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國小數學教案合集10篇

來源:文萃谷 5.04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國小數學教案合集10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快樂的動物”。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係。

2、通過觀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3、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4、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進一步理解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倍”的含義,知道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這節數學課我們就來和動物們交朋友。(板書:快樂的動物) 只要大家開動腦筋,齊心協力完成任務,就能交到很多動物朋友,大家有沒有信心? 課件出示主題圖 夏日的一天,森林裏熱鬧極了,小動物們都高興來到河邊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大家玩得可高興了。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都來了哪些小動物了?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數一數。

(1)這些小動物分別有幾隻,請你數一數,填在□裏。

(2)彙報。

2、做一做。

(1)請你用學具擺一擺小猴和小鴨的只數,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同桌説説)

(2)出示松鼠和小雞擺一擺、圈一圈、填一填。

3、説一説。

(1)鴨子數是松鼠的□倍。 □÷ □= □

(2)猴子數是孔雀的□倍。 □÷ □= □

(3)你還能提出誰的只數是誰的幾倍的問題嗎?(小組討論,合作探索。)

三、自主練習,鞏固新知,體驗成功。

1、獨立解答練一練第1題。

2、數學故事:有一天,機靈狗找到淘氣要比高。淘氣説:“沒有尺,怎麼比呀?”機靈狗靈機一動,找來了幾個南瓜來比高,我們就來看看他們比的結果吧。

3、我們學校氣象組調查了近日來的天氣情況。你能根據此表填一填嗎?

四、小結。

大家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問題。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數學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小朋友多動腦,利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本節課主要教學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教材已經提供好了大體的框架和思路線索,教學時可以按照教科書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逐一解決,大體分為三大步驟,先引導學生從情境中發現問題,收集信息,能夠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再嘗試探索、尋找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最後通過反思解決方法的正確與否,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學情分析

這節課是學習了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後教學的,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節應用課,前面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學時通過多種方式進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掌握。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量關係,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於分析的作用,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併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

引導法,提示法,學會觀察,討論法,探究法

預設流程

具 體 內 容

激趣導入

(約3分鐘)

一頓營養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説,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給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出現身體不適、容易衰老、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 仔細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2. 誰能完整地説説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合作交流

(約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 )個,已經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必須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數量除以每次烤的數量9個,就是要烤的( 次數 )。

(3)嘗試解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師板書。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5)説出自己的想法。

(6)教師精講,再次理清題意。

2.檢查反思,歸納總結

問題:

(1)解答正確嗎?説説你的想法。

(2)今天研究的問題為什麼必須兩步解答?

精講點撥

(約5分鐘)

小結: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

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

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後的問題。

測評總結(約15分鐘)

1.達標測試。

(1)

問題:

① 你知道了什麼?

②想求“平均每個籠子放幾隻” 你會解答嗎?請寫一寫。

(25+15)÷8

=40÷8

=5(只)

③説一説你是怎麼做的,也可以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説明。

④為什麼要先求“一共有多少隻兔子”?

⑤ 解答正確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2)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麼?

②要求“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你會解答嗎?

畫一畫,算一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來。

(60-15)÷5

= 45÷5

= 9(米)

③解答正確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④為什麼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⑤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3) 同學們在做操,如果9個人一排,可以站幾排?

問題:

①你知道了什麼?

②你會解答嗎?把你的想法寫出來。

6×3÷9

=18÷9

=2(排)

③為什麼這道題要用兩步來解決?

④這道題的綜合算式不需要加小括號嗎?

⑤解答正確嗎?

