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讀後感(精選14篇)

來源:文萃谷 7.87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見》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見》讀後感(精選14篇)

《看見》讀後感 篇1

等啊等,盼啊盼,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一年一度的舞龍比賽!

來到比賽現場,我的心便怦怦跳得厲害,要知道,這次的舞龍表演可是讓我期盼已久的,我連做夢都在想着舞龍,而現在,我日思夜想的表演終於到了,你説,此時此刻我怎能不激動呢?

首先登場表演的是寧波萬里學院,只見,一條滿身閃着光的銀龍騰空而起,表演者身上還刻着五彩巨龍,只見,一顆閃着金光的龍珠從龍的眼前閃過,龍一看見龍珠便立刻像飢餓的人看見了美味的麪包,一個猛虎撲食就要抓龍珠,可龍珠卻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邊跑邊轉起了圈,身後的巨龍緊跟着龍珠,忽然,龍珠猛得一上,又猛得鑽到了地下,而巨龍還渾然不知,翻起了滾,忽然,巨龍定睛一看,原來龍珠到了自己的身後,便猛得一轉,撲向龍珠,這可讓巨龍十分氣憤,只見它靈機一動,一躍而起,把龍珠包了起來,可龍珠仍舊上下飛舞,巨龍也跟着上下舞動,龍珠找準時機,一下衝出了“包圍”,又開始了追逐戰……

接着又上演了一場場無與倫比的精彩表演……看了精彩表演,我心裏默想了許久,舞龍不僅需要很好體力和靈活的動作,更需要很強的團隊精神和大家完美的配合,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台上精彩絕倫的表演,可有一句話叫“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在這表演的背後,更是表演者付出的無數心血和汗水,所以,只有認真的付出過,才會迎來成功的累累碩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看見》讀後感 篇2

兜兜轉轉一個多月,才看完。初始時,為新聞背後的真實所痛,為受訪者的遭受苦難、堅持的正義悲傷感動,為尖鋭的、血淋淋的傷痛所刺傷,中途一再擱置,卻又無限回想,不斷想象如果自己作為新聞當事人,大概是會執拗的帶入自己的情感,不會客觀真實的反映事件背後的真相,越回想越有探求的慾望。

一直覺得,犯罪者咎由自取,事後的悔恨説辭都是洗白,然而,柴靜讓我看見了“犯錯誤的人”的真實,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瞭解一切事情的緣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再對他們在使用“犯罪者”的稱謂,心裏湧起無限悲哀。

也很羨慕柴靜能遇到能耐心指導自己的陳虻、能相知相伴的老郝、老範,能一起奮鬥的、風裏來雨裏去的奮鬥夥伴…何其有幸,摯友能一路相伴。

《看見》這本書,讓我見識了柴靜如何成長成為一個對事件理性對人物感性的優秀新聞人。感謝《看見》,讓我發現自己的偏見固執、偏激與所謂的正義感不過是掩飾不足的虛偽做法罷了。

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上漫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是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看見》讀後感 篇3

喜歡這本書的封面。柴靜温柔的看着眼前的生機活力,年老一代和新起一代註定的交替,而她融入其中,代表了另外一種氣息。她的身邊有和善,有無知,有無畏,也有細細探究的審視,在諸多目光中悠然自得,放鬆坦然,保持自我,這是一種氣韻,也是一種風度。

乾淨爽朗的打扮,樸素親近的穿着,或許不論她在哪,或是萬眾矚目的頒獎台,或是陰暗破舊的小旅館,或是草莽深處的原始農家,能在粗魯威脅的縫隙中啄出真相,能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喚出真情,我覺得她是這個時代的亮點,我能發現她,對我而言是老天給我的禮物。

最近腦子裏一直在翻騰着以後從事新聞工作的念頭,一直在幻想我能否保持住這一份或多或少、清淡卻長綿的,追求柴靜的熱情和志向,更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像柴靜、白巖鬆和崔永元一類的新聞工作者那般博學多識,談吐之中自帶淡雅,不疾不徐。

剛剛又看完了很多年前CCTV—10《人物》對柴靜的採訪,網上目前除新聞外,再少有關於她的片段。看着她對道路的摸索,只覺得前路漫長,心想如果你寫一本明明白白的武林祕籍該多好!這樣哪怕開始像你一樣,錯誤追求見血封喉,也比絲毫無果好的多啊!

