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文萃谷 8.01K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5篇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

自從新課程標準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後,現在幾乎所有的七年級思品課,基本上都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採用小組討論式教學。它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間和師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但筆者發現目前的小組合作討論教學存在一些誤區,影響着主體性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

一、小組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分組簡單機械

小組合作教學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討論中交流思想,互補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在目前七年級思品課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是按座位前後自然分成四人小組,座位的編排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二)討論流於形式。

討論流於形式是目前小組合作教學較為嚴重的問題。表現在:

1、討論變成“閒聊”。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後,5—6個學生就圍坐在一起討論,往往滿教室都是嗡嗡聲,每個人都在張嘴,但討論內容很多與問題無關。筆者多次在多堂公開課中注意到,很多小組討論時間變成了純粹的“閒聊”時間。

2、討論過於頻繁。現在有些公開課討論次數頻繁,失去起小組討論應有的功能。如某老師在上七年級思品課《學會調控情緒》這一教學內容時,整堂課從中國女排在第26屆奧運會的心情變化問題討論開始組織教學導入新課,到控制情緒的方法的問題討論總結新課,總共運用了6次小組討論法,學生參與的興趣在不斷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問題設計過濫。有的問題含有深入探索的內容少;有的問題設置還缺乏主客觀條件;有的問題討論不是在學生產生困惑的最佳時機進行,並充塞整堂課教學,課堂討論熱熱鬧鬧擺擺樣子走過場,使思品課教學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實效性。小組合作教學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加以討論,不能把合作討論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很多深層次的問題。

(三)彙報停留表面。

彙報是展現一個小組合作成果的重要載體,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在實際彙報中存在兩個問題。

1、師生淡化合作成果。討論了幾分鐘後,教師一聲令下,議論聲嘎然而止。教師要求學生彙報發言時,也只是有幾個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彙報了事。教師往往問的是“哪個同學願意來説一説”,而不是“哪個小組願意來説一説”,學生一張口也是“我認為怎麼樣”、“我覺得如何如何”,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這種發言折射出來的是個人智慧,而不是集體智慧,有悖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

2、教師缺乏理性點撥。教師在聽了小組彙報後,常以“很好”或“請另外小組彙報”等無意義性語言。彙報成果,應促進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從而把問題往寬度深度方向發展。如某老師在教學《學會調控情緒》這一內容時,讓學生討論“情緒對生活影響”的實例,小組討論二、三分鐘後,讓學生個人發言了事。小組合作教學在這裏成了活躍課堂氣氛的輔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並不體現真正意義上合作學習。

(四)學生參與不均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越過了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傳統教學中的獲益還少。調查問卷中有84%的教師認為存在這樣的問題。説明這個問題是比較普遍和嚴重的。凡是聽過公開課的老師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髮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彙報的現象多。教師對小組的指導和監督不夠,小組成員間的分工不明確。教師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是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組長沒有管理好小組活動,開小差的學生缺乏個人責任感等。

(五)教師缺少引導

學生參與是小組合作討論式課堂教學的關鍵和主體。筆者發現由於學生認知水平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個體都有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教師在備課時不可能全面預見許多不可預測的人為因素,加上教師的上課應變能力、個人素質也各有差異,使某些教師採用小組討論的課堂教學時缺少認知引導和激勵,出現了失控的情況。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學會調控情緒》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小組提出離家出走,讓父母、老師擔心害怕的發泄方法,教師只簡單作出這種方法是錯誤的評價,而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思維閃光點,進行正向引導,合理調控,使“一石激起千層浪”。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2

建築是造型美,舞蹈是形體美,音樂是旋律美,它們都屬於藝術的美。思想品德課教學也需要藝術的再創造,那將是一種和諧的、悠揚的、令人陶醉的自然美。

一、創造教學情境的美

情境具有趣味性和美感性,能使學生感到新奇和興奮,因而能激起學生探討的熱情和求知的慾望。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創造故事情境、漫畫情景、論辯情境、成語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賞等,每個好的教學情境都會引起學生的愉悦甚至激動,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都會形成一個教學高潮、一個閃光點。創設好的情境,不但使學生獲得知識,受到教育,提高能力,還得到美的享受和薰陶。