2.課堂總結

解決一個問題需要兩個和它有關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個信息直接給了,另一個信息沒有直接告訴我們,我們要先求出它來,再解決最後的問題。

3.佈置作業

作業:第55頁練習十二,第2題、第3題。第56頁練習十二,第5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例4:

(90-36)÷9

= 54÷9

= 6(次)

分步列式: 綜合算式:

90-36=54(個)

54÷9=6(次)

追問: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

2、使學生能夠正確、比較熟練地應用6的乘法口訣。

3、使學生有與同伴合作整理知識的體驗,感受探索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

的推理能力、思維能力(順向思維、逆向思維等)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訣。

2、能夠正確而比較熟練地應用6的乘法口訣(如:用一句口訣計算兩道乘法算式題等)。

  教學難點:探究和記憶6的乘法口訣。

  教學準備:課件、口算卡片、例題表格等。

  教學關鍵:為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讓他們學會遷移,用類推的思想去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2-5的乘法口訣,現在讓老師欣賞一下你們的本領好嗎?

生:好。

師:請小朋友們把2-5的乘法口訣按順序輕聲地背出來給在座的老師聽聽。

師起個頭。

生:輕聲齊背。

師:恩,不錯,那麼一般一句口訣可以計算幾道乘法算式呢?

生:兩句,如:四五二十(4×5=20 5×4=20)

師:好,現在考考你們的口算水平:看誰算得又對又快(口算卡片)

2×5= 10 4×4 =16 3×1 =3 5×4= 20

1×2 =2 5×3= 15 4×2 =8 4×3 =12

1×5= 5 1×3= 3 2×4= 8 2×2 =4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兔媽媽帶小白兔去採蘑菇的情景好嗎?

課件播放情境導入畫面。

  二、激發興趣、引入新課、新課探究。

師:孩子們,老師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一定能幫助小白兔解決這個問題的。

師:小金魚見到我們二年(3)班的小朋友這麼積極,它們也趕來參加我們的學習了。瞧!

師: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例7情境圖。

師:一條金魚由幾個三角形組成?

生:6個。

師:一條金魚由6個三角形組成,這裏有幾個6?

生:1個6。

師:輸入1個6是6。

師:兩條金魚由幾個三角形組成?

生:12個。

師:這裏有幾個6?

生:2個6

師:輸入2個6是12。

師:那麼3條 、4 條、5條、6條金魚又各由幾個三角形組成?請小朋友們同桌一起説説.並把你們桌上的表格填寫完整.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案設計

設計説明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是比的實際應用。根據《數學課程標準》中“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的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積極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放大與縮小現象。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基於以上教學理念,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應用價值。

教育家盧梭認為: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獲得直接經驗。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圖片,使學生了解無論是照相還是用放大鏡看書、用投影儀放大圖表,都離不開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知識,這部分知識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2.在觀察、操作中理解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意義和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交流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基於以上認識,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藉助對例題的探究,弄清圖形放大與縮小的意義和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按一定的比畫出放大與縮小後的圖形,使學生認識到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只要把圖形的各邊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即可。同時,也使學生認識到把一個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圖形的大小改變了,形狀沒有發生變化,從而真正理解並掌握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意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紙卡

學生準備 方格紙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1.觀察、感受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1)觀察、感受。

①出示寫有“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紙卡。

提問:紙卡上寫的是什麼?

(紙卡上的字為小5號字,學生躍躍欲試後會有些失望,因為看不清)

②把紙卡放到展台上,調整縮放鍵,逐漸調大。

提問:紙卡上寫的是什麼?

生搶答: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2)引導學生思考。

師:為什麼紙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現在看清了呢?

生:因為字被放大了。

2.結合生活實際,導入新課。

(1)過渡: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現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課件出示教材59頁主題圖)

這些現象中,哪些是把物體放大?哪些是把物體縮小?

預設

生1:圖1是把物體縮小。

生2:圖2、圖3、圖4都是把物體放大。

(2)導入新課。

今天,就讓我們從數學的角度一起來探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現象。(板書: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感受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情境,激發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現象的興趣,使學生在觀察、體驗中初步感知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探究新知

1.探究把圖形放大的意義和方法。

(1)課件出示教材60頁例4。

(2)思考、交流。

提問:“按2∶1放大”是什麼意思?

