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國小數學教案合集9篇

來源:文萃谷 1.52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華】國小數學教案合集9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48~49頁整理與練習練習與應用第8~12題,探索與實踐第13~14題,評價與反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能應用因數、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或探索數的一些簡單規律或特點。

2.使學生整理並進一步理解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方法,能在思考、解決問題中有條理地思考,培養觀察、比較、歸納等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和探索實踐過程中,感受獲得方法、發現規律的喜悦,體會數學的奇妙,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培養回顧反思、客觀評價的意識、習慣和品質。

教學重點:

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探索、理解簡單規律。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與引入

1.複習舊知。

讓學生計算練習與應用第8題,直接寫出得數。 口答得數,説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是怎樣算的。

2.回顧內容。

引導:我們上節課整理與練習了因數和倍數,重點練習與應用了哪些內容?

你能找出12和8這兩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嗎?(板書:1 2 8)自己找一找,把因數和倍數寫下來。

交流:12的因數和倍數各有哪些?8呢?(因數和倍數分別對應板書) 提問:比較兩個數的因數,你能找出怎樣的數?比較倍數呢?

3.引入複習。

提問:那什麼叫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呢?

引入:今天的數學課,我們繼續整理與練習因數和倍數,在上節課複習的基礎上,重點整理與練習公因數和公倍數的知識。通過這節課的複習,要進一步認識公因數和公倍數,特別要能正確地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同時還要通過探索與實踐,發現一些關於數的特徵的簡單規律。

二、練習與應用

1.整理方法。

引導:我們已經從上面的練習中瞭解了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意義,能不能自己舉出兩個數的例子,找出公因數和公倍數?每個同學獨立完成。

指名交流自己的例子,教師選擇兩個例子板書過程。 讓同桌同學互相交流自己的例子,説出公因數和公倍數。

提問:黑板上的例子裏,最大公因數是幾,最小公倍數是幾?怎樣找出來的?

那現在説一説,求公因數和公倍數的方法各是怎樣的?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一般方法是怎樣的?

2.做練習與應用第9題。

(1)要求學生完成前四組題,先求最大公因數,再求最小公倍數。

(2)交流:這四組數各是怎樣找最小公倍數的,結果各是幾?説一説你的方法。(根據交流板書過程和結果)

3.做練習與應用第10題。

學生讀題,弄清題意:每次分別按3格和4格走,找出兩種棋都走到的格子塗上顏色。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這些格子,塗上顏色。

三、探索與實踐

1.做探索與實踐第13題。

2.做探索與實踐第14題。

四、評價總結

1.評價反思。

讓學生對照評價內容,反思自己三個方面的學習表現,在☆上塗色表示。 交流評價結果,肯定全班的學習表現,提出以後的學習希望和要求。

2.交流收穫。

提問:通過這節課的整理與練習,你對這部分內容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體會?

3.佈置作業。

完成練習與應用第9題後四組題,第11、12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簡易方程

教學內容分析:

簡易方程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後教學的,在解方程式,學生可以根據等式的性質進行教學,也可以根據四種運算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會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簡易方程。

3、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根據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難點】的值,解簡易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複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通過複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複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説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係,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説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複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複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複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麼是方程?什麼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係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複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複習第19題。

請學生説一説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複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並解方程。

四、複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徵是什麼?解題時關鍵是找什麼?

(2)請學生説一説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複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説數量關係式,列方程並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説數量關係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內容。

  六、佈置作業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P41。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

2、在頭腦中能夠建立起周長的概念,通過合作交流解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以及不規則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3、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紙

每個小組操作材料:樹葉圖片各一張,紅線一根,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月牙形圖形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知周長

1、看一看,感知邊線、一週的意義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跑步比賽嗎?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到螞蟻王國的跑步比賽現場,去看看螞蟻的跑步比賽。

(播放課件:螞蟻王國跑步比賽。一號螞蟻沿着楓樹樹葉的邊線跑完一週回到起點,小猴裁判示意順利通過。接下來是二號螞蟻沿着銀杏樹樹葉的邊線跑完一週回到起點,小猴裁判也示意順利通過。)