比如在講《豐富多樣的情緒》時,教師可以播放我國著名運動員劉翔在奧運會上奪金的精彩瞬間。當五星紅旗升起時,那是全球華人最為喜悦、激動和驕傲的時刻。這個情境的創設,必然緊緊抓住全體同學的心,調動起他們的情緒,使他們受到感染、感受情境的美。

二、創造教學過程的美

教學過程,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教材的重點、難點,都將在這裏由師生共同探討、解決。教學過程的美,在於教師創造性地把教學過程整體化,使教學中的每個環節緊緊相扣、相得益彰。

比如對於《豐富多樣的情緒》這節課,教師可以適時地把其教學過程設計成一部話劇的形式:如序曲——第一幕:我是智多星(可以分組找關於情緒的詞語)——第二幕:考試三部曲(小品表演考試前、中、後)——第三幕:情緒寄語(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尾聲。這種課堂結構形式,既有整體感,又環環相扣,同時還讓學生體會到藝術的美。

三、創造教學語言的美

美的語言像甘泉,透人心扉;美的語言像雨露,怡人心房;美的語言像陽光,暖人心田。

教學語言不同於普通語言,教學語言必須富於變化,語速要有快慢緩急,語音要有輕重強弱,語氣要剛柔抑揚,語句要斷連疏密,語調要有高低曲折。教學語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適時適度。有時可以運用幽默策略,使語言趣味化;有時可以運用壓韻策略,使語言韻律化;有時可以運用引用策略,使語言多彩化等等。總之,創造好的課堂教學語言,可以使課堂產生和諧與優美,也能讓教師和同學富有激情和活力。

四、創造多媒體輔助手段的美

在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中使用現代教學媒體,已成為大勢所趨。實踐證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在課堂教學中確實發揮了其增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興趣的作用。

然而,要切實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有效作用,就需要教師付出創設性的工作,創造出多媒體課件輔助手段的美。

第一、加強多媒體輔助手段的優化。“新生事物是不可戰勝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將極大地推動新一輪的課改。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把各種多媒體輔助手段最優化,無論是色彩搭配、聲像的變化、每一個文件的選用等,都要經過細心的斟酌。多媒體課件要適時地、適機地加以應用,達到教學過程組合的最優化,從而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加強多媒體輔助手段的啟發性。好的多媒體課件具有“光”“色”“聲”“像”的獨特優勢,它能幫助師生創設情境、引發思維、啟迪思想、碰撞火花、加強理解,最終頓悟,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運用多媒體帶來的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時,可以給學生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MTV或者動畫《小企鵝南行記》等,聲、像、光、色都應有盡有,既有美的享受,又可以促使學生去努力地思索和感受,從而給他們很大的啟迪。

第二、加強多媒體輔助手段的指導性。思想品德課堂上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形成的氛圍和效果往往千變萬化、色彩斑斕,因此教師所製作使用的多媒體課件要經過精心的製作和篩選,圍繞主題、把握方向。

例如,講關於改革開放的問題,可以播放《春天的故事》引題,講《一國兩制,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時可以使用《愛我中華》、《七子之歌》等音像。這些音像資源的使用,既可以讓學生感到優美、親切,又具有現實性、方向性和指導性,從而達到深化主題,提高學生積極性的作用。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3

新課程標準指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賦予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以學生社會生活的逐步拓展為線索,立足面向全體學生,重視情境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通過情境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保障新《課標》的實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健康發展奠定模式,結合學情,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積極性呢?在設計情境教學中,筆者做了以下幾點嘗試,效果頗佳。

一、依據新教材,創設新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生活動的心理上的愛好、興趣和追求傾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創設一種輕鬆自然、温馨和諧的情境,使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吸收新知識。創設情境的形式多種多樣,如錄音數據、幽默漫畫、故事小品、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等都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之間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學習,獲取新知識。電影藝術家卡·德雷耶爾對創設情境曾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設想我們坐在一個普通的房間裏,突然間我們被告知,座位後面躺着一具屍體,傾刻間房間裏的一切在我們眼裏都改變了,我們目擊到的每一樣東西都顯得陰森森的,連燈光也黯然無色,空氣也凝固了……教學情境與電影具有相假的藝術特點,創設教學情境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視覺追求、激活思維,強化記憶。以情境學習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學習,加深對新教材求知慾。為了提高在教學中學習效率,我把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件帶進課堂,把一些教學情境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使學生思維異常活躍,並能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正如:我在七年級《思想品德課》第一單元:“走進中學“的教學時,設計多種多樣的導入方法,採用的故事、掛圖、歌曲等情境進行。

