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課後習題答案

來源:文萃谷 2.06W

  第一章

微生物學課後習題答案

一. 微生物有哪些主要類羣?有哪些特點?

答:類羣:1. 真核細胞型;2. 原核細胞型:細菌,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式體;

3. 非細胞型:病毒。

特點:1. 體小,面積大 2. 吸收多,轉化快 3. 生長旺,繁殖快4. 分佈廣,種類多 5. 適應強,易變異

二. 你認為現代微生物學的發展有哪些趨勢?

答:研究領域有製藥、治理環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學,微生物病毒學,現代微生物學已發展出很多的分支學科,如病毒學,微生物基因組學,應用微生物(生物農藥,浸礦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細菌),海洋微生物,古細菌等,現代微生物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種的遺傳背景,市場化應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檢測技術、食用菌的生產、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 簡述微生物與製藥工程的關係。

答:1. 人類除機械損傷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 微生物又是人用來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 微生物在自然環境中分佈廣泛來源很多

4. 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相當多樣,可用於生物製藥

5. 微生物和人之間的關係,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協同進化

6. 遺傳學與生態學

名詞對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學説分為古菌域、細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為其中一大類別。(不確定) 細菌域:bacteria 三域學説分為古菌域、細菌域、真核生物域,細菌域為其中一大類別。(不確定) 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學説分為古菌域、細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為其中一大類別。(不確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態體積微小的單細胞或者個體結構簡單的多細胞以及沒有細胞結構的低等生物的通稱。

  第二章

一. 比較下列各隊名詞

①. 原核微生物與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沒有明顯的細胞核,無核膜,核仁,無染色體,其細胞核為擬核,細胞內麼有恆定的內膜系統,核糖體為70S 型,大多為單細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顯細胞核,有各種細胞器,核糖體為80S 型。

②. 真細菌與古菌:相同點: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質的合成,核糖體對氯黴素不敏感,RNA 聚合酶和真核細胞的相似,DNA 具有內含子並結合組蛋白。

不同點:細胞膜中的脂質是不可皂化的,細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 原生質體與球形體:原生質體是脱去細胞壁的細胞,是由原生質分化而來,具體包括細胞膜和細胞質以及細胞器;球形體:指在螯合劑等存在的條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而形成的缺損型細胞。

④. 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連於細胞膜,一端遊離的、細長的波形纖絲狀物。菌毛為一些菌體表面的非鞭毛的細毛狀物,菌毛是許多革蘭氏陰性菌菌體表面遍佈的比鞭毛更為細、短、直、硬、多的絲狀蛋白附屬器。其化學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與運動無關;性菌毛在少數革蘭陰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個菌體只有1~4根,通常由質粒編碼。帶有性菌毛的細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 芽孢與孢子:芽孢是有些細菌(多為桿菌)在一定條件下,細胞質高度濃縮脱水所形成的一種抗逆性很強的球形或橢圓形的休眠體。孢子是細菌、原生動物、真菌和植物等產生的一種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細胞。能直接發育成新個體。

二. 比較革蘭氏陽性菌與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結構,並説明革蘭氏染色的原理。

答:細胞壁結構: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特殊組份 細胞壁較厚,約20~80mm 。肽聚糖含量豐富,有15~50層,每層厚度1nm, 約佔細胞壁乾重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組份磷壁酸;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特殊組份 細胞壁較薄,約10~15nm, 有1~2層肽聚糖外,約佔細胞壁乾重的5~20%。結構比較複雜。尚有特殊組份外膜層位於細胞壁肽聚糖層的外側,包括脂多糖、脂質雙層、脂蛋白三部分。

原理: 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後,在細胞壁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複合物,革蘭氏陽性菌由於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較多且交聯緻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處理時,因失水反而使網孔縮小,再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複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脱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複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脱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三. 試述幾種細胞細胞壁缺損型的名稱及其應用價值。

答:①原生質體,應用價值:原生質體細胞能為外源DNA 的進入提供方便,所以是研究遺傳物質交換和重組的一種理想材料。原生質體還有助於DNA 的提取和質粒的尋求,所以是遺傳工程中經常會使用到的一種細胞狀態。

②球形體,應用價值:

③L 型細菌,應用價值:L 型細菌在遺傳學、臨牀醫學和流行病學等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義。 ④支原體

四. 依據鞭毛的數目和着生位置不同,可將鞭毛菌分為哪幾種類型?

答:有一端從毛菌,一端單毛菌,兩端鞭毛菌,周生鞭毛菌,側身鞭毛菌。

五. 細菌細胞中的哪些物質具有抗原作用?這些物質存在於哪些結構中?

