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來源:文萃谷 2.26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

全冊教學理念:

讓不同的孩子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全冊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第一冊

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本冊的教學重點是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的加減法,

難點是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基礎,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的實驗教材,是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驗課本,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瞭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全冊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瞭解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全冊重、難點:

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複習………………………………………………約4課時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2

一、 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了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這些內容也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 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 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數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回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回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教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 編排特點

1、 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 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措施

1、 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學習目的性的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

2、 針對計算教學這一教學重點,教學時注意:

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提倡計算方法多樣化。

鼓勵學生因題而異靈活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加強基本訓練,打好計算基礎。

培養認真、仔細地計算和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

3、結合本冊的數學知識、加強對學生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4、要充分體現教學的開放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五、本學期教改思路

以新課程標準為依託,積極開展教改實驗,儘快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能力。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3

一、本班學情分析

剛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可愛,對學校的一切都覺得好奇,從“遊戲”到“學習”的轉變,使他們對“學習”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別是在新鮮感過後,同時也對學習存着一種壓力。他們有着兒童散漫、好動的天性,有着極強的可塑性。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裏都很寵愛,養成了他們的任性、自私、嬌氣,自我等一些不良習慣。他們學前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對這冊的數學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體水平一般,兩極分化較明顯,有個別的孩子連一些簡單加減法都不會的。甚至個別學生連數字也不能正確書寫。一週觀察下來大部分孩子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行為習慣比較隨意,個別孩子課堂上隨意下位的情況嚴重。因為是剛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課堂常規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麼是課堂作業、什麼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麼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裏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説、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這些孩子對數學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的,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課堂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動靜結合,多表揚鼓勵,不斷強化學生的課堂常規,保護、發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體系分析

本冊教材安排9個小單元,主要教學內容包括: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基於兒童數數的經驗,結合具體的情景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會用它們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初步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二單元《比較》。通過比較具體數量多少的數學活動,獲得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經歷比高矮、比輕重、比長短等實踐操作或數學思考活動,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並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中,體會學會有條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3、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10以內的加減算式,並加以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初步感受加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第七單元《加減法〈二〉》。經歷表示11——20的數的具體操作及其概括過程,初步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會數、讀、寫20日內數,掌握它們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結合解決問題的活動,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性,學會20以內的進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第八單元《認識鐘錶》。結合日常作息時間,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並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經歷簡單而熟悉的操作活動,體驗時間的長短,培養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結合生動有趣的情境或活動,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2、第六單元《認識物體》。通過對實物和模型的觀察、操作、分類等活動,獲得對簡單幾何體的直觀經驗,能直觀辨認它們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三)統計與概率

1、第四單元《分類》。結合日常生活中必須進行的分類活動,感受分類的必要性,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2、第九單元《統計》。根據簡單的現實的問題進行統計活動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感受統計的必要性;結合實例,認識統計表和形象統計圖,會填補相應當圖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會讀、會寫0——10的數

2、對“>、<、=”等符號的意義的理解,並會用這些符號表示10以內的數的大小

3、正確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10以內數的分解與合成的技能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排列和分類,並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5、體會前、後、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6、能直觀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或球等立體圖形。

7、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8、學會認讀鐘面上表示整時、半時的時刻,瞭解記時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1、認識10以內的數的意義

2、體驗“比”的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3、通過整理加、減法算式,並探索其間規律性的活動,培養與發展數感。

4、體驗分類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5、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6、體會用十進制記數的位值原理

7、會用“快幾時了”或“剛過幾時”等詞語描述時間

三、本期教學目標:(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應培養的能力。)

1、認識0~20各數,能正確數數、讀數和寫數,並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體會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2、初步瞭解十進制,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學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並能解決與此相關的應用問題。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

4、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

5、能説出個位和十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

6、能確定物體前後、左右、上下的位置與順序,並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7、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體的名稱,並能識別。

8、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9、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四、本期教學措施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學習用品起,怎樣聽講、怎樣書寫、怎樣記作業,以及的簡單的檢驗作業的方法等都是學習習慣的內容。課堂上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學生剛剛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教學是要注意根據孩子年齡特徵,設計一些孩子感興趣的環節,如遊戲,故事,比賽等,注意從生活中找素材,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教學中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展學生的數感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通過提供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

3、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剛入學的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和進度做適當的調整,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從學生的發展狀況和具體需要出發組織教學,既關注個體又不影響全體。

4、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比如教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大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不能夠把題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學時重點就要放在培養孩子口頭表達能力,讓他們把話説完整;提高孩子的計算速度上等。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5、做練習、寫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鞏固知識、習得技能的必要環節。

(1)、發現困難生要及時幫助,利用各種形式激發興趣。

(2)、積極開發學生對學習興趣,利用情境培養學習數學的願望。

(3)、鼓勵學生多提問,多發言,對優秀的表現要及時表揚,利用獎章制度樹立班級學習榜樣,結合班級的評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五、綜合實踐活動安排