[案例1]第二課《認識新夥伴》

依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探究園”中“我的好夥伴”、“認識你、記住我”……。我先講述每個人從孩兒時代就開始尋找好朋友的情況,然後運用多媒體顯示相關圖像,播放歌曲《找朋友》,並指導學生同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大家都是好朋友……。經過這些有趣的歌曲導入,學生輕鬆自如拿出自己的“名片”,互相交流,互相認識,與新同學共同分享和交流,促進知識向外延伸許多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內容,使學生很快很好地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運用多種情境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常言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改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教師的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使學生開竅。因此,我設計新教法、新學法,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創造自主具有興趣、角色表演的條件。

1、隨機角色轉換。整合課標,設置分組學習、小組討論等多種轉換方法,使學生在較為寬鬆的教學情境中自主思考,增強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互相轉換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思想品德課知識有如此趣味性。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根據教材內容自編小故事、小品,情境題目為《時代心理醫生》、《班級是我成長的園地》、《我們都是一家人》等,形成主體共同探究,創造搭檔,轉換角色的溝通途徑。

2、情境教學過程多變教法。採用榜樣法、表演法、知識競猜法、實踐模擬法、因勢利導法、體態語法等,激活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氛圍。

[案例2]角色模擬表演

在課堂模擬交際活動中組織學生表演。譬如“認識你、記住我”這一教學模塊中,我首先指導學生閲讀理解教材內容,觀察漫畫中人物的角色,揣摩漫畫中人物的性格特徵,模擬動作,然後讓學生勇敢地展示自我,彼此間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並帶着表情説句子,使表演人物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還可以讓學生上講台表演,模仿教師平時授課時的神態以及習慣性的言行,從而體現學生自主、合作創新的意識,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使學生對思想品德的感受更加深刻。

[案例3]填寫“真情檔案”卡

馬克思有句名言:“友誼需要忠誠去播種,熱情去培養,諒解去護理”。因此,我整合了新教材的內容和日常生活,因勢利導,採用豐富多彩,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顯示《真情檔案》卡,如卡表:

《真情檔案》卡

真情坦露

內容

我最喜歡的夥伴是

熱情開朗

我最喜歡的格言是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 的植物”。

我送給全班同學的一個最大願望

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

我最喜歡為班裏同學做的事情

提供幫助,互相關愛

我在班裏最希望獲得的

做一名“三好”學生

(注:卡表內容部分,在教師啟發下由學生討論、交流、寫。)

爾後,我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進入團結合作平台,共同討論、共同交流,讓學生勇敢地施展自己的真誠,尋找自己獲得真摯的好夥伴,認真填寫《真情檔案》卡,在填寫中體會,在填寫中感悟,在填寫中使學生性情活潑,用熱情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同學,擁有更多的好夥伴和朋友。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參與每一項學習活動都獲得成功。

三、關注情感共鳴,培養創新精神,活躍課堂氛圍

新課改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它不僅指學習興趣、態度、價值、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在這三者有機地滲透到新課改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因此,我在情境教學活動中注重感情因素,讓“學生髮展個性”的價值觀念上獲得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做出自己的角色判斷和演藝結構,起到創新精神培養的教學氛圍。

1、貼進生活之“情”,促進主動體驗。校內校外融洽學生生活中體驗感受較多的課題,我設計和根據不同角色處理好模仿,求同與創新、求異的關係,使之與新教材情景巧妙相結合,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形式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為主要目標,在教師指導上,自行設計若干層次的角色模擬,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認識新知識的喜悦:我生活快樂,感覺因為有了你。所以,促進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達成的統一,產生了情感共鳴,“主動結識新夥伴,感受友誼的力量”,同時也達到主動體驗新課標的情境教學目的。

2、巧設情景之“感”,渲染激發樂趣。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情境,我有目的地引入或設計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生動的“場景”,及時進行激發的啟示和創造條件為學生的“思”、“言”、“演”提供機會,引起了學生一定的樂趣,使學生產生“我要學”的慾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我們只有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選擇靈活多樣,聯繫現實生活,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綜合性學習,才能讓思想品德課“活”起來,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要會巧設疑問。思維過程是從問題開始的精心設問,是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將問題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是學生進入主體角色的入門之徑。設問的方法要明確,讓學生知道從哪個角度,哪個範圍去思考問題。接着可讓學生討論問題,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既能解疑釋惑,加深對課文實質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創設情景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我們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啟迪學生的悟性。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覺醒,那無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對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貫徹素質教育,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對於品德課堂沉悶氣氛的改變都有一定的好處。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與進取,不斷地積累。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4