生:“按2∶1放大”就是把圖形的各邊的長放大到原來的2倍。

(3)畫圖方法。

①提問:以正方形為例,具體畫圖時應該怎樣做?

預設

生:正方形原來的邊長是3個單位長度,現在按2∶1放大後,邊長應該是6個單位長度。

②畫圖。

(學生獨立畫放大後的正方形,教師巡視指導)

(4)完成例4。

①怎樣畫長方形?

預設

生:把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放大到原來的2倍,畫出長方形。

②怎樣畫三角形?

預設

生:把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放大到原來的2倍後,連接兩條直角邊的端點。

(可引導學生用數方格法驗證,當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時,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也放大到原來的2倍)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五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並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讀、寫幾分之一這樣的簡單分數。

3、結合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小朋友,你們參加過秋遊活動嗎?覺得好玩嗎?小明和小芳也參加了秋遊活動。

[課件出示兩人蔘加秋遊分東西的場景: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

他們倆帶了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該怎麼分呢?你能幫幫他們嗎?

2、指名一位學生分蘋果。(如果學生分成1個和3個,問:如果分得公平些,該怎麼分?如果學生分成每人2個,問:你為什麼這樣分?)

[課件演示:4個蘋果每人分到2個]

數學上把物體分得一樣多,叫做?(板書:平均分)

3、指名一位學生分礦泉水。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兩個人,該怎麼分?

[課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

4、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樣分?

[課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學生否定)

那該怎麼分?用這張圓形紙代替蛋糕,誰能上來分給大家看看?(指名摺紙)

這位小朋友是怎麼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導學生説出半個)

半個該用什麼樣的數來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一)感知1/2

1、教師提出用什麼樣的數來表示半個,如果學生能説出用1/2表示,教師加以表揚。[課件:1/2]那另一份呢?(1/2)

[課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它指的是誰?

3、你能説説剛才我們是怎樣得到這個蛋糕的1/2的嗎?

4、揭題:像1/2這樣的數就是分數。(板書:分數)

(二)折1/2

1、想不想自己來創造一個1/2呢?拿出長方形紙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塗上顏色。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巡視同時把學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反饋交流。

問:這三種折法不同,為什麼塗色的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呢?

小結:無論是一個蛋糕,還是一個平面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三)認識更多的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

生:1/4、1/8、1/3、1/6(師板書)

2、拿圓、長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張紙折一折,並用斜線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教師巡視)

彙報:你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塗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彙報時,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狀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小組同學之間説説你折的分數。

4、問:這幾個圖形形狀不同,為什麼塗色部分都是它的1/4?

5、教師小結:不同的圖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數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數來表示。

6、相同的圖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

[課件:]

塗色部分是?(1/2、1/4)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1/2和1/4。

(四)比較分數的大小

1、仔細觀察塗色部分,1/2和1/4誰大?學生回答後[課件演示:將1/2和1/4塗色的部分疊在一起;1/2>1/4]

2、用完全相同的圓,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麼樣?(小)

[出示],1/8和1/2、1/4比,結果怎麼樣?[課件:塗色部分疊在一起]

3、比較剛才折的分數。

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老師給每組中發的圖形大小相同,誰表示的分數大?誰表示的分數小呢?組內比較。

(五)寫分數,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1、剛才我們認識了那麼多分數,那你會寫分數嗎?(學生如果會,讓他先到黑板上寫一寫,如果寫對了,讓他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寫;如果學生寫錯了,糾正,教師範寫,學生跟寫。)

在寫分數的同時教師説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中間短橫,是?(分數線板書)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2、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裏的塗色部分嗎?(指名學生板演,其餘學生在草稿紙上寫。)

反饋。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先看圖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分數。(課件)

長方形1

1/2

用什麼表示?

1/3

先猜一猜,用什麼表示?課件移動1/3,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猜,課件移動1/6,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師:你怎麼一下子就猜對了呢?有什麼小竅門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藉助觀察比較估計,這是多好的學習方法。

師:今天所學的分數和以前學習的1之間有聯繫嗎?

