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課對外開放教學設計(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1.63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第九課對外開放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第九課對外開放教學設計(通用5篇)

第九課對外開放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經濟特區的建立和發展,瞭解我國對外開放領域逐步擴大的過程,認識對外開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瞭解認識歷史的多種途徑和方式,提高觀察地圖和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瞭解對外開放史實的基礎上,理解對外開放對中國發展的重大意義;在運用地圖瞭解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掌握觀察和分析地圖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改革開放史實我國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認識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培養面向世界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重點:經濟特區的建立

2、難點:開放領域的擴大;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意義

【教學過程】

A.導入新課:

1·出示列強瓜分中國漫畫,探究原因:閉關鎖國

2·出示材料:“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是不可能的。——《鄧小平文選》”

(引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策:改革開放)

3·要怎樣對外開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並出示歌詞

(歌詞中“一個圈讓一座有一座的高樓大廈崛起。”這個圈是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對外開放上坐的一個嘗試。在幾個地方建立起一塊特殊的區域——經濟特區)

B.講授新課:

一、嘗試——經濟特區

1、時間:1980年

2、名稱:深圳、廈門、汕頭、珠海

(諧音:“生下三頭豬”,以便學生記憶)

3、“特”?

(出示材料:鄧小平談話“…在你們廣東劃出一塊地方來,也搞特區…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要殺出一條血路來。”)——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

嘗試成功與否?

出示深圳、廈門、汕頭、珠海現狀圖,感受大城市繁華景象

具體説明深圳變化:小漁村圖&深圳現狀圖+56.5萬人的逃港事件

“25歲,用青春把小漁村變成大都市;25年,用前無古人的速度…”(深圳速度)

4、作用

出示材料:“特區是個窗口…從特區可引進技術,獲得知識,學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識。特區成為開放的基地,不僅在經濟方面、培養人才方面使我們得到好處,而且會擴大我國的對外影響。——1984年鄧小平講話”

(學生根據材料回答經濟特區設置的作用)

總: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過渡:由此可見,經濟特區確實起到了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作用(出示鄧小平題詞),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正確的嘗試】

二、擴大(結合地圖,並結合貼圖方式讓學生理清出現先後順序)

A、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出示材料:“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鄧小平《辦好經濟特區,增加對外開放城市》”)

B、沿海開放城市:大連、青島…

C、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環渤海

D、+海南經濟特區+上海浦東開發區 展示現景圖

E、深入內地:沿江城市、省會、邊境城市、首府

總:對外開放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過渡:捲入了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去,為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

1986年提出申請。

2001年正式加入 簡述世貿組織的職責,來使學生明白利弊

【課堂小結】

列強在中國投資設廠&對外開放引外投資 不矛盾

向學生説明區別:a.社會性質不同

b.主權所有不同:掠奪&遵守我國法令

所以,堅持對外開放,積極引商投資,學習外國技術經驗

【板書設計】

對外開放

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第九課對外開放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道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2.認識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懂得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原因

3.能辯證地看待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係;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下邊示例並思考説明了什麼?

北京大學女學生朱玲得一種奇怪的病,頭髮脱落,全身痙攣,被送往醫院後甚至出現昏迷症狀。醫生、專家們對此均束手無策。朱玲的一位同學為了挽救生命垂危的她,在Internet上發了一個求救的E—mail(電子郵件),使朱玲得到了全球1000多名醫學專家的“網上會診”,從而被確診為“砣中毒”,最後經治療轉危為安。人們也由此領略了網絡的巨大作用。

教師:這個事例説明了日益擴大的開放已經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和好處。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聯繫,使世界各地的聯繫更加緊密,我們生活的世界正日益變成一個“地球村”,世界正變得越來越開放。今天我們學習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二、自主知識梳理(學生自己看書完成以下各題,並識記括號裏的內容,教師抽測)

1、當今世界是()的世界。中國要富強、要發展、要進步,就要吸收和借鑑一切()的東西。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的必然選擇。

2、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3、我國對外開放是對世界上()國家開放,()等各個方面都要開放。

4、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任何時候都不能靠別人搞建設,必須把()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三、師生互動,探究疑難

(一)實行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探究: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而且一天比一天開放

結合課本47頁安華和網友艾比的例子,學生分組討論,舉出類似的例子。

學生思考、討論:材料説明了什麼?

