這是默默形成的消極人生觀。長大後,眾女生追求美衣美粧美食美景,而我不動於心。被嘲諷太節約。殊不知,性格使然。遇到問題,也不會積極溝通,而是默默藏於心間,自我消化。與我成為伴侶,不爭不吵,生活平靜無趣,沒有愛的熱度。幸好對方熱情似火,一如繼往。如果對方也是極冷的人,那便是一場災難。有個友人,和男友鬧彆扭,同在屋檐下,一個月沒説話。之後,搬離,分手。

小説中的主人公,因鄰居邀請參加出遊,捲入他人恩怨是非中,意外殺了人。當對方倒下,仍多開了幾槍。一念之間的事,他以為這是正當防衞,頂多過失殺人,律師積極幫他取證,他卻消極待之,檢察官以他過往冷血表現,推斷出故意殺人動機,置他於死地。神父安慰,他嗤之以鼻,他就不相信有上帝存在。生命,總是偶然中藏着必然。看似偶然事件,實則性格使然。無所謂對錯,人終有一死,或早或晚。最後關頭,他心中仍燃起對生命的渴望。希望有奇蹟出現,越獄也行。

冷漠背後藏着巨大熱情,只是無處安放。表面熱情之人卻藏着更多可怕的人格缺陷。討好型人格,嬉嬉鬧鬧,事事以別人快樂為樂,同樣失去自我。喧鬧背後藏着更深的孤獨,助人亦是害人。有個友人,對妻子有求必應,事無鉅細,樣樣代勞。她有依賴,他有怨氣。我勸他,你這不是為她好。萬一有天你不在,她如何帶娃生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覺得有道理,放手助她成長。育娃也是如此。世間所有的愛都為在一起,唯有父母愛為了更好分離。小鳥展翅高飛之前,躍躍欲試,不停跌倒再爬起。天資要有,後天努力重要,父母放手更重要。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雖是蘇軾戲作,在我眼裏,卻是大徹大悟後的肺腑之言。這又是另一種為父母境界,面對如此多的天災人禍,安全、健康、平淡,才是幸福之事。然而,人生就是從無到有再到無的過程,沒有享受過得到的快樂,何談失去的痛苦。反之,亦然。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才不枉來人世一遭。

很幸運,我又積極了。

加繆《局外人》讀後感3

一天之內,把加繆的《局外人》看了兩遍。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正因為在這種簡潔日常的敍事裏,主人公脱離常人的內心戲才顯得特別值得回味。

我想我基本上能夠體會默爾索。作為一個老實本分,或者説是對世界和生活沒太大抱負和期待的人,能夠得到的最好結局就是平淡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沒有什麼不好,以這種個性,不必付出太多,換取波瀾不驚的一輩子,其實是性價比很高的一件事。在我接受了自己的平庸並且説服了自己温和寬厚良善的個性只值得一個平淡是真的人生之後,這個故事猛然給了我當頭棒喝。

這個警醒就是,無所謂的隨便的好説話的處世態度,在平時不會帶給你什麼麻煩,甚至還可以規避掉很多的麻煩。但是,等哪一天你真正需要為自己申辯的時候,為嚴重如生死問題申辯的時候,你會發現一直以來的散漫冷淡無謂的處世哲學態度徹徹底底幫不上你的忙。這麼多年來你已經習慣了不去主動選擇,不去爭取,不去感受外界。最後,你就會像默爾索被宣判死刑之後,在有機會説一些話時,只説出了“沒有”二字。加繆甚至沒有給這時的主人公多餘的心理描述。

作者有許多深遠的意圖,比如批判司法審判中以道德臆測代替事實依據的荒謬,每一個配角的臉譜都非常生動,他們組成了這個可笑的世界,是默爾索們懶得開口對話的世界。然而,諷刺的是,這世界手握權力的人大多是這些自以為是的浮誇的急於站在自己想象的道德制高點藐視普羅大眾的人。

我個人不太同意譯者序中所説的,加繆對主人公的個性有多少的肯定。我只是感覺到,這種人存在於每個時代,需要被真實地呈現,給那些個性脾氣如他一樣,對這個社會感到虛無冷漠和絕望的同類,找到一點共鳴而已。

但是,我為什麼要説,深邃必要吃苦。通常,默爾索這類人都有着極為內斂深沉的性子。不論他是出於懶惰、無力、鄙視都好,他無法向世界敞開心扉,所以永遠向內地忠誠自我。他説,人即使只活一天,就可以在監獄裏待一百年而不會難過。可見,他靠回憶這種留存於內在的東西便可以很歡愉。他對黑夜、黎明、天空。海水、氣味這些非人際交往的自然世界有着非常敏鋭的觀感力。所以,事實上這是一個深邃的人。以我的個人經驗而言,一個深邃到過度自溺的人,不光在情感上常常吃苦(當然其幸福感受力也許強於一般人),在現實中也常常吃虧。

於是,問題來了,到底要不要做一個局外人。坦白説,我有那麼一刻真心佩服默爾索。有時候無力感是很迷人的,就像重感冒的鼻音一樣性感。為什麼,因為慵懶。當你背過身去,以一種I don’t care的姿態懶洋洋地作別這個操蛋的世界,也不失為一種高冷的風情。但是,局外人的風險並非人人都能承受得起,如果你能夠像默爾索那樣最終在夏夜、星光、田野、土地和海水的撫慰中,坦然地清除掉痛苦和恐懼,平靜地走向死亡,那麼就請任性地對這個世界冷眼相看吧。

但是,我還不能夠。

我常常對這種堅硬如頑石的靈魂着迷,愛他們的冷酷無情和這背面的洶湧熱烈,也愛他們抽身局外拒被規訓的真實自我。但是,我不允許自己這樣,我選擇帶上盔甲。所以,永遠只能向書中的他們表示欣賞和致敬。

之後,幽怨地對自己説,深邃必要吃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