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暑假作業及答案解析

來源:文萃谷 1.11W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同學們在暑假不要忽略對語文的學習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高二語文暑假作業及答案解析,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更多精彩內容請及時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高二語文暑假作業及答案解析

一、現代文閲讀(9分,毎小題 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網生代”電影更應承擔起社會責任

趙鳳蘭

如果説20世紀90年代初VCD、DVD、電視的異軍突起,是信息時代傳統影業所遭遇的第一次衝擊的話,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是浴火重生後電影產業面臨的第二次顛覆性的機遇與挑戰。當下,隨着微電影、眾籌電影、彈幕電影、粉絲經濟、社交媒體等新興媒介概念不斷湧現,互聯網思維影響下的“網生代”電影崛起,其所帶來的影響不僅針對電影業本身,也波及電影理論和電影教育領域。

“網生代”泛指年輕活躍的網絡用户羣,他們多半在數字化、網絡化娛樂中成長起來。隨着“網生代”為主體的電影創作者和觀眾逐漸成長為市場主體,傳統電影與網絡文學、網絡視頻、電子商務、電子遊戲、演出等其他文化消費領域不斷融合,使其在內容、傳播、評論、產業等各方面發生重大變革,改寫着電影產業的基因和格局。電影觀念也“改弦更張”,想繼續依靠單一封閉的模式闖市場已經“吃不開”了,必須融入“互聯網思維”,將“網上聯動”“線上選座購票”“眾籌”等互聯網手段滲透到投資、製作、發行的各個環節,使“線上影響”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線下價值”。在這種背景下,諸如《小時代》《後會無期》《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等“網生代”電影應運而生,與傳統電影相比,呈現出生產網絡化、營銷社交化和傳播多屏化等新特點。

“網生代”電影的出現給電影產業帶來爆發性增量,使電影作為產業的商業屬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但因為過於強調觀眾的市場主體地位,一些影片出現過於迎合觀眾、依賴互聯網等問題。當前不少票房過億的影片常常營銷大於製作,主題先行,以網絡營銷為手段,搶佔輿論高地,“逆襲”生產終端,最大化地掠奪注意力經濟。電影《老男孩之猛龍過江》本身的藝術質量乏善可陳,卻藉助對其主題曲《小蘋果》的網絡營銷,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輕鬆獲得超過兩億元人民幣的票房。《小時代》系列以在創意、營銷上精準定位粉絲口味為榮,卻對業界圍繞影片宣揚奢華物質的價值觀念而產生的爭議置若罔聞。……這些電影顛覆了傳統電影產業的生產、創意、營銷、發行、衍生產品及服務鏈運營模式,甚至打碎了故事的敍述性,割裂了劇情的連貫性,更妄言對現實的思考和人性的挖掘。這種創作思路實質上是一種竭澤而漁的短視行為,不僅有損觀眾對影片的品質預期,更透支了公眾對中國電影業的信賴,成為當前“網生代”電影引來觀眾集體“吐槽”的重要原因。

表面上,移動互聯網時代似乎改變的只是電影的發行渠道和放映終端。但從“網生代”電影品質令人擔憂的現象來看,“互聯網思維”已經影響到產業鏈上游,不少電影的內容和品質被網絡市場主導和鉗制。互聯網為影像傳播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但也為“網生代”電影創造了野蠻生長的契機,衍生出一些倫理虛無、美學粗鄙、急功近利的作品,給人們的審美價值取向造成混亂。因此,理性利用互聯網乃是當務之急。電影提供的是軟件,互聯網提供的是硬件和渠道。電影的品質,尤其是電影的創作思想,以及產業背後的人文精神不能隨技術的發展和媒介形式的更替而顛覆。

國產電影的觀眾羣體正朝二三線城市蔓延,且越來越年輕化,依賴網絡生存的小鎮青年將成為決定電影市場權利的主要支配者。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亟須一批有性靈的高品質文化產品填充和引領,這是網絡時代背景下國產電影肩負的新使命,也是“網生代”電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就如文藝不能淪為市場的奴隸一樣,“網生代”電影不能淪為互聯網的奴隸。無論傳播介質和渠道資源如何變更,電影作為精神文化產品的核心內容不會改變。種種花樣翻新的宣傳策略和信息技術都是配角,唯有電影的內容品牌建設是主角。(《光明日報》2015年01月26日)

1.下列有關“網生代”電影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網生代”電影是互聯網思維影響下的產物,其崛起不但影響電影業本身,對電影理論和電影教育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B.“網生代”電影多半在字數化、網絡化娛樂中成長起來,他們是年輕活躍的網絡用户羣。

C.“網生代”電影是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較之傳統電影,它有生產網絡化、營銷社交化和傳播多屏化等特點。

D.“網生代”電影雖然存在着迎合觀眾、依賴互聯網等問題,但它的出現依然給電影產業帶來爆發性增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不管是VCD、DVD、電視的異軍突起,還是移動互聯網,都對電影產業產生了顛覆性的機遇和挑戰。

B.在電影觀念“改弦更張”的大背景下,《小時代》《後會無期》《老男孩之猛龍過江》等“網生代”電影應運而生。

C.當前不少“網生代”影片,採取營銷大於製作的策略,雖輕鬆取得過億票房,但藝術質量卻乏善可陳,缺少智慧。

D.互聯網既可以為影像傳播發展提供有效途徑,又往往為“網生代”電影創造了野蠻生長的契機,影響了人們的審美價值取向,所以應該理性利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電影產業的基因和格局正在發生着變化,所以,必須融入“互聯網思維”,否則,依靠單一封閉的模式難以佔據電影市場。