答:物質有蛋白質和糖蛋白。表面抗原:位於細菌細胞壁外層,有莢膜微莢膜抗原;菌體抗原:存在於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啥上的抗原,一些腸道G-細菌表面的耐熱、抗乙醇的脂多糖-蛋白抗原; 鞭毛抗原:存在於鞭毛上,H 抗原; 菌毛抗原:由細菌表面的菌毛蛋白所形成的抗原; 外毒素和類毒素;

六.試就作用靶細胞、作用機制、作用結果和作用對象等方面比較溶菌酶與青黴素對細菌細胞壁的作用。

答:青黴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溶菌酶溶解細菌細胞壁

青黴素:靶物質是轉肽酶,藥理作用是干擾細菌細胞壁的合成。青黴素的結構與細胞壁的成分粘肽結構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與後者競爭轉肽酶,阻礙粘肽的形成,造成細胞壁的缺損,使細菌失去細胞壁的滲透屏障,對細菌起到殺滅作用。

溶菌酶:靶物質是細胞壁的肽聚糖,能有效地水解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肽聚糖是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份,主要通過破壞細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間的β-1,4糖苷鍵,使細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導致細胞壁破裂內容物逸出而使細菌溶解。溶菌酶還可與帶負電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結合,與DNA 、RNA 、脱輔基蛋白形成複鹽,使病毒失活。

名詞對照:

伴孢晶體 parasporalcrystal :少數芽孢桿菌,如蘇雲軍芽孢桿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時,還在芽孢旁邊形成一粒菱形的鹼溶性蛋白晶體。

孢子絲 sporophore :當生長髮育到一定階段,在氣生菌絲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絲。

放線菌 actinomycetes :放線菌是一類介於細菌和真菌之間的單細胞微生物。

基質菌絲 substrate mycelium :又稱基質菌絲或者營養菌絲。

菌落 colony :由單個細菌(或其他微生物)細胞或一堆同種細胞在適宜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見有一定形態結構等特徵的子細胞的羣落。

菌毛 fimbria (fimbriae):個別菌體表面有非鞭毛的細毛狀物。

菌苔 lawn :細菌在固體培養基接種線上由母細胞繁殖長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特徵的細菌羣落。

氣生菌絲 aerial mycelium :在基內菌絲長出培養基外,伸向空間的菌絲為氣生菌絲。

糖被 glycocalyx :有些細菌在細胞壁外分泌一個厚度不定的富含水分的多糖黏膠外層。

細菌 bacteria (bacterium):一類結構簡單、種類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較強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

性絲 sexpilus :

芽孢 endospore :是為數不多的產芽孢細菌在生長髮育後期在其菌體內形成的一個圓形或橢圓形、壁厚、折光性強、具抗逆性的休眠體。

衣原體 Chlamydia :是一類能通過細菌濾器、代謝活性喪失、專性活細胞寄生的致病性原核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 prokaryotic microorganism :指核質和細胞質之間不存在明顯核膜,其染色體由單一核酸組成的一類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 :一類具有真正細胞核,具有核膜與核仁分化的較高等的微生物,其細胞質中有線粒體等細胞器和內質網等內膜結構

真細菌 eubacteria : 除古細菌以外的所有細菌均稱為真細菌。

支原體 mycoplasma :是一羣缺少細胞壁的真細菌,是能離開活細胞獨立生長繁殖的最小的原核微生物。

質粒 plasmid :原核細胞中除了染色體DNA 外,很多細胞還含有一個或多個能自主複製的環形DNA 分子。

  第三章

一.解釋名詞

真菌:是一類低等的真核微生物,沒有光和色素嗎,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一般具有發達的菌絲體,呈頂端生長,細胞壁多數含有幾丁質,異養型,營寄生或腐生;靠滲透作用自體外吸收營養;普遍以有性和無性兩種方式進行繁殖,可以大量生產孢子。

酵母菌:是一羣能發酵糖類產能的單細胞真菌的統稱

黴菌:凡生長在營養基質上形成絨毛狀、蜘蛛網狀或絮狀菌絲體的小型真菌

真核微生物:一類具有真正細胞核,具有核膜與核仁分化的較高等的微生物,其細胞質中有線粒體等細胞器和內質網等內膜結構。

原核微生物:指核質和細胞質之間不存在明顯核膜,其染色體由單一核酸組成的一類微生物 酵母菌的芽殖:原酵母的一角凸起、長大,核經有絲分裂後其中之一落在芽內,再斷裂而為二,產生子細胞。

二. 黴菌可形成哪幾種無性孢子,他們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答:厚垣孢子,圓形、柱形;節孢子,成串短柱狀;分生孢子;孢囊孢子,近圓形;遊動孢子,圓形、梨形。腎形 P72

三. 黴菌有哪些有性孢子,他們有什麼分類學意義?

答: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有助於黴菌在自然界中隨處傳播和繁殖。

四. 試比較説明真核微生物與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區別,兩者間的相似之處有哪些?

