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通用8篇)

來源:文萃谷 7.29K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通用8篇)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的再現和在教學中的活動和分類,讓學生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能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

2.能力目標: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體驗平移和旋轉的價值,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物體或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

教學難點:判斷圖形平移的距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課件演示物體的平移和旋轉,引入課題。

1、課件演示物體運動的圖片,你能把它們分類嗎?手勢表示平移是怎樣運動的?旋轉是怎樣運動的?

2、板書:平移和旋轉。

3、揭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

(1)做想想做做第1題。説一説那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那些物體的運動是旋轉?

(2)找一找生活中還有那些平移和旋轉的現象。請生先自己想一會兒,在小組中交流。再彙報交流。

(過渡:廣西梧州福港樓平移工程,試講一幢重達14800多噸重的九層商住樓平移了35.62米,且旋轉了2.8度,作為最終的世界平移工程入選吉利斯世界紀錄。)

2、探究圖形在方格圖上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離。

(1)課件出示小房圖,提問:小房圖向(  )平移了(   )格。

請生先觀察,出示灰太狼、小蜜蜂和小老虎的話,你認為誰説的有道理呢?請生髮表自己的看法並講理由。課件演示小房圖向右平移了6格。根據學生回答可以強調找對應點來判斷最簡單。

(2)完成金魚圖和火箭圖。請生説一説你是怎樣判斷的。

3、深化認識,在方格圖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1)你能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後的圖形嗎?動筆試試看。

(2)全班交流畫法。

(3)畫完後怎樣檢驗畫的對不對呢?

(4)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

三、實際運用,拓展提高。

1、那幾號小魚圖經過平移能夠和紅色小魚重合?

2、要想2號4號6號小魚與紅色小魚重合,它們必須怎樣運動?

3、7號圖經過平移和旋轉後能夠與紅色小雨重合嗎?

四、全課小結。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從學生的實際生活感知出發,從學生身邊的現象出發,引入新課,讓學生從感知中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

一、創設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1、我在通過學生對生活中火車、觀光電梯、風扇葉片、飛機螺旋槳,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再現,讓學生感受平移和旋轉。在此基礎上,促使學生正確區分平移和旋轉。觀察感知,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突出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如:在引入“平移和旋轉”時,出現視頻,有學生根據生活常識來演示這些物體的運動方式,進而講不同的運動方式加以區分,根據各自的特點得出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初步瞭解了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徵。緊接着有學生先想象再用手勢演示,在頭腦中構建起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

2、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動態的電動、推拉窗、電風扇梯、時鐘、帆船運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類並用手勢比畫各種物體的運動方式,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從而形成表象,引出課題。學生會發現數學就是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學會數學地看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也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二、直觀演示,巧妙突破教學難點。

距離是也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常常為認為兩個圖形中間空了幾格,就是平移了幾格。“對於數一個圖形平移的格數,學生是很難想到只要去數某個部分移動的格數就可以了。為讓學生主動學習,我創設認知衝突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動手移一移數出平移的格數,然後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學生合作探究——最後交流驗證總結出“找對應點”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猜想——探究——驗證”的學習過程,在學會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數學探究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材只為學生提供了生活中一小部分的“平移和旋轉”的實例,同時教材又是靜止的、平面的。為了克服教材的侷限性和單一性,這節課我結合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更為直觀,更為生動地體驗。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 2

設計説明

1.為學生提供豐富而典型的學習資源。

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藉助直觀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觀察與操作、生生交流和師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資源,同時又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注重操作活動與數學思考相結合。

鑑於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要使學生認識、理解圖形的運動這樣抽象的概念,必須結合現實生活的實例幫助學生認識、理解軸對稱圖形以及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同時要注重操作與思考相結合。為了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經驗,本設計讓學生在玩一玩、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的`活動中理解軸對稱圖形,認識圖形的平移及旋轉現象;在學一學中感受其特徵;在説一説中列舉生活中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在做一做中不斷深化體驗。同時通過有效地提問做引導,便於在操作活動中落實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長方形的紙 剪刀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引入: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們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能從中發現許多的知識。(課件出示教材28頁主題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們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有趣的現象? (學生觀察,自由回答)

2.過渡:是啊,在遊樂場裏,空中飛舞着的蜻蜓風箏和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裏面就藴涵着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數學王國,去探索有趣的數學知識吧!