再往下分,可能出現幾分之一?

教師小結:平均分成的份數越來越多的時候,每一份的大小會越來越(小)

2、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圖:法國國旗(1/3)每一部分都是這個圖形的1/3

五角星(1/5)

巧克力(1/8)

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還能聯想到幾分之一?

生:1/2師: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生:1/4師: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1/2、1/4和1/8]

師:同樣一塊巧克力,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數也就不同。

3、三年級教室裏有一塊黑板報。

師:這三個欄目分別佔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學生回答《藝術園地》佔黑板報版面的1/4,教師問:這塊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嗎?為什麼不是1/3?)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一、創設情境,遊戲導入。

1、遊戲導入。考考你的眼力,看看誰能找到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黑板預先出示如下題目和三角形圖)(學生找到的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重疊給學生看後貼在黑板的左邊。)

(1)找一找:出示幾組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打亂順序後讓學生找。

(2)拼一拼:這些完全一樣的兩個三角形能拼成你學過的什麼圖形?

(把貼在左邊的完全一樣的幾對三角形讓學生上台來拼成幾種學過的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兩個直角三角形合起來的大三角形,分別貼在黑板的左邊。)

3、引入新課:這些拼成的圖形的面積你會計算嗎?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

1、引導學生尋找思路:剛才我們這些圖形都是由完全相等的兩個三角形拼成的,那麼這些三角形與拼成的圖形有什麼聯繫呢?三角形的面積有沒有計算公式呢?能否從這些拼成的圖形中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出來呢?

2、小組合作探究。

3、展示學生的探索過程,彙報交流。

師:哪個小組願意將你們探索的結果與大家交流分享?

彙報的每一小組兩人代表帶着實驗報告表上台來彙報實驗情況,並把拼出的圖形貼在黑板上。

兩個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於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於三角形的高;每個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還有不同的拼法嗎?

4、歸納並用字母表示公式。

(1)引導學生歸納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師:根據剛才的分享交流,現在我們一起來歸納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會計算嗎?那三角形的面積怎樣計算呢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 底 × 高

一半

三 角 形 的 面 積 = 底 × 高 ÷ 2

(2)用字母表示公式。

師:如果用字母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麼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板書:S=ah÷2)

三、實踐運用,拓展創新。

1、學習P85的例1

師:你們真棒!把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來了,下面我們應用公式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少先隊員的標誌是紅領巾,你們知道自己每天佩戴的紅領巾面積有多大嗎?

這條紅領巾的底長就是1米,老師把高也量出來了33CM(課件出示P85的例1),現在你們會計算了嗎?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找來學生不同答案的練習本,展示學生的完成情況,讓學生點評。

S = a h S = a h ÷ 2

=100×33 =100×33÷2

=3300(平方釐米) =1650(平方里米)

(生1)做錯了,他那樣做是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是求三角形的面積。

那求三角形的面積該怎麼樣?

S = a h ÷2,不要忘記除以2。(強調÷2。)

2、認識交通警示牌,通過計算滲透安全教育。(課本第86頁)

師:少先隊員要模範遵守交通規則,交通警示牌能讓我們更好的遵守交通規則。那你們認識這些警示牌嗎?(逐個讓學生認識)

……

部門為了大家的安全,準備製作兩塊這樣的警示牌,需要多少鐵皮,同學們能幫忙算算嗎?(課件出示題目和圖)

3、課本第86頁第3題:選擇一個你自己喜歡的三角形量出有關的數據計算面積。

4、動腦筋。比較下面兩個三角形的大小(小組討論)練習題第5題。

結論: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四、評價體驗,總結延伸。

能談談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能評評各小組或其他同學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十幾減6、5、4、3、2

教學要求

1、進一步感知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繫,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觀察操作中經歷學習過程,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

3、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實現數學的價值,發展學生的數學意識。

重點難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十幾減6、5、4、3、2的計算方法,同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集體備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引導:在美麗的森林裏,住着聰明機靈的小老鼠傑瑞和可愛的小兔子傑比,他們是一對好朋友。

有一天,太陽真好,小老鼠傑瑞跑去和傑比玩,看見小兔子傑比正在採蘑菇呢!