答:真核微生物;有核膜、核仁,細胞器,80S 核糖體,細胞膜沒有參與呼吸與光合作用的成分,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呼吸與光合作用在細胞器上進行,細胞壁主要有纖維素組成,細胞較大;無固氮能力

原核微生物:無核膜、核仁,DNA 含量高。70S 核糖體。無細胞器。呼吸和光合作用在細胞膜上進行。不進行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細胞壁主要成分為肽聚糖。細胞較小。

有固氮能力 P60

相似之處:遺傳物質都是DNA,

五. 列表説明酵母菌與黴菌在工農業上的應用

答:P 67表3-5和P75表3-12和材料

六. 試比較原核細胞細胞膜和真核細胞細胞膜的功能。

真核微生物細胞膜有固醇成分,不參與呼吸和光合作用。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內側,包裹着細胞核、細胞質和各類細胞內含物。細胞膜在細胞生長、分裂、接合、分化和離子、低分子與高分子物質的輸送等多種細胞活動中起着重要作用。細胞膜是由上、下兩層磷脂分子以及鑲嵌在其間的甾醇和蛋白質分子所組成的。其功能主要有調節細胞外物質運送到細胞內的滲透屏障;細胞壁等大分子成分生物合成和裝配基地;部分酶的合成和作用場所。原核微生物細胞膜沒有固醇成分,有參與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成分。功能有細胞內外物質交換和轉運。參與生物氧化和能量生產,與細胞壁和莢膜的合成有關,是鞭毛的着生位點併為其運動提供能量。

七. 酵母菌和黴菌的哪些物種常作為科學研究的模式生物和工廠生產應用菌株,為什麼?近年來對他們的研究有哪些進展

答:P 67表3-5和P75表3-12

名詞對照:

孢囊孢子 sporangiospore :孢子囊中繼核融合和有絲分裂之後在分裂過程中形成的孢子。

分生孢子 conidium :常指由真菌產生的一種形小、量大、外生的無性繁殖體。

厚垣孢子 chlamydospore :一種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孢子,由菌絲體直接分第而來,菌絲體內原生質和營養物質集中。 黃麴黴毒素 alfatoxin :黃麴黴毒素(AFT )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均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酵母菌 yeast :一羣能發酵糖類產能的單細胞真菌的統稱。

菌絲 hypha (hyphae) :單條管狀細絲,為大多數真菌的結構單位。

菌絲體 mycelium :由許多菌絲連結在一起組成地營養體類型叫菌絲體。

芽殖 budding :是酵母菌無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第四章

一名詞解釋

烈性噬菌體:感染宿主細胞後能在宿主細胞內增殖,產生大量子代噬菌體並引起細菌裂解的噬菌體。 温和噬菌體:除能以裂解循環在宿主細胞內增殖外,還可將DNA 整合到宿主細胞的基因組上而與細菌共存的噬菌體。

溶源性轉變:細菌因温和噬菌體感染溶源化時獲得的新性狀的現象。

二病毒與其他生物的主要區別是什麼?P85

答:1形態及其微小2. 無細胞結構3. 缺乏完整的酶系統和能量代謝系統4. 具有感染性5在細胞外以大分子狀態存在,不顯示生命現象6對抗生素不敏感, 但對干擾素敏感

三. 病毒殼體有哪些對稱類型?

答:螺旋對稱,煙草花葉病毒;二十面體對稱,腺病毒;複合對稱型,T4噬菌體

四.以噬菌體為例,説明病毒的增殖過程

答:1. 吸附,通過其表面結構與宿主細胞的病毒受體特異性結合、附着與細胞表面

2. 侵入與脱殼 噬菌體吸附在宿主細胞表面,尾絲收縮是尾管觸及細胞壁,尾管端攜帶溶菌酶溶解局部細胞壁的肽聚糖,接着通過尾管鞘收縮將尾管退出並將核酸注入細胞內,其蛋白質殼體留於菌體外。

3. 生物合成 包括核酸的複製、轉錄和蛋白質的合成。

4. 裝配 ①頭部殼體裝入DNA 形成成熟的頭部 ②由基板、尾管、尾鞘各部件裝配成無尾絲的尾部 ③頭部與尾部自發結合 ④最後裝上尾絲,裝配為成熟的噬菌體顆粒

5.釋放 溶菌酶和脂肪酶裂解細胞,釋放出大量的病毒粒子

五.比較烈性噬菌體和温和噬菌體的不同

答:被烈性噬菌體感染的細胞在噬菌體完成增殖後會裂解死亡,噬菌體的DNA 可以自行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温和噬菌體不僅能以裂解循環在宿主細胞內增殖外,還可將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組上而與細菌共存,不進行DNA的複製和蛋白質的合成,但可隨着宿主菌基因的複製而同步複製,並隨着宿主細胞分裂,平均分配到子細胞中,。

六.溶源性細菌有哪些特點?溶源性細菌如何檢出?

