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秋思》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69W

一.導入新課:

《天淨沙秋思》的教學設計

在中國古代,美人遲暮,文士悲秋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劉禹錫的詩“自古逢秋悲寂寥”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成語中也有“老氣橫秋”之説,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看看馬致遠眼裏的秋是怎樣的,通過本文我們也一起探究探究古代文人悲秋的社會心理。

二.解題和題材:

天淨沙,曲牌名;秋思,題目,意思是秋天的愁緒。元曲是我國繼唐詩宋詞之後的又一文學樣式,它包括戲曲和散曲。今天我們學習的是散曲中的小令。

三學習課文

學習活動一:誦讀

1.讓學生自由朗讀,揣摩節奏和感情。

2.教師朗讀,同學仔細聽,並對老師的朗讀做點評價。

3.點一學生朗讀,由其他同學點評。

4.老師指導朗讀後讓學生聽名家朗誦:

(1)讀出節奏。前幾句是222停頓,最後一句是312停頓。

(2)讀出語調。注意押韻的字的聲調變化;注意聲音的高低,總體是低沉的;注意語速的快慢,總體是緩慢的;注意語調的輕重,重讀“斷腸”。

(3)讀出情味。這首曲子古代是可以歌唱的,我們在歌唱時,常把帶有抒情意味的短小的詩句反覆吟誦,因此,我們做一次嘗試,把“夕陽西下”讀2次,第2次讀出日暮思家的喟歎。學生配樂詩朗誦。

(4)同學背誦這首下令。

活動二:品析,感受景與情的關係。

1、這首詩歌表現了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呢?

(悲傷,愁苦…… )

2、請同學找出其中最明顯地表現出作者悲傷心情的一句話。

(斷腸人在天涯)。

3、什麼是“斷腸人“? (形容傷心悲痛到極點的人,此處指漂泊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

4.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來表達他的悲傷之情的?

5.請同學們分析分析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為什麼透過這些景物就可以體會遊子的悲傷之情?

教師補充一些資料:

a.烏鴉,在中國的民俗中認為是不吉祥的鳥,在遠古神話中有“后羿射日”的故事,當時十個太陽一起出來,害得人間酷熱無比,是負責太陽運行的十隻烏鴉不守規矩跑出來了,後裔射落九個太陽,九隻烏鴉就落到人間。寫烏鴉的.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寒棲滿樹鴉” “烏鴉”這一意象渲染出衰敗淒涼的氛圍。

b.古道,在古詩詞中也往往表達冷落荒涼的意思。如“邯鄲古道傷行客。”“古道少人行”“咸陽古道音塵絕”等。

知識卡片一:詩歌中的意象。

簡單地説,“意象”就是寄託了作者某種情感的事物。

本首詩中有哪些意象呢?

歸納總結:

全詩不着一個“秋”字,寫的卻都是秋天的景色,都給人淒涼蕭瑟之感,都是比較昏暗的,都藴含了作者思鄉的寄託。

展示板書:

正 枯藤 老樹 昏鴉 反

古道 西風 瘦馬 小橋 流水 人家

襯 夕陽 襯

荒涼 淒涼 悲傷 温暖 安寧 嚮往

活動三:知人論世,探究作者為什麼如此悲傷?

是因為在天涯就悲傷嗎?

講解馬致遠生活的時代背景:

元朝建國以後把中國人分成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實行等級管理制度,元朝的長官應由蒙古人擔任。隨着社會的發展,在馬致遠生活的年代開始任用漢族的文人做官,但卻又未能普遍實行,這給漢族文人帶來了一絲幻想和更多的失望。而古代知識分子讀書的目的就是做官,“學而優則仕。”馬致遠前半生就為功名四處奔波,可是卻仕途坎坷,壯志未酬。

同學們請結合馬致遠的生平和生活背景探究一下,文中游子為什麼斷腸?

總結:這首小令,字字句句都是出自作者匠心設計,九種景物,不僅把作者的半生飄零、一世坎坷的徹骨之痛再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也把古代為求取功名四處奔波最終卻失意落魄的知識分子的共同遭遇抒寫出來了,所以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韻》中稱之為“秋思之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稱讚這首小令“純屬天籟, 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有元一代詞家,皆不能辦此也。” 認為是元曲的壓軸之作。

活動四:把握意境

(3)知識卡片:詩歌中的意境

詩中意象組合起來,營造出一種整體的環境和氛圍,就構成了意境 。表達出作者的一種心境和情感。

形容意境的詞語:

恬淡閒適 華美壯麗 清新自然

雄偉壯闊 明快高曠 慷慨激昂……

你試着用四字短語來概括這首曲子的意境。

明確:蒼涼蕭瑟

活動五:實踐

(1)請你細細地再讀這首小令,通過想象和聯想,品味其中的詩情畫意。用下面的句式説話:“透過——這個字(詞),我彷彿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想到了)——”

作業:仿照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的寫法,用幾個寫秋天景物的詞語也寫一首小令,來表達你快樂的心情。1—20號的同學以“夕陽西下”為背景,後面學號的同學以“旭日東昇”為背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