今年,我擔任了三、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以前,總習慣於一言堂的方法傳授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死板,學生思維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鑑於這些現象,自己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國培”所學的知識,以及上網學習他人教學經驗。通過學習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深刻認識到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信息。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為》一課中,我因勢利導,除了找出圖中的錯誤做法外,還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不文明的時候,從而分清是非,有利於今後規範自己。這樣不但學會了觀察事物,鍛鍊了表達能力,又進了文明禮貌教育,同時又培養了交流與合作意識,課堂氛圍較活躍。

《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講到《中國地圖》一課時,通過對地圖認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地大物博,藴藏着豐富的礦藏,有待於學生們去開發資源,振興中華。

在講到《可愛的家鄉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家鄉人的可愛,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瞭解家鄉優秀人物作出的貢獻,激發對家鄉人由衷的敬佩和熱愛之情。讓學生準備歌曲《誰不説俺家鄉好》,上課時一起體會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詩開始學習,然後再讓學生説説對家鄉的理解,以及對家鄉的印象。再説説家鄉的一些情況,特產、方言、並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以及簡單瞭解家鄉傑出人物作出的貢獻,等等。

這樣一來學生真正理解了“家鄉哺育了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鄉,感受自己的家鄉人,體會了家鄉人的可愛,激發對家鄉人的敬佩和熱愛之情。家鄉是兒童走出家庭、社區之後一個比較大的生活圈,家鄉人是在這個生活圈中生活的羣體。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他們眼中的家鄉人大多與親人相掛鈎,關於其他家鄉人以及家鄉人的可愛之處,學生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用家鄉話拉拉家常為着眼點,力求挖掘家鄉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再讓學生欣賞家鄉的風景圖、物產圖,意在讓學生明白家鄉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鄉人創造的,他們是一羣可愛的人。在這裏,家鄉人的可愛,需要用最實質的內涵來讓國小生親自豐滿,也只有經歷了真正的欣賞、品嚐、交流等活動後得到的體驗,生髮的情感才會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鄉人”是可愛的,但並不等同於“傑出的”。所以在教學時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勞動者,只要有“可愛”之處,那都是值得讚美的。把握了這一點,我在學生明白“家鄉人”是一羣可愛的人的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從身邊家鄉人做過的平凡事説起,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家鄉人的認識,捕捉到家鄉人的“可愛”之處,激發熱愛家鄉人的情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5

課堂教學改革要提高效率,提高質量,提高成績,必須在教學方法上下工夫,本着“讀讀、議議、練練、講講”的原則,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有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只有堂堂清,才能日日清,進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結合本學科,思考如下:

1、讀讀,就是要學生熟悉課本故事,加深理解,鑑於班級學生較多,可以讓一個學生先大聲朗讀,吸引其他學生的注意力,讓大家循着聲音讀完這篇課文。朗讀之前,最好佈置思考題目,帶着問題去思考,帶着問題去閲讀。

2、議議,就是要教師把問題分層設計,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簡單的問題,對複雜的疑難,教師必須講清問題,分工明確,提供時間,指導方法,充分讓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交流、去粗取精、提煉昇華出理想的結果;

3、練練,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必須趁熱打鐵,當堂訓練,從正反兩面出題,談觀點、深感悟、察自身、換位思、明做法,選擇正確做法,反思錯誤觀點,舉一反三;對合作、實踐、探究等題目,要當堂訓練,合作探究,以完成教學任務。

對練習冊中的試題,教師對選擇題、判斷,要當堂解決;對分析題,有必要當堂講述,而後再讓學生進行訓練,批改後糾偏補錯,使知識牢固掌握,能力自然增長。

講講,最後,對學生還存在的疑難,教師要及時點撥講解,從而讓知識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6

(一)注重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這門功課感興趣,他自然就會去學,去研究。對於學生興趣的培養絕對是不容忽視的。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第一,把握好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剛剛從國小步入國中的學生,一時難以走出國小生的那份活潑、積極、主動的情緒,上課時很容易調動他們參與的熱情;他們有個性,也想張揚自己的個性,他們對於身邊的人或事似懂非懂,因此,他們對新知識有着強烈的慾望;最為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步入青春期,隨着“成人”意識的增加,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上要多下功夫:

(1)注意啟發性設問。一個較好的啟發性問題,應該具備下列的條件: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比如:在學習《挫折面前也從容》時,我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

①你們在學習或生活中有過挫折嗎?