答:溶源性細菌有原噬菌體,特點:①具有遺傳的、產生原噬菌體的能力。 ②裂解,在某些情況下,溶源性細菌培養物中會有很小一部分細胞,由於原噬菌體在脱離整合狀態轉入裂解性週期增殖,產生大量子噬菌體而導致細菌細胞裂解 ③免疫性 對賦予其溶源性的噬菌體及其相關的噬菌體有免疫性 ④復愈 經過誘發裂解後存活下來的少數細菌中,有些會失去其原有的原噬菌體而復愈 ⑤溶源性轉變 細菌因温和噬菌體感染溶源化時獲得的新性狀的現象 ⑥侷限性轉導 整合到一個細菌基因組中的噬菌體DNA 吧宿主菌個別鄰近基因轉移到另一個細菌中的現象

檢出:可將少量待檢測菌與大量敏感性指示菌混合,塗布於瓊脂平板上,培養一端時間後,溶源菌長出菌落,由於溶源菌在生長過程中有極少數個體會自發裂解,產生的噬菌體可侵染溶源菌周圍敏感性指示菌菌苔,這樣會產生一個個中央為溶源菌小菌落,周圍有透明圈的特殊噬菌斑。

七. 病毒鑑定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噬菌斑 同上 ②蝕斑和感染病灶 ③壞死斑 一些植物病毒會在莖、葉等植物組織上形成一個個褪綠或壞死的斑塊 ④血凝現象及干擾現象 能聚集一定種類哺乳動物或禽類的紅細胞, 兩種不同的病毒同時或先後感染同一宿主細胞時,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增殖的現象 ⑤細胞病變效應 某些病毒在細胞內增殖一起對細胞產生損害的明顯表現,例如細胞集聚成團、腫大。圓縮,細胞融合形成多核現象,細胞脱落、裂解。細胞內出現包含體等。⑥其他鑑定方法 利用電鏡技術及熱、紫外線、脂溶劑等理化因子對病毒感染性的作用。病毒組分的相對分子質量、沉澱係數、核酸類型等的測定。

八. 在發酵生產過程中,防止因噬菌體感染引起的“倒灌”的措施有哪些?

答:目前生產上常用的檢查方法有:①顯微鏡檢查;②平板劃線檢查;③肉湯培養檢查。

種子帶雜菌是發酵前期染菌的原因之一。在每次接種後應留取少量的種子懸浮液進行平板、肉湯培養,藉以説明是否是種子中帶雜菌。種子培養的設備和裝置有無菌室、滅菌鍋和搖瓶機等。發酵罐的排氣管要用汽封或引入藥液(如高錳酸鉀、漂白fen或石灰水等溶液) 槽中,取樣、洗罐或倒罐的帶菌液體要處理後才允許排入下水道。同時要把好種子關,實現嚴格的無菌操作,搞好生產場地的環境衞生。車間四周要經常進行檢查,如發現噬菌體即時用藥液噴灑。

九. 病毒在實踐上有哪些應用?

答:生態環境與生物進化,病毒能夠感染並摧毀水中微生物羣體中的細菌,從而形成海洋環境中碳循環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病毒還是不同物種間重要的天然基因轉移工具,它能夠增加基因多樣性並促進生物進化病毒能夠增強海洋中的光合作用,因此每年能夠減少大氣中3億噸二氧化碳。在遺傳學研究中,病毒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分子遺傳學的基本構架如DNA 複製、轉錄、RNA 轉錄後加工、轉化、蛋白質轉運以及免疫學。遺傳學者經常利用病毒作為載體將基因植入研究細胞中,這對細胞中外來雜質研究或是新基因植入基因組的影響研究很有益處。在癌症治療和基因療法方面,病毒也顯示出巨大作用,人們現在已經將病毒合成技術用於疫苗研製領域中。病毒武器

名詞對照

病毒感染單位 infectious unit,IU 能夠引起宿主或宿主細胞發生的一定特異性反應的病毒,最小劑量稱為病毒感染單位。

毒粒 viron 具有生命侵染力,成熟的、位於細胞外化境中的單個病毒顆粒。

類病毒 viroid 一種具有生命活性的分子生物,其僅為裸露的閉合單鏈環狀RNA 分子,它能感染寄主細胞並在其中進行自我複製使寄主產生病態,這種只有侵染性小分子而沒有蛋白質的感染因子稱為類病毒。