或許現在的種種思考和最近不安分的血液澎湃,在昭示我,嘿!管那麼多幹嘛!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走就是了!

我一定要看見這世界萬樣風景,遇見萬般人物,淌過河流邁過高山,行下萬里路。

《看見》讀後感 篇4

總覺得這本書的書名起的很妙,叫“看見”,它確實也為我推開了一扇窗,使我看到更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

有個朋友喜歡問我人為什麼要活着,我每次都不以為然,告訴她吃吃喝喝就很快樂,所以活着這麼高深的問題,交給胃來回答就好。忽然覺得自己實在懵懂無知,只看到了井口大的世界,就已滿足。

如果叫我現在回答,我一定會告訴她:一切都已定,一切都未知,還有東西交給我們探索,還有東西能讓我們感受,就蠻不錯。

我不太瞭解記者這個行業,屬於電視的時代也即將落幕,但記者所擔負的責任是仍要有的,或許會由另一個職業繼續承擔下來。在這本書裏,有很多可敬可愛的媒體人,他們也平凡,卻更多了一分對職業的熱愛和對社會的認真。對我而言,他們從此不再是一個符號,而是一羣活生生的人,無論過世還是仍在的,都會在我的世界中留下。謝謝你們,一直在為這個社會,為我們發聲。

不用説,這本書文筆相當好,叫人對着手機哭哭笑笑,渾若痴狂。好幾次不知為何潸然淚下,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淚。這樣的文字離人很近,所以一個情感的浪頭,就直直的拍在心裏。曾經有個老師常告誡我,別把文章寫的連自己都看不懂了。終於明白,字還是要給人看的,甭瞎想什麼藝術,藝術離了人也都是沫子。讓自己感動了,讓別人也看明白了,就差不多成功了。

零零星星看了幾個月,到今天看完,還是蠻不捨。就像剛掀開鍋蓋,聞到了點兒香味,就不得不鬆手。期待下一部作品吧。

《看見》讀後感 篇5

看到了關於同性戀的章節,內心還是有點震撼,震撼於作為中國記者,柴靜無疑是一個前衞又大膽的人,對於這個話題,很多人知道但並未有更深入的瞭解。作為被“尊稱”為名記的柴靜,選擇了深入這個話題,當時的人們對同性戀的排斥程度也側面反映了這個題材的難度,慶幸的是,雖然時隔幾年,努力沒有被雪藏,它被呈現在了大眾面前。

聽到同性戀這個詞是在一步泰國的影片中,講述的是一對女同性戀。當時的倫理道德不足以支持她們看似的舉動,雖然有過侮辱,有過謾罵,有過冷眼旁觀和眾多人極力的的反對,整個過程很是曲折甚至離奇,好的是在她們的不懈努力下,還是有很多的人認可她們。雖沒有一紙證書來見證她們的愛情,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大多數人都會打着道德的幌子去指正別人,用道德去綁架別人,就覺得你是誰,你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我很討厭這種無知的道德綁架。沒有人有資格評論別人的人生,不管對錯,不管如何選擇,那都是當事人自己的決定,作為旁觀者,你可以不支持,但也請不要用你無上的道德去反對。畢竟,你只能過你自己的人生,過得好壞還説不準呢,為何干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硬要去參與別人的人生呢?大多數人的認知是非黑即白,但別忘了還是所謂的灰色地帶,同理,任何事情都不能只用對錯來判斷。

以上只是個人的一些感想,不喜勿噴。當然,歡迎多多指教。

《看見》讀後感 篇6

紀實的東西寫成文字總會讓人感覺到失真,但讀起來確實很美,每個故事都是一個小的紀錄片,看完這本書讓我放棄了再看節目視頻的想法,因為文字敍述的故事總比真實看到的場景可愛動人,透過文字的自己的想象要比別人強加給你的視覺更有意境!《水滸傳》、《嫌疑人X的獻身》、《誅仙》等等,看完書再看翻拍出來的劇總讓人失望。

裏面有當時中國遇到的普遍問題,現在有的解決了有的還依然存在,但中國確實改變了很多,強大了很多,可能現在不會再有主流媒體曝光或敍述那些事情了,柴靜在那個時間裏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勇氣讓觀眾看到了一些事實,或好或壞,説出來才會讓大家放心,讓大家繼續對明天的生活抱有希望!