本冊教材的正文和習題中提供了許多適合一年級國小生的實踐活動或小調查。例如:

1、找一找,説一説。“我找3個比我高的人”“我找2個和我同歲的人”“我找……”

2、説一説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説一説你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間,向同伴説一説你是怎樣整理的。

5、到圖書館或書店看一看,圖書是怎麼分類的,並與同伴説一説。

6、調查太陽剛升起,大約是幾時?太陽剛落下,大約是幾時?調查你們班每個小組男生、女生人數,並試着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7、調查你們班10名同學的上學情況。(1)乘車上學,還是步行上學?(2)結伴走還是單獨走?等等

學生經歷上述觀察、調查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中的作用。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4

單元教學內容:

1――5的認識和加減法(第14頁――――第31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選擇恰當的方法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紮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並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並進行交流。

單元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的組成計算的關係

3、注重集合、對應、統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5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2課時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5

一、 學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級兩個班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級和寄宿部的工作,分別是55人和45人。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都沒有成行。同時還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説是要兩面都要俱到。(1)班的女孩子人數比較多,管理起來相對方便一些。(3)班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只相差1個人,半托佔了三分之二,全託佔了三分之一。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要注意加強學生在校寫完作業的效率。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8、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9、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以內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識數的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事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五、改進教法提高教學質量的設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益。

(一)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在本學段的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要防止學生的合作流於形式,強調在個人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以及通過合作與交流來開拓思路。

(三)加強估算,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法時,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探求計算結果,而不宜教師首先示範,講解豎式筆算的法則和算理,限制學生的思維。

(四)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本學段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態度都處在淺顯的階段,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綜合應用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與合作學習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下面案例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在評價學習的過程時,要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考察學生的數學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能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察。對學生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地與同學合作、是否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是否願意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等方面考察。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和問題情境,隨時瞭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過程的評價,通過平時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夠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等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6

一、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一年級數學,本班共有學生60人。由於剛離開幼兒園,進入國小開始學習生活,孩子們短時間內還不是很適應,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帶着幾年幼兒園生活所養成學習和生活習慣。如:上課隨意走動;隨意説話,不聽老師指揮;讀、寫方面的要求等。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一起慢慢引導,讓每個孩子都能儘快適應國小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按照一年級剛入學兒童的學習水平,一年級上冊教材具體安排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包括。具體如下:

(1)數與代數領域。知識與技能:認識20以內的數。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包括連加、連減);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認識鐘面及鐘面上整時。解決問題:聯繫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解決求和、求剩餘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領域。知識與技能:比較物體的長、短,高、矮,大、小,輕、重。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解決問題:簡單幾何體的分類。確定和描述物體所在的相對位置。

(3)統計與概率領域。知識與技能:物體的簡單分類。象形統計圖。簡易統計表。解決問題:對簡單事物進行分類、整理,用象形圖或簡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結果。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説明。

(4)實踐與綜合應用。有趣的拼搭(實踐活動)。豐收的果園(綜合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愉快的週末(綜合應用本冊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與過去的第一冊教材相比,不僅“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有許多變化,而且還大幅度增加了“空間與 圖形”、“統計與概率”這兩個領域的內容,並加強了實踐活動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適應課程改革與學生髮展的需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各數;聯繫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 實際問題。認、寫20以內的數,讀、會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掌握 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知道幾和第幾,初步學會用數表示事物的順序。認識數0,體會0的含義,知0在生活中的一些簡單應用。認識符號>、<和=的含義,能夠用符號或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以及相應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初步感受簡單的估計方法。初步學會解決把兩部分合起來求一共是多少或從總數裏去掉一些求還剩多少的單實際問題。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分針,會正確説出鐘面上整時的和接近整時的時刻。 能判斷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輕重。能探索一些簡單現象中隱含的規律。

(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比較簡單物體的長短和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能用學過的方位詞描述簡單的物體位置關係。能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在日常生活中初步感知它們的基本特徵。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形狀的物體。

(3)聯繫具體情境,經歷把物體進行分類和整理的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簡單的象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結果回覆一些簡單的問題。能根據物體的用途、顏色、形狀或其他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整理。 初步體會收集、整理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表示分類整理後的數據。能根據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回答一些簡單問題。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認識常見的幾何形體的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的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初步體會統計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簡單的分析、推理,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或問題,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情產生好奇和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 與生活的聯繫,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三.教學重點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四、教學措施

1.把解決問題寓於認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統計內容的教學過程中。

2. 安排兩次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提出 並解決數學問題。

3.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

4.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 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

5.聯繫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較多的用實物、圖形、 小棒、數字表示數的內容,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 並用數交流信息。