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遊樂場情境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觀察並説一説有效地打開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儘快地進入到學習狀態。

2、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現特點,認識對稱現象。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樹葉、蝴蝶、城門圖片。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等方面進行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這些圖形有什麼特點?

(2)組織學生交流彙報自己的發現。

預設

生1:樹葉以中間葉脈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2:蝴蝶以中間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生3:城門圖片以中間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3)根據同學們的彙報,組織學生討論:這些圖形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這些圖形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説如果沿圖形中間所在的直線對摺,摺痕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4)理解“對稱”的含義。

像圖中的樹葉、蝴蝶、城門這樣,沿某一條直線對摺後,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具有這種特徵的物體或圖形,就是對稱的。

2.列舉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1)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還有很多,誰能舉例説説?

(2)欣賞對稱圖形。(課件出示:五角星、京劇臉譜、蜻蜓、雪花、剪紙等等)

(二)動手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運用對稱的知識,跟老師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課堂活動卡)

(1)折一折: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摺。

(2)畫一畫:在對摺後的紙上畫線。

(3)剪一剪:沿着剛才畫的線剪一剪,剪後展開,會得到一件上衣的圖形。

2.剪其他圖形。

(1)選擇松樹、桃心、葫蘆三種圖形中的一種,自己動手剪一剪。

(2)學生操作,集體評價。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 3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感知身邊的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

2、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4、結合圖案的欣賞與設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等圖形變換在設計圖案中的作用,培養對圖形的知覺能力和審美情趣。

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實例,感知平移、旋轉、對稱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4、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計劃課時:6課時

課題:第一課時

對稱圖形——對稱圖形、對稱軸

課後反思、

修改意見、閃光點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

教具準備:

學具準備:

課本第12、13頁內容,第14頁“試一試”及相應的練習。

1、結合欣賞民間藝術的剪紙圖案,以及服飾、工藝品與建築等圖案,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2、通過摺紙、剪紙、畫圖、圖形分類等操作活動,體會對稱圖形的特徵,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要挖掘和利用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充分感知平移、旋轉和對稱現象。

剪紙藝術作品、電腦課件、剪刀、油畫棒等

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教學建議:

一、組織活動,揭示課題:

1、教師用一張白紙,對摺,在白紙一邊任意畫出一個圖案,塗上顏色,然後將這個圖案印到紙的另一邊,成為一個對稱圖形。(可做一、二幅)

(圖案要求:畫面簡單,線條簡捷,顏色清晰)

2、通過觀察,揭示課題:

(1)讓學生説出教師剛才作畫的特點及這些圖案的特點。如果請你給這些圖形起一個名字,你會取個什麼名字?

(2)教師揭示課題:這些圖形都是對稱圖形。(板書:對稱圖形)

二、認識對稱圖形:

1、在生活中,我們會看到許多的對稱圖形,(可展示民間剪紙藝術,實物或書上第12頁。)

2、學生動手操作:(書上第12頁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張白紙,對摺,並照書上的樣子畫上圖案,然後用剪刀剪下,打開。

教師告訴學生:這就是對稱圖形。

3、認識對稱軸:

(1)告訴學生:剛才對摺時出現的摺痕,就是這幅圖的對稱軸。

(2)提問:對稱軸有什麼作用?(小組討論)

(3)試一試:如果不沿對稱軸對摺,圖形左右兩邊會不會完全重合?

4、猜一猜,剪一剪(書上第12頁)

(1)猜一猜:圖中這些圖形是什麼?

(2)想一想:怎樣才能剪出一個完整的圖形?

(3)試一試

5看一看,説一説(書上第13頁)

三、課堂活動:

1、書上第13頁: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圖形是對稱的?

2、書上第14頁“試一試”1—3

四、鞏固練習:

1、書上第14頁“試一試”4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比較,掌握什麼是平移以及圖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進行平移。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數學活動,增強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圖形的平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積累成功的體驗。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進行平移。

【難點】

能對圖形平移過程中的距離進行準確判斷。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老師做關窗、拉黑板的動作。

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是什麼現象嗎?引導學生説出:這是平移現象。

追問:你還能説出生活中有哪些關於平移的現象?學生答:升旗,纜車,火車在筆直的鐵軌上開等。

2.生成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題1圖。

先讓學生説出虛線部分和實線部分表示的是什麼意思。

提出問題:下面的小船圖和金魚圖分別是怎樣運動的?它們的運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2)教師動畫演示小船圖和金魚圖運動的過程,讓學生觀察,感受平移,並強調平移的'方向。

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都進行了平移,它們是朝哪個方向平移的呢?學生觀察得出: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

(3)認識平移的距離。

提問: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它們的運動有什麼不同嗎?引導學生髮現:小船圖平移的距離比金魚圖遠一些,並數一數。(引導:數一數,小船圖向右平移了幾格?)小組交流討論,教師巡視,進行糾錯。之後組織全班交流。師質疑:有位同學數出兩艘小船之間的距離是4格,他認為平移的距離就是4格,你覺得對嗎?引導學生得出:4格只是兩艘小船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離。追問:剛才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了怎樣數平移了幾格的方法,誰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麼數的?