②當你受到挫折時,你的心裏有什麼感受?

③你認為挫折對你而言,是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呢?為什麼?

④你認為挫折在什麼情況下會成為好事,在什麼情況下會成為壞事?這説明了什麼?

⑤那麼,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該怎麼做呢?這5個問題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結合自身實際和教材本身,學生很趕興趣,想想也都能答,也願意答,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

(2)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課堂小辯論。在講《享受學習》這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辯題:正方——學習是快樂的;反方——學習是苦的。學生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自己的看法,而且講得有理有據,氣氛非常熱烈。如:分組競賽。在講民族自尊和自信時,設計了祖國在我心中的知識競賽,學生們爭先恐後,組與組之間競爭的非常激烈,在這樣一種比賽中學生加深了對祖國的瞭解,從而油然而生一種民族的自尊與自信心。如:小品表演。學生通過這種形式,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又能從小品中很容易悟出其中的道理。

第三,注意理論聯繫實際。我每天注意看新聞和報紙,只要是能為教學所用的我都會進行收集。上半年中國最為關注的是“山西黑磚窯事件”,學生自然也感興趣,於是在上課的時候把這一事件與所學的內容加以聯繫。在講“未成年人為什麼需要保護”時,我問:“山西黑磚窯事件”中有許多是未成年人,為什麼?學生的第一反應便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容易受到外來侵害。”;“你認為這些窯主的行為是什麼行為?”學生:“是犯罪。”“為什麼?”這樣學生很容易接受了“犯罪的三個特徵”;“自己遇到非法侵犯時該怎麼做?”從黑磚窯成功出逃的“小黑”給同學們上了一課,也就是要鬥智鬥勇。

(二)營造與培養學生自主創造精神相一致的課堂教學氛圍。

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説一不二,學生對老師唯言是從,不敢越雷池半步。這種教學制度嚴重製約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學就要民主化。在教學中,我沒有將學生視為容納知識的器皿,而是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如何營造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民主氣氛呢?我認為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

1、創設平等的民主氛圍,消除老師的神祕感,將師生活動建立在友好、親切、和諧的氛圍之中。

學生可以向我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觀點及疑惑,我對於他們這些有新意的想法也不一定要説服,這樣學生就會敢

於提出疑問,自信心也會增強許多,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會相應地提高。

2、學會聆聽,倡導平等參與課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

課堂上的講授過程由明到隱,特別是在感受新知識後的問題探究階段,更應該讓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主動學習,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地體現出來。如:在講學習的樂趣時,一個學生的比喻用得讓我記憶猶新。他説:“只要你在學語文時把它當成吃巧克力;在學數學時把它當成吃草莓;在學英語時把它當成吃哈密瓜,你就會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了。”又如:在講自信者能走向成功所具備的心理品質時,教材上給出了“原一平成功的事例”,學生一般聯繫教材的內容來分析他所具備的心理品質,但其中有一位同學他從材料中找到原一平成功的另一個原因是:他這匹“千里馬”得到了“伯樂”即大老闆的賞識。那麼,對於他這個回答我首先加以肯定,説明他看材料非常仔細。然後,又接着問:這個大老闆為什麼會賞識他呢?是由於他的專注、他的樂觀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些是內在因素;老闆的賞識是外在因素。他得到了我的尊重,臉上的笑容證明了他是快樂的。

總之,我認為新課改下思想品德教師要樹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課堂上要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走進了學生的心靈深處,更好的瞭解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時代的意識,才能使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我將不斷充實自已,在課堂教學中多下功夫,完成“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從而感受到生命再生的喜悦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7

週三晚上的政、史、地、生四科的專項交流會中,在相互的交流中我有了新的認識,首先是探究的運用上,我認為課上應該用,但各科有各科的特點,思想品德課的探究有相當長的閲讀材料,並且探究任務有很多形式的問答題,並有多少填空形式的空格,如果寫上答案要用相當長的時間,我認為課下還需要預習,否則課上無法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在當堂清的形勢下,只能是課前、課空、或週末提前預習、交流。