6.通過交流算法相互影響、相互吸收、相互評價,為學生 保留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選用算法的空間。

五、課時安排:

一. 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1課時

三. 分一分1課時

四. 認位置1課時

五.認數(一)10課時

六.認識物體2課時

七.分與合6課時

八.加法和減法21課時

九.統計1課時

十.認數(二)5課時

十一.認識鐘錶1課時

十二.加法5

十三.期末複習4課時

數學, 國標, 教學計劃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以第三次全教會《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致力於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特擬定以下教學計劃。

二、班級分析

本班有學生xx人,其中女xx人,男xx人。學生行為習慣差別大,活潑好動好玩,思維活躍,表現欲強,但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學生課堂生活及教學常規不很樂觀。個別學生比較懶散,好動。大多家長很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學業指導上有點力不從心。

三、教材編排與特點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首先編排漢語拼音,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後是識字(一)、10篇課文,接下來是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5課,每課認字11—14個。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繫。在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

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1、綜合性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例如,在學習漢語拼音階段,適當出現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獲得成就感,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練習設計也體現了語文綜合性的特徵,設計了讀讀説説、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聽説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融合溝通。

2、科學性漢語拼音、識字、閲讀、口語交際的編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以識字和寫字為例,要求認的字都是最常見的,要求寫的字都是最簡單的。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生活最密切的“爸、媽、我”。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是出現頻率最高、最常見的400個字。此外,識字的安排重視漢字本身的規律,形式有象形字、會意字、按事物歸類識字等,在識字的同時瞭解漢字文化,認識身邊的事物。要求寫的100個字,嚴格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獨體到合體的順序編排,每課只寫3—4個字。結合漢字的書寫指導,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打好寫字基礎,使每個學生不僅能把字寫對,而且能把字寫好。寫字與識字不同步,這是本冊教材的`重要特點之一,目的是尊重識字和寫字的各自規律,識高頻字、與兒童生活關係密切的字,寫簡單的字、筆畫少的字。表面上看識字和寫字是脱節的,實際上在寫字時不但能夠複習鞏固前面認識的字,而且有利於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功,打好寫字的基礎。

3、時代性教材內容豐富,具有時代感。如,計算機、超市等富有時代氣息的內容,反映城市、農村生活以及科學常識的內容,在第一冊教材中均有所體現。有表現家庭生活的《在家裏》,表現課餘生活的《操場上》,表現農村生活的《菜園一片好風光》,表現科學常識的《小松鼠找花生》。教材還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具有現代人的品質。如,《自己去吧》教育獨生子女不要過多依賴父母,要大膽實踐;《平平搭積木》表現兒童關愛他人的美好心靈;《爺爺和小樹》藴含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因素,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環保教育。上述內容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4、趣味性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玩中學、主動學的編排意圖。如,課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是連環畫形式的課文,圖文並茂,符合兒童心理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兩課全文不注音,文中出現的幾個生字,由學生自己想辦法認讀。這樣,既可以使學生得到自學成功的樂趣,又可以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練習作了很大改進,加強了參與性,增加了趣味性,有拼一拼、貼一貼、畫一畫、塗一塗、做一做、演一演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遊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此外,教材的呈現方式和語言,力求生動活潑,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愛看、愛讀、愛寫、愛做。

5、彈性教材注意符合我國國情。針對我國地域遼闊、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教材內容兼顧城鄉,難度適中,為教師和學生留有選擇、拓展和創造的空間。在識字方面,教材採用種種方式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識字,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頂。如語文園地中鼓勵學生識記常見姓氏和同學的姓氏,鼓勵學生認字。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認識常用漢字380個,其中會寫16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使學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8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閲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五、學習目標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説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閲讀

1、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説普通話,逐步養成説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六、具體措施

(一)入學教育

入學教育的四幅圖畫為學生提供了觀察講述的材料。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畫面,講述圖意。另外,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要把觀察圖畫,講述感受結合起來,指導學生認識校園,瞭解學校常規,熟悉校園周邊環境。對讀書、寫字姿勢的指導,起步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讓學生模仿圖畫中的國小生練一練。在以後的長期教學活動中,都要注意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斷督促檢查,常常提醒。

(二)漢語拼音

教學漢語拼音部分,首要任務是學拼音,其次是認識字,再次是讀兒歌。要保證主要任務的完成。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找一找圖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過觀察圖畫,引出本課要學的字母和音節。還可以引導學生把帶調的音節和口語中的詞語聯繫起來,説一個詞或一句話,以鞏固這些音節。做到觀察圖畫、學習拼音和説話訓練的有機結合。拼音教材中編排的一些兒歌,只要在教師的領讀下讀熟即可,不要求學生背誦,更不宜分析講解。