B.“網生代”電影顛覆了傳統電影產業的運營模式,固然取得了票房,卻有損觀眾對影片的品質預期,透支公眾對中國電影業的信賴,這無疑是一種短視行為。

C.隨着“網生代”電影的發展,電影的品質和創作思想、產業背後的人文精神行將隨着技術的發展和媒介形式的更替而顛覆。

D.“網生代”電影不能淪為互聯網的奴隸,而應該創作出一批有性靈的高品質文化產品,肩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

二、古代詩文閲讀(36分)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李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少讀書廬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書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調江州判官、宣州觀察推官。發運使楊佐將薦改秩,常推其友劉琦,佐曰:“世無此風久矣。”並薦之。

熙寧初,為祕閣校理。王安石與之善,以為三司條例檢詳官,改右正言、知諫院。安石立新法,常預議,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條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議。至於均輸、青苗,斂散取息,傅會經義,人且大駭,何異王莽猥析《周官》片言,以流毒天下!”安石見之,遣所親密諭意,常不為止。又言:“州縣散常平錢,實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詰安石,安石請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諫官體,落校理,通判滑州。歲餘復職,知鄂州,徙湖、齊二州。齊多盜,論報無虛日。常得黠盜,刺為兵,使在麾下,盡知囊括處,悉髮屋破柱,拔其根株,半歲間,誅七百人,奸無所匿。徙淮南西路提點刑獄。元豐六年,召為太常少卿,遷禮部侍郎。

哲宗立,改吏部,進户部尚書。或疑其少幹局,慮不勝任,質於司馬光。光曰:“用常主邦計,則人知朝廷不急於徵利,聚斂少息矣。”常轉對,上七事,曰崇廉恥,存鄉舉,別守宰,廢貪贓,審疑獄,擇儒師,修役法。時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謂法無新陳便民者良論無彼己可久者確今使民俱出貲則貧者難辦俱出力則富者難堪各從其願則可久爾。乃折衷條上之。赦恩,蠲市易逋負不滿二百緡者,常請息過其數亦勿取。

拜御史中丞,兼侍讀,加龍圖閣直學士。論取士,請分詩賦、經義為兩科,以盡所長。初,河決小吳,議者欲自孫村口導還故處,及是,役興,常言:“京東、河北飢困,不宜導河。”詔罷之。諫官劉安世以吳處厚繳蔡確詩為謗訕,因力攻確。常上疏論以詩罪確,非所以厚風俗。安世並劾常,徙兵部尚書,辭不拜,出知鄧州。徙成都,行次陝,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元祐會計錄》三十卷。

(節選自《宋史李常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常謂/法無新/陳便民者良/論無彼己/可久者確/今使民俱出貲則貧者難辦/俱出力則富者難堪/各從其願/則可久爾/

B.常謂/法無新陳/便民者良/論無彼己/可久者確/今使民俱出貲則貧者難辦/俱出力則富者難堪/各從其願/則可久爾/

C.常謂/法無新陳/便民者/良論無彼己/可久者/確今使民俱出貲則貧者難辦/俱出力則富者難堪/各從其願則/可久爾/

D.常謂/法無新/陳便民者良/論無彼己/可久者確/今使民俱出貲則貧者難辦/俱出力則富者難堪/各從其願則/可久爾/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秩”的本義是“根據功過確定的官員俸祿” ,引申為“根據功過評定官員品級”。“改秩”指改變官吏的職位或品級,多指提升。

B.年號是中國皇帝紀年的名號,由漢武帝首創,每個皇帝不論在位時間長短,只用一個年號。如文中的“元豐”即宋神宗趙頊的年號。

C.户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為六部之一,長官為户部尚書,主要掌管國家經濟,包括户口、税收、統籌國家經費等等。

D.科舉考試選狀元開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宋哲宗時,將進士分為經義、詩賦兩科,分別舉行考試,經義進士以經義定取捨,詩賦進士以詩賦定去留。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李常年少時在白石僧舍讀書,進士及第後,把自己所抄書9000卷留在白石庵,世人稱白石庵僧舍為“李氏山房”。

B.李常雖然與王安石關係友好,但是在討論王安石所立的的新法時,對青苗法收息持反對態度,之後被貶為通判滑州。

C.哲宗登基後,李常改任為吏部侍郎,又升為户部尚書,司馬光擔心他沒有能力勝任此職,懷疑他缺少才幹氣度。

D.李常上奏七事來陳述時政得失,在差役、免役法沒有確定時,李常認為法無新舊,應聽從百姓意願,方便百姓為好。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常得黠盜,刺為兵,使在麾下,盡知囊括處,悉髮屋破柱,拔其根株。(5分)

譯文:

(2) 諫官劉安世以吳處厚繳蔡確詩為謗訕,因力攻確。常 上疏論以詩罪確,非所以厚風俗。(5分)

譯文: 。

(二)古代詩歌閲讀(11分)

閲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

定風波

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①。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②、膩雲嚲③、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④,拘束教吟課。鎮⑤相隨,莫拋躲,針線閒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注:①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過去。②暖酥消:臉上搽的油脂消散了。③膩雲嚲(duǒ):頭髮散亂。嚲:下垂貌。④蠻箋象管:紙和筆。蠻箋:古代四川產的彩色箋紙。象管:象牙做的筆管。⑤鎮:鎮日,整天。

8.這首詞上闋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試做分析。(5分)

答: 。

9.這首詩塑造了怎樣一位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詞人是如何塑造的?(6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滾繡球》唱詞中,竇娥通過“ ! ”這兩句話, 分別對天地進行了控訴。

(2)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英雄業績的流風餘韻已蕩然無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樣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難以實現的惆悵。

(3)李清照在《醉花陰》一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描寫了黃昏飲酒,菊香滿袖的景況。