引導學生進行彙報交流,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數法,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和判斷,必要時讓學生上台演示自己數的方法。

數法預設: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條線段,這條線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圖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頭的一個點,這個點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圖就向右平移9格。

(4)數一數:金魚圖向右平移了幾格?再與同學交流。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教師巡視。

(5)小結確定平移的距離的方法。

先讓學生説説,教師再結合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在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時,可以先找出參照點,看它向哪個方向平移了幾格,這個圖形就向那個方向平移了幾格。

3.應用新知

完成教材中的“試一試”。

(1)學生獨立畫圖。

教師巡視,瞭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適當輔導。

(2)組織彙報。

學生一邊用投影展示畫出的圖形,一邊彙報是怎麼畫的。

師根據學生的彙報小結畫法:一種方法是先確定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找出每個頂點平移後的對應點,再將這四個對應點依次連接起來;另一種方法是找每條邊平移後的對應邊。

4.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麼疑問嗎?

作業: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平移的現象?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 5

《對稱、平移和旋轉》是國小數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本單元把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本單元學生主要掌握以下幾個知識要點:會識別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會舉例説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由於在生活中有很多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實現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一、呈現學生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讓學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現象。“軸對稱圖形”中的剪紙和摺紙撕紙,“鏡子中的數學”中的鏡子,“平移與旋轉”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學生感受到平移、旋轉與軸對稱圖形變換就在自己身邊,圖形變換在生活中有着極其廣泛的應用。

二、在動手操作中,認識平移、對稱、旋轉,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或對稱圖形。在課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畫一畫”“做一做”等,這樣在“做中學”,不僅使學生加深體驗圖形變換的特徵,提高動手能力,而且為學生獨特的創意和豐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過審美情趣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中我們讓學生欣賞、收集圖案,引導學生髮現美。讓學生嘗試設計圖案,鼓勵學生創造美,展示美,同時使學生體悟到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得到,從而初步開成以簡馭繁的思想。這樣可以愉悦學生心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我們明顯感到學生愛學數學了,學習氣氛也濃了,學習效果也好起來了,再一次證明了“學習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學習素材,把學生帶到生活中去感悟數學、體驗數學、做數學。但同時也發現有的學生很不主動很不認真,畫圖不用鉛筆和尺子,隨心所欲亂畫一氣;有的同學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對往哪個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徹,把平移和對稱搞混淆,今後在這些方面要加強訓練。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 6

《對稱、平移和旋轉》把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的變換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內容,從運動變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認識空間與圖形。本單元學生主要掌握以下幾個知識要點:會識別軸對稱圖形,並能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會舉例説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由於在生活中有很多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實現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一、呈現學生身邊豐富、有趣的實例,讓學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轉、軸對稱等現象。“軸對稱圖形”中的剪紙,“鏡子中的數學”中的鏡子,“平移與旋轉”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學生感受到平移、旋轉與軸對稱圖形變換就在自己身邊,圖形變換在生活中有着極其廣泛的應用。

二、在動手操作中,認識平移、對稱、旋轉,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或對稱圖形。在課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畫一畫”“做一做”等,這樣在“做中學”,不僅使學生加深體驗圖形變換的特徵,提高動手能力,而且為學生獨特的`創意和豐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過審美情趣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中我們讓學生欣賞、收集圖案,引導學生髮現美。讓學生嘗試設計圖案,鼓勵學生創造美,展示美,同時使學生體悟到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軸對稱得到,從而初步開成以簡馭繁的思想。這樣可以愉悦學生心情,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我們明顯感到學生愛學數學了,學習氣氛也濃了,學習效果也好起來了,再一次證明了“學習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學習素材,把學生帶到生活中去感悟數學、體驗數學、做數學。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 7