探究作業根據情況可選擇其中的某些來做,其餘課下完成,跟上檢查。課上還得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交流合作與展示,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和認識問題並檢測運用。採用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關鍵是正確引導,適合學生實際的、具有創新性的課堂、能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才有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8

通過這一講的學習,又對課前預設的重要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感覺到教學中又有生成的知識需要老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下面我以自己執教過的《誠實的孩子人人誇》一課為例,談談收穫:

一、準確的課堂預設體現在以下幾點:

1.學生具有較強的蒐集相關資料的'能力。在教學之初,考慮到學生對誠實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口頭,不易轉化為行為,因此我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資源,課前引導學生大量收集書中、身邊有關誠實的故事,瞭解説謊帶來的危害。每位學生至少準備了一份材料,一個誠實或撒謊的例子,有的學生還請家長買來了光盤,借來了畫報,積極性非常高。

2.學生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根據學生蒐集的材料及親身體驗,我讓學生表演小品,後來又讓學生根據討論的幾種不同結尾即興創作,自編自演小品,這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寓教育於有趣的表演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愉快,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3.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這次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家長的支持是分不開的,上課時,我開發、利用有效的資源:邀請家長做嘉賓,講述自己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真實的事例,打破了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我設計的實話實説現場,通過家長講述和我對家長、學生的採訪,創設寬鬆的教學氛圍和心理氛圍,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與家長、老師和同學溝通的快樂。比如:在課堂上,當家長原諒了那位拿錢的孩子,抱着孩子親吻時,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了與家長溝通帶來的快樂。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中,學生們都願意積極講述自己身邊的人誠實和不誠實的事例,都願意做誠實的孩子,同時在這種實話實説現場,學生學會了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

4.學生的創作能力得到了發揮。活動中,我讓學生自己演小品,讓學生自己設計誠實行為卡,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這些卡片內容豐富,插圖美觀,一張張精美的卡片顯示出學生們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通過小品表演,發掘了學生們表演藝術的潛能。

二、課堂的生成點:

在實話實説中,學生對説謊行為的原因,談的不夠深入。出現了冷場現象。分析原因是我對家長和學生的採訪面不夠廣,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特點。另外這一點課前沒有預設到。學生説謊問題與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關係甚密。因此,在正確處理孩子説謊問題的家長髮言之後,及時對正確的教育方式進行強調、宣傳,並指出處理不當會帶來的惡果的話,這讓家長更重視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另外,在讓學生談自己心情的同時,讓他們瞭解家長在發現自己説謊時的心情,諸如着急、生氣、憂慮、痛苦等,這樣促進了學生與其家長的相互瞭解,有利於培養學生誠實的品質。

三、我是這樣處理課堂生成的:

老師説出了幾種説謊的原因,讓學生選擇,學生選擇基本準確,這樣及時調控了教學中的冷場現象。 課後我讓每一位學生寫一寫自己的誠實故事或者説謊的原因,然後我根據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教育,教育將更具實效性。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9

積累是思想品德課學習的重要手段,只有平時注重“量”的積累,才會有學習成績“質”的提高,在思想品德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四個積累”。

一、用筆記積累知識要點、學習心得

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應善於記筆記。記筆記時注意兩點:一是記錄知識要點,整理重難點;二是簡明扼要、詳略得當、有的放矢、務求實用,尤其是要記下老師提醒的應注意問題和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及一些重要的補充。

另外,我們還可以隨時在筆記本上把自己學習經驗、體會記錄下來,這有助於我們分析、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科學性。

二、用卡片積累重大時事、社會熱點

思想品德學科要求我們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但是重大時事、社會熱點繁多且錯綜複雜,只有注重平時積累,複習時才能得心應手。為此,我們不妨按時間順序或按一定標準分類,用卡片將一些與教材知識有關的重大時事、社會熱點記錄下來,以備隨時查找使用;也可以發揮團隊精神,分小組、分版塊整理,然後大家共享。

三、用試卷積累解題思路,總結經驗教訓

我們平時在做試卷時,要嚴格按照考試要求去做,這樣就能養成良好的考試習慣。考試過後,要及時對試卷進行總結。首先,進行全面的分析,瞭解自己的不足之處,查找失分原因,反思自己在考前準備、身心調整、考試技巧等方面是否存在問題;其次,認真聽老師的講評,重點把握每道題的解題思路、方法和規律;最後,及時更正試卷中的錯誤,並整理成錯題集,以便日後進行鍼對性複習。