提問:仔細看圖,你從圖上知道了些什麼?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蘑菇?6+5=11

(2)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個,藍蘑菇有幾個?11-6=5

(3)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蘭蘑菇有5個,花蘑菇有幾個?11-5=6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麼方法算的?小組討論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從11開始往前數。

(2)優化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容易?

2、嘗試運用。

計算11-612-313-4

(1)提問:你是怎麼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種算法來算嗎?

(2)交流算法。

三、活動體驗,建構知識。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交流時讓學生説説題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每組題目,比一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題。算算比比,感受退位減與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區別。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看題,説説題目的意思,然後獨立完成在書上。

5、想想做做第5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説説用什麼方法做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四、回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知道怎樣計算十幾減6、5、4、3、2嗎?

板書設計:

十幾減6、5、4、3、2

13-5=8

情景圖11-6=512-3=913-4=9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三年級下冊第26頁

【教材分析】

對於學生來説,經歷從兩位數乘一位數到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過程是形成乘法計算技能的重要環節,也是後續學習兩位數乘三位數的基礎。為此教材以“住新房”的情境為載體,通過解決一棟樓的總住户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的算理。在具體解決“總住户”的計算問題時,教材呈現了三種算法,前兩種是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一位數,再將這兩部分的積相加,這是乘法豎式計算的重要基礎,本節課應注重口算方法與豎式方法的溝通。第三種是豎式計算,這是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

【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和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學習。學生可以通過獨立探索、小組交流,全班彙報交流等學習活動,利用已有知識的遷移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學生很有成就感。

由於學生只有一位數乘法的基礎,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算14×12時,大多數學生只能想出口算方法,只有個別學生能在預習或家長提前指導的情況下,正確書寫豎式,這節課正需要這些孩子來激發全班思維,讓同學們在看豎式的過程中,分析豎式計算算理、算法,通過觀察,分析,學生能把豎式計算與口算算法進行溝通。

【學習目標】

1.結合“住新房”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經歷估算與交流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豎式計算,理解豎式乘法每一步計算的含義,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依據新教材特點,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寫出算式並交流,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算法。

3、通過交流相互啟發、相互影響,共同尋找、自主探究、體驗,掌握數學的知識、思想與方法,充分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樂趣。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3分鐘)

師:淘氣今天可高興了,因為他要搬新家了,他邀請了很多小朋友參加,也邀請了我們,想去嗎?

生:想

師:那去看看吧!(課件出示)

師:真漂亮,這棟電梯公寓真大,大家都想進去了(智慧老人:請你根據你發現的數學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每層14户,有12層,這棟樓能住多少户?(板書並問)你能出算式嗎?想想算式的意思?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

生:14×12=(板書) 或 12×14=

師:很能幹,一下就説到了乘法的意義。

師:今天的算式和我們過去學過的乘法有什麼不同?

生:今天的兩個乘數都是兩位數,以前我們只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昨天我們學的兩位數乘整十數。(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

師:你的記憶真好,很會學習,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任意兩位數乘兩位數。

[設計意圖]能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創設一個生動的情境,既為後面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的算理做了鋪墊,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估算14×12(5分鐘)

師: 這棟樓房大約能住多少人呢?我們用過去學過的方法估一估淘氣他們住的樓房大約能住多少户人家?

生:140

師:你是怎樣估計的?

生:140户左右,把12想成10 ,14×10=140(户)。

師:知道把12想成整十數,估得真快,了不起。還有不同的估算結果嗎?

生:120户左右,把14想成10 ,12×10=120(户)。

生:100户左右,把10想成10 ,10×10=100(户)

師: 把它們都想成了整十數,很快地估出了結果,同學們想一想,這三種估算方法裏面,哪種更接近正確結果呢?為什麼?