(2)你們看到了什麼?一號螞蟻、二號螞蟻它們是怎麼跑的?(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一週的概念;板書:邊線、一週)

(3)樹葉的邊線在哪裏?教師拿出樹葉圖片請兩位同學上台指一指。

(4)請同學們繼續看課件(播放課件:三號螞蟻出場了,它從起點開始沿着樹葉的邊線只跑了一半就停了,小猴裁判示意犯規)。

(5)三號螞蟻是怎麼犯規的?(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三號螞蟻沒有沿樹葉邊線跑完一週 )

誰願意噹噹三號螞蟻跑一跑,讓它能順利通過!(指兩位同學到黑板上用樹葉圖片指一指、説一説,以鞏固一週的概念)

(6)揭示課題

從起點開始,沿着樹葉的邊線跑完樹葉的一週又回到起點,樹葉這一週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周長。(板書:周長)

2、描一描,感知樹葉周長的意義(1)同學們你們看,這就是三號螞蟻比賽的場地,(教師拿出三號螞蟻比賽的樹葉圖片)老師給每個同學們也準備了一張樹葉圖片,請同學們拿出樹葉圖片並在白紙上描出它的周長(指名一位同學在實物展示台上描)。

(2)議一議,感知起點

剛才同學們都描好了樹葉的周長,我們先來聽聽這位同學們的描法(在實物展示台上描的同學):你的起點在哪裏?

你們的起點在哪裏?(引導學生得出邊線上任何地方都可作為起點)

(3)歸納描樹葉周長的方法和樹葉的周長

剛才我們描了樹葉的周長,説説你是怎樣描的?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描樹葉的周長起點可以不同,但相同的是都要沿着樹葉的邊線描完樹葉的一週,又回到起點,這樣描出的都是樹葉的周長)

二、 貼近生活,體驗物體的周長

找一找、摸一摸、説一説

(1)樹葉的周長,同學們都知道了,那麼桌面的周長在哪裏?請同學們確定好起點摸一摸桌面的周長。

(2)你還能從我們的身邊找到其它物體表面的周長嗎?請你先找一找、摸一摸,再和同桌説一説。

(3)彙報交流。

三、 動手操作、認識並計算圖形的周長

1、想一想

(1)剛才同學們找到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什麼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長方形)

我們還學過哪些圖形?(教師在黑板上貼上正方形、三角形等)

(2)誰來説説怎麼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長。

(3)師:如果是圓形、月牙形這樣的圖形呢?怎麼求它們的周長。

2、小組合作,探索圖形的周長。

每個小組選擇3-4個圖形進行探究,並將結果填入記錄表中。

3、彙報交流:你是用什麼辦法量出周長的?

四、總結評價

回顧這節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 目標

1.通過“旅遊中的數學”的活動,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在解決如何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3.通過設計“旅遊計劃”,提高收集數據與處理數據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解決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難點:在解決合理“租車”的活動中,滲透列表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2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課前老師要求同學們收集一些有關黑魚湖的信息,有收穫嗎?你們從哪裏獲得的?(學生髮言)老師從上也收集到了一組黑魚湖的圖片資料,請看大屏幕。(多媒體播放黑魚湖的風景圖片,並配以文字説明)

我們大慶的黑魚湖美嗎?今日的黑魚湖以她的恬靜、秀美、張開臂膀,歡迎四海賓朋!(課件播放聲音“黑魚湖歡迎您!”)同學們想去嗎?什麼時候去?(五一)好!我們就五一去,去一天時間,早上去,下午返回。

可在去黑魚湖之前我們應幹什麼?預案中都應包括哪些內容?(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利用課件隨機出示。

時 間 安 排

活 動 安 排

上 午

中 午

下 午

二、指導實踐

怎樣才能高效完成準備工作?(分工)請同學們注意聽安排,一、二小組負責制定日程,三、四小組負責選擇食品,五、六小組負責制定租車,最後我們一起來算一算所需的費用。這樣安排同學們能接受嗎?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競爭,我們要在同一任務的兩個小組間選擇一個最佳。

1、在制定日程安排時要綜合考慮到哪些因素?(學生自由發言)老師可以一個信息:從學校開車到灜湖需要50分鐘,請同學們將具體的活動安排填在這張工作紙上:(課件出示)