分享一些摘抄的句子共勉:‘做不到’,只是一個技術問題。‘不必做’,卻是一個以暴制暴的思維模式

準確是這一工種最重要的手藝,而自我感動、感動先行是準確最大的敵人,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

問你的時候你説隨便?!你已經養成了放棄自己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談自己願望的習慣了!”

《看見》讀後感 篇7

二零零三年,“非典”爆發。

而現在,“非典”對我來説,不過就是教科書裏一個好像聽到過的名詞,一個要背的年份日期。

直到,我本週讀到了柴靜的《看見》裏,一篇關於她做“非典”新聞調查的文章。

本文通過許多真摯動情的環境心理描寫,讓讀者清晰地認識到“非典”,看到了“非典”的背後——那是人類堅強的意志,“我要活下去”,那顆最温熱的跳動。

如果,死到臨頭,活着的日子屈指可數時,你會害怕嗎?你會覺得死亡是一種解脱嗎?如果,你面前有無數人在倒下,一個接一個倒下,就如多米諾骨牌,你會驚慌嗎?你會擔心下一個是自己嗎?

當每早,太陽升起,睜開眼能看到萬丈金光,是否會感歎“活着真好”?

封面是一張照片。有三種人。小孩,中年人,老人。小時候經常猜一個謎語:“什麼東西小時候是四隻腳,長大了二隻腳,老了以後是三隻腳?”謎底是人。現在的我們,有時會有“當一個退休老人多好”這樣的想法。可當我們老了,轉回頭看自己的漫漫人生路,又是一種什麼感受?是羨慕之前孩子時的青春活力,還是享受快到終點了?

有一種人,認為人生的目標就是活着。不管成功與否,有意義與否,即便處在社會底層,即便人生不如意,只要能活着就行了夠了,哪怕當牛做馬。

有一種人,比如革命英雄,認為活着必須要有尊嚴,否則還不如死亡,所以才會寧死不屈。他們堅持認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他們的人生哲理。

活着,真好。活着,真不好。

《看見》讀後感 篇8

柴靜的這本書,其實一開始光看作者名和書名的時候,我是沒什麼太大的興趣的,也真心沒有太去在意,只是當做隨意翻翻的心態去開始看的',可是當看到非典時期的這一章時,真的感受到了內心翻騰的情感,哭的不能自已;也激起了我對這本書的全部的興趣,用認真的態度去看,不得不説,越往後看,真的感觸越多、越深;這是一本好書,一本有毒的書,讓人不由自主的會去思考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人性的思考、對於教育的思考……

柴靜是個感性的人,也許只有這樣感性的人,認真的對待生活的人,才可以用這樣細膩的文字來去描寫出自己的經歷,與人、與事之間的細節與感受;我不禁在想,我總覺得我的日常很無趣,什麼都是平常與普通的,是否是因為我不曾像柴靜一樣,用心去看待、去感受?

我想起了我曾經的一大堆一大堆的日記本,我有多久沒寫過日記了?好像好多年好多年沒有去提筆寫過什麼了,沒有去記錄過什麼了~看了柴靜的書,我在想,我要重新拿起我的筆、拿起我的日記本,我想也去用心感受生活,將自己每日的經歷,每日的思考,每日的省悟,都去記錄下來!這也是給孩子的一個教育方式……

其實,柴靜還是幸運的,她在這個成長過程中,遇到了不少“良師益友”,他們督促她成長,幫助她成長,也為她答疑解惑,也讓她去從事實中汲取營養、經驗。可以説,柴靜的背後,站着一個團體,這是讓人羨慕的,一個好的團體,一個好集體,真的是對人影響很大的。否則,總歸是要多走些彎路的。