生:我覺得得數是140更接近準確結果,因為這樣估計的誤差最小。……

2、思考怎樣計算14×12,探索方法(10分鐘):

師:這棟樓到底能住多少户人呢?可是,像這種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怎樣算呢?你能想辦法算出14×12的準確結果嗎?試一試,把你計算的方法寫在作業本上。(教師巡視,請學生將自己的算法寫在黑板上,只展示與豎式有關的算法,看學 生豎式的書寫情況,請學生上台板書有代表性的三種豎式方法。)

[設計意圖]讓孩子在估算的基礎上,通過一些挑戰性的問題——像“這種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怎樣算呢?”,“你能想辦法算出14×12的準確結果嗎?”,激起學生主動探索慾望,也凸顯了本節課的重點。

師:你能看懂這種方法嗎?(口算)誰來説一説他是怎麼算的?(提示:乘法意義,也就是算幾個幾)

生:14×10=140(先算14×10,也就是10個14,等於140)

14×2=28 (再算14×2,也就是2個14,等於28)

140+28=168(最後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得168)

師:你理解得太好了,非常能幹。那這種方法呢?你能看懂嗎?誰又來説一説?

生:12×10=120(先算每層樓有10户人,12層就有12個10,共120户)

12×4=48(但它每層還有4户人,12層就有12個4,共48户)

120+48=168(最後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得168)

師: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我把12拆成了3×4,也就變成14×3×4=168(人)

師:它轉化成了二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想得真好。大家都能靈活地運用我們學過地知識,來解決新問題,這不僅是我們聰明和能幹,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在以後的學習數學過程中會經常用到。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生生互動,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口算每一步的意思及方法,為學習豎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探索豎式計算14×12的方法(10分鐘)

師:大家請看,兩位數乘兩位數還能用豎式計算?從結果來看,對了嗎?

生:對的,都是168。今天我們就重點討論,如何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看一看,想想同學是怎樣算的`?(板書:怎樣算)先獨立思考,再將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組裏説一説。

師:誰來代表你們小組説一説這些豎式是怎麼算的?

生:我們小組發現第1,2個豎式都是先算2×14等於28,再算10×14等於140,最後將結果加起來,等於168。只是一個寫了0,一個沒有寫0,但都不影響計算結果,都是對的。

師:聽懂了嗎?誰再來説一説?

生:第一步還是先算2×14=28,第二步因為1在十位上,代表一個十,相當於10×14=140,所以應該在結果上寫成140。再用28+140=168,第三種方法相當於把140後的0省略了,但1對齊百位,4對齊十位,還是表示的140,對最後的結果沒有影響。

師:説得太精彩了,一下就看出了每一步是怎樣算出來的,真有數學頭腦。

大家明白了嗎?還有補充嗎?

生:先算2×14就是算的2層樓共住28户,就是2個14;再算的是10層樓住140户,也就是10個14。

師:你不僅知道它是怎樣算的,還知道用乘法的意義來解釋這樣算的道理,太會思考了,值得大家學習。大家都聽懂了嗎?那你能看懂第三個算式嗎?

生:它是先拿第一個乘數的個位上的數4分別乘2和 1,得到48,再用十位上的數1乘2和1,得到120,最後將48和120相加,得168。

師:這種算法和前兩種不一樣,但它也是正確的,只是我們通常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以此類推。所以我們今天重點研究前2個豎式,對於它們,你還有什麼疑惑?

生:為什麼有0和沒0都是對的呢?

師:問得好,誰能解釋?

生:因為這題寫0和不寫0都不影響最後的結果,所以可以省略不寫。

師:説得很好,就是這樣的。

生:為什麼4要寫在十位上,1要寫在百位上呢?

師:你真是問到點子上了,有誰能回答?

生:十位上的1代表1個十,所以得到的是14個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了,而不是14。

師:同意嗎?(生:同意)這一點很重要,是我們豎式中很重要的一步,你明白了嗎?