教師歸納:日益擴大的開放已經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增進了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世界一天天變的更加開放

2、探究: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

談古論今交流:盛唐和圓明園情況對比。

思考討論:我們為什麼會由盛轉衰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歷史以鐵的事實證明:開放與興盛相伴,封閉與落後並存。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的。無論什麼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到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落後就要捱打。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討論:加入WTO的利與弊

把學生分為正反兩方,正方觀點為:中國入世利大於弊;反方觀點為:中國入世弊大於利。由正方兩方推選代表上台辯論。

教師小結:中國要發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鑑一切先進的東西。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總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二)、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係

在國產汽車如何發展的問題上,一直有兩種傾向。

觀點一:堅持獨立自主、自創品牌。

觀點二:堅持對外開放、全面引進。

思考討論:如果你是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公司的總裁,你會如何應對呢?

組織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歸納:兩種觀點都是片面的。

(1)第一種觀點看到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但不懂得吸收和借鑑外國的先進科技和管理經驗,固步自封,不求創新,其結果必將導致落後於其他國家,更談不上自創品牌。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

(2)第二種觀點,看到了對外開放的必要性,但一味依靠別人,全盤西化,忽視自身的努力,其結果必將是失去自我,失去民族特色,發展緩慢。因此,我們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總之,要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獨立自主的關係,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鑑、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三)、如何堅持對外開放

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總結

1、要實現全方位的開放

2、要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係

3、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四、拓展運用

在一次思想品德辯論會上,同學們就如何更好地實行對外開放談了自己的看法:

甲説:我們實行對外開放,就應該全面都向西方學習,完全依靠西方先進的東西進行我國的現代化建設。

乙説: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對外開放,我們靠自己的力量完全可以建設現代化。

丙説:要實行對外開放就是將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向西方開放,而不應該吸收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

你的看法呢?

小組快速討論,派代表發言,看哪一組説的好

(學生代表發言,其他組代表評價並補充,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預測點撥:要答好該題,必須認真閲讀三個同學的説法,體煉出所包含的政治觀點。即:

(1)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係

(2)如何正確對待西方的政治、經濟、文化

五、課堂檢測:

學習檢測22頁一、請你選擇(單項選擇1、2;多項選擇1、2、3)

六、課堂小結

學生談收穫

第九課對外開放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對外開放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認識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辨證地看待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對外開放帶來的好處,理解並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過程與方法:通過列舉事例説明我國要堅持對外開放。

教學重難點:

重點: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難點:認識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教學方法:

活動探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情景導入 由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開放導入對本課的學習 學生回憶改革開放的地位,明確: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講授新課

【感受開放的世界】

你能列舉幾個類似的例子麼?並説一説這説明了什麼.

(教師歸納:中國在俄、美、法舉辦“中國文化年”;2008年北京承辦奧運會;給外國朋友發e—mail…)

學生積極思考作答

明確:這些事例説明了日益擴大的開放已經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活,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和好處。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國家和地區間的聯繫,使世界各地的聯繫更加緊密,我們生活的世界正日益變成一個“地球村”,世界正變得越來越開放。

【閉關自守為什麼會導致落後?】

回顧我國近代歷史説一説閉關鎖國的危害。

明確:在開放的世界中,無論什麼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

你如何看待p48這兩種觀點?

請説明理由。

教師歸納: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也有弊

有利表現在: 有利於中國引進外資;有利於中國擴大出口;有利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有利於中國的國企改革;有利於擴大內需;有利於擴大就業;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於香港的繁榮與發展;有利於市場的活躍,特別是證券市場。

不利方面表現在: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深入地與國內市場的競爭結合在一起,我國面臨的經濟風險會顯著增加。

明確:我們要認識到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日益開放的世界形勢是各國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在“大海”中學會游泳,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我國對外開放體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説明。

教師歸納:我國對外開放是對世界上所有國家開放,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要開放。

在國產汽車如何發展的問題上兩種觀點,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觀點?(詳見課本49頁第二段)

學生就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

學生圍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的關係談談自己的看法。

小結:總之,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既要積極敞開國門又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鑑、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第九課對外開放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掌握經濟特區的概念、設立及意義,理解特區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認可、支持“對外開放”這項基本國策;

(2)掌握沿海經濟開放地帶的形成和浦東開發的目的及影響,理解浦東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誌;

(3)掌握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點,能在地圖上找出經濟特區、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的位置。

2、過程與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問題,歷史對比,專題討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對外開放意識,認可和支持我國對外開放政策,並從中獲得必要的現代經濟意識。

(2)進一步思考如何應對對外開放給國家和個人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增強緊迫感。教育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與時俱進。