乙 選考題

請考生在第三、四兩道大題中選定其中一個大題作答。只能做所選定大題內的小題,不得選作另一大題內的小題。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25分)

11.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

鐵圈

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婦人帶着一個4歲的小男孩在郊區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潑,面色緋紅。那婦人年齡不大,穿着考究。她一邊幸福地微笑着,一邊細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兒子。孩子正在滾着一個黃色的大鐵圈,他穿着短褲,揮動着棍棒歡快地笑着,跟在鐵圈後面跑。他把棒子舉得高高的,本來沒有那種必要,可他就是那麼做的。 真開心!方才他還沒有鐵圈,可是現在有了,真叫人高興!一個雙手粗糙、衣服襤褸的老頭,身體緊靠柵欄站在十字路口,好讓那女人和小孩走過去。①老頭用那昏花的兩眼凝視着孩子,臉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個富户人家的公子,”老頭心裏思忖道,“是個好孩子,你看他多麼天真可愛,畢竟是闊人家的孩子!” 當他——這個老頭兒——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過的是苦難的日子。即使現在,他雖然不再捱打受餓了,但生活還談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時代,他過的是挨打受罵、飢寒交迫的生活。[來源:學.科.網Z.X.X.K]那時,他沒有鐵圈,也沒有其他這類闊少爺的玩具。他整個一生都是在艱辛困苦中度過的。他沒有什麼值得回憶的事,也沒有一件讓人高興的事。 他咧開沒有牙齒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裏不禁產生了嫉妒,心想:“這種玩意沒有意思。”嫉妒又轉而變成了煩惱。於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從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現在的工廠。 那小孩邊跑邊笑追逐鐵圈的情景縈繞在他的腦際,不管機器聲多麼嘈雜,他都忘不了那個孩子和鐵圈,晚上也總夢見他們。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夢來。機器隆隆地響,工作機械單調,沒有必要過多操心,再説他已幹慣了這種活。廠房裏的空氣充滿了灰塵,傳送帶平穩地運轉着,遠處各個角落聲音嘈雜,光線晦暗。人們像鬼魂一樣地走來走去,人的説話聲淹沒在機器聲裏。 這個老頭彷彿覺得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小男孩,他的母親也是一位貴婦人,他也有一個鐵圈和滾鐵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褲衩滾着鐵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樣的活,做着同樣的夢。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時,老頭在街上看見一個從舊木桶上掉下來的又大又髒的鐵箍。老頭高興得發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淚水。一種意外的,幾乎沒有想過的願望進入了他的心靈。他小心地朝四面張望了一下,然後彎下腰哆哆嗦嗦地撿起那個鐵箍,雖然他面帶笑容,但還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沒人看見他,也沒有人問他。這與別人有什麼相干?一個小窮老頭撿了一個無論對誰都沒有用處的舊箍,誰會管呢?可他還是提心吊膽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為什麼要撿?為什麼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説不清。只是由於它像那個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帶回家來。 鐵箍在老頭家破舊的房子裏放了幾天,閒着沒事的時候,他就把它拿出來看看,因為這個骯髒的鐵箍對他是個安慰,使那個經常出現在他夢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終於變得更加真實了。

一個晴朗、温暖的早晨,當城裏樹上的鳥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歡快的時候,老頭早早起了牀,洗漱完畢,便拿着他撿來的鐵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過了枝葉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這些陰暗的樹木為何這樣寂靜,還散發着奇特的香氣,那些昆蟲也令他驚奇。露水正像童話中描述的那樣。那裏既沒有嘈雜聲,也沒有灰塵,樹林後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頭折下一根幹樹枝穿上鐵箍。 他眼前展現出一片明亮寂靜的田野,青草葉上的露珠閃閃發光。老頭突然用那根樹枝做成的木棒滾起鐵箍來,鐵箍輕鬆地在田野裏滾動,老頭跟在後面跑,他笑逐顏開,像那個跟着鐵圈跑的小男孩一樣,有時也將木棒高高地舉過頭去。 他覺得自己彷彿再一次變成了一個有教養的幸福的小孩,並且好像感到母親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後面。灰白的鬍鬚在憔悴的臉龐上顫抖着,不住的笑聲和咳嗽聲同時從他那沒有牙齒的嘴裏迸發出來。 老頭喜歡早晨到樹林裏來滾鐵箍,有時他也怕人看見笑話他,一想到這裏,他便感到有一種難堪的羞愧;羞愧又進而發展為恐懼,致使雙腿開始發軟,他一面滾鐵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沒人看見他,也沒人聽見他。②他盡情地玩夠了之後,平安無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輕鬆愉快的笑容。 由於沒出什麼事,他太太平平地一連玩了好幾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涼,好長時間竟卧病不起。③在工廠的醫院裏,當他在陌生的人們中間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臉上還是堆着寧靜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親愛的媽媽照看着,在樹蔭下的青草地上嬉戲笑鬧。

(有刪改)

(1)下列對小説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小説中的老人是一個善良、勤勞而不安於現狀,膽怯、謹慎而樂於遐想並付諸實踐,衰老、孱弱渾身充滿朝氣的具有矛盾意義的典型形象。

B.看到孩子快樂遊戲的情景,老人有着複雜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樂,也有聯想自己身世而產生的辛酸和嫉妒,還有對當時社會制度的痛恨。

C.“天天干着同樣的活,做着同樣的夢”中的兩個“同樣”表達作用不同。第一個突出生活的單調和機械,第二個突出滾鐵圈對他內心造成的持久影響和願望的強烈,為下文作鋪墊。

D.寫老人去滾鐵圈,三次描寫環境,有力地襯托了人物內心的欣喜之情;同時與上文的環境描寫形成強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變化。