[設計意圖]把 “用豎式怎樣算”確定為本節課的探究點,很多學生並不會列豎式,通過觀察同學列出的豎式,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研究它們每一步是怎麼算的。不僅準確地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也為學生理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算法提供了廣闊的自主探究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4、強化理解豎式(5分鐘)

師:還有疑惑嗎?那好,智慧老人他可有問題了,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請注意!(課件演示每一步,並展示豎式計算的步驟)

師:28怎麼得來的?()×(),也就是()個()

具體怎樣算呢2×14呢?請你認真看屏幕。你明白了嗎?誰來説一説?

生: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2,乘第一個乘數的每一位上的數。[設計意圖]看得很仔細,你真會學習。)

師:第二步出現(14),它是怎麼得來的?

師:有什麼疑問?

生:4為什麼可以寫在個位?

師:問得真好誰來幫助他?

生:十位上的1代表1個十,所以得到的是14個十,也就是140,把末尾的0省略不寫,所以4在十位上,1在百位上。

師:最後一步呢?指着( )+( )

生:28+140

師:同意嗎?你們的腦筋轉得真快,真聰明!現在你明白了兩位數乘兩位數豎式的運算順序了嗎?請再看老師演示,誰來講一講?

生: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到一個結果,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乘第一個乘數每一位上的數,得到第二個結果,最後將兩個結果相加。

師:你很會學習,並且很會表達你的想法,是大家的好榜樣!

師:現在趙老師可有問題了,對比口算和豎式,你有什麼發現?

生:我發現豎式中每一步口算中也有,它們的算法是一樣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一樣。比如説:豎式中第一步2×14=28,口算中有;第二步10×14=140,口算中還是有,最後28+140=168,口算中還是有。

師:你太會發現數學最本質的現象了,説得很經典,誰聽明白了?

師:今天真有成就感,用口算和豎式這種新的方法都算出了準確結果,和哪個估算結果比較接近(生:140)對,請你將書上26頁的方法,再算式和答語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巧妙地通過“智慧老人提問”的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豎式計算每一步的意義,梳理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和運算順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豎式.

【習題設計】

1、豎式計算(5分鐘)

師:同學們今天學習很投入,我們來小試一下伸手,看看你能用豎式準確地解答這題嗎?

24×12 44×21

師:你想提醒同學做豎式計算應注意什麼嗎?哪容易錯?

生:注意第二步一定要錯位,別算錯了。

2、密碼門(3分鐘)

師:淘氣要邀請我們去他家了,可是他怎麼了?遇到了什麼問題?喔這是一個密碼門,密碼就是23×13的結果,等於92怎麼不對呢?趕緊幫他算算密碼是多少?

生:密碼是第二步算錯了,23應該錯位寫,因為它表示230,3寫在十位上,2寫在百位上得299。

……

師:你們眼力真好,一下幫淘氣解決了問題,謝謝你們!趕緊進他家吧!

[設計意圖]設計的練習,既讓學生在鞏固的基礎上獲得了提高,又克服了學生在新課後的疲倦感,課盡趣依濃。

3、總結(2分鐘)

師:淘氣的家真漂亮啊,今天真高興,你有什麼收穫?

生1:我知道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豎式方法。

生2:我知道了用最簡潔、方便的方法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師:什麼方法?)用豎式計算。

師:你們説得都很好,很高興大家今天有這麼多收穫,下課!

(總結,讓學生在交流收穫的過程中,瞭解豎式計算的重要性。)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重難點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矩形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矩形是在平行四邊形的前提下定義的,首先她是平行四邊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非凡之處就是“有一個角是直角”,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質和不同於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方法。矩形的這些性質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延續,又是以後要學習的正方形的基礎。

本節的難點是矩形性質的靈活應用。由於矩形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同時還具有自己獨特的性質。假如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就可以得到許多關於邊、角、對角線的條件,在實際解題中,應該應用哪些條件,怎樣應用這些條件,經常讓許多學生手足無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予足夠重視。

教法建議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和與平行四邊形的關係,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問題:

1.矩形的知識,學生在國小時接觸過一些,可由國小學過的知識作為引入。

2.矩形在現實中的實例較多,在講解矩形的性質和判定時,教師可自行預備或由學生預備一些生活實例來進行判別應用了哪些性質和判定,既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3. 假如條件答應,教師在講授這節內容前,可指導學生按照教材145頁圖430所示,製作一個平行四邊形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道具,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感,有在教學中有切實的體例,使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更輕鬆些.