烈性噬菌體 cirulent phage 大部分噬菌體感染宿主細胞,能在宿主細胞內增殖,產生大量子代噬菌體並引起細菌裂解。

阮病毒 prion 是一類具有侵染性並能在宿主細胞內複製的小分子無免疫性熟睡蛋白質。

噬菌斑 plaque 指在細菌固體平板培養基上接種噬菌體後出現的透明斑。

温和噬菌體 temperate phage 有些噬菌體侵入宿主細胞後,它們的核酸和細菌的細胞同步複製,寄主細胞不裂解。

  第五章

一. 名詞解釋

微量元素:濃度在10(-4)~10(-3) mol/l範圍內的元素

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

腐生:營養物質來至死亡或腐爛的生物物質 寄生:營養物質來至活的有機體

自由擴散:物質非特異性地由濃度高的一側被動或自由地透過細胞膜想濃度低一側擴散的過程 主動擴散:需要外界提供能量,由載體蛋白參與的逆濃度梯度的物質轉運

基因轉位:物質在運輸的同時由於受到化學修飾而源源不斷進入細胞的一中運輸方式

合成培養基:化學成分確定的培養基

天然培養基:化學成分不確定的培養基

半合成培養基:化學成分部分確定的

二.試述供給微生物營養的6種主要營養物質及其生理作用。

答:①碳源 是微生物細胞需要量最大的元素,提供微生物營養所需碳元素或碳架的營養物質,對於為數眾多的化能異養微生物來説,碳源是兼有能源功能的雙功能營養物

②能源:是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物質

③氮源:是微生物細胞需要量僅次於碳的元素,能提供微生物所需氮素的營養物質,提供細胞原生質和其他結構物質中的氮素,一般不作為能源使用,但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能從NH3和NH2等還原態無機含氮化合物氧化中獲得其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④無機鹽: 生理作用P116

⑤生長因子和生長抑制因子:提供微生物細胞重要化學物質如蛋白質、核酸和脂質等,作為輔助因子如輔酶和輔基的組分和參與代謝

⑥水:P118

三. 什麼是生長因子,他包括哪些物質?是否任何微生物都需要生長因子?如何滿足微生物對生長因子的要求? 答:生長因子是微生物生長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質,具有刺激細胞生長活性的細胞因子。一類通過與特異的、高親和的細胞膜受體結合,調節細胞生長與其他細胞功能等多效應的多肽類物質。存在於血小板和各種成體與胚胎組織及大多數培養細胞中,對不同種類細胞具有一定的專一性包括維生素、氨基酸、嘌呤鹼和嘧啶鹼、固醇、胺類脂肪酸,一些輔酶、卟啉及其衍生物等。

在配製微生物培養基時,如果配製的是天然培養基,則可加入富含生長因子的原料——酵母膏、玉米漿、肝浸液、麥芽汁或其他新鮮的'動植物組織浸液;如果配製的是組合培養基,則可加入複合維生素溶液 (1)生長因子自養型微生物 (2)生長因子異養型微生物,它們需要多種生長因子,如乳酸細菌、各種動物致病菌、原生動物和支原體等

(3)生長因子過量合成微生物,有些微生物在其代謝活動中,會分泌出大量的維生素等生長因子,因此,它們可以作為維生素等的生產菌

四. 營養物質進入微生物細胞的方式有幾種?比較它們的異同。

答:P123 表5-5

五.什麼是培養基?製備培養基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是為人工培養微生物而製備的、提供微生物以合適營養條件的基質

基本原則:有的放矢 、營養協調、條件適宜、經濟節約、無菌狀態

六.什麼是選擇培養基和鑑定培養基?他們在微生物學工作中的重要性,

答:選擇培養基是通過加入不妨礙目的微生物生長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長的物質以達到選擇的目的。分離真菌用的馬丁氏培養基中加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孟非拉紅、鏈黴素和金黴素,分離產甲烷菌用的培養基加有抑制真菌的青黴素,可通過加入目的微生物特別需要的營養物質而使他們加富以達到選擇目的

鑑定培養基是一類在培養基中添加某種化學物質而將目的或對象微生物的菌落與同一平板上的其他微生物區別開來的培養基,EMB 培養基在飲用水、牛乳的細菌學檢查以及遺傳學研究上有着重要的用途

七.為什麼必須調節培養基的PH ?常用來調節培養基PH 的物質有哪些?

答:各類微生物都有其各自生長的PH 範圍,必須調節 培養基的PH 以保證微生物能良好的生長、繁殖或積累代謝產物。Naoh,Hcl, 微生物在代謝過稱中產生使培養基Ph 改變的代謝產物,可加入緩衝液或微溶性碳酸鹽,

八. 如果從自然界選育不同微生物類羣或具有不同特性的微生物菌株時,如何選用及製備不同的培養基?