E.小説結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對親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現了下層勞動者對和諧温馨的社會生活的憧憬,最後是暗示了老人即將擺脱人生苦難的輕鬆。

(2)小説中多次描寫老人的笑容來表現他豐富的內心世界,請分別分析畫線句。(6分)

(3)文中在寫老人做“白日夢”時,比較詳細地描寫了工廠裏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聯繫全文簡要分析。(6分)

(4)作者用“鐵圈”作為小説的標題,自有妙處。請從主題思想、情節結構、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選一個方面,陳述你的觀點並作簡要分析。(8分)

四、實用類文本閲讀(25分)

12.閲讀下面傳記,完成(1)—(4)題(25分)

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我們這些知道李政道,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的人,原本都應該知道他——他是他們的老師。

李政道大二的時候,是他破格選送去美國,當時李政道才19歲,穿着短褲去辦護照,辦公的人員都不相信“怎麼會是個兒童?”李政道後來説“他決定了我的命運”

華羅庚是國中生,是他讓在清華算學系任職,又送去英國深造,華羅庚説“我一生得他愛護盡”。

那是戰亂烽火時代,但後來的重要科學發展所依仗的這些人,是他在那時滿地焦土上栽下的桃李。

——可是我為什麼不知道他?

他生在上海,父親是舊式文人,讓他從小讀經史子集。他幼年已經以君子“慎獨”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對跟朋友之間“因小故而致割席”之事也寫在筆下:“一時之忿,至今思之,猶有隱痛。”

他訥於言,但一生都保持温潤如玉的君子之風。

1915年,他在清華上學的時候,成立清華校史上的第一個學生團體――科學會。

1918,他留學美國,後來在哈佛讀博士,導師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布里奇曼。他的第一個研究課題,是用X射線短波極限法精確測定基本作用量子h值。實驗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報》和《光學學會學報上》發表,很快被國際科學界公認為當時最精確的h值。這一數值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達16年之久。這一年他23歲。

他27歲回國,於清華執教,執教之嚴也是出名的,他的課給李政道的分數只是83。他允許這學生不聽自己的課“因為你看的參考書比我的更高明”,但是“你的實驗做的不認真,要扣去25分”

他去世後多年,親人發現他一直留着當年的那三張答卷,寫在泛黃的昆明土紙上。

他是清華物理系主任,這對他自己來説其實是一種犧牲,相當於要放棄了自己的專業研究來作行政的工作。因為他把聘任第一流學者到清華任教列為頭等大事。從1926年到1937年,他先後為物理系和理學院聘來了熊慶來、吳有訓、薩本棟、張子高、黃子卿、周培源、趙忠堯、任之恭等一批學者。

吳有訓還只不過是剛到校的普通教師,資歷年紀都不如他,他把吳有訓的工資定得比自己還高,1934年,他引薦吳有訓接替自己的物理系主任一職。四年後,他力主吳有訓接替自己的理學院院長一職,那時他正當盛年。

馮秉銓畢業的時候,他對他們説:“我教書不好,對不住你們。可是有一點對得住你們的就是,我請來教你們的先生個個都比我強。”

他在1929年又組建了清華理學院,其中包括算學、物理、化學、生物、心理、地學6系。

他説凡是出人才的地方,必然是科學文化最盛行、科學土壤最肥沃、科學氣氛最濃厚之地。比如歐洲的哥廷根、慕尼黑和美國的芝加哥等。

中國科學研究停滯數千年,第一次有了這滾熱得燙手的雄心:"除造就科學致用人才外,尚謀樹立一研究科學之中心,以求中國之學術獨立。"

1929年,他在一篇叫《中國科學界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文章裏説“有人懷疑我國民族不適宜研究科學,我覺得這些論調都沒有根據。中國在最近期內方明白研究科學的重要,我們還沒有經過長時期的試驗,還不能説我們缺少研究科學的能力。惟有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去做學研究,五十年後再下斷語。諸君要知道,沒有自然科學的民族,決不能在現代立腳得住。”

他終身未娶,唯與學生親厚,當中有一人叫熊大縝。

1938年,熊突然對他説要去冀中抗日。

他明知這學生在河北沒有依靠相熟的人,又沒有政治經驗,但是國難當頭,他只能送他去,熊走後,他曾“約有十餘天,神思鬱郁,心緒茫然,每日只能靜坐室中,讀些英文小説,自求鎮定下來。”

他唯一能安慰的一點,是他能夠幫着自己的學生在後方蒐購一些炸藥等軍用物資,

看這書時,我才知道,曾經炸碎日軍機車車頭的TNT藥性地雷,是來自熊所在的“技術研究社”的製造,而不是我們小時看的電影《地雷戰》中由農民土法制成。

建國後他仍然當過一段清華的一把手,一直到1951年。

八十年過去了,他在空白處栽種的一切,讓我這樣的後代得以生活在一個濃廕庇頭的世界上,而我卻今天才知道葉企孫先生的存在。

(摘編自柴靜《而我卻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相關鏈接]

①1992年5月,葉企孫的老學生和老同事185人捐贈了幾萬元,成立“葉企孫獎”基金,以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1992年,海內外127位知名學者聯名向清華大學呼籲為葉企孫建立銅像,1995年在清華大學校園,一代名師葉企孫的銅像立了起來。

②晚年,葉企孫還作了許多科學史的研究,他的一些科學史研究論文迄今還是研究科學史的樣板。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葉企孫先生出身於書香世家,自幼學習經史子集,以君子“慎獨”之道要求自己,修身自省,始終保持温潤如玉的君子之風。

