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的應試對策

來源:文萃谷 6.05K

“新大學聯考”語文題有五個特點:①依據《考試説明》命題,全面考查考生的語文素質。②注重思想素質的考查。③淡化課文命題,試題取材大都在課外。④在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時,突出對能力的考查。⑤加強主觀題的考查,努力使主觀題客觀化。以上五個特點,論述已經很多,本文就不展開了。這裏主要談談我們對“新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的應試對策。針對“新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的特點,複習應試可採取如下對策。

新大學聯考語文試題的應試對策

一、依據《説明》,搞好複習應試

《説明》是命題的依據,也是複習應試的依據。只有依據《説明》進行復習應試,才能有的放矢,增強針對性,減少盲目性。

依據《説明》進行復習應試,要求做到下面兩點。

1.吃透《説明》精神。

《説明》把考生應該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濃縮為30條要求,每一條要求都藴含着豐富的內容。由於《説明》的內容比較抽象、概括,單從《説明》條文字面上去學習,難於理解和吃透其精神,那麼,如何才能理解《説明》要求的內涵、吃透其精神呢?

(1)結合課文中相關的知識短文去學習《説明》。課本每個單元后面都有知識短文,結合單元課文的體裁特點,介紹了相關的知識並進行能力訓練,把初、高中12冊課本中的知識短文貫穿起來,就形成了一箇中學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的體系和序列,《説明》中的每一條要求,都能在課本的知識短文裏找到相對應的內容。例如:“現代閲讀”的第1條要求:“能夠理解語文中的含義。”高中《語文》第一冊第五單元后面的知識短文《理解文章的詞語》,介紹了理解詞語的要求和揣摩詞語的特定表達意義的方法。

(2)結合大學聯考試題去學習《説明》。用大學聯考試題跟《説明》的30條要求進行對照分析,就可以瞭解每年的大學聯考試題考了《説明》中的哪些要求,是如何考查的?就可從把握大學聯考題的知識內容和能力層次範圍以及命題的方式、標準等,從而加深對《説明》的理解,幫助我們吃透其精神。

2.落實《説明》要求。

依據《説明》進行復習應試,貴在落實《説明》各項要求。如何落實?我們的體會是:一是按30條要求去組織複習內容和材料,條條都要落實到複習應試中去,一條也不能遺漏;二是將《説明》的要求落實到每一節課、每一次訓練、每一次檢測、每一次評講中去,老師在制訂複習計劃、在備課時,要胸懷全局,將30條要求化解到各輪複習的各個專題、各個單元、各個環節上去,每一節課、每一次訓練和評講,重點落實《説明》中的一、二條要求,每個專題、每個單元的複習、訓練和評講,重點落實《説明》中的幾條要求,通過有計劃的、系統的複習,全面落實《説明》的30條要求;三是用《説明》的要求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查漏補缺,保證《説明》的30條要求條條落實、全面落實。

二、重視課本,不侷限於課本

課本是學習語文基礎和培養語文能力的“例子”。如何看待“例子”?受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人們的認識也幾經折騰。在文的革後恢復大學聯考制度的最初幾年裏,由於在大學聯考考試題中直接出自課本的命題有較大的比重,於是有人提出“抱着課本打滾”的口號;新大學聯考淡化課本命題,有人説“既然不考課本,何必學課本?”甚至“丟開課本,另起爐灶”,在題海中去游泳。究竟如何對待課本?我們從多年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中認識到,必須重視課本,又不侷限於課本。

課本有300多篇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文質兼美的範文,有系統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能力訓練的序列。就拿作文來説,據統計,高中6冊課本有122道訓練題,其中記敍文45道,議論文43道,説明文19道,應用文19道。在這122道訓練題中,訓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命題作文、選題作文、給材料作文、自擬題目作文,還有縮寫、仿寫、改寫、擴寫、續寫等作文練習,有整篇的作文訓練,也有片斷作文訓練,還有審題、擬寫提綱的訓練。如果以課本的知識短文為指導,以課文範例,認真做好這122道訓練題,學生在寫作能力上何愁不能提高?