2、在購買食品之前應先做好哪些準備工作?(調查同學們都愛吃什麼食品,統計出吃每種食品的有多少人,每種食品的單價)全班按63人計算,請三、四小組同學根據事先調查結果將購物填在下表中,(課件出示)計算過程中同學們可以使用計算器。

教學工作紙二

--------超市食品價目表

品 名

單價(元)

數 量

總 價

合 計

/

/

3、在制定租車時儘量想到什麼?(每個人都有座,而且經濟合理)還應調查些什麼?(去黑魚湖有哪幾種車型,每種車的費用)你們調查了嗎?全班學生按63人,請五、六小組將租車填在下表中,(課件出示)計算過程中必要時可用計算器。

教學工作紙三

大巴車租金100元 限坐30人

中巴車 租金60元 限坐22人

小巴車 租金40元 限坐15人

一:

二:

三:

四:

4、各小組明白自己責任了嗎?發工作紙。

三、解決問題

各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四、交流

1、我們一看一、二小組制定的日程安排,先有請一組的代表上台展示並解説,(師生共同優化)下面有請二組代表上台展示,(師生共同優化)在此基礎上,師生評選出一個最合理的日程安排。

2、三、四小組的代表請你們上台來展示你們所做的購物,有請!你們完全採用了事先調查結果嗎?為什麼?(有些食品不適合外出攜帶)有些食品為什麼買這麼多?不買這麼多行嗎?為什麼?(師生共同優化,並評選出一個最佳的購物)

3、有請五、六小組代表上台展示他們所制定的租車,(由學生評選出一個最佳)你們認為這個有沒有不足?(只想到63個學生的座位,沒有考慮到還有兩個老師)從中你有什麼感悟?(想問題要周全)

4、還有哪個沒有解決?(所需費用)怎樣估算每人所需的費用?(學生自由發言)實際支出會比這個多還是少呢?為什麼?

五、活動反思

1、本節課我們學習有哪方面的數學知識?課前我們都做了哪些數學實踐?解決問題時都綜合運用了哪些知識?

2、學習過程中你有什麼感悟?

六、活動欣賞

播放一組黑魚湖圖片,我們家鄉美嗎?你們熱愛自己的家鄉嗎?哪以後怎麼辦?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面積的過程,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和平方米,並通過遷移體會平方分米。

2.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面積意義的理解,初步體會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就是這個圖形包含面積單位的個數。

教學過程

一、 聯繫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説明:吳江市實驗國小本部校園面積大約有2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吳江市實驗國小愛德雙語分校校園面積大約有4個標準足球場那麼大。

師:看了這兩幅照片和這兩句話,你知道了什麼?

生1: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比本部的面積大。

生2:愛德雙語分校的面積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説明: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大約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神舟6號飛船降落傘的面積。

師:同學們,李老師工作的學校、神舟6號飛船的降落傘等我們並不熟悉,但是,藉助足球場來打比方,我們對它們的面積就有了大概的瞭解。你們平時聽過或者用過這樣的比方嗎?今天,我們就從打比方入手,學習新的知識。

[思考:打比方初步滲透了這樣一種觀念:描述或者比較面積的大小如果有一個標準作參照,就可以把面積量化。這裏打比方所藉助的中介正是面積單位的雛形。這種比方也常見於報刊,常聞於言談,也就有利於學生對新知學習產生一種自然、親切的情感。]

二、 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師:如果媽媽問我們課桌面的面積有多大,你準備用什麼東西來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書本來打比方。

生2:我想用樹葉來打比方。

師:那就讓我們用一些物品來鋪整個桌面,看看課桌面的面積到底有多少個這種物品的大小。(指導學生分別用一次性紙杯、數學練習簿、大楷簿和樹葉等物品鋪滿課桌面,要求同一張課桌面只能用同一種物品來鋪。)

師:哪位同學能介紹一下,你是用什麼物品來鋪的,課桌面的面積大約有幾個這種物品那麼大?