B.在那戰亂烽火時代,葉企孫先生不拘一格選拔培養人才,為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體現了他獨到的眼光與開闊的胸襟。

C,擔任清華物理系主任期間,葉企孫先生把剛到校教書,資歷年紀都不如他的普通教師吳有訓的工資定得比自己還高,後來又力主吳有訓接替自己的理學院院長一職,這對他自己來説其實是一種犧牲。

D.抗戰期間自己的得意門生熊大填投身革命隊伍,葉企孫先生積極支持他報效祖國的行動。他還想方設法在後方蒐購軍用物資,師生同心協力為反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貢獻。

E.文章開頭就説我們“原本都應該知道他”,中間部分又説到“可是我為什麼不知道他”,最後寫到 “而我卻今天才知道葉企孫先生的存在”,旨在體現葉企孫先生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精神。

(2)文章記述的是葉企孫先生,作者卻從李政道、華羅庚説起,這是為什麼?請結合材料分析。(6分)

(3)葉企孫先生的銅像終於矗立在清華校園裏,表明後人對先生的敬仰和紀念。請結合材料,談談先生為人有哆些值得敬仰和紀念的珍貴品質。(6分)

(4)在《中國科學界之過去、現在和將來》一文中,先生説“沒有自然科學的民族,決不能在現代立腳得住”。請結合材料、聯繫現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8分)

第II卷 表達題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成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

①母親為了讓女兒知道桃花長什麼樣而包下一座山的行為,引發熱議,有人認為“瘋媽”太有勇氣了,也有人對此 ,嘲諷説你女兒要想認識大海,還得把太平洋圈個圈不成。

②唐僧明知道孫悟空是三個徒弟中最有本事的一個,但是他對悟空的意見總是 ,而是過多的聽取八戒的觀點,可見,唐僧是一位善聽小人言的領導者。

③在一般人看來,5名官員,就收受了價值為4187元的“節禮”5只羊,而平均算來,一隻羊就值837元,這是小事一樁,____,但是,他們還是受到了“黨內警告”處分。

A.不屑一顧 不足掛齒 嗤之以鼻 B.嗤之以鼻 不足掛齒 不屑一顧

C.不足掛齒 不屑一顧 嗤之以鼻 D.嗤之以鼻 不屑一顧 不足掛齒

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粉塵爆炸的原因是粉塵以適當的濃度在空氣中懸浮、有充足的空氣或氧氣、有火源或者強烈振動與摩擦造成的。

B.在生態環境的框架之下,關於物種的進化、滅絕、起源問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專業問題,涉及到地質學、動物學、植物學、人類學、氣象學、生態學等學科。

C.大型原創木偶劇《飛吧!丹頂鶴——丹頂鶴的故事》再現了江蘇鹽城發生的大學生娟子和丹頂鶴賴毛子之間的真實故事。

D.據最新消息顯示,目前我國有義務教育階段鄉村學生4032萬,佔全國1.38億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29.3%。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最恰當的一句是( )

進到洞中,光、聲的刺激更少,開頭還有一點嘰嘰喳喳的招呼,到後來就鴉雀無聲,只有頭頂上的礦燈在深不可測的洞裏跳來跳去,好像不是我們而是它們來這裏狂歡。我感到自己出現了視幻覺:光在閃爍; 。我體驗到了一種陌生化的呼吸和血液的流動,勝過以前看過的任何一部布萊希特戲劇的效果。在剝奪感覺達到高峯那刻,我受不了了,張大嘴,發出“啊!”的一聲。

A.有狗在叫,冰冷的鋼板壓在前額和麪頰

B.有狗在叫,這是聽幻覺;冰冷的鋼板壓在前額和麪頰,這是觸幻覺

C.出現了有狗在叫的聽幻覺;出現了冰冷的鋼板壓在前額和麪頰的觸幻覺

D.出現了聽幻覺:有狗在叫;出現了觸幻覺:冰冷的鋼板壓在前額和麪頰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5分)

古人有“悲秋”之説,大概是因為秋天昭示着繁華將逝,秋天的氣候又暗示着寒冷將至,所以詩中的秋天, ① 。 ② ,劉禹錫就説:“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與古人相比,現當代文學大師眼中的秋天, ③ :天高雲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

17.下面是康明斯中國四十週年徽標,請你寫出構圖要素,並説明圖形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6分)

六、寫作(60分)

18.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兩塊相鄰的鋪路石,談起各自做鋪路石的感受。

“唉,我們被別人踩在腳下,一生默默無聞,真沒意思。”一塊鋪路石感歎道。

“為別人鋪平道路,這是我們的職責。”另一塊鋪路石回答説。

“可我們為別人承受了那麼多,付出了那麼多,誰又能記得我們呢?”

“為別人做了點什麼,就一定要別人記住嗎?”

“不讓別人記住,我們所做的一切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塊一心想別人記住自己的鋪路石,故意翹起了一端,拋頭露面起來。可是,它那翹起的一端,經常絆倒別人,人們開始對它恨之入骨,把它視為可惡的絆腳石。

終於有一天,一個被它絆倒的人,把它挖了出來,扔到了一邊,成了一塊荒廢的石頭。

  【參考答案】

一、1.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解答此題,將ABCD四個選項分別放回原文,然後一一對照,找出其中的表述差誤。B項,不屬於“網生代”電影的概念,而是“網生代”的概念。由選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可以判斷。

本題答案是B。

2.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解答此題,需要在整體閲讀全文的基礎上,把四個選項分別放回原文,然後一一對照,加以區分。A項,“都對電影產業產生了顛覆性的機遇和挑戰”錯,根據選文第一自然段可知,前者對電影業產生的是衝擊,後者才是顛覆性的機遇與挑戰。