(三)識字、寫字

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方法;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行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學習,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識記漢字。還要倡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並注意提供機會,讓學生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與成果。在一年級起步階段,要打好寫字的基礎。教師要具體指導字的基本筆畫、筆順規則,要邊指導,邊示範,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寫字貴在精,而不在多。

(四)閲讀

低年級閲讀教學,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最好還能讀出感情來。教師要重視指導朗讀,還要重視範讀的作用。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學生讀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要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古詩教學,要順應兒童的年齡特點,以讀背為主。

(五)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

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的題目,主要應由學生獨立完成,有些題目,要倡導合作和相互交流。在進行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的教學時,教師應鼓勵獨立思考,引導發現,舉一反三,形成能力。

(六)口語交際

教師要根據每次的口語交際的要求,發揮圖畫的作用,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插圖。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説説每幅圖的圖意,再討論。進行口語交際教學,要重視創設情境引入話題,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要體現由説得少到説得多、由説得不大好到説得比較好的訓練過程。還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編排體系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識字”“漢語拼音”“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四幅圖,幫助國小生了解學校生活,瞭解學習常規。接着是識字(一)。先讓國小生認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然後是4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識字(一)和識字(二)兩個識字單元各5課,每課認字12-14個。14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繫。在每個單元之後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4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國小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教材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要求認識的字是隨文呈現的常用字常見字,而要求寫的是按筆畫的難易進行分類編排的,每課要求寫的是3-4個字,但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學過的課文中,都是前文所認識的字,這樣的編排就需要教師花費一定的時間幫助國小生複習鞏固前文已認的字,寫字的要求很嚴格,要求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嚴格按筆順規則寫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寫會説。漢字的筆畫名稱表在課本的119頁。

通過教學體會到,國小生認字需要不斷鞏固,寫字要嚴格訓練按筆順寫。

(二)教材特點

1.綜合性

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識字寫字、閲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興趣、能力、習慣等方面做好奠基。內容的安排、學習能力的培養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學拼音階段就出現了短語、句子和兒歌,把學拼音、識字、發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養了國小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又如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設計了讀讀説説、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內容和形式,體現了語文能力的整體發展和學科的溝通與融合。

2.科學性

內容的編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以認字和寫字為例,要求認的字都是常見的,出現頻率是最高的;要求寫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簡單的。實行認字分開,多認少寫。

3.時代性

這冊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富有時代的氣息。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現了愛國的主題;《自已去吧》體現了自主鍛鍊的願望;《借生日》、《平平搭積木》讚揚了關愛他人的品格;《爺爺和小樹》、《小熊住山洞》藴含着保護環境的教育因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環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塗、畫、拼、擺等遊戲中鞏固知識,啟迪心智,培養動手能力。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大量採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説”、“我會畫”、“我會連”等形式激發興趣、培養自信。

5.適用性

本冊教材內容兼顧地方,難度適中,分量適當,為教師和國小生留有拓展和創造的空間。

(三)教材內容結構及特點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3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縱觀整冊教材有如下特點:

(1)、教材採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閲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漢語拼音、識字、閲讀、口語交際的編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律。

(3)、這冊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不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教材中安排的各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都有助於國小生在遊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5)、針對我國地地域遼闊、文化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國情,本冊教材內容兼顧城鄉,難度適中,分量適當,為教師、國小生留有拓展和創造的空間。

(四)教材的重難點分析

(1)、重點:

a、漢語拼音是國小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b、認識常用漢字3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c、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難點:

a、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國小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b、識字量的增加,是國小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c、如何引導國小生積累語言,在閲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4、通過學習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能用拼音正確拼讀生字詞,認識3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喜歡閲讀,樂於與他人交流。能用普通話積極參加口語交際。

(五)單元教材分析:

(1)、入學教育

本課由四幅圖組成,我們可分三步進行教學。第一幅圖以“我上學了”為主題,展示了開學之際校園內外歡樂、有序的場景,通過觀察畫面,講述圖意,國小生可以初步瞭解學校生活的一些側面,感受老師的親切,並學習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

第二幅圖以“我是中國人”為主題,可以幫助國小生初步瞭解增強國小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體會祖國小主人公的自豪感,培養從小樹立好好學習,長大之後為祖國做貢獻的志向。

第三幅圖一“我是小國小生”為主題,可以幫助國小生慢慢適應小國小生活,從幼兒園的學習狀態向小國小生的角色轉變,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

第四幅圖以“我愛學語文”為主題,把正確的讀寫姿勢和執筆方法教給國小生,為養成良好的習慣打下基礎。

當然,我們都很明確養成教育要不斷督促檢查、常常提醒。延伸到今後教學的方方面面。

(2)、漢語拼音

這部分教材把學習的內容(拼音、短語、句子、兒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每課都有一幅意境優美的情境圖,藉此圖學拼音,培養觀察能力,發展兒童語言,增強學習興趣。學習的首要任務是拼音,其次是識字,再次是兒歌。