不僅在教學中要重視課本的學習,在考前的複習中也必要重視課本的.複習。在複習應試中,要以《説明》的30條要求為綱,將課本中的“單元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找出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從而融會貫通,形成能力。還要把各冊的課後練習和單元訓練的內容和題目進行歸類整理,檢查一遍,有的題目在平時教學中雖然訓練過,但落實得不夠的,或訓練不成功的,就要重做;如果平時沒有練過的、遺漏的,就要補做。在考前的課本複習中,還要選取幾篇典型課文,進行整體閲讀方法的強化訓練和以課文為範文的寫作強化訓練。

在平時教學和考前複習中都要重視課文,然而,也要注意不侷限於課本。

重視課本,不是以學好課本為目的,而是以課本為“例子”去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因而,我們的視野又不能只侷限於課本,還要加強課外延伸性、擴展性的閲讀,在課外閲讀中去鞏固和貫通知識,培養和提高語文能力。課外閲讀的視野應該開闊一點,各種體裁的課外文章都要涉獵,中國的、外國的、古代的、現代的,都要讀一讀,特別是要注意閲讀一些反映國外高科技的發展和動態的説明文,新大學聯考每年都考了科技説明文的閲讀,都注意把國外最新的高科技成果引入命題,1993年的科技説明文閲讀的材料是美國K大學研究人員對“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1994年的閲讀材料是進入90年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米切爾·洛林在生物進化系統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1995年的閲讀材料是兩位美國學者對外星人的研究動態。課外閲讀,還要注意閲讀反映現實生活的文章,引導學生向現實生活學習語言。例如,1994年第21題要求對一則啟事標題進行修改,考生如果對我國當前實行聘任制有關的詞語諸如“選聘”、“應聘”、“徵聘”、“誠聘”、“求聘”、“待聘”、“預聘”、“受聘”等詞語不瞭解、不熟悉、不理解,是很難準確答題的。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詞如“承包”、“集資”、“合資”、“個體户”、“股份制”、“三資企業”、“勞務輸出”、“電腦”等詞;在現成課本中是學不到的,在《現代漢語詞典》裏也還未收進去,而這些新詞語在大學聯考試題中又經常出現。不加強課外閲讀、不注意向現實生活學習語言,就不能適應新大學聯考面向現實生活、面向未來的命題趨勢。

三、從語文學科的教學實際和學科特點出發進行教學和複習應試

語文教學的一個實際情況是,講授新課的時間長、複習的時間短。學生一進入高三年級,有的學科就開始複習了,而語文還有兩冊新課本還要講授,往往是其他學科已進入綜合複習階段,語文課本還未授完。這就鮮明地形成了講授新課和複習應試在時間和效益上的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長時期地困擾着廣大語文教師。如果按照起始年級講授新課的方法去教第五、六冊的新課,爭取不了複習的時間;如果草草對待新課本的學習,或者只教基本課文而不及其餘,或者只“讀”不“寫”,或者“讀”而不精、“寫”而不改,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贏得複習的時間,卻會造成新課的知識學得不紮實,也會造成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遺漏、缺陷,在複習時花費二倍、三倍的時間去查漏補缺,也難以補上。因此,這兩種方法都是不足取的。在多年的教學和複習應試的實踐中,我們摸索出“以新帶舊”法,較好地解決了講授新課與複習應試之間的矛盾。所謂“以新帶舊”法,就是:在備課時,根據《大綱》和《説明》以及課本單元教學要求,確定新課某一單元的知識點、能力訓練點和捕捉可考慮因素;在講授新課時,除了認真落實單元教學要點外,還要將已學過的與新課的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有聯繫的知識點和能力點,滲透到新課教學中去複習;新課授完後,以該單元的“單元知識和訓練”為綱去鞏固新知識、複習舊知識,初步梳理出本單元所屬文體的知識和能力訓練序列,對可考因素強的語言材料、知識點和能力點,進行重點學習和訓練。高中《語文》第六冊安排了議論文、記敍文、説明文、詩歌、文言文等五個單元,在新課教學中運用“以新帶舊”的方法,那麼,第六冊課本學完後,既紮紮實實地學習了新知識,又對這五個單元的基礎知識進行了一次系統複習和初步梳理,對讀寫能力進行了一次綜合訓練,這樣既可縮短複習的時間,又提高了教學和複習的效率。

語文複習應試要在語文學科的主體內容上多下功夫。儘管語文學科的內容多、知識點多、能力點多,卻有完整的主體內容,即詞語、句子、文段、篇章和寫作,這些主體內容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主體內容要求大學聯考中是年年必考的,而且佔分比例大。語文複習應試在主體內容上多下功夫,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應試能力。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要重視主觀題型的訓練。中學生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主要是靠能體現語文學科特點的主觀題型(填充、簡答、寫作)的訓練中形成的。新大學聯考語文命題加強了主觀題型的考查,特別是第Ⅱ卷的現代文閲讀,基本上是主觀題,作文的比分提高到60分,這種考查方式更加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因此,加強主觀題型的訓練,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需要,也是語文應試的需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