答:選用和製備培養基一定要遵守基本原則“有的放矢、營養協調、條件適宜、經濟節約、無菌狀態”。如果是為了獲得微生物細胞或是作為種子培養基,一般地説,營養成分宜豐富些,尤其是氮源含量應高些嗎,即C/N比低,這樣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反之,如果為了獲取代謝產物或是作為發酵培養基,培養基的C/N比應該高些,即所含氮源宜低些,以使微生物生長不致過旺而有利於代謝產物的積累。P124-P126

名詞對照

半合陳培養基 semisynthetic medium 用純化試劑和天然物質配製而成。

腐生 saprophytism 生物分解有機物或已死的生物體,並攝取養分以維持生活,如大多數黴菌、細菌等都以這種方式生活。

合成培養基 synthetic medium 是itongguo 順序加入準確稱量的高純化學制劑與蒸餾水配製而成的,所含成分包括微量元素在內,以及它們的量都是確切知道的。

寄生 parasitism 一種生物從另一種生物的體液、組織或已消化物質獲取營養並造成對宿主危害的現象。

加富培養基 enriched medium 指在基本培養基中加入某些特殊需要的營養成分配製而成的營養更為豐富的培養基。

生長因子 growth factor 許多微生物除了需要碳源, 能源, 氮源與無機鹽之外, 還必須在培養基中補充微量的有機營養物質才能生長或者生長良好, 這些微生物生長所不可或缺的微量有機物質就是生長因子.

天然培養基 complex medium 採用動植物組織或微生物細胞或它們的提取物或粗消化產物配製成的.

選擇培養基 selective medium 通過加入不妨礙目的的微生物生長而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生長的物質以達到選擇的目的.

營養 nutrition 微生物細胞從外界環境中攝取化學物質, 使其生長過程中獲取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及其結構物質的生理過程.

主動運輸 active transport 主動運輸是指物質順或逆濃度梯度, 在載體蛋白和能量的作用下將物質運進或運出細胞膜的過程.

自由擴散 simple diffusion 自有擴散是指被選擇吸收的物質從高濃度的一邊通過細胞膜到達低濃度的一邊的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 不需要載體, 不消耗能量.

  第七章

一. 名詞解釋

同步培養和非同步培養:能使培養物中所有微生物細胞都處於相同的生長階段的培養方法是同步培養;使培養物中的微生物細胞處於不同的生長階段的培養方法為 非同步培養

分批培養和連續培養:分批培養是指將微生物置於一定容積的培養基中,經過培養生長,最後一次收穫的培養方式;連續培養阿是在一個恆定容積的流動系統中培養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速率不斷加入新的培養基,另一方面又以相同的速率流出培養物,以使培養系統中的細胞數量和營養狀態保持恆定,即處於穩態。

滅菌、消毒和反腐:能夠殺死或消除材料或物體上全部微生物的方法為滅菌;能夠殺死、消除或降低材料或物體上的病原微生物,使之不致引起疾病的方法為消毒;能夠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但不能殺死微生物羣體的方法為防腐

除菌和抗菌:除菌為殺死有害細菌。抗菌為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抑菌: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作用,抑制待處理體系中微生物的活性,使之繁殖能力將低或

體質繁殖的過程。

二. 什麼是純培養?什麼是混菌培養?純培養如何獲得?

答:在試驗條件下從一個單細胞繁殖得到的後代為純培;將集中微生物同時接種到一個培養

體系中,或者直接利用環境中的微生物,稱為混菌培養。

方法有顯微操作法,即在顯微鏡下直接挑取單個細胞進行培養。也用稀釋塗布法或稀釋倒平

板法或劃線法來分離、純化微生物。

三. 醫務室常備的紅藥水、紫藥水和碘酒的基本成分是什麼,其殺菌機制是什麼?

答;紅藥水基本成分是2,7-二溴-4-羥基汞熒光黃素二鈉鹽,消毒防腐劑, 汞離子解離後與蛋白

質結合, 起殺菌作用, 對細菌芽孢無效.

紫藥水主要成份為氯化四甲基副品紅苯胺、氯化五甲基副品紅苯胺與氯化六甲基副品紅苯胺

的混合物。甲紫溶液為其乙醇、水的1%溶液。屬三苯甲烷類染料消毒劑,能與微生物酶系統發生氫離子的競爭性對抗,使酶成為無活性的氧化狀態,而發揮殺菌作用。主要對革蘭陽性菌如葡萄球菌、白喉桿菌,以及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表皮癬菌有殺滅作用,對其它革蘭陰性菌和抗酸菌幾乎無作用

碘酒由碘、碘化鉀溶解於酒精溶液而製成,碘酒有強大的殺滅病原體作用,它可以使病原體的蛋白質發生變性

四. 下列物品各選用什麼方法滅菌?説明理由。

答:①培養基 高壓蒸汽滅菌法,利用提高壓力使水的沸點升高,以提高水蒸氣的温度,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變性,殺滅。 ②玻璃器皿 乾熱滅菌,使蛋白質變性;