重點:對外開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經濟特區的建立,浦東的開發和開放

難點: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過程】

一、經濟特區的創辦

1、經濟特區概念

是指國家劃出一定的範圍,在這裏實行與其它地區不同的經濟政策,如在吸引外資,減免税收等方面,給予特殊待遇,以此引進外資、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2、經濟特區的特點

(1)國家給予特區較大的經濟管理權限

(2)以吸引和利用外資為主

(3)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導的多元經濟所有制形式

(4)經濟活動以市場調節為主,對外商投資給予優惠和方便

3、設立

(1)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成為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

(2)1988年,中國設立海南省,劃出海南島設置海南經濟特區。

【問題探究】

指導學生閲讀P58學思之窗,回答:國家為什麼首先在廣東福建兩省實行對外開放?

4、影響

(1)特區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成為全國排頭兵;

(2)對沿海地區實行外向型經濟戰略,具有探索和示範作用;

(3)特區的改革,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經驗。

過渡:特區實踐的成果,使人們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認識。鄧小平同志説:“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如大連、青島。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於是,我國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繼經濟特區後,我國政府又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開放城市劃出一定的區域,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二、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闢

1、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1984、5)

(1)開放:1984年,國家決定開放天津、上海、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

(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的步伐。

【問題探究】

請同學們在P59地圖上找出14個城市的位置,並思考:這些城市發展經濟具有哪些有利條件?

2、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闢

(1)開放:1985年以後,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相繼開闢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2)結果:到1992年,沿海經濟開放區已從南到北連成片,形成了沿海經濟開放地帶。

(3)意義:進一步深化了對外開放;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對促進本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內地開發,都有深遠影響。

3、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1)建立:中國政府在沿海和其他地區的開放城市中,劃出一定區域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2)特點

a.以引進外資,生產高新技術產品或加工出口產品為主;

b.通常彙集了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具有知識密集的特點;

c.是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場所,也是瞭解國際行情的重要窗口。

三、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

1、浦東的地理、歷史狀況

浦東位於黃浦江以東,面積556平方公里,是上海面積的1/12,過去的浦東僅表示位置在黃浦江以東,在地圖上沒有任何標誌。歷史上黃浦江兩岸沒有橋樑和隧道溝通,浦東雖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上遠遠落後於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上海老城區。以至於人們“寧要浦西一張牀,不要浦東一間房。”

2、開發的目的

(1)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

(2)儘快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

(3)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新飛躍。

3、時間:

1990年,浦東開發成為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步驟。

4、意義:

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誌。

三、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格局:通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的開放體系。這個體系的形成,標誌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分別指的'什麼?

“全方位”,就是既對發達國家開放,也對發展中國家開放,對世界所有國家開放。

“多層次”,就是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形成全國範圍內的對外開放。

“寬領域”不僅在經濟領域,也涉及到保險、郵電通信等服務貿易以及環保、科技、醫療衞生、體育、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開放。

第九課對外開放教學設計5

課程標準內容:

瞭解深圳特區的發展,認識鄧小平對改革開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統編版歷史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上一課對內改革相對應。以深圳特區為例,瞭解鄧小平積極推進對外開放,把對外開放確定為加速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國策。

學情分析:

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已經瞭解了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對內改革的相關知識,為本課的學習做鋪墊。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歷史學習的方法,能夠及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但不善於獨立思考,能動性較差。

教學目標:

唯物史觀:認識對外開放對我國經濟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變化,瞭解重要歷史人物推動社會發展。

時空觀念:利用地圖掌握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史料實證:通過比較改革開放前後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變化,理解對外開放的宏達歷史意義。

歷史解釋:通過學習瞭解為什麼要設立經濟特區?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重大歷史意義。

家國情懷:樹立對外開放意識,認可並支持我國的大政方針,關心國家大事,與時俱進。

教學重點:

經濟特區的建立和我國的對外開放格局、以深圳為例認識鄧小平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貢獻、知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史實。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教學過程:

活動一:複習鞏固

1、1978年,鄧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為____的召開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______上來。

實行_______的歷史性決策。

3、組織上,形成了以什麼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4、20世紀80年代,在國家的支持下,農村逐步實現了以包乾到户、包產到户為內容的_______。城市進行以_______為中心環節的國有企業改革。

【設計意圖】本節課知識與上兩節課聯繫性較強,設置複習鞏固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回顧前兩課知識點,更容易做好銜接。

導入:(音頻《春天的故事》)正在播放的這首歌曲,歌頌的是偉大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對內改革的同時,他又把對外開放確定為加速我國現代化發展的基本國策,為什麼要對外開放?如何對外開放?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九課《對外開放》。

活動二:小組討論

問題設置:

1、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條件有哪些?