教完《對稱、平移和旋轉》,發現學生在掌握旋轉這一知識比較難。讓我思考很多,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摺紙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會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知道有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不止一條,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徵;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分別沿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各平移一次,把簡單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以及運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設計圖案。由於在生活中有很多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儘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實現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望。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使學生樂於學習呢?情境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將學生置於樂觀的情感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調動學生求知慾望,發展創造思維,培養髮現精神。在教學圖形的旋轉一課時,我注重創設情景,先讓學生玩一個顛倒畫的遊戲:可愛的笑臉圖顛倒後成了哭臉、滿臉皺紋的老太圖顛倒成了帶着王冠的美麗公主、 老漁翁坐着船在平靜的湖面的捕魚圖顛倒成了大鳥叼住了小人的畫面、神情嚴肅、發怒的老兵成了戴着禮帽面帶笑容的老人,通過讓學生逐個想象出每幅圖顛倒後的畫面來層層激勵、喚醒、鼓舞學生,使學生樂於學習。

二、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是現實的、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圖形的旋轉是指圖形上所有的點都繞着一個固定的中心點轉動相等的角度。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旋轉現象。教學中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觀察公路收費站道口轉杆打開和關閉的動態情境,分別認識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再讓學生把這種旋轉方法類推到平面圖形的變換上,學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圖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這一層次的教學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三、 運用多種感官,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使學生從數學現實出發是課改中的一個新理念。平移、旋轉的現象在生活中雖隨處可見,但平移旋轉的特點要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很難。於是,我用動作的準確性(用手勢比劃、肢體演示)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讓學生在比劃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轉的運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手、腦、眼、口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化的情景中學習,不僅解決了數學知識的高度抽象性和兒童思維發展具體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對平移、旋轉現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提供靈活空間,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把一個簡單圖形平移到指定位置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機會,並讓學生想辦法驗證得到正確的結果,先讓每個學生通過數一數、移一移,研究美麗的熱帶魚平移的距離;再讓學生數一數、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確定圖形平移的距離以及確定的方法,教師適時結合多媒體課件隨機移動熱帶魚的每一個特徵點,在多次數熱帶魚任意一點的平移結果後,學生感悟出平移的本質,我們以後數一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在這個圖形上找到一個點,看這個點平移了幾格,它所在的圖形就平移了幾格。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靈活解決問題的空間,有助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和培養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

五、培養審美情趣,體會數學方法的價值。

結合數學學科活動,先讓學生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中的對稱,體會平移和旋轉在團中的應用。接着讓學生按要求做出美麗的圖案,最後讓學生綜合應用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自己設計美麗的圖案並進行交流和評比,讓學生體會成功的愉悦的同時感受數學美和數學方法的價值。

第二單元《對稱、平移和旋轉》教學設計 8

第一學段裏初步教學了軸對稱圖形、平移和旋轉。本單元繼續教學軸對稱圖形,採用對摺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繼續教學平移,要把簡單的圖形在方格紙上連續平移兩次;繼續教學旋轉,要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在內容的編排上先教學對稱,再教學平移,然後教學旋轉。單元結束時有一次操作型的實踐活動。

1、 以折和畫為學習活動,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學生已經知道什麼是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還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都是軸對稱圖形。第62頁例題以這些作為教學的起點,讓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折,畫出它的對稱軸。通過折和畫再次體會什麼是對稱軸以及它的位置。學生對摺長方形會出現兩種折法,理解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不會有困難。例題兩次安排學生畫長方形的對稱軸。第一次沿着自己對摺的長方形紙的摺痕畫,只畫出1條對稱軸。第二次在長方形上畫,要畫出2條對稱軸。這樣循序漸進地安排,有利於學生認識軸對稱圖形及對稱軸。教學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對稱軸的含義,它是對摺軸對稱圖形摺痕所在的直線;二是對稱軸一般畫成點劃線,即一條短線、一個圓點,一條短線、一個圓點

試一試繼續用折、畫等方法認識正方形的對稱軸。由於對摺正方形的方法比對摺長方形的方法多,所以正方形對稱軸的條數比長方形多。如果長方形有兩條對稱軸是學生在交流中知道的,那麼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應在自己的活動中發現。

想想做做第1題仍然是折圖形、畫對稱軸。教材把6個圖形既畫在方格紙上,又畫在第119頁裏,要求這道題分兩步完成。先剪下第119頁裏的圖形,折一折並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這一步能加強對軸對稱圖形及其對稱軸的理解。然後認一認方格紙上的6個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並畫出它們的對稱軸,讓學生又一次辨認圖形和確認對稱軸的位置。在教學第4題時,可以告訴學生這4個圖形分別是正三角形、正四邊形、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這些名稱有助於學生髮現如果一個圖形是正幾邊形,它就有幾條對稱軸。