生1:我是用數學練習簿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8本數學練習簿那麼大。

生2:我是用樹葉來鋪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15片樹葉那麼大。

生3:我鋪的是大楷簿,課桌面面積大約有6本大楷簿那麼大。

生4:我鋪的是紙杯,我的課桌面面積大約有40個一次性紙杯口那麼大。

師:(電腦出示用四種物品鋪桌面的過程)我們一起來回顧剛才鋪物品的過程,(指鋪滿紙杯的圖)紙杯那麼多,你們是怎麼數出來的?

生:先數一行有10個,再數正好有4行,4 10 = 40,所以一共有40個。

師:説得真好!(指四種鋪法的圖)我們用這些物品鋪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説明桌面的面積有多大。但是,看了這四種鋪法和得到的結果,你覺得有什麼不妥嗎?

生:這些數都不同。

師:是啊,同樣大小的桌面,怎麼表示面積的數卻不同呢?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生:用同樣的物品來鋪。

師:同學們,還記得學習長度單位時的`情景嗎?當時,我們用鉛筆、小刀、手來測量課桌的長,也得到了不同的數,覺得不好,後來學習了釐米這個長度單位,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要準確測量或計算面積的大小,就要用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積做面積單位。(板書:面積單位)

[思考:在課桌面上鋪物品,其實質是讓學生自選單位計量面積,選擇的單位不同,計量結果就不同,學生因此產生統一計量單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種物品讓學生選用,增強了不同單位,不同結果的對比度,學生統一單位的願望也更強烈,也能突出作為單位的本質特徵:同一種單位的形狀、大小必須相同。指導學生數紙杯個數的過程,藴伏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回憶長度單位的引入過程,為引入面積單位尋找了另一個固着點。]

2. 認識平方釐米。

(1) 學。

師:(出示1平方釐米的模型)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面積單位:1平方釐米。(板書:1平方釐米)請大家從學具籃中取出同樣的一個模型。觀察一下,它是什麼形狀的?

生:正方形。

師:請用直尺量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生:邊長是1釐米。

師: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

生: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

師:(板書: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平方釐米可以用符號cm2來表示(板書:cm2),也讀作平方釐米。請用筆寫一寫這個符號cm2。

(2) 記。

師:讓我們一起來記住今天的第一位新朋友吧!舉起1平方釐米的模型(示範),仔細看,用心記,閉上眼睛努力想,把1平方釐米印進你的腦海裏,頭腦中有1平方釐米了嗎?

生:(齊)有了!

師:來,讓我們拿起筆,把腦海中的1平方釐米請出來,畫在紙上。(學生齊畫1平方釐米。)

師:再拿1平方釐米的模型對照一下,畫對了嗎?不對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學生對照,修正。)

(3) 找。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

生1:鈕釦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

生2:我的貼花紙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約有1平方釐米。

師:大家拿起1平方釐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個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釐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釐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 拼。

師:請大家從學具籃中再取出6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用6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種後,再拼另一種。(學生拼圖。)

師:同桌間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嗎?你拼成的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生1:6平方釐米。因為是用6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為它們都有6個1平方釐米。

師:這兩個長方形的形狀相同嗎?面積呢?

生:形狀不同,面積相同。

師:也就是説,看一個平面圖形的面積有多少平方釐米,就看它包含多少個面積單位;一個平面圖形中有幾個面積單位,面積就是幾。

(5) 估和量。

師:請每人從學具籃裏取出一張郵票。估計一下,一張郵票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生1:8平方釐米。

生2:20平方釐米。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約是1平方釐米,剛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畫了一下,大約是8平方釐米。

師: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們有1平方釐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鋪在郵票上,看看它的面積到底有多少!(學生髮現一個人的面積單位數量不夠,於是與同桌合作。)

師:郵票的面積是多少?

生:(齊)12平方釐米!

師:為什麼?

生:它的面上能鋪12個1平方釐米。

師:請每人再拿出一張電話卡。先估計面積是多少,再用面積單位檢驗。(由於面積單位的數量不夠,指導學生用印有1平方釐米方格的面積量具來測量。)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電話卡的面積。(實物投影儀展示蒙着量具的電話卡)

生:先數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 8 = 48,接下來2個半格或3個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約是56平方釐米。

[思考:五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以豐富的學習方式、流暢的活動過程、細膩的指導幫助,引導學生經歷建立1平方釐米概念的過程。在建立概念的同時還注意充分挖掘這些環節的內涵,比如,看一個平面圖形或物體表面的面積有多少,就是看它含有多少個面積單位,這與引入面積單位時學生所產生的心理需求相呼應;再如,數電話卡面積的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嚴謹細緻的習慣。]

3. 認識1平方米。

師:你們估計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演示用1平方釐米量)你們覺得怎麼樣?

