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18W

對外開放:一方面是指國家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經濟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寬政策,放開或者取消各種限制,不再採取封鎖國內市場和國內投資場所的保護政策,發展開放型經濟。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改革開放教學設計 ,歡迎閲讀

改革開放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瞭解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知道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目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早期對外開放地區示意圖》,説明經濟特區、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的地理位置,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引導學生以深圳等經濟特區所取得的成就説明實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是完全正確的,使學生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改革開放前後中國農村、城市變化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並逐步確立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通過了解自己身邊的國企改革情況,使學生感受市場經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好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通過廣州、廈門等在近代史上被開放為通商口岸,在現代史上被開放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或經濟特區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力強盛才能使國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難點: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年多的系統學習,閲讀分析能力和對某些歷史問題的理解能力已有一定提高,初步具備了用歷史的眼光來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改革開放的史實對學生來説相對久遠,他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卻對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缺乏親身體驗,對歷史問題的理解過於膚淺,難以把握改革開放的實質,難以理解課本中提到的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因此,在安排本課教學時,教師要盡提供適量資料,設置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學習。

四、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第九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關鍵的一課,是對前一課我黨提出的偉大決策實施的具體闡述,主要講述實行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農村和城市全面展開,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本課包括三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目,介紹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一目,着重敍述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國有企業的改革”一目,着重敍述了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以及國有企業改革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通過本課的學習有利於學生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我黨制定的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決策的基本知識,認識到改革開放總方針的正確性,認識到改革開放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

五、教學媒體與資源的選擇與應用

1、教師收集相關圖片、音頻視頻及文字材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在課前蒐集身邊的國有企業改革前後的變化及發展資料。

六、教學方法

(1)材料歸納法 (2)創設情境法 (3)講述法 (4)提問引導法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八、教學實施過程

教學


環節





導入新課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是什麼會議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在教師引導下從時間、內容、意義三方面簡要回顧十一屆三中全會。


對前一課進行復習,同時引出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於改革開放的重要性。


講授新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百業待興,那麼,哪個行業最重要?首先要解決什麼問題呢?



展示材料一:1978年12月陳雲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説:“我們不能到處都緊張,要先把農民這一頭安穩下來。農民有了糧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經濟作物就都好解決了。擺穩這一頭,就擺穩了大多數,七億多人口就穩定了,天下就大定了。”


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


學生閲讀課本找出答案。


實踐證明,材料前的提問學生很容易想到農業問題。再用材料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農村改革先行的必要性。同時佐證學生分析和表達的正確性,從而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同一天,安徽鳳陽小崗村發生了這樣一幕:


材料二:安徽省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隊長嚴宏昌把18户農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將田地包乾到户的生產契約:“我們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簽字蓋章,如以後能幹,每户保證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糧,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幹部坐牢割頭也甘心,各位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養活到十八歲。”


師:小崗人用18個鮮紅的手印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最為壯觀的一頁。這艱難的第一步,帶動了全國億萬雙農民的腳步。可是,為什麼當時社員們要立下如此悲壯的契約?請大家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學生爭先恐後發表自己的觀點,主要是説當時人們認為只有公有化才是社會主義,而人民公社並沒有促進生產。


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其認識到人民公社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束縛了生產力,引導學生思考到這個層面。


同時也認識到大包乾精神所體現出的改革精神和探索勇氣,對於中國啟動全面改革和推進社會進程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儘可能地讓學生體驗改革的阻力在於衝破原來的模式。


展示材料三:


鳳陽縣農業生產三年三大步。


1983年《當前農村經濟體制政策的若干問題》


想一想:以包產到户為主要內容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什麼會在全國迅速推廣?



農民根據城市的需要、工業的需要、市場的需要辦企業,鄉鎮企業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闢了一條新路。


學生根據課本內容思考回答,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克服了計劃經濟下集中勞動,統一分配,吃大鍋鈑的弊端;農民承包了土地,有了生產自主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責任明確,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得到了大發展。


要充分挖掘材料中的信息,聯繫所學知識,調動學生的思維,自主探尋答案。



農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們的信心,從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開。


提問:城市改革的重點是什麼?


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為什麼也要改革?


