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梅花原文及賞析15篇

來源:文萃谷 1.24W

梅花原文及賞析1

原文:

(經典)梅花原文及賞析15篇

梅花絕句·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賞析: 詩人以奇思妙想與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梅花的摯愛。首句寫梅花在清晨凜洌的'寒風中傲然綻放。次句寫詩人放眼四顧,樹樹梅花開遍山野,猶如山中落滿了皚皚的白雪,極為壯觀,顯示出梅花不畏嚴寒、果敢獨立的氣勢,語句乾淨利落,耐人尋味。接着詩人以物喻人,悔花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正是詩人自身的情懷和節操的寫照。詩人以梅花形容自己,自問何時才可化身千億,立於每一株梅樹前,仔細地欣賞着梅花的容顏呢?全詩來用一字抒寫自己對梅花如何如何,僅在三四兩句中,用“身千億”和“一放翁”既表現了對梅花的依戀、愛護,又流露出自己孤高的性格情操。

梅花原文及賞析2

臨江仙·試問梅花何處好

試問梅花何處好,與君藉草攜壺。西園清夜片塵無。一天雲破碎,兩樹玉扶疏。

誰擫昭華吹古調,散花便滿衣裾。只疑幽夢在清都。星稀河影轉,霜重月華孤。

註釋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華:即玉管。

古調: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註釋

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昭華:即玉管。古調:指笛曲《梅花落》。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賞析

此詞借賞梅抒寫愛國情懷。上片寫月夜對酒賞梅,是實景。下片寫忽聽《梅花落》,不禁夢繞清都,是虛景。張孝祥詞以雄奇奔放稱,風格近蘇軾。但此詞卻清幽含蓄,雖婉約名家亦不能過;而寄意收復中原,情真調高。

梅花原文及賞析3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王旭[元代]

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譯文

兩種風格,都是大自然的傑作,雪花好似風花的花瓣,仔細一看不是雪,因為雪無香氣,風吧香氣吹得四散。雖然色彩一樣,形狀相似,但是有一個高出一等,雪花不像風花薄。風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簾幕下低飛。

註釋

風流:風度、標格。一&製作:意指雪和風都是大自然的產物。萼:花萼,這裏指的是花瓣(因押韻關係用“萼”字)。細看不是雪無香:仔細一看,不是雪花,因為雪花沒有香氣。着(zhāo):等次。薄(báo):厚度小的。散彩:放射出光彩。簾:窗帷。最後兩句説:風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簾幕下低飛。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之的,運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的一開篇,就是指點江山、直抒胸臆。與眾不同的是,他不是隻詠雪或只詠有,而是”開兩朵、兩朵俱美。一會是一個平台上的比較,一會是各自舞台上的輝煌;既各有高低,又各有結長。從篇章角度分析,上下闋的結構是一致的:一二句,先立主旨、總領全段;三四五句,以鮮明意象,比較二者異同;把這異同的典型特徵,完全袒露在作者筆下、袒露在讀者眼前;其中的對比手法,恰好也照應了主旨。這樣的結構意圖,就是抓住雪與有的同與不同:上闋的“全似”,下闋的“不似”,這就全面的比較了兩種風流。

從段落到全篇,這首的大體可以分出起承轉合的結構特徵。起:兩種風流,一家制作。承:雪”全似有”萼。細看不是雪雪香,天風吹得香零落。轉:雖是一般,惟高一着。合:雪”不似有”薄。有”散彩向空山,雪”隨意穿簾幕。

具體看來,有雪爭春,同樣風流,這就是不可避免的有與雪的不同。不過,異中尋同,的人偏要説“雪”全似有”萼”。這裏,雪”與有”同在雪”彷彿就是有”的”瓣。是啊,有”的美麗,在於不僅有形,而且有香。雪”有有之形,於是就輸了一段香的人的智慧,就在於豐富的想象力。風流,像風一樣流芳天下,因而是世間萬物的最佳典範。作者在有與雪的映襯中,明知雪”有弱點,但卻把她的弱點,放在險惡的處境中,想象為是狂風奪去了雪”能與有”媲美的資格,這是極其高明的想象力,正是這樣的想象,既説明了“全似”中的'真實距離,也説明了這確實情有可原。這既是替雪”找託的,又是進一步展示了有”的風采。