生1:太小了!

生2:應該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

師:還真有一個大一點的面積單位。(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布)猜猜看,這個面積單位應該是什麼?

生:平方米。

師:能説説怎樣大小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嗎?

生: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板書)

師:會用符號表示平方米嗎?寫在本子上。(請學生在黑板上寫m2)

師:(出示4塊1平方米的布,發給每個小組1塊)每組的同學先商量,準備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什麼物品,再實際鋪一鋪,看能鋪多少這種物品。

學生分組鋪物品,三個組分別鋪書本、書包、椅子,還有一個組擠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師:請每組派一個代表介紹本組鋪物品的情況。

生1:我們組在1平方米的布上鋪了24本書。

師:可你們並沒有鋪滿,怎麼知道要24本書的?

生1:因為一排鋪了6本,可以鋪4排,一共能鋪24本。

生2:我們在1平方米上鋪了9個書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師: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平方米上可以站幾個人。

生:(齊)1、2、313人。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這個屏幕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生3:有的電視機的屏幕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師:這塊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生:(齊)2平方米。

[思考:用平方釐米量黑板的面積,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較大面積單位的需求。平方米的意義和符號都放手讓學生自己解釋或書寫,是剛才認識平方釐米時積累的經驗的即時運用。讓學生自選物品鋪滿1平方米,是教材中站人活動的拓展,也是先前課桌面上鋪物品活動的延伸。最後又回到黑板的面積,整個認識過程渾然一體。]

4. 認識平方分米。

師:你們還想學習什麼面積單位?(平方毫米、平方分米等)再學一個平方分米,好嗎?你認為1平方分米有多大?平方分米怎樣用符號表示?

生: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寫出dm2)

師:學具籃中有一個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來嗎?(學生找到模型)對照這個模型,用手比畫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範並指導學生比畫)

師: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生1:(舉起學具籃)這個籃子的底面大約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

三、 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師:下面我們做些練習來鞏固新學的知識。請看課本第79頁想想做做第2題。自己在書上完成。(學生完成練習)

師:我們先看方桌面的面積大約是64

生1:平方釐米。

生2:平方分米。

師:你同意誰的意見?

生:64平方分米。因為剛才電話卡的面積是五十多平方釐米,方桌面比電話卡大多了。

師:再看信封的面積大約是200

生:平方釐米。

師:操場的面積大約是3600

生:平方米。

師:最後看第一小題。誰把這個問題再讀一讀,要讀出點味道來。

生:數學書封面的長大約是24

師:誰來回答?

生1:平方釐米。

生2:釐米。

師:今天學的是面積單位,你為什麼填了長度單位呢?

生:24是數學書封面的長。

師:你看題真仔細!我們認識新朋友面積單位,可不能忘了老朋友長度單位哦!(把黑板上的1平方分米貼在1平方米的左上角,再把1平方釐米貼在1平方分米的左上角)看了貼在一起的面積單位,你有什麼想法?

生:它們相差很大。

師: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以後我們會進一步學習。

[思考:把第一小題放在最後反饋,既不干擾練習重點,順着學生的思路把面積單位逐個再回憶一遍,又能集中注意,拓寬認知結構。三個面積單位的對比,形象鮮明,為後面學習進率埋下伏筆。]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設計説明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於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感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估算經驗,自己嘗試着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的過程。緊接着讓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遊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麼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麼意思?

(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自由發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果要進行估算,得數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並説一説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説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這節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麼?