③室內空氣 紫外線輻射法,使蛋白質和核算變性 ④酶溶液 過濾發,機械化地移去微生物。將液體通過某種多孔的材料,使微生物與液體分離

⑤動物血清 過濾法

五.殺菌方法 使用温度 作用時間 應用舉例

巴斯的消毒法 63 30min 啤酒,牛奶滅菌

72 15s

烘箱熱空氣法 171 1h 培養皿滅菌

160 2h 以上

高壓蒸汽鍋法 121 15~30min 一般培養基、生理鹽水的滅菌

六試説明微生物在不同温度、PH 條件下生存的生理基礎

答:温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因子,温度太低,可使原生質膜處於凝固狀態,不能正常進行營養物質的運輸或形成質子梯度,因而不能生長。當温度太高,細胞內的沒反應和代謝速率加快,生長速率加快。然而,當超過某一温度時,蛋白質、核酸和細胞其他成分就會發生不可逆的變性作用。Ph 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因為介質ph 影響環境中營養物質的可給態和有毒物質的毒性,影響菌體細胞膜的帶電荷性質、膜的穩定性及膜對物質的吸收能力。使菌體表面蛋白變性或水解。每種微生物都有一個可生長的ph 範圍,以及最適生長ph 。

七.為什麼不能濫用抗生素?

答:抗生素的作用機制:①抑制細胞壁的合成 ②破壞細胞膜的功能 ③抑制蛋白質的合成 微生物對化學治療劑的抗性機制 P206

八.瞭解中藥製劑和食品工業滅菌技術及其發展

答:中藥製劑滅菌技術有輻照殺菌、微波殺菌、乙醇蒸汽殺菌、臭氧殺菌和環氧乙烷殺菌5種非熱殺菌新技術 ; 臭氧技術;

在食品工業滅菌中有超高壓滅菌、臭氧滅菌、輻照滅菌、脈衝電場滅菌、超聲波滅菌、歐姆殺菌、磁力滅菌、抗生酶殺菌

九. 為什麼在同一温度下,濕熱滅菌比干熱滅菌效果好?

答:P196

十.試分析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及其機理

答:①温度 温度是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一個重要因子,温度太低,可使原生質膜處於凝固狀態,不能正常進行營養物質的運輸或形成質子梯度,因而不能生長。當温度太高,細胞內的沒反應和代謝速率加快,生長速率加快。然而,當超過某一温度時,蛋白質、核酸和細胞其他成分就會發生不可逆的變性作用。有最低、最適、最高生長温度 ②ph Ph 影響微生物的生長。因為介質ph 影響環境中營養物質的可給態和有毒物質的毒性,影響菌體細胞膜的帶電荷性質、膜的穩定性及膜對物質的吸收能力。使菌體表面蛋白變性或水解。每種微生物都有一個可生長的ph 範圍,以及最適生長ph 。 ③氧 根據微生物對氧的需要和耐受能力,可分為好氧微生物、鹼性厭氧菌、厭氧菌 ④營養物質 同一種微生物在不同的氮源、碳源組成的培養基中。在不同的培養時間內其生物量地增加可以相差很大,甚至不能生長。

名詞對照

發酵 fermentation

防腐 antisepsis

分批培養 batc h culture

化學治療劑 chemotherapy agent

抗生素 antibiotic

連續培養 continuous culture

滅菌streilization

平板 plate

消毒 disinfection

抑菌劑 bacteria inhibiter

  第八章

一.名詞解釋

接合:供體菌和受體菌的完整細胞相互直接接觸,通過接觸而進行較大片段的DNA 傳遞 轉化:受體細胞從外界直接吸收來自供體細胞的DNA的片段,並與其染色體同源片段進行遺傳物質交換,從而使受體細胞獲得新的遺傳特性

轉導:通過完整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體為媒介,把一個細胞的DNA的片段轉移到另一個細胞 中,並使後者發生遺傳變異的過程

侷限性轉導:溶源菌羣經誘導後,把宿主的某些基因整合到噬菌體的基因組上,這樣的噬菌體侵染另一宿主菌是,使受體菌獲得了這部分的遺傳性狀

普遍性轉導:轉導噬菌體在感染受體是,其攜帶的供體基因都能以相同的頻率轉移,使受體菌獲得這部分遺傳性狀質粒:細菌細胞內獨立於染色體之外的複製子,常隨宿主染色體的複製而複製,並在細胞分裂是恆定地傳給子代的遺傳因子

跳躍基因:段可以從原位上單獨複製或斷裂下來,環化後插入另一位點,並對其後的基因起調控作用DNA 順序

營養缺陷型:指某一菌株在誘變後喪失合成某種營養成分的能力,使其在基本培養基中不能正常生長,而必須在此培養基加入相應物質才能生長的突變體

原生質體融合:將雙親株的微生物細胞分別通過酶解去壁,使之形成原生質體,然後再高滲條件下混合,並加熱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助融條件,使雙親株的原生質體建噶生相互凝集和融合的過程