本題答案是A。

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項,“行將隨着技術的發展和媒介形式的更替而顛覆”錯,根據選文倒數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可知,選項犯了無中生有的錯誤。

本題答案是C。

二、4.B 常謂:“法無新陳,便民者良;論無彼己,可久者確。今使民俱出貲則貧者難辦,俱出力則富者難堪,各從其願,則可久爾。”

5.B 【解 析】明朝以前的皇帝可以有多個年號,明、清兩代,每一個皇帝一般只用一個年號。

6.C【解析】不是司馬光懷疑,是有人懷疑。

7.(1)(5分)李常捉到狡黠的盜賊,刺字為兵,讓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很清楚盜賊聚居的地方,就破門而入,全部根除了他們。(關鍵字詞:“黠”“麾下”“囊括”“根株”各1分,句子通暢1分)

(2)(5分)諫官劉安世因為吳處厚交付蔡確詩中有毀謗朝政之處,趁機極力攻擊蔡確。李常上疏論述因為作詩判蔡確的罪,這不是用來淳厚風俗的辦法。(關鍵字詞: “謗訕”“因”“攻”“所以”各1分,句子通暢1分)

【參考譯文】

李常字公擇,南康建昌人。年少時在廬山白石僧舍讀書。考中進士後,留下他所抄錄的書九千卷,為他的住處取名叫李氏山房。調任江州判官、宣州觀察推官。發運使楊佐打算推薦他升官,李常推薦他的朋友劉琦,楊佐説:“世間沒有此種風氣很久了。”一起推薦他們。

熙寧初年,任祕閣校理。王安石和李常交好,讓他任三司條例司檢詳官,改任右正言、知諫院。王安石立新法,李常參與討論,不想實行青苗法收取息錢,到這時,上疏説:“條例司剛成立,已經導致朝廷內外的議論。至於均輸法、青苗法,聚斂散錢收取利息,解析經書的義理時穿鑿附會,人們又大為驚駭,這和王莽分割《周官》片言毒害天下有何差別!”王安石看到後,派遣親近的人暗中表明意思,李常不因此而罷休。又説:“州縣發散官方預儲備供借貸的銀錢,實際上不出本錢,勒索百姓出利息。”神宗責問王安石,王安石命令李常出具主要官吏的名字,李常認為這不符合諫官體制,落職為校理,通判滑州。一年多後恢復職務,任鄂州知州,移任湖、齊二州。齊州盜賊很多,沒有一天不上報的。李常捉到狡黠的盜賊,刺字為兵,讓他在自己部下,李常很清楚盜賊聚居的地方,就破門而入,全部根除了他們,半年間,殺七百人,讓那些奸惡無處藏身。

哲宗即位,李常改任吏部侍郎,升户部尚書,有人懷疑他缺少才幹氣度,擔心不能勝任,哲宗向司馬光詢問。司馬光説:“使用李常主管國家財政,那麼人們知道朝廷不急於徵利,聚斂可稍稍平息了。”李常陳述時政得失,上書七件事,分別 是崇尚廉恥,保存鄉舉,區別守宰,廢除貪贓,審理有疑問的案件,選擇儒學師長,修改役法。當時差役、免役法沒有確定,李常認為:“法無新舊,方便百姓的就好;論述不分他我,能夠長久的就確認。現在讓百姓都出錢,那麼貧困的人難以辦到;如果都出力,那麼富裕的人難以忍受。分別聽從他們的'意願,就可以長久了。”於是折中分條開列上呈。皇帝赦恩,免除市易拖欠賦税不滿二百緡的,李常請求利息超過這個數也不收取。

被授予御史中丞,兼任侍讀,加封龍圖閣直學士。李常論取士,請分詩賦、經義為兩科,以盡其所長。最初,黃河在小吳決口,議者打算從孫村口疏導黃河歸還舊河道,如果這樣,就要興動勞役,李常説:“京東、河北飢餓睏乏,不應該疏導黃河。”下詔命停止了這件事。諫官劉安世因為吳處厚交付蔡確詩中有毀謗朝政之處,趁機極力攻擊蔡確。李常上疏論述因為作詩判蔡確的罪,這不是用來淳厚風俗的辦法。劉安世一同彈劾李常,調任他為兵部尚書,他辭謝不就職。出任鄧州知州,移任成都,在走到陝西途中,突然去世,終年六十四歲。有文集、奏議六十卷,《詩傳》十卷,《元佑會計錄》三十卷。

(二)8.本題考查詩歌景物描寫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把握詩歌所寫景物的特點,然後根據整首詞的感情基調來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在詩歌中,景物描寫往往具有襯托、渲染等作用。這首詞上闋詞人描繪的紅花綠葉、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的美麗春光,都屬於樂景,詞人以此反襯了抒情主人公對日常生活的厭倦以及日日思君而不見君的煩惱之情。

答案示例:這首詞上闋融情於景,描繪了紅花綠葉、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的美麗春光,詞人以樂景寫哀情,反襯了抒情主人公對日常生活的厭倦以及日日思君而不見君的煩惱之情。

9.本題考查分析詩歌形象及其表現手法的能力。這道題共兩問,第一問是分析詩歌形象。根據柳永的生活經歷可知,寫下層歌妓生活,是柳永詞重要主題。這首詞也不例外,詞人懷着對歌妓的同情,表現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內心的煩惱與悔恨。第二問是分析表現手法。上闋詞人以大量筆觸描寫景物,這是襯托手法。另外,詞人為了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詞人還運用了肖像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以及虛實結合的手法。

答案示例:這首詞詞人以深切的同情,抒寫了淪落於社會下層的歌伎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與嚮往,以及內心的煩惱與悔恨。上闋詞人景物襯托、肖像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刻畫了抒情主人公的厭倦與煩惱情緒。下闋詞人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反映歌伎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與追求。另外,詞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還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上闋實寫,下闋虛寫,虛實相濟。