①因為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所以兩種結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再口算出結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採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説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麼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説出自己的想法,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然後和菠蘿總數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儘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在辨認方向的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3.會辨認平面示意圖,並根據平面示意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教材設計的活動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為學生提供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因此,我在教學中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現實的活動情境,增加學生探索、體驗的機會,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廠辦子弟國小,班上的47名學生中大部分是本廠子弟。班上的學生對數學學習充滿興趣,遇到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敢於嘗試解決,思維比較活躍。由於學生在二年級上學期已經學習了東、南、西、北這四個基本方向,因此對於本課的學習是有一定知識基礎的。

〖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教室裏

(一)折一折

(設計意圖通過折方向板的活動,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複習已學過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1. 折方向板

同學們都喜歡摺紙遊戲,這節課一開始,我們就一起折一個方向板。

請拿出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摺一下,再對摺一下,然後打開,中間就有一個十字形的摺痕,這就是一個方向板了。想一想我們學過哪些方向。(東、南、西、北)請把這些方向寫在方向板上。這個方向板我們就做好了。

2.在地圖上是怎樣規定方向的?你知道我們教室的北面在哪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請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對準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請你向南面招招手,請你面朝東面敬個禮,請你面朝西面點點頭,面朝北面大聲地説:我認識方向了!

(二)認一認

(設計意圖藉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給方向起名字,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興趣,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出示課題:辨認方向。

(課件演示某一街區的地圖,出示以學校為中心,在它的東、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築物。)

1. 你能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説一説學校與這四座建築物的相互位置嗎?還有不同説法嗎?

2.在學校的周圍還有一些建築物,你知道它在學校的哪個方向嗎?(課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築物。)

有不同的看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3.現在請辨認方向的高手指南針來告訴我們。(課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針上一般刻有八個主要方向,有北、南、西、東,剛才大家給這個方向起了一個名字,指南針也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樣,你們真棒!

(學生歡呼。)

4.我們認識了四個新方向,現在,大家能不能準確地説出這些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互相説説。)

5.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三)折一折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自制方向板,對所學的新方向進行整理,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間觀念。)

我們學習了四個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們表示出來嗎?

1. 想想怎樣折,再寫一寫。

2.你是怎樣做的?(演示)

現在方向板上有八個方向了,我們可以用它幫我們找準方向,想一想、試一試。

(四)試一試

(設計意圖能正確使用方向板,會用它來辨認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語言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 怎樣使用方向板呢?(學生説想法。)

使用方向板時,必須要先找準教室的某個方向(如北面),然後將方向板的這一方向(如北面)對準教室的相應方向(北面)擺好,這樣,就可以找準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説一説教室裏的不同方向各有什麼。(互説)

3.利用方向板,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周圍同學坐在你的哪個方向上?

請第幾位學生站起來,和你們東北方向上的同學握握手

4.誰能説説老師現在站在你的哪個方向上?

大家都説對了,可為什麼你們的説法不同呢?是老師站的位置變了嗎?

(學生悟出:因為觀察位置不同,所以説法不同。)

  第二部分教室外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遊動物園這個情境,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學生經歷從辨認平面示意圖上的方向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過程,增加學生探索、體驗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師:剛才,我們在教室裏學習了八個方向,還在教室裏找準了方向。請同學們帶好方向板,現在我們就準備去遊動物園。

師:老師把學校裏的花園設計成一個動物園,現在想請5名同學做動物管理員,其他同學做遊客。

(一)公園大門口(對象:動物管理員)

這是動物園的示意圖,在蘑菇亭的周圍有哪些動物館?你喜歡它們嗎?你想負責管理哪種動物?

1. 崗前培訓

禮貌接客。如果遊客能準確地説出動物所在的位置,不但請他看動物,還要送他一枚動物館的紀念章;如果説得不正確,就請他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認方向,再試着找動物。

2.找位上崗

看看示意圖,你負責的動物在蘑菇亭的哪個面?現在,我們一起去蘑菇亭看看,再找一找。

(管理員找準方向成功上崗後,帶上動物頭飾。)

(二)公園外(對象:遊客)

1. 明確目的

遊客們,請集合,我們準備進動物園了。進園時,請各位遊客拿好方向板,辨認好方向。因為只要你能找準方向,不但能看到你喜歡的動物,還可以獲得動物館裏漂亮的紀念章!

