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作文

來源:文萃谷 2.12W

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讀了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你都從中感悟到了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自私的基因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自私的基因優秀讀後感心得感悟作文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篇一

這是嚴琦推薦的一本書,生物學方面的書,據説是進化論方面的經典著作。不過全文通俗易懂,中間稍微擺弄了一點淺顯的博弈論知識,完全不妨礙外行人如我來閲讀

針對動物進化問題,作者道金斯認為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不是個體或種羣,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並把我們人類及其他所有動物都描述成是我們的基因創造的機器。所有的行為都可以歸結為基因的自私行為,即為了更好的複製,傳播。所有的利他行為,也僅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為。

還好作者強調了,“不涉及到意識的動機”,要不然真的有點像嚴琦説的那樣有點“反人類了”。正因為這樣,在看書的時候,我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這是在講沒有意識的動物。作為一個人類,我還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點的,雖然,基因可以這樣的自私。慶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識的非一般的作用。特別是在講到意識的產生的時候,“把意識視為一個進化趨向的終點”,生存機器最終從主宰它們的基因手中解放出來,變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從能力的決策者,比如説拒絕生育。

雖然要知道這本書寫的不是基於人類的行為,但作為一個外行人的收穫,也許更多的是將人類納入這些“準則”中去思考,反思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自私行為和利他行為。當然,最好是同時懷着一顆積極的心。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篇二

經典大作就是不一樣,儘管是幾十年前寫的關於進化理論的書籍,新的理論和技術不會出現在裏面,但《自私的基因》這本書建立的解釋體系,仍然是強大的。

從我的閲讀記錄來看,我對關於“本原”問題的好答案有很濃的興趣,《自私的基因》給“為什麼各種生物會像現在這個樣子?”的問題提供了一個邏輯自洽且證據充分的答案。

“自私”在這本書裏,只是一種擬人的説法,方便説明而已,我們大可以這樣理解:基因的“自私”性質,是指它有自發增加自己數量的趨勢,就和物體在高處總有下落趨勢、高温物體自發向低温傳熱的性質一樣,是物理規律、化學規律等。

實際上,全書對進化的一個根本邏輯可以這樣概括:為什麼會這樣呢正常來説,不這樣的都被淘汰了(死掉了)。

從宇宙形成之初,物質已經存在(比這一部分更深入的問題只能交給物理學家了),此書從這樣的條件開始。在某個條件下,例如壓力、温度等,某些粒子和另外一些粒子容易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而另外一些,因為不穩定,無法形成或者無法維持某種結構這時,可以把穩定的結構看作進化了,它們比其他粒子更多,打比方説,假設原來的宇宙只有H原子和O原子,某種環境下形成了H20,也形成了H2O2,但H20因為性質穩定而佔很大比例,H2O2很少或者徹底被分解,可以看作H2O前進了一步。

根據上面的邏輯去演繹,各種各樣的分子機緣巧合之下,碰到了其他分子,形成更穩定的分子,各種分子達到了比例穩定的狀態,穩定的分子不再容易碰到其他分子形成更穩定的狀態了。

有些有機物,可以“複製”自己據我的理解,應該就是鹼基之間的連接與分開吧,也可以對應形成氨基酸,進而形成蛋白質。這裏算是基因吧。有些基因形成的蛋白質可以包裹基因分子,因此更穩定,它的數量會逐漸增加。

不同的基因會碰到一起,有時候可以連接在一起,如果連接在一起可以穩定,或者形成了互利,形成的保護更好,他們的數量也會變多(不是它們主觀想要互利,而是自然界只有穩定的東西才會隨着時間推移而積累變多的)。漸漸地,基因就變成了基因集合,進而形成生命。

單個基因不一定能分好壞,在不同的集合裏,同一個基因就不一定是好是壞。假定草食動物對應合適的牙齒和胃由兩個基因管理,碰巧出現了肉食的牙和草食的胃,它們的搭配不好,所以就被淘汰了。作者以賽艇為例説明,划槳最好以左右平均搭配為好,在一個右手漿手多的環境,左手漿手的加入更能提高成績

作者極力避免提到“意識”這東西,更不用説“人”。他把各種各樣的生物歸類為“生存機器”,和當初保護基因分子的蛋白質一樣,把“行為”都看作是基因製造的物質的外在表現,是基因這個“程序”設定好的。(當然,他也説了,對行為的控制是遲滯的、延時的)。

這種“基因控制行為”的理論基礎,解釋了各種各樣的行為,包括、父母兒女/兄弟姐妹的愛、蟻后“奴役”工蟻、鳥一窩該生幾個蛋等等。即使在個體層面上的利他行為,拋開“意識”對行為的干擾,也可以理解為基因增加自己數量的手段。這裏並不是説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有目的性的,而是説不同的行為,包括利他行為,都符合以“每個基因在盡力使自己變多”為基礎的演繹。