基因工程:指用人工方法,通過體外基因重組和載體的作用,是新構建的遺傳物質組合進入新個體,並在此新個體中得以穩定地遺傳和表達的過程

二.試述歷史上證明核酸是遺傳物質的3個著名試驗,為何均選擇了微生物作為研究對象? 答:世界上的第一個實驗證明:肺炎鏈球菌SIII 型的DNA 成功的轉化無毒性的肺炎鏈球菌RII 型為有毒的肺炎鏈球菌SIII 型,第一次證明了載有肺炎鏈球菌SIII 型莢膜遺傳信息的物質是DNA

DNA 是噬菌體遺傳物質的直接

三. 試説明遺傳物質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

核染色體和染色體外的遺傳因子

核染色體是生物遺傳物質的重要載體。原核微生物的核外遺傳物質主要存在於質粒中,真核微生物的核外遺傳物質主要存在於細胞或質粒中。

四. 試述常見的質粒及其主要特點

答:①F 因子(又稱致育性因子或F 質粒):與大腸桿菌性絲有關

②R 因子(又稱抗藥性因子或R 質粒)菌株抗性篩選

③Col 因子(大腸桿菌素質粒):具有使宿主產生性絲的基因

④降解質粒(代謝質粒);具有分解多種特殊有機化合物能力的因子

⑤毒性質粒

⑥Ti/Ri(誘變質粒)植物根癌,植物基因工程重要載體

⑦Mega 質粒(巨大質粒)

五. 試比較普遍性轉導和侷限性轉導的異同

答:P230

六. 試述原生質體的製備、再生和融合過程,以及融合子的檢出和鑑定方法

答:

七.何謂菌種退化和復壯

答:菌種退化是指羣體中退化細胞的數量上佔一定數值後,表現出菌種生產性能下降的現象。復壯是指在退化菌種中,用人工方法,使仍保持原有特性的細胞生長、繁殖,以更新退化的菌株

八. 如何把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法應用於微生物的育種工作中。

見材料

名詞對照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 :指用人工方法,通過體外基因重組的載體的作用,使新構件的遺傳物質組合進入新個體,並在此新個體中得到以穩定地遺傳和表達的過程。

基因型 gene type

基因組 genome

克隆 c lone

蠑螈轉變 lysigenic conversion

温和噬菌體 temperate phage

原生質體融合 protoplast fusion :將雙親株的微生物細胞分別通過酶解去壁,使之形成原生質體,然後再高滲條件下進行混合,並加入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助融條件,使雙親株的原生質體間發生相互凝集和融合的過程。

轉化 transformation :受體細胞從外界直接吸收來自供體細胞的DNA的片段,並與其染色體同源片段進行遺傳物質交換,從而使受體細胞獲得新的遺傳特性,這種現象稱為轉化。 轉導 transduction :通過完全缺陷或部分缺陷噬菌體為媒介,把一個細胞的DNA的片段轉移到另一個細胞中,並使後者發生遺傳變異的過程。

轉座子 transposon, Tn

  第十二章

一. 名詞解釋

菌種;用於發酵過程作為活細胞催化劑的微生物,包括細菌、放線菌、酵母菌和黴菌四大類。 亞種:在一個種內,根據少數幾個穩定的變異特徵或根據遺傳性狀分成小羣,從而把一個種分成兩個或多個小羣

三域學説:根據生物的16s 和18srRNA 的寡核苷酸片段同源程度將生物界分為細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三個大塊。

二. 什麼是種,什麼是菌株,種以下的分類單元是哪些?

答:種是微生物分類的基本單元;菌株是由一個單細胞繁衍而來的克隆或無性繁殖系中的一個微生物或微生物羣體。種以下的分類單元有亞種、型、菌株

三, 什麼是學名,舉例説明什麼是雙名法。

答:是按照有關微生物分類的國際委員會擬定的法則命名的,有屬名和種名構成。雙名法是在學名後附上首次命名者的名字和命名的年份。如金黃色普通球菌Staphyloc 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

四. 微生物分類的依據主要有什麼?

答:1)形態特徵 ①個體形態特徵 ②羣體形態特徵

2)生理生化特徵 ①對營養或生長基質的要求 ②生理生化反應 ③抗逆性

3)生態特徵 ①氧氣②温度 ③ph ④鹽度 ⑤與其他生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4.血清學反應 5 噬菌反應 6 細胞壁成分 8 GC含量 9 DNA雜合率 10 核糖體核糖酸(r RNA )相關度 11 rRNA的鹼基順序 12 核糖體蛋白的組成分析

五. 在現代微生物分類中應用了哪些新技術和新方法?

答:質粒指紋圖譜分析 PCR-SSCP 方法 發光酶標記技術 熒光蛋白質-核苷酸特異探針原位雜交

ERP-PCR 指紋分析技術 宏偉光譜技術

名詞對照:

純培養物 pure culture

分類classification

模式菌種 type strain

亞種 subspecies

種 species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