2.介紹情況

這個動物園有兩扇大門――南門、北門。如果你從南門進動物園,根據示意圖,很容易就能找準方向看到喜歡的動物;如果你從北門進動物園,那可具有挑戰性,因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找錯方向。

想想,你決定從哪扇門進動物園呢?

請決定走南門的站這邊,決定走北門進的站那邊。(分開站好。)

3.提出要求

示意圖要看仔細,這樣才方便尋找動物所在的方向。

動物園的正中心是蘑菇亭,咱們就以它為觀察點好嗎?不管你往哪扇門進,都要先到動物園的正中心蘑菇亭去集合,聽清了嗎?

你可以邀請周圍的同學和你一塊逛動物園,商量好了嗎?出發吧!

(三)蘑菇亭

請各位遊客拿好方向板,準確地辨認好方向,才能看到自己所喜歡的動物並得到動物館的紀念章。游完動物園的遊客回到這兒集中。開始活動。

(活動中,遊客要向動物管理員指出他所管理的動物館在蘑菇亭的哪個方向,只要遊客答對,管理員就在他的方向板上蓋紀念章;如果遊客答錯了,管理員將請遊客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認方向。)

1. 反饋

(1)你得了幾枚紀念章?

(2)介紹你在蘑菇亭的哪個方向上看到了哪種動物。

(3)我們要去猴山,就要往東走。我們一起去看猴子,猴子正在吃桃子呢!

2.提出問題

(1)老虎林在猴山的哪個方向?大象館呢?

(2)剛才在蘑菇亭觀察老虎林是在東北面,大象館在東南面,為什麼這會兒又説它們分別在猴山的北面和南面呢?(生:位置變了。)

3.小結

今天大家都動腦筋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學習上,我們還要向今天從北門進動物園的同學學習,學習他們不怕困難、敢於克服困難的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根據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教學思想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發掘學習的樂趣。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在教學設計上,我把整節課分為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兩大環節。

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辨別教室裏的物體所在的方向,製作方向板,並應用多媒體CAI,啟發他們自己編方向的名稱。當他們發現指南針上的方向名和自己編的方向名相同時,不禁歡呼起來,因為他們品嚐到成功的喜悦。當問及老師站在同學們的哪個方向上時,學生產生了一場小小的爭論,最後,他們非常了不起地説出: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們説法不同。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課外設計了遊動物園的實踐活動,我利用學校內的小花園,接着教材的情境繼續創設一個遊動物園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索、體驗生活中物與物之間位置關係的機會。學生在生活中根據遊園示意圖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找到正確的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觀看自己所喜歡的動物,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情境中的兩扇入園門的設計,注重了學生間的差異。總之,此遊戲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通過這節課,我感受到只有在教學設計上緊扣新課程理念,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樂學、願學,學到真正有價值的數學。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旨在促進學生的發展,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教師敢於分地點教學,把整節課分為課內學習和課外實踐兩大環節。

課堂中,教師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辨別教室裏的物體所在的方向,製作方向板,並應用多媒體CAI,啟發學生自己編方向的名稱,認識平面示意圖,讓學生在觀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從生活空間中辨別方向到平面圖中辨別方向的抽象認識過程。

課外設計了遊動物園的實踐活動,把學生的視野拓寬到生活空間。利用學校內的小花園,創設了一個遊動物園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觀察生活中物與物之間的位置關係的材料與機會。學生在生活中根據遊園示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找到正確的方向(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觀看自己所喜歡的動物,喚起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不但從中體驗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使學生完成從辨認平面示意圖方向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一過程。

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有一設計值得提倡,即設計了兩扇門,由學生自己選擇入園的門。由於示意圖的指向標方向全是指北面,學生從北大門進,動物園中的動物方向就剛好與示意圖位置相反,這樣,所提供的信息讓學生有了選擇性,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名稱,理解他們的含義,會正確讀寫比較簡單的分數。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觀念。

教學過程

一、鋪墊教學。

1。回憶舊知。

(1)把12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人分幾個?

(2)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

(3)把3支鉛筆平均分給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多少支?