1-2課學習6個單韻母及2個聲母(YW),通過觀察,先讓國小生説出相關的音節,掌握髮音的方法,讀準四聲,藉助兒歌和圖形識記字形,瞭解yiwuyu整體認讀。

3-4課學習8個聲母,認識8個生字,會讀兒歌,掌握拼讀技巧(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兩連猛一撞),學習生字,只要求認識,結合語言環境和情景大致瞭解意思,不要求書寫,不作字形分析,整體識記。兒歌主要是鞏固拼音,只要求熟讀,為了激發興趣,加強記憶,可配上動作表演讀。學習情景圖中的詞語時,可以讓國小生觀察想象,用上這些詞語編1-2句話的短故事,這樣可以把鞏固拼音,識記生字,發展語言綜合起來學習。

5-8課學習13個聲母,認識22個漢字,9首兒歌,學習方法大致相同,但要解決好四大難點:第一是三拼音節怎樣讀怎樣分辨;第二是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分辨;第三是“jqx”與“”的拼寫訓練;第四是整體認讀音節怎樣讀,重點要加強拼讀音節練習。

9-13課學習9個複韻母,9個鼻韻母,6個整體認讀音節,認識40個生字,5首兒歌,一些句子。要加強分類複習。

學拼音,要求讀準聲音、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根據具體情況大約只有70%的同學能過好關,30%的同學只有在課後的學習中不斷鞏固。

(3)、識字、寫字

本冊要求認識的字300個。上不封頂,也要保底。新教材的識字要求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識字量是為了提早閲讀,國小生只要能把所認識的漢字用於閲讀就可以了,既不要求書寫,也不要過細地分析字形,可採取活潑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多次再現,從整體上識記字形。

在教學中,可適當滲透一些識字知識和方法,可藉助已有的知識採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一猜”的方法進行識字,要倡導國小生在生活中識字,並注意提供機會,讓國小生交流課外識字的途徑與成果。

識字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識字是一個由生到熟,在復現中鞏固的過程,要尊重國小生的個性差異;我們不必強求每個同學同時過關,有30%-40%的同學是不能當堂過關的。

識字教學要嚴格按教學用書中“學習目標”的要求進行教學,不要提高要求,按要求認識筆畫,認識偏旁,筆畫名稱表在課文的119頁,漢字常用偏旁名稱表在教學用書的120頁,有少量的變動,新的教材要用新的名稱進行教學。

(六)本冊教材的基礎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環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塗、畫、拼、擺等遊戲中鞏固知識,啟迪心智,培養動手能力。在課後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大量採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説”、“我會畫”、“我會連”等形式激發興趣、培養自信。

(七)學完本冊教材應達到的水平。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説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3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閲讀

1.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説普通話,逐步養成説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漢語拼音

①、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23個聲母,24個韻母,4個聲調和16個整體認讀音節,能正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②、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説普通話。

(2)識字與寫字

①、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②、認識常用漢字3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③、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正確的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莊、整潔。

④、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閲讀

①、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②、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③、學習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閲讀。

④、對於讀物中感性趣的內容,樂於與他人交流。

(4)口語交際

①、學會説普通話,逐步養成説普通話的習慣。

②、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③、能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④、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

2、過程與方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國小生藉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繫,提倡國小生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尊重國小生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相信國小生能夠應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積極提倡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起玩識字、組詞的遊戲或一同製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國小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在口語交際教學之前,要提早佈置準備工作。在教學時,重視情境的創設,通過多種方式引起話題、激發國小生的交際興趣。在交際過程當中,積極參與到國小生的交流中去,為國小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對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國小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環境、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養國小生關愛他人、尊老愛幼的思想品質,對國小生進行良好的啟蒙教育。

三:教學進度安排表

日期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9.1---9.2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8

一、學情份析

本學期由於一年級的學生剛踏入國小,對國小數學的熟悉未幾,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都還沒有構成,所以,一年級教學上冊教學任務的計劃,我是按本班學生的學習基礎低和學習習慣還沒有構成制定的。

二、全冊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預備課;位置;1——5的熟悉和加減法;熟悉圖形(一);6——10的熟悉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熟悉;數學樂園;熟悉鐘錶;20之內進位加法;總温習。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熟悉立體圖形,和初步熟悉鐘面,使學生取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利用數學的愛好和信心。

三、全冊教學要求

1、熟練地數出數目在20之內的物體的個數,會辨別幾個和第幾個,把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把握10之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熟悉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份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之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題目。

4、熟悉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熟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6、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進步學習數學的愛好,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7、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平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全冊教學重點、難點

10之內的加法和20之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份內容和20之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熟悉數的計算的開始。在平常生活中有廣泛的利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畢生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把握。