(三)本題考查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題,平時的背誦是關鍵,只有平時注意背誦,才能得心應手。另外,注意結合意境填寫詩句,也就是在平時的背誦過程中,要注意理解詩句的含義。在默寫詩句時,要避免出現錯別字。(1)句中“錯勘賢愚”易錯;(2)句中的“榭”易錯;(3)句中的“盈”易錯。

答案示例:(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2)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3)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三、11.(1)C(3分)D(2分)E(1分)

【解析】

試題分析:A項,“不安於現狀”“充滿朝氣”等分析依據不足。B項,“對當時社會制度的痛恨”不恰當。E項,“暗示了老人即將擺脱人生苦難的輕鬆”不夠恰當。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文學類文本閲讀5選2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A項是對小説內容的概括,其中老人“渾身充滿朝氣”這一説法不對。B項是對人物情感和小説主旨的分析,句中説老人對當時社會制度的痛恨,無中生有,小説中並未談及。E項“暗示了老人即將擺脱人生苦難的輕鬆”不夠恰當。CD兩項是對文章內容和環境描寫的分析。文學作品的閲讀,不同的人可能會讀出不同的的內容,因此在命制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

(2)【答案】①一直生活在艱難困苦之中,從未擁有過快樂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樂的感染,目光久久不願離開。②老人由原來的心有顧忌到不再恐懼,內心的願望也得以實現,因此感到輕鬆愉快。③反映了老人臨終時內心的欣慰,因為他終於玩了一次幸福孩子才能玩的遊戲,又為自己想象了一個幸福的童年。一個“堆”字,表現了他內心的極大滿足。

【解析】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人物心理活動分析的題目答題時注意題乾的要求,分析人物心理活動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行為、神態等描寫,可以抓住環境描寫、周圍人的反映等。該題題幹要求考生抓住老人的神態“笑容”來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並且在文中為學生畫出了關於笑容的三次描寫,為考生明確了答題區間,降低了答題難度。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老人的笑容時,要結合小説的情節加以理解,第一處的笑容出現是在老人看到孩子玩鐵圈的時候,而且是“呆痴的笑容”,表明老人還只是停留在被孩子的天真快樂所感染的層次;第二次的笑容出現是在老人在郊區盡情地玩了鐵圈之後,表明老人尋到孩童快樂,願望實現的愉悦;第三次的笑容出現是老人臨終之前,表達了老人願望滿足後的欣慰之情。

(3)【答案】①反映了嘈雜、晦暗的現實生活環境和老人單調、麻木的生活狀態。②反襯出鐵圈給老人精神和生活帶來的變化,他有了自己的快樂憧憬。③與下文老人滾鐵圈時的環境描寫構成鮮明對比,進而突出主題。

【解析】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小説的環境描寫是小説的三要素之一,是小説重要的描寫手法,是小説常考的內容。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重點考查自然環境描寫。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掌握環境描寫的相關知識,其次要辨清它屬於哪類環境描寫,弄清它在小説中的位置,最後認真閲讀相關文字,再聯繫人物、情節、主題作全面、準確的考量。該題中涉及的環境是社會環境,描寫的是老人工作的生活環境,考生可以從人物的生活、心理、小説的情節加以分析。

(4)【答案】主題思想——鐵圈是老人快樂夢想的象徵:是童年的幸福,是親情的温暖,是富貴的愉悦。情節結構——鐵圈是貫串全文的線索:看玩鐵圈——想玩鐵圈——撿舊鐵圈——自玩鐵圈。人物塑造——鐵圈是造成老人行為心理變化的催化劑,激起了長期生活在單調、麻木狀態下的老人的內心追求,完成了追尋夢想的過程。

【解析】

試題分析:作答此題,應先選擇分析的角度。如果從主題思想的角度分析,可分析在文中反覆出現貫串全文的“鐵圈”的象徵意義;如果從情節結構的角度分析,可分析“鐵圈”與情節的關係,即“鐵圈”是小説的線索,所有的情節都是圍繞着“鐵圈”展開的;如果從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可以分析“鐵圈”與老人的關係,“鐵圈”引起的老人行為心理的變化等。

【考點定位】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名師點睛】此題考查小説標題的作用。標題式探究試題,答題應考慮以下幾點:是否體現主題;是否表達情感;是不是線索;是不是簡潔、醒目、形象、生動、富有詩意;是不是富有感情或懸念,引人入勝;是不是體現作者的構思;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種個性化特徵。該題題幹十分明確,要求考生從主題思想、情節結構、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選一個方面陳述觀點並作簡要分析。

四、實用類文本閲讀(25分)

12.

(1)【答案】(5分)DB (選D得3分,選B得2分,選A得1分,選C.E不得分。)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綜合考查文章的內容和手法。A項,材料只説他父親是舊式文人,看不出是“書香世家”,選項是妄加猜度;C項,“這對他自己來説其實是一種犧牲”,曲解文意;E項,引文三句重點強調“我”以前不知道他的遺憾,以及對先生不為人知原因的反思。

【考點定位】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類題一般是對文章內容、手法、風格的綜合考核的題目,文章內容有文章細節和人物性格概括,細節可參考論述類問題閲讀進行答題,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準確性,此題都是涉及文章細節的題目,需要逐項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排查。回答本題,需要在整體把握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歸納。先審清題幹“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的要求,後把備選項與文本內容逐項比對,防止發生史實表述錯誤、分析感知不當等錯誤,在此基礎上判斷對錯。