2、這些條件中,哪些是我國具備的、哪些是我國不足的?

3、如何克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短處?

學生回答:技術、資金、勞動力、市場、經驗等。我國有廣闊的市場和重組的勞動力。但是技術落後,經驗不足,資金短缺。建立經濟特區,積極引進技術、經驗和資金。

老師:我國最先設立的經濟特區有哪些?從地理角度看,都在那兩個省?

學生: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在廣東省和福建省。

(老師補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在不斷地摸索中前行。我國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設置特區,先行試點,再逐步推廣。)

老師:請同學們結合史料思考,經濟特區到底特別在哪?國家沒什麼選擇在廣東和福建先設立經濟特區呢?

史料:1979年春,鄧小平在與廣東省領導談話時,提出在那裏可以劃出一塊地方來,叫特區。陝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幾個月後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華僑多,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加快以經濟發展的許多有利條件。中央確定,對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給地方以更多的主動權,使之發揮優越條件……把經濟儘快搞上去,這個重大決策,對加快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第13課》

老師總結:“經濟特區”是指國家劃出一定範圍,在這裏實行與其他地方的經濟政策,如減免税收、給予特殊待遇等,以吸引外資,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廣東福建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毗鄰港澳,可以吸引大量僑資;依靠大陸腹地,自然資源豐富。

【設計意圖】教材中對於這一部分敍述完整,表述清晰;內容上不難理解。因此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活動三:體味成果

材料一:改革開放前後深圳的變化

材料二:深圳本來只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邊陲小鎮。深圳建立經濟特區後,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層樓”的建設速度,幾年時間就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後,欣然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老師:實踐證明,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示範作用。

【設計意圖】用圖片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設立經濟特區帶來的變化,加深對國家大政方針的認同感。

活動四:地圖應用

老師:試點的成功,證明了改革開放偉大決策的正確性,1984年,鄧小平指出: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經濟特區就像一個偉大的支點,撬動它,就撬動了中國舊體制的巨石,打開了對外開放的大門。

請同學們拿出歷史地圖冊,根據教材相關內容,找出1984年以後我國新開放地區,並做好標註,仔細觀察並思考,我國開放格局的特點。

歸納:

1884年,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沿海城市

18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三角地區定為沿海經濟開放區,後擴展到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市縣

1888年,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0年,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1992年,開放重慶、武漢等沿江城市,滿洲里等邊境城市、昆明、烏魯木齊等內地省會和首府,幾年後,又開放了一大批內陸市縣。

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標註,發現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更有助於加深記憶

活動五:小組討論

材料一:中國代表簽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

材料二:世界貿易組織,英文縮寫為WTO,是處理世界貿易問題的重要國際組織,負責制定和監督執行多邊貿易規則,組織多邊貿易談判,解決各成員間的貿易爭端。2001年11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的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舉行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籤字儀式。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擁有1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帶入全球貿易體系,參與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助於中國商品進入國際市場,但也給中國的經濟體制帶來挑戰。

老師:根據兩則材料思考並討論

1、中國為什麼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給中國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3、面對挑戰,中國該如何應對?

歸納總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中國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標誌着中國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機遇:它有利於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並在平等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有利於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挑戰: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弱勢產業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果不加快改革的步伐,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隨着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關税的大幅度減讓,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一些產品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

應對: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引進先進技術,學習先進管理經驗;進行技術升級,提高我國產品競爭力;堅持可持續發展。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相對較難理解,結合小組智慧,激發學生興趣;在世界經濟浪潮中,面對機遇和挑戰,該如何應對?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

課堂總結: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學習了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目睹了對外開放政策下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瞭解了“經濟特區—沿海開發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點線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也看到了加入世界貿易的歷史性一刻。改革開放的成功離不開鄧小平同志的高瞻遠矚、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抉擇,更離不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讓我們一起攜手,為新世紀中國的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

1、 每一個教學活動中含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並設【設計意圖】版塊。

2、 引用的文字及圖片材料請展示在教學設計中。如確實無法展示(如視頻音頻)請文字描述即可。不要插入超級鏈接。

板書設計:

第9課 對外開放

一、經濟特區的建立——1980,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二、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

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

特點:點線面結合、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