4. 在對性質的講解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個學生分別對事先預備後的圖形進行邊、角、對角線的測量,然後在組內進行整理、歸納.

5. 由於矩形的性質定理證實比較簡單,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思路,由學生來進行具體的證實.

6.在矩形性質應用講解中,為便於理解把握,教師要注重題目的層次安排。

矩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道矩形的定義和矩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聯繫;能説出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和矩形的的對角線相等的性質;能推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的性質。

2.能運用以上性質進行簡單的證實和計算。

此外,從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與聯繫中,體會非凡與一般的關係,滲透集合的思想,培養學生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引導性材料

想一想:一般四邊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相互關係?在圖4.5-l的圓圈中填上“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字樣來説明這種關係:即平行四邊形是非凡的四邊形,又具有一般四邊形的一切性質;具有一些非凡的性質。

國小裏已學過長方形,即矩形。顯然,矩形是平行四邊形,而且矩形還具有四個角都是直角(國小裏已學過)等非凡性質,那麼,假如在圖4.51中再畫一個圈表示矩形,這個圈應畫在哪裏?

(讓學生初步感知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從屬關係。)

演示:用四根木條製作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具。利用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演示如圖4.52,當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由鋭角變為鈍角的過程中,會發生怎樣的非凡情況,這時的圖形是什麼圖形(矩形)。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並經歷這一過程。

2、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估算與交流算法多樣化的過程。

教學重點

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

教學難點

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有進位)。

教具準備

演示板,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計算下面各題。

16×1112×1432×21

2、結合以上各題,説説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

二、講授新課

1、引入談話。

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方法,它與上一節課虛偽系內容有什麼不同呢,請同學們在探索過程中曲發現它,並掌握它。

2、教學例題。

(1)出示課本主題圖。

(2)認真審視主題圖,説一説,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來電影院;

電影院裏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問題:這是21排26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告訴我們什麼?

(4)想一想:怎樣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個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結果。

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然後同伴間交流、提問、回答結果。現在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6)探索筆算。

第一種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種方法:簡便運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種方法:筆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個座位。

52.........20排有多少個座位。

546.........21排有多少個座位。

再次強調:

第一:因數21十位上的2表示什麼?(這裏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即20。)

第二:積“52”中的2,為什麼要寫在十位上?(這裏的52,是表示52個十,即520。這裏是把個位上的0省略不寫。)

最後,讓學生比較這三種算法中,哪一種簡單、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後能解決較複雜的乘法計算,一般情況要求學生應該掌握用豎式計算方法。

三、課堂活動

1、打開課本,看書,有不理解的問題提出來,進行個別輔導。也可以讓同學之間相互幫助。

2、課本第31頁的“試一試”。

四、鞏固練習

1、課內作業。(課本第32頁“練一練”的1-4題)

第1題,首先讓學生獨立計算,然後交流結果。

第2題,用豎式計算題目。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同伴交流。

第3題,注意“第17屆”中的“17”,預防學生拿來列式計算。

第4題,是一道簡單的應用題,這一題的難點在於時間單位的統一,要讓虛偽上理解:為什麼要把1時轉化為60分,才能進行列式計算。還要注意時間的進率。

五、作業設計

1、小黑板。

2、“五”對應的練習。與“口算”對應的練習。

六、板書設計

電影院

列出算是:21×26或26×21

筆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個座位。

52.........20排有多少個座位。

546.........21排有多少個座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