  自私的基因讀後感篇三

“自私的基因”是個很有趣的書名,它激起了我揭開探索生命之旅的好奇心。在沒有遇到這本書之前,我覺得“基因”只是靜靜地呆在人類體內,併為人的一生而勤勤懇懇工作的小粒子。我也從來沒有想過,基因的性質竟然可以用“自私”這樣富有強烈的人類感情色彩的詞語來修飾。

讀罷本書,心中還在深深地驚歎造物的偉大。在“不朽的螺線圈”這一章裏,作者出人意料地提到——我們,不僅僅是人類,包括地球上的千姿百態的`物種都是生存機器。這樣大膽的論點就進一步證明了,基因是自私的這一論點。從人類到大象再到細菌,體內的分子基本上都同屬一種類型。我們都是同一種複製基因,即DNA分子的生存機器。而在我個人的主觀理解上,道金斯的理論可以把我們人類的軀體解釋為用於保護基因,為基因的正常運作提供穩定環境的“臭皮囊”。而我們人類在地球的活動絕大多數都受到基因行為的控制。我的驚歎在於,原來事實往往比想象更離奇。我們眼中形形色色的生命形式都是DNA所創造,並用來延續自己的生存和繁衍的機器。我們人類一直都自認為自己是地球上的萬物之靈,但往往沒有想到,從自然的客觀規律上,我們和大多數物種一樣,都是自私的DNA的掌控之物。這樣説來,自私應該就是生命體的客觀性質,並非含有貶義的感情色彩。當我們人類自私地想操控整個世界的時候,卻未曾想過,生命的幕後還有更加自私而難以干涉的DNA分子在操控着所有物種的進化和發展。道金斯在內容的開始就毫不猶豫地拋出了這個有趣的觀點,賦予了讀者一種新的生物思維,併為後面的生物行為的解釋做下了極其重要的鋪墊。

道金斯認為,基因是自然選擇的基本單位,因而也是自我利益的基本單位。既然自然選擇的最普通的形式是指實體的差別性生存,那麼,在我看來,基因之所以是自私的就合乎常理了。一個物種要在地球上繁衍和壯大,就不能用我們人類道德上所遵循的“共產主義”來決定事情。只有那些生存能力強,優越的個體才值得種羣付出更大的代價將它們保留下來;也只有它們才經得起自然選擇的殘酷考驗;也只有它們才有足夠的生命力來為物種繁衍做出貢獻。就拿貓頭鷹的習性來説,很多小型的貓頭鷹都會生4到6只蛋,而且是先後孵化的,並不像大多數鳥類那樣同時孵化。因為貓頭鷹的食物比較難捕捉,在哺育期很容易遇到食物不夠的情況。所以為了保持種羣的繁衍,貓頭鷹媽媽必須保留其中生命力旺盛的幼兒。也就是説,在不能保全的情況下,寧願捨棄一些。這樣,後孵化的弟弟妹妹們,就可以被已經長成的哥哥姐姐們吃掉。這樣的做法雖然是自私而殘忍的,但是從物種發展的整體來觀察,卻又是合理的。這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就是基因自私的理由。

無論是我所提及的貓頭鷹的行為習性,還有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各種大大小小的生物行為,都可以説明一點:生存機器的行為有一個突出的特徵,那就是具有明顯的目的性。事實上,生存機器都能夠深思熟慮去幫助動物的基因生存下去。在我看來,現在地球上能夠保留而且存活的基因,都是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而形成的。它們都有着適應自然的精密編碼程序,甚至還有可能存在超越自然的潛在序列。用一點帶有主觀色彩的形容來説,基因比生物實體更早存活在地球上,它們才是真正的“江湖老手”。各種生存機器從沒有任何思考能力,只是一層保護壁,到人類這種有思維能思考的極其精密的生存機器,都是在DNA分子的操作經營下漸漸完成的。基因行為的目的性因而是極其明確的,可以説為了生存下去,它們是不擇手段的。

在看完整本書,心裏多多少少會對人性有點恐懼,原來自私就像是動物的本能一樣潛在在人類的體內,甚至在很多情況下,自私的行為卻又是合理的。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忘記一點,在很多時候,人類之所以可以在世界上脱穎而出,人類之所以可以與大部分動物區別開來,是因為我們有屬於自己的璀璨的文明。我們有道德的約束。所以,在我們瞭解的生命的本質後,還是要保持意識上的清醒,保持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人類的傳統美德。基因在客觀上是自私的,但我們可以在主觀意識上改變我們的生活價值觀。和諧發展始終是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元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