展示材料四:“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十點鐘時,隨便往廠區大院裏扔一個手榴彈也炸不死人。”——20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島電冰箱廠的文字


提問:這番話體現了怎樣的生產經營局面?



師(對學生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及時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工人吃企業的大鍋飯。為了改變這種經營狀況,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主要在哪三方面進行?


播放視頻《百年中國·縱深推進》


生:國有企業的改革。



針對教師提問,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閲讀課本找到答案,並思考:改革後政府、企業、工人與以往相比有沒有積極性?為什麼?國有企業的改革有什麼影響?


給學生時間議論。用這兩個材料引導學生理解國企改革的重點仍在體制。體制不改,企業就沒有經營自主權。








由於學生對於企業的改革方式比較陌生,可以通過視頻以事實給予學生更直觀的認識。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為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整個改革開放指明瞭新的方向。此後國有企業是如何加快步伐的?



學生從課本上尋找答案。


引導學生根據老師所傳達的信息,在資料中尋找答案,並進行進一步的思考。


師:同學們知道青島電冰箱廠後來的情況嗎?


展示材料五:美國紐約海爾集團大廈(圖片)


教師説明:它就是中國家喻户曉的家電品牌——海爾集團。對國有企業的改革,使海爾由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發展成為2008年全球營業額1220億元的中國第一品牌,並在全世界獲得越來越高的美譽度。


在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事例。下面,請各小組派代表向大家展示我們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們身邊的國有企業改革前後的變化及發展情況。


學生分小組展示成果。


通過了解自己身邊的國企改革情況,使學生感受市場經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好處,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特點。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大陸原本沒有外國企業了,為什麼改革開放又出現中外合資、外國獨資的企業呢?(板書小標題)


我國是如何進行對外開放?又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


教師展示材料六: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蹟般聚起座座金山……”


請同學們結合課本思考下列問題:


①“畫了一個圈”是指什麼?


展示材料七:上世紀70年代和21世紀的深圳代表性的圖片


在第一批的經濟特區中,深圳發展最快。當初為什麼選這個地方辦經濟特區?特區“特”在哪裏?


②為什麼要畫這樣一個圈?


③這個圈後來是怎樣擴大的?(【展示】《對外開放格局形勢圖》)


活動:用圖示的形式總結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過程,並思考這一過程有何特點?


請每組選一名同學,將對外開放示意圖補充完整。第一組,標出經濟特區;第二組同學標出沿海開放城市;第三組同學標出對外開放區的地理位置。


然後請學生總結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過程














生: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






根據課本回答。




學生將地圖補充完整後進行總結:14個沿海開放城市,由南到北,由開放城市輻射形成沿海經濟開放區,由東部沿海開放深入到內地,經濟特區起到帶動作用。這是一個由點到線,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這部分的重點放在深圳,認識的問題是引進外資、技術、管理,目的在於加快現代化建設。



















通過指導學生利用《早期對外開放地區示意圖》進行活動,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完成練習


1、完成課後練習。


2、比較分析:今天的對外開放城市與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中的開埠通商有何根本區別?


教師明確:當今的開放是在我國主權獨立、國力增強的情況下主動進行的,舊中國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態的被動開放;舊中國的開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礎上,而今天的開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學生討論後回答,得出結論。


此題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可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並使學生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


課堂小結


請一名同學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小結,教師適當補充。


今天大家學習了改革開放,聆聽了春天的故事,我們收穫的不單是知識,更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足音;讓我們在春天裏放聲歌唱,一起走進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新時代!(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以圖片展示改革開放的成就)


學生進行小結。


通過學生的自行小結,再次回顧本課所學知識,對本課重難點有更清晰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改革開放前小崗村農居

改革開放後的小崗村

九、板書設計

十、教學評價與反思

本課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整理資料,提煉信息,使學生成為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教師精心設計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並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躍,發言踴躍,課堂氣氛熱烈,反映了師生是“學習共同體”,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增強對歷史的興趣。教師根據內容適時需要引入材料,史論結合,化難為易,較好地突破了重難點,也注意到培養學生將歷史與相關學科知識進行整合的能力。

不足之處:課堂設計內容較多,時間略顯緊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