五、改進教法進步教學質量的假想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進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動身,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換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縱、歸納、類比、猜想、交換、反思等活動,取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惟能力,激起學生的學習愛好,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合適學生髮展的教學進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要因地制宜、公道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步教學效益。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9

第一單元

(準備課)

1、通過幾個數數,初步瞭解數數的情況,學會數數的方法。

2、瞭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3、通過操作,初步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4、掌握數數的方法,按一定順序指導數數。

5、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6、掌握數數的方法

7、初步瞭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不能有序地進行數數。

8、不能熟練地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去比較物體的多少。數字歌瞭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實踐操作法多媒體課件

第二單元

(位置)

1、通過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基本含義,初步感覺它們的相對性。

2、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正確辨別“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對性。正確辨別“上、下”“前、後”“左、右”的位置及其相對性正確辨別“左”“右“及其相對性數學常識“菲爾茲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實際體驗法多媒體課件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認、讀、寫1——5各數,認識“>”“<”和“=”,用“>”“<”和“=”正確比較1——5各數的大小。

2、自然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

3、5以內數的組成。

4、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用加法計算。從一個數裏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運算用減法計算。根據數的組成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5、0可以表示什麼也沒有,還可以表示起點。

6、0加幾,仍等於幾;0減幾,仍等於幾;0加0等於0,0減0等於0;相同的兩個數相減,結果還是0。

7、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8、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9、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10、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的市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11、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正確地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1、1——5的基數含義和寫法。

12、認識符號“>”“<”和“=”,會正確地比較5以內數的大小。

13、會區分“幾個”和“第幾”。掌握5以內各數的組成。

14、知道加減法的含義,能正確的市場計算5以內的加減法。

15、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正確地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1、“>”和<”

記住比較大小的時候開口對準大數。

16、“幾個”和“第幾”含義的混淆。加號的來歷

“0“的來源瞭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比較法

直觀演示多媒體課件

第四單元

(認識圖形(一))

1、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4、初步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6、初步建立圖形之間的關係。圓柱的判斷。趣味知識:聰明的小猴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觀察法

動手操作多媒體課件

 第五單元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能熟練地數出6---10各數,會正確地讀、寫這些數,並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的位置。

2、掌握6---10各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進一步認識“>”“<”和“=”的含義,知道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數的加減法。

5、比較熟練地進行10以內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

6、會用1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7、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講究衞生等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8、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9、正確書寫6—10,掌握6——10的計算方法。

10、能正確、迅速的口算,培養數感。

11、使學生會正確地口述題意並列式計算。

12、使學生能熟練掌握6——10的組成。

13、進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14、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15、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16、正確書寫6—10,掌握6——10的計算方法。

17、能正確、迅速的口算,培養數感。

18、使學生會正確地口述題意並列式計算。

19、使學生能熟練掌握6——10的組成。

20、進一步提高口算6_10的加減法的正確率和速度。

21、使學生掌握運算的順序和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

22、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趣味知識:蹺蹺板上的數學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比較法

第六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1、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初步認識“個位”“十位”,初步瞭解十進制;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

3、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4、正確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5、掌握數的組成及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6、正確書寫11——20各數。

7、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8、熟練解決兩數中間間隔問題。

9、正確數出圖中人和物的數量。

10、掌握數的組成及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11、正確書寫11——20各數。

12、熟練地口算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13、熟練解決兩數中間間隔問題。

14、10加幾、十幾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趣味知識:奇妙的數字“2”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演示法

討論法多媒體課件

第七單元

(認識鐘錶)

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辨析能力。

4、使學生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5、使學生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是將的良好生活習慣。

6、使學生掌握看整時的方法,學會看整時。

7、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是將的良好生活習慣。區分時針和分針鐘錶的由來養成守時、惜時的好習慣。觀察法

第八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在理解?理的基礎上,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3、通過學習數學,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正確計算9加幾。

5、理解“湊十法”。掌握用“想大數加小數”的方法口算小數加大數。

6、正確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的題目。

7、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8、對同一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9、能夠利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10、正確計算9加幾。

11、理解“湊十法”。掌握用“想大數加小數”的方法口算小數加大數。

12、正確熟練地計算5、4、3、2加幾的題目。

13、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14、對同一個問題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

能夠利用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15、數位對齊

16、進位的方法及熟練掌握。

趣味知識:聰明的高斯培養合作意識和方法,激發求知慾,體驗成功的喜悦。實際操作法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0

單元教學內容:

認識物體和圖形(第32頁――――第37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初步認識。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立體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知識的引入―――知識的教學―――知識的應用,符合學生掌握知識的規律,在知識的引入和運用上,要注意體現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生活化。在這部分知識中,應考慮到學生認識事物都有一個從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所以對於每一種圖形,都要按三個層次進行:從實物引入――抽象為一般模型――給出圖形名稱。