四、用文章積累探究成果、成功經驗

思想品德課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不妨把自己對教材知識、實際問題的理解或感悟用文字表達出來。這樣既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也可以培養自己蒐集、分析和運用資料的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另外我們還可以蒐集一些有哲理的短文,並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寫點評。寫作時,我們應該堅持“精”的原則,寧缺毋濫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0

1、進行重新的組合。把不良誘惑的內容放在一起先講,積極的誘惑的內容後講,使本課的內容脈絡更清晰。使學生理解起來更加順暢,更便於學生記憶。

2、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開始用四個精美的小盒子、手機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氣氛比較活躍。

3、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圖片、視頻等)使本節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直觀性。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了知識。

4、組織學生討論辨析電腦網絡的誘惑。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1

多年來,我從事國中思品課教學工作。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己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一、依據教材,傳授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逐一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我做到:第一、深刻把握教材,依據文本設計問題;第二、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既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教師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將課本讀薄,深刻把握文本,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文本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教師做到了:第一、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第二、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內容,深刻領會文本,讀懂文本;第三、及時提供時間、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背誦,將文本納入心中;第四、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會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參差不齊。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自主、互動”六步教學法,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武裝自己,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以先進的理念引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內容;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紮實、高效。做到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温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複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為學好其它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2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的一種內省活動,是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課堂有汩汩而來的“源頭活水”,就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對教學持開放和批評的態度,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取向,激活自己的教學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講台上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教學實際中,我進行以下思考:

一、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

每節課結束後,我都要進行教學目標完成的反思,如,教學目標設置合理嗎?完成得怎樣?本單元知識目標重點突出嗎?難點化解了嗎?情感、態度、價值觀“生成”的程度如何?有沒有把學科最重要的東西給予學生等等。如在講解《誠信是金》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可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逐一説明概念即可,這樣,新課標要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也就難以達到。如果我們做如下改進:先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然後舉例説明,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分組討論:“為什麼要講誠信?在日常生活中當誠信丟掉時,同時還會失去什麼?”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如此教學,不僅重視了“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過程和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領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方法,並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真正得到提升。

二、反思教學過程的差異性

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地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教師要及時反思教學過程的差異性,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實現會學、學會、樂學。

三、反思學生自主與教師引領的統一

自主性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政治課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種學習方式,確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自主性學習的理念在轉化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化。一些教師認為,學生自主了,教師就可以退避三舍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新課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講授的作用。這種為了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視教師指導作用的教學行為,就是把自主學習給“泛化”和“異化”了,是把自主演變成了放任。在教學中,對於脱離學生生活經驗的理論知識,不可能全部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或蒐集資料,否則將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恰當的講授、生動的舉例,在啟發學生思考的同時,還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會使思品課充滿生活的氣息,迸發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懷。脱離了教材觀點的主體性,教師教的主體性,學生學的主體性是無法真正發揮的。

四、反思教學評價的多樣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反饋。它既可以幫助老師判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監控和督促學生不斷進步和提高,也有利於教師教學效果的評估,幫助教師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評價側重於定量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選拔和管理功能,更多地表現為終結性評價,無論是評價的對象、目的、方式、內容都過於單一。這既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容易導致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應對傳統的教學評價進行反思。應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尤其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實現“他評”與“自評”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改變學生只是對象的單向評價方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教學相長的良好發展,最終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教學反思有利於對經驗的歸納、總結。能讓我們在教學中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3