《看見》讀後感 篇9

我讀了海倫。凱勒的《假如我能看見三天》這篇文章,爺爺跟我説她從一歲半就又是盲人,又是啞巴又是聾子。可她又是精通五種語言的大學者,大作家。我被深深打動了。作者説假如她能看見三天,第一天,她要去看她的朋友老師。第二天,她要去山上散步還要去博物館瞭解人類的歷史,還要看藝術品,如達芬奇,拉斐爾的畫。第三天,她要去城市,鄉村看各種各樣的人。晚上還要去看演出。

我想問她是怎麼從困境中走出,走向作家的道路?是天賦嗎?是刻苦嗎?還是……總之她非常不容易,她上課學的知識是沙裏紋小姐教的。學習都是摸沙裏紋小姐的嘴和嗓子。考試時,她是叫同學在她手上寫完題目後才能做。這容易嗎?

我們能看見,能聽見,能説話,比他幸福多了!換一個角度,假如你像她那樣,你會怎麼做?會被困難壓趴嗎?我們有眼睛的人可以看世界萬物,她多麼嚮往能有眼睛。可我們是不是有點不珍惜?不留心去看,不注意身邊的事物,有的人好像看到了很多,可是什麼也沒看見。

讓我們深深地理解她是怎麼從困苦中走出來的,以她為榜樣,我們不要得過且過地度過一生。要留心觀察體驗生活,千萬別浪費時間……

《看見》讀後感 篇10

這本書還沒上本言情小説的評價高,哈哈哈哈,我一點都不客觀,我從來都是個很主觀的人,讀書是我自己的事,我給五個星星。

我這個階段讀這本書,書中給我最大的驚喜不是作者本身的言論,是作者同不同人物的對話中,其他人物眼中的世界,我覺得作者作為記者的還原事實的立場上挺好,我其實覺得我沒什麼立場評價,就是挺欣賞。

過程中其實獲益良多,曾經一度不願意看這種書籍以為這有什麼好看的,因為凡是市場所吹捧起來的書我都覺的很浮躁,可最近翻開發現浮躁的還是自己,同樣的文字,不同階段的感觸是不同的,話説即便是先前的自己,看書也不見得能有現在的感知,這個過程挺逗的。

在筆記中,我標註了老者説去除偏激的藥方的方法—-多讀書,哈哈哈哈,覺得有道理,讀書會帶來觀點立場的碰撞,會帶來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和能力,會慢慢的用自己的腦子和語言表達,會讓一個人真正的站起來,真正的跟自己和諧相處。

作為讀者,很享受碰撞的過程,謝謝作者,最後,祝作者好,也祝自己好。

《看見》讀後感 篇11

我讀了一本非常不錯的書,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特別的女孩。

那個女孩,美樂笛,一個非常聰明的小姑娘,因為患了腦癱,不能説話,無法行走,讓人覺得非常可憐。如果我是那個女孩,我一定會為自己無法表達內心的想法而傷心。讀這本書時,我彷彿變成了書中一個字也説不出的美樂笛,那些想要表達的字眼都生硬地堵在喉嚨口,知道怎樣表達,卻説不出來,感覺非常傷心、難過。

她因為身體上的障礙,只能坐在輪椅上,上轉為殘疾兒童辦的班,天天受着別人的嘲笑。但是,自從有了能幫助她發出聲音的“心聲”智能電腦後,美樂笛像煙花一樣大放異彩,展現了自己無盡的才能,並且在“天才小子”選拔賽上兩次幫團隊獲勝,可是,因為其中她最好的朋友——羅絲的一點自私心,沒有讓她參加最後的決賽,整個團隊也因為她的缺席而敗北。

故事中,有一個討厭的女孩,就是克萊爾。她總是嘲笑美樂笛,故意模仿她腦癱的模樣和有時候着急抓狂的樣子;但是她卻在“天才小子”決賽電視節目中説自己是美樂笛最好的朋友!沒人喜歡這個女孩。可是,美樂笛卻原諒了她。作為一名殘疾女孩,美樂笛比身體健康的同學更寬容,更善良,讓我從心底裏佩服她,喜歡她。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的幸福。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跑步、玩耍、打鬧,還可以自己吃飯、刷牙,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要好好珍惜擁有的這一切,做最好的自己,還要為夢想而努力。