教師明確:通過仔細觀察這幾道題中都有“平均分”,就是使每一份者都是一樣多。通過剛才的分,我們可以看出,平均分後,每份都能得到一個整數,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但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每一次平均分後都得到一個整數,這兒有一個,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同學,那麼怎麼分才使兩個同學覺得呢?每份得多少?只有分得同樣多,才能使每個同學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談話導入。

【出示圖片“例1”】這半個餅可以用一個整數來表示嗎?那麼該用什麼數來表示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2。教學例1:認識 。

(1)認識一個餅的

①出示圖片“例1”。

②教師説明:把一個分成兩份,其中一份是多少用分數表示就是這塊餅的二分之一

(板書: )寫的時候先寫“一”,再寫“2,”最後寫“1”。

③學生看圖獨立想 表示的意義。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 表示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取其中的一份。

教師提問: “一”、“2”、“ l”各表示什麼?

學生:“一”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數線,“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l”表示取的份數。

師強調:寫的時候,注意這條線要寫得平直,橫線上、下的數要對齊。

(2)指導讀寫

(3)反饋練習

①引導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試析出它的 ,塗上顏色,並在塗色的一半上寫 。

教師提問:折法不向,拆出的形狀也不同,為什麼每一份都是這張紙的 ?

②判斷圖中的陰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為什麼?

3。教學例2:認識

(1)【出示圖片“例2-1”】

教師提問:通過看這幅圖,你都知道了什麼?

(2)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折出它的,並給它塗上顏色,塗完後小組討論判斷對錯。

鞏固意義: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三份,陰影部分表示這個圓的三分之一。

(教師板書: ,讀作:三分之一)

(3)拿出準備好的綵帶,學生討論:“怎樣才能剪下它的 ”

4。教學例3、例4。

(l)引導學生每人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按例3、例4的要求做,做完後填空。

(2)同桌討論,教師各組巡迴檢查,瞭解學生自學情況。

(3)集體反饋:四分之一、五分之一怎樣?

教師貼圖:

(4)判斷。

下面哪個圖的塗色部分是 ,在()裏劃√。

5。教學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長方形紙、直尺和彩筆,在長方形紙上畫出1分米長的一條線段,把它平均分成10份,標出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怎麼寫?

(2)小組討論,看圖。

(3)羣體討論。投影展示學生的答案,師貼出放大圖。

教師提問:數一數,這條線段上有幾個 ?

教師明確:把一條一分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十份,每份都是它的 ,它有10個這樣的 。

6。教師提問:今天我們學習的分數有什麼特點?(板書:幾分之一)

四、課堂練習

1。填空:把一張正方形的紙,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把一條1米長的綵帶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 。

2。判斷:

(1)

(2)把一塊蛋糕切成7塊,每塊是它的 ( )

(3)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是它的 ( )

3。一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 ),每份長( )米。

4。讀出寫出這些分數。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感受?

五、課後作業。

1。小軍跑步,他跑了全長的 ,請你在線段上表示出來。

2。讀出下面各分數。

3。寫出下面各分數。

六分之一 九分之一 十二分之一

十分之一 七分之一 二十分之一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口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2、掌握筆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方法。

3、運用乘除法關係,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二、教學重點:

掌握筆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方法。

難點:提高計算正確率。

三、教學準備:卡片和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口算訓練:P-30第一題。

要求學生掌握口算技能,提高口算能力。

B、計算訓練:

1、P-46第二題。

a、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掌握方法。

b、説一説你為什麼算得怎麼快?

c、學生報得數,進行校對。説一説你錯誤的原因。

2、計算並用乘法驗算。P-46第三題的第一排。

a、抽三名學生板演,校對。

b、説一説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3、求未知數P-45第四題。

a、抽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幫助學困生。

b、説一説每題計算的依據是什麼?

C、講解應用題:P-46第五題和第六題。

1、學生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解題思路。

2、説一説時間、速度和路程的三者之間的關係。

3、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D、發展題:

1、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推理。

△÷△=□□是幾?

△-△=☆☆是幾?

△+△=○○=11.4-1=10.4

□+○+☆=11.4

△=()△=5.2

E、佈置作業:P-46第三題。

課後小結:本節課的最後,我安排了一道發散題,重在發現學生的思維,以及綜合運用小數乘除加減法的能力,在這一題的練習中,我先通過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小組派代表交流。最後選擇其中一題講解思路。效果不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