最後,讓學生説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使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描述所處的生活空間,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平面圖形的初步認識這一部分知識要求充分利用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係來引入平面圖形,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新知識。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通過、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5、在愉悦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單元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法: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學法:

操作法、小組合作學習、想像

單元課時安排:

2課時

1、認識立體圖形…………………………………1課時

2、認識平面圖形…………………………………1課時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1

Ⅰ、班級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一年級2個班數學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幼兒園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不夠好。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要讓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Ⅱ、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準備課:數一數,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後、左右;1-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 ;數學樂園;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複習。

2、教材編寫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己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是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是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Ⅲ、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安排

1、準備課 ----------- 4課時;

2、位置---------- -------- 6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 10課時;

4、認識圖形 (一)------- 3課時;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5課時;

6、1—20各數的認識------ 10課時

7、認識鐘錶----------- 3課時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課時;

9、總複習 ---------------- 10課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我班有73名學生。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因為學前班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強養成教育。學生們都活潑可愛,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整體上是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

二、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進位加法,用數學實踐活動。

1、根據《標準》調整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了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和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的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數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採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

三、目的要求:

1、熟練的數出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名稱,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減法;會解決一些實問題。

3、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認識鐘面,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四、教學措施

1、由於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年齡比較小,對學校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時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鼓勵良好行為,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

2、剛入學學生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可能有些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簡單數學知識,教師根據班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適時調整教學進度,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3、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4、儘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6、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和家長積極溝通,做到對學生的養成教育系統化。

五、教學時間周安排

周、次、時間、內容

第一週、9月1日—9月7日、第一單元:可愛的校園-快樂的家園

第二週、9月10日—9月14日、玩具-文具

第三週、9月17日—9月21日、第二單元:動物樂園-比高矮

第四周、9月24日—9月29日、比輕重-第三單元:有幾輛車

第五週、9月30日—10月7日、國慶節

第六週、10月8日—10月12日、摘果子-跳繩

第七週、10月15日—10月19日、可愛的企鵝-乘車

第八週、10月22日—10月26日、整理與複習-第四單元結束

第九周、10月29日—11月2日、第五單元

第十週、11月5日—11月9日、期會考試、第六單元

第十一週、11月12日—11月16日、第七單元:捆小棒-有幾瓶牛奶

第十二週、11月19日—11月23日、有幾棵樹-買鉛筆

第十三週、11月26日—11月30日、飛行表演-美麗的田園

第十四周、12月3日—12月7日、整理與複習和第八單元

第十五週、12月10日—12月14日、第九單元:統計

第十六週、12月17日—12月21日、期末總複習

第十七週、12月24日—12月28日

第十八週、12月31日—1月4日

第十九周、1月7日—1月11日

第二十週、1月14日—1月18日、期末考試、期末工作

第二十一週、1月21日—1月25日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3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9個單元:

1、位置;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圖形的拼組;

4、100以內數的認識;

5、認識人民幣;

6、100以內的加分和減法;

7、認識時間;

8、找規律;

9、統計。

二、教學重點、難點。

1、100以內數的認識。

2、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三,編寫意圖

這冊實驗教材的編寫,是以《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國小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編排。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反應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同時,還繼承了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學生在獲得教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的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盒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逐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展和欣賞數字美得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數的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與態度方面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數學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逐步樹立學好數學動的自信心。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數同學興趣濃厚,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能力差,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地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五、教學措施:

1、勇於創新,堅持認真教學。

2、因材施教,選用有效地教學方法。

3、對學生進行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對後進生的輔導。

六、課時安排

1、位置 4課時

2、20以內退位減法 12課時

3、圖形的拼組 2課時

4、100以內數的認識 8 課時

5、人民幣的認識 4課時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5課時

7、認識時間 3課時

8、找規律 4課時

9、統計 3課時

10、總複習 5課時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4

一、教材簡析:

一年級上冊教科書一共編排十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大致能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單元到第三單元,依次是“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分別讓學生在具體情境裏數物體的個數,比物體的長短(高矮)或輕重,把若干物體按比較明顯的特徵進行分類。這三個單元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起步,之所以編排在國小數學教學的開頭,主要原因有三個:①“數”“比”“分”都是學生在幼兒時期進行過的活動,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前教育時往往要進行這些活動,已經有了最初步的活動經驗。把“數”“比”“分”等活動作為教材的起始內容,有利於數學學習和幼兒活動的銜接,實現從幼兒到學生的過渡。②觀察、計數、比較、分類是數學教學經常開展的活動,是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常用方法。學生具有這些活動的經驗與能力,將對他們的數學學習產生長遠的影響。把這些活動編排在國小數學教學之初,是開發並積累學習資源,有利於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的形成。③在這三個單元裏沒有需要記憶的數學知識,沒有讀、寫、算的練習任務,寓數學思想方法於有趣的學習活動之中,學生可以輕鬆愉快地學習數學,有利於形成學習數學的熱情。第二部分是第四單元到第十單元,本學期要新授的數學知識都在其中。在“數與代數”領域,主要教學20以內的數、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在“圖形與幾何”領域初步教學上下、前後、左右等位置關係,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簡單幾何體。在“統計和概率”領域教學簡單的分類,包括分類的作用和方法。在“綜合和實踐”領域安排了“有趣的拼搭”和“豐收的果園”兩次活動。第三部分是第十一單元,在期末有重點地整理一學期所教學的數學內容,幫助學生在複習中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