《看見》讀後感 篇12

斷斷續續,讀了一個月才把這本書看完。中間哭了很多次,一開始還不知道控制情緒,流淚就流淚了,再看下去覺得每一個字都牽動淚腺,反而做好了心理準備,暗暗咬緊嘴脣,就是不哭,倒是好些了。

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本書其實很壓抑,它就是要帶着你觸摸到最真實的東西,沒有任何包裝和修飾,等到你猛的一下子反應過來,它又在你耳邊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説,我給你看的只是真實。然後等着你心中翻江倒海,等着心神魂魄集體發抖,再等着你忍到呼吸平緩睜開眼後,接受它講述的真相。

情感太過充沛,所以看一會斷一會,饒是這樣,室友還吐槽你最近彷彿特別的感性,是有什麼心事麼?然而只是呆呆的書生氣迎着一陣清冽的寒風霜雪,兩廂碰撞之後,觸摸世界就多了一層深刻,或嘗試深刻。

如作者所言,這本書裏“我”太多了些,讀完我覺得,當做作者的一種成長記錄也不為過,只是有一點令我驚喜,這段成長記錄裏我們可以借鑑的東西太多了,穿街轉巷,總有一些熟悉的氣味。

最後一點,文字功底很厲害,很喜歡書中的景色描寫,筆觸細膩,一字一句真像是寫在心上,每讀一句,心就跳動一次。

應當多回頭看看。

《看見》讀後感 篇13

這是快手官方推出的一本書,沒有講任何的操作方法或技能,而是以30個生動案例,講述了在當前社會環境下,普通用户通過短視頻創作在農村電商、脱貧、教育、非遺傳承、音樂等等多個方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當前智能手機普及、4G通訊資費下降、移動支付便捷、物流高效的條件下,哪怕是處於中國國土神經末梢的人們都有機會通過拍攝短視頻來認識外面的世界,也可以通過直播將當地的風景、特產、勞作、技藝等等展示出來。依託快手強大的後台算法和內容匹配機制,獲得關注、獲得自信,收穫粉絲也收穫朋友。正如這本書的書名所寫,這是“被看見的力量”。被看見,被瞭解、被改變。表達觀點和輸出生活方式,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人人可享有的基本權利,“數字鴻溝”在一定程度上消弭。

雖然平時偶爾也會讀到關於快手的觀察文章,但是第一次認真讀一讀快手研究院自己寫的書,看看快手自己對公司發展定位、對重新定義“知識”、對鄉村扶貧、對快手電商、對非遺傳承的理解,還是很有必要的。不僅瞭解快手,更是瞭解那些因為過往沒有發聲能力而被忽視的羣體,而這個羣體是我們社會的大多數,同時也是極富生命力的存在。

《看見》讀後感 篇14

人一旦進入思想的困惑,就會遇到難以自拔的艱難,這也是為什麼哲學家多走偏鋒的原因。看見柴靜的一個節目,也是柴靜這本書的中心,從她的眼看這個社會,從一雙無憂的眼,變成理智的眼,憂傷、悲傷的眼。不評論柴靜的人,只説這書,我覺得是寫的很好的,寫的真實,寫的深刻,生活是多面的,也是多角度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你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也是我看這本書的收穫。還有一個收穫就是,要管控住自己的思想,治理國家的是政治家,不是理論家。

曾經有人説倪萍你是個舉手委員,什麼題案都舉手,倪萍説我覺得我沒有比這些題案更好的題案,所以我舉手。

這就是最大的政治,明知有問題、有瑕疵、甚至是錯的但就是得先這樣。理想和現實差距就是這麼大,一個思想家的困惑,就是在自己覺得不完美的時候,沒有更好的辦法,而最大的難受就是自己以為想出來的好辦法,也有如此多的不完美。思想的多次遍體鱗傷後有的人在痛苦中沉淪偏激,有的人在低頭後發現原來生活中沒有那麼多思想,普通一點,畢竟自己只是普通人。畢竟世界最大的法則是叢林法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