思想政治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為此試論點滴體會。

品生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隨着深化改革的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作為品生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面對知識爆炸時代,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合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育反思,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曾聽學生説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沒興趣,我喜歡你上課,我才對思品課產生興趣,教學反思《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電視新聞,心理訪談等。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同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經歷豐富,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説給學生聽,才有如此效果。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討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己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己,本節課學生反映情況怎樣?上課時學生的一句話我都很在意。記得那天,我上倮時學生悄悄地説了一句:“老師,不能再這樣了”原來我上課時,備課的內容在上課有時不能按時完成,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己。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是教學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學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儘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説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1)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2)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記得有一次,社會實踐時,要求學生走路,我一直與學生在一起。學校要求師生説普通話,我一直堅持説,有學生當第一次聽我説地方話時都覺得彆扭..當我説普通話發音不準時,學生能及時指出.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收穫.我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提建議,凡是學生提意見的我評作業時,寫一句“謝謝你給我提出這麼好的建議。”學生有什麼意見才會直接説。正因為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範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一次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知道是誰,但我説了一句,犯錯誤沒關係,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説完,有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高興,不用我去一個個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4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思想品德課具有“實踐性”特點:“注重與學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繫,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思想品德課不像語文、數學等其它學科那樣通過做練習、考試檢驗來評價學生學習的成果,而是看他通過學習本課程的有關內容之後,在實踐中面對真實的境遇和衝突做出的自主選擇和自覺行為來體現價值。

實踐證明:優質的思想品德課,“得利於課前實踐活動,得法與課內實踐活動,得益於課後實踐活動”。

一、課前實踐活動

寓事於理是思想品德課的特點。但是課堂上的東西遠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不易接受,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課前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活動內容,通過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查閲資料等系列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道理,積累感性認識,增加體驗,無意識中受到了與教材相對應的主體教育,為課堂上理論的理解做好了鋪墊。

例如:在學習《面對發展變化的社會生活》一課,我考慮到學生的生活中沒有貧窮的影子,很難理解當今社會的巨大變化。於是在課前給學生留下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調查身邊的鄰居從衣、實、住、行四個方面發生的巨大變化。通過調查,學生在無意識中受到了“生活變化之大”的主題教育。由於學生課前參與了實踐活動,有了感性體驗,學生對於知識點的理解,水到渠成。

二、課內實踐活動

課內實踐活動即課堂上的創設情境,根據教材內容,運用不同的形式,在表演、遊戲、辯論、演講、體驗等活動中內化知識。

例如:在學習《關愛大自然從我做起》一課時,課堂上我讓學生進行了一次體驗:帶領學生來到校園,觀察學生的“傑作”:校園裏隨手丟棄的垃圾;校園裏被折斷的花木、踐踏的草地;校園裏被亂刻亂畫的牆壁。學生看到這些,低下了慚愧的頭。緊接着進行關愛自然從我做起的有關知識的理解。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既完善了知識結構,由促進了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三、課後實踐活動

課後實踐活動是課內實踐活動的延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課程結構、教材體系的調整,利用課餘時間,走出教室、走向社會,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調查活動、採訪活動、上網查找資料,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將抽象的書本知識與社會活動相結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提高了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一:在學習《養成親社會行為》一課時,我讓學生走進村莊,尋找需要幫助的人,考慮需要什麼樣的幫助,然後儘自己的所能為他人提供適當的幫助。

例二:在學習《人和大自然地不和諧之音》時,我讓學生調查當地的環境狀況,針對存在的環境問題,寫出自己的建議。

課後的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鞏固和昇華了課堂上的知識。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發揮整體教育功能,促進了知行的和諧發展。

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求“德”與“行”統一、“知”與“行”統一,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實現由知向行的轉化。轉化必須有一個載體,這個載體就是實踐。教材、教室、學校並不是知識的唯一源泉,社會、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只有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的體驗,才會有心靈的觸動。帶學生到實踐中去感悟、去體驗,比老師在課堂上洋洋灑灑的説教、父母在家中強調要實在、動人的多,也有效的多。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5

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中階段,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成為一條江”。“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過去有一種説法“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了,教師應該成為一條源源不斷的江水”。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不斷學習。隨着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給自己“充電”才能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為了充電,我經常上網,瀏覽時政要聞,瞭解思想品德教學的相關知識。

2、敢於反思。老師不僅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面對和改進自己的偏差和錯誤,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互相尊重。其實,不瞭解對方,不寬容對方,是很難以做到平衡的“尊重對方”的。你的敵意,只會迎來敵意,而不會正面幫助。課堂之上,同時是知識與語言,情緒與情感的交流,沒有如此明確的任務和結果,互動就是一句假話,教學就毫無效果。故而在上課的時候既要授課,講完學生應該記下的知識點,還要與學生進心靈的溝通。下課的時候也要多於學生交流,讓學生在心靈深處接受老師,認可老師,進而尊重老師。

4、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點,通常認為學生尊重老師是應該的,但往往要老師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就難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