二、教學要求: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20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與事物的順序和位置;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感受並認識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能判斷一些常見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

2、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簡單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繫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的算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説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具體的數描述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物,並進行交流;能用長短、大小、輕重説明和交流一些簡單物體的特徵;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用分析或計算的方法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實際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

4、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學的方法描述某些現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在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和與他人合作、交流中,體會學習數學的過程,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初步萌發探究數學問題的意識;能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經歷發現和改正數學活動中錯誤的過程,願意在他人的幫助、指導下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三、教學重點:

1、經歷從實際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感受並認識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能判斷一些常見物體的大小、長短、輕重。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

2、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事物的多少,簡單物體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繫,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繫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的算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説明自己的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四、教學難點: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具體的數描述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事物,並進行交流;能用長短、大小、輕重説明和交流一些簡單物體的特徵;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用分析或計算的方法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繫實際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

五、教學措施:

1、吸引學生進入問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重視學生數感的培養,注意聯繫實際理解數的意義,引導學生用學到的數描述身邊的事情和用數交流信息,鼓勵學生為解決問題選擇適當的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3、教材注意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操作、推理、交流等學習活動,把動手實踐、獨立探索、合作交流看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形成數學學習的積極感情。

六、課時安排:

一、數一數……………………………1課時

二、比一比……………………………1課時

三、分一分……………………………1課時

四、認位置……………………………1課時

五、認識10以內的數…………………10課時

六、認識圖形(一)……………………1課時

有趣的拼搭………………………………1課時

七、分與合………………………………7課時

八、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19課時

豐收的果園………………………………1課時

九、認識11~20各數……………………4課時

十、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十一、期末複習…………………………4課時

新人教版國小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5

一、班級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剛從幼兒園跨入國小的學生生活,他們對國小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好學,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樂於參加各種數學學習活動,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對數學有着一定的求知慾,所以在本學期的數學課上,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不怕錯誤,具有問題意識,鍛鍊他們的思維、口頭敍述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快樂學數學的心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本冊教學工作的重要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與合,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本冊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裏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教學目標(包括知識、智能、情意)

1.知識與技能方面。

(1)結合現實場景,經歷數數並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聯繫實際問題認識加法和減法,探索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能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簡單的求和與求剩餘(或另一部分)的實際問題。(2)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長短、高矮;聯繫生活經驗初步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通過觀察、比較,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3)能根據物體的數量、形狀、顏色或其他標準,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分類。

2.數學思考方面。

(1)在認數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在數物體個數的活動中,認識數的含義,學會用具體的數描述簡單的事物;在操作學具的活動中感受數的組成,具有初步的分與合的思想,發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比較兩種物體個數、比較兩個數大小的活動中體會初步的對應思想,掌握簡單的比較方法,具有用語言或符號描述數的大小關係的初步能力。

(2)在理解加法和減法含義以及探索加、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通過分析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數量關係,選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計算,初步學會有根據地思考;通過對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計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初步感受思維活動的條理性;通過在多樣化算法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體會思維過程的靈活性。

(3)在認識常見幾何形體的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形狀、大小等特徵,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4)在把不同物體分類、整理的過程中,初步培養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識。

(5)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際情境和問題,初步感受數學抽象和簡單推理的意義。

3.解決問題方面。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交流生活中的簡單事物。

(2)初步學會從實際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並聯系已經掌握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些不同方法。

(3)能與同學交流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方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教師的幫助與鼓勵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與興趣,有喜歡數學學習的情感體驗。

(2)在數學探索活動中,體會數學思考方法的合理性,感受數學思考的價值。

(3)能在教師與同學的幫助下,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一些困難,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初步具有學好數學的信心,初步具有獨立思考並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

(4)在觀察、操作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知道數學能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本冊的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難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數概念的建立。

五、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探索規律。

4、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輔差工作,特別是後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六、課時安排

1、數一數1課時

2、比一比1課時

3、分一分1課時

4、認位置1課時

5、認識10以內的數 10課時

6、認識圖形(一) 2課時

7、分與合 7課時

8、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20課時

9、認識1120各數 4課時

10、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1、期末複習4課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