(2)【答案】(6分)①李政道、華羅庚是舉世聞名的科學家,而他們的恩師葉企孫先生卻不為人知,設置懸念,由此引出下文,啟人思考;(2分)②突出體現了作為教育家的葉企孫先生的眼光及對科學發展的重要意義;(2分)③李政道、華羅庚深情的話語既表明了先生善於培養人才,也表達了學生對先生的敬仰。(2分)

【解析】

【考點定位】把握文章結構。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易錯警示】這類題目考生往往會丟三落四,一般只想到結構上的作用,而忽略了內容的作用。比如本題,可能學生都能答到“引出下文”,卻答不出引出下文的什麼;更多的同學不會結合具體的內容體會段落的作用,不知道到文中找出寫李政道和華羅庚的內容,在具體分析這些內容和下文的關係。遇到這樣類型的題目,考生一定要耐下心來,迴歸文本找到內容,再概括內容,先看寫了什麼內容,再看內容本身表現了什麼;然後再看這一內容與上下文的關係。

(3)【答案】(6分)①獻身科學,積極探索,研究成果被國際物理學界沿用多年。晚年研究科學史,一些科學史研究論文迄今還是研究科學史的樣板;②虛懷若谷,無私奉獻,團結同事,聘請了一批優秀學者到清華物理系任教;③關愛學生,悉心教導,鼓勵幫助,為學生成才鋪路;④熱愛祖國,在國難期間,用實際行動和侵略者進行戰鬥。(每答對一點得2分,答任意三點即可)

【解析】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談談先生為人有哆些值得敬仰和紀念的珍貴品質”,這一題與文學類文本有相通之處;不同的是,傳記文學中可以找到現成的文字,這些詞語可以直接拿來使用。文章一開始寫李政道和華羅庚這二人,就體現了葉企孫先生關愛學生,為學生的成長鋪路這一特點;文中寫他聘請了一批優秀學者到清華物理系任教,體現了他虛懷若谷的精神;國難期間,他用實際行動和侵略者進行戰鬥,表現了他的愛國精神。

【考點定位】欣賞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傳記類文學中也會考查人物的形象,只是它的提問方式與文學類文本有所不同,但是答題的方法大致一樣。考生應先根據題幹中的具體要求(比如是關於哪個方面的、哪個時期的)到文中找到答題的區域,再看有否作者或他人直接作出評價的詞語,這樣詞語是可以拿來使用的,最後依據找到的內容進行概括。組織答案的時候要注意分條陳述,陳述的時候要注意採取總分的形式。

(4)【答案】(8分)①這是先生對我們民族苦難深重的歷史與現實的深刻審視之後的覺悟。葉企孫先生生活的時代中國可謂內憂外患:外有列強侵略,遍地烽火;內則積貧積弱,被動挨打。先生痛感科學不興,國家不強,民族難立。故有此深刻的認識。②這也是先生對中國科學界之同仁的激勵與鞭策。在有人對我們民族研究科學的能力持懷疑態度之時,先生並未輕言放棄,而是希望同仁充分認識到自然科學的重要性,努力鑽研,以實際行動證明中華民族是有無窮創造力的民族,中華民族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③這更是先生及幾代科學家科學強國的美好願景。在完成我們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今天,科學強國,實幹興邦已成共識。(答出前兩點各得3分,答出第三點得2分)

【解析】

【考點定位】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技巧點撥】本題是考查句子的含義。此類題目的解決方法有:關鍵詞分析法、句子結構分析法、語境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對於本題中的這個句子,主要應採取語境分析法。考生一定要牢記一句話“以文解文”,文本是答案的來源。找到句子所在的語境,結合上下文的內容,再來分析句子的含義,問題就迎刃而解了。13.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題,理解詞語的含義,並區分近義詞的用法是關鍵。三個成語都含有“輕蔑”之意。“嗤之以鼻”語義重,有時可以表示“譏笑”之意;“不屑一顧”不能;“不屑一顧”含有“因認為不值得看而不看”的意思,“嗤之以鼻”沒有。“不足掛齒”,不值得提起,可用於自謙。

本題正確答案是D。

14.本題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項,“原因是”與“造成的”句式雜糅。B項,語序不當,“進化、滅絕、起源”應該為“起源、進化、滅絕”。D項,結構混亂,“據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顯示”選擇其一。

本題正確答案是C。

15.本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根據“我感到自己出現了視幻覺:光在閃爍”後面的分號可以判斷,該句子應該是一組並列關係的排比句式,由此可以推斷D項是正確答案。

本題正確答案是D。

16.本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的能力。通讀語段,瞭解大意,把握上下句之間的關係。根據上句中“秋天昭示着繁華將逝”“暗示着寒冷將至”可以推斷,①句應該填“總是有那麼幾分無可奈何的淒涼感”。根據“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可以推斷,②句應該填“但也有唱反調的”。根據“美別具一格”等詞,可以推斷③句應該填“則是另一番氣象”。

答案示例:①總是有那麼幾分無可奈何的淒涼感②但也有唱反調的③則是另一番氣象

17.本題考查圖文轉換及語言表達簡明、連貫、準確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注意題幹中的關鍵詞,一是“構圖要素”,二是“寓意”,再結合“1975—2015”字樣、“龍頭”所形成的“0”字以及紅色背景,寓意不難理解。

答案示例:整個徽標全由數字組成,大大的“4”的右邊,既像一個龍形的“0”,寓示康明斯中國四十週年,又像一個正在飛速旋轉的“中國龍”,暗合康明斯動力製造的企業特點,寓示康明斯在中國的騰飛,“0”的下方用標有小小的“1975—2015”字樣,表明了康明斯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整個徽標呈大紅顏色,寓示康明斯事業紅紅火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