2、讓學生運用已有的能力,把圖形在方格紙上連續平移兩次。

第64頁例題教學把簡單圖形連續平移兩次,教學過程設計成兩段: 第一段讓學生體會變換圖形的位置,有時需要把它平移兩次。方格紙上的亭子圖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如果按斜向既看不清楚、更難以操作。如果沿方格紙的橫線和豎線把斜向平移分解成一次水平平移(即左右平移)和一次豎直平移(即上下平移),容易表達也容易操作。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怎樣把亭子圖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這個問題思考和討論,引導他們經歷上述體驗過程。第二段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把亭子圖連續平移兩次,使它從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至於先向右再向下平移還是先向下再向右平移都是可以的。

想想做做第3題的三幅圖是利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曾經在四年級(上冊)裏教過,學生能夠看懂這些圖的意思。現在讓他們從平移的視角解釋現象: 三角尺沿直尺在平移,畫出的兩條直線平行。從而充實對平行線的體會,並增加了平移多少距離的知識。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平面圖形的'旋轉,主動學會在方格紙上旋轉圖形。

在三年級(下冊)學生只是初步感知生活中常見的旋轉現象,本單元教學把平面圖形旋轉90,這之間的跨度比較大。為此,教材作了十分細緻的考慮和安排。

(1) 首先認識旋轉的方向。第66頁上面的一道例題以公路收費站轉杆的打開和關閉的照片展現了轉杆兩次旋轉的方向不同,讓學生首次感知旋轉是有方向的。聯繫鐘面上時針的旋轉方向,講解順時針旋轉和逆時針旋轉。

想想做做第1題繼續利用枱秤的指針、轉盤的指針、鐘面的時針等實例鞏固旋轉的方向和度數。教學時切不可草率對待這些例題和習題,它們都是旋轉平面圖形不可缺少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增加一些練習,如下面的線段繞它的哪一個端點各向什麼方向旋轉了多少度?

又如把線段繞A點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線段到了什麼位置?繞B點旋轉呢?

(2) 在方格紙上旋轉三角尺,體會圖形的旋轉。第66頁下面的一道例題有兩個特點: 一是把實物(三角尺)在方格紙上旋轉,不是畫出旋轉後的三角尺;二是三角尺旋轉方向是開放的,順時針旋轉與逆時針旋轉都可以。這樣設計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旋轉實物比畫圖形容易,在旋轉三角尺時能體會到實物的旋轉是整體進行的,它的兩條直角邊都繞直角頂點旋轉了90,整個三角尺就旋轉了90;其次是可以比較三角尺順時針旋轉90與逆時針旋轉90後的位置是不同的。教學這道例題要注意五點: 一是為每一名學生都準備一張足夠大的方格紙,要求三角尺在旋轉前、後都能完全放在方格紙上;二是要幫助學生領會繞A點旋轉90這個要求的意思,並自己選擇旋轉的方向;三是在旋轉前把三角尺放在方格紙上,兩條直角邊分別對齊方格紙的橫線和豎線,直角頂點對齊方格紙的交點,還要在方格紙上沿三角尺的邊畫出它的圖形,便於和旋轉後的三角尺進行比較;四是旋轉以後要分別看一看兩條直角邊原來在哪裏,現在在哪裏,是不是都旋轉了90,整個三角尺是不是也旋轉了90;五是想一想,如果不是旋轉三角尺,而是在方格紙上旋轉三角形應該怎樣畫圖。

(3) 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想想做做第2題旋轉小旗圖和長方形,題目的要求是做一做,畫一畫,為不同學生設置了不同要求的學習過程: 空間想像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直接在方格紙上畫出旋轉90後的小旗圖和長方形;直接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照樣子先做一面小旗和一個長方形,按旋轉要求在方格紙上轉一下,再離開實物畫出旋轉後的圖形。第3題有助於鞏固平面圖形的旋轉,發展空間觀念。每組都有兩個圖形,而且形狀、大小完全相同。完成這道題可以分兩步: 先看圖想一想、説一説,把哪一個圖形、繞哪個點、按什麼方向旋轉多少度就能使同組的兩個圖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再每組各做一個同樣的圖形去轉一轉、拼一拼,驗證剛才的想法是不是正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