這基礎上,作者歸納説,雪有的風流看似一樣,但有”其實更高一着。前面是雪”與有”異中之同,這裏是二者終有高下、畢竟不同的現實狀態。“雪”不似有”薄”,一個“薄”字,意味深長。按古代漢語,薄通泊,淡薄即淡泊,這是一解;另一解則是薄的本義,薄即草木叢生。是啊,雪是水氣的精華,而有”是草木的精華、百”的精華、生命的精華,不愧是”中之”。結以,雪”的“不似”,表現了略遜一籌。是啊,有”把自己的生命、把生命的色彩,裝點向草木凋零、萬”俱謝的雪山;雪”雖雪生命,卻依然善解人意的飛向人們的身邊。

這就是的人最重要的比較。兩種美麗的”朵,一是有”,她挑戰着寒冷的世界,以自身的豪氣,呼喚着天地中生命的色彩、呼喚着天地中美麗的春天,也呼喚着天地中美麗的百”;另一是雪”,她把單調的冬天變成飛”濺玉的世界,這就是異中有同。那雪與有各展結長,只要都是一流,又何必在意第一第二呢。這就是美麗的雪”,不卑不亢,絕雪對有”的嫉妒,只有與有”的互補。即使不得第一,絕不與第一對立。這就是雪”,甘做背景、甘做配角,恬淡中顯示雪”的美麗。

可見,的中有雪並舉,映襯之妙、擬人之巧、想象之高,就讓有與雪剛柔相濟、共迎春光。其中那個“薄”字,引出了太多的爭議:其一,薄字取貶義時,即意指雪”比有”更薄一點。其二,用作褒義時,作為和嚴冬戰鬥的寵兒,怎麼能比雪”更厚呢?然而的人不會取“薄”字的貶義,因為那與的人筆下的“風流”形象太不相稱。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武松打虎,不能是武松打貓,貶低鬥嚴冬的“戰友”,實際就是貶低自己。因此薄字在此的為第二種説法,這也就是把“薄”理解成褒義的最好依據。

王旭

王旭(生卒年不詳,約公元1264年前後在世),字景初,東平(今屬山東)人。以文章知名於時,與同郡王構、永年王磐並稱“三王”。早年家貧,靠教書為生。主要活動於至元到大德年間。有《蘭軒集》二十卷,原本已不傳。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曾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王旭詩文若干篇,重編為《蘭軒集》十六卷,其中詩九卷,文七卷。與王構、王磐相比,王旭處境最不好,詩文中往往流露出懷才不遇情緒,《古風三十首》集中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生平事蹟見《大明一統志》卷二三、《元詩選·癸集》乙集小傳、《元書》卷五八。

梅花原文及賞析4

梅花

唐代:崔道融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梅花初放,花萼中還含着白雪;梅花美麗孤傲,即使要入畫,都會擔心難畫的傳神。

花香中別有韻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心中愁苦之人不願聽那哀怨的笛聲,病軀倚着梅枝獨看這風景。

北風如果理解我憐悔之意,就請不要輕易的摧殘它。

註釋

萼(è):花萼,萼片的總稱。由若干萼片組成,一般呈綠色,保護花芽。

雪:指白色梅花。

孤標:獨立的標識,形容清峻突出,不同一般。

朔(shuò):北方。

創作背景

崔道融在公元895年(乾寧二年)前後,做過縣令之類的小官,後避戰亂入閩,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處施展。此詩為詩人詠梅之作,既贊梅花之孤高芳鬱,亦向世人暗寓自己的'高潔情操。

賞析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此句寫“冷”。只是“數萼”,方顯冷清。詩人家中必無高朋滿座。無朋無友,遺我一人,隱隱花開,淡淡看來。在詩壇眾多的詠梅詩中,林逋《山園小梅》雲:“眾芳搖落獨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齊己《早梅》雲:“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此二者皆是“暖”景,何等的熱鬧,獨不似崔道融詠梅詩的“冷清”“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複寫花香。關於這一點齊己的《早梅》詩和林逋的《山園小梅》詩也與之如出一轍。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先寫花形,複寫花香。齊詩林詩亦然。齊詩云:風遞幽香出,禽竊素豔來。林詩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三者意境則各不相同。崔詩清。香為清香,以清替寒。齊詩雖有一幽字,其境不覺其幽,唯覺流暢而已。林詩着一趣字,所謂文人雅事此般趣味則是。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此句愁。於花香之後,寫花事。李益《從軍北征》雲: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律然《落梅》雲: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橫笛是特指,故和愁聽。齊詩無此寫人之句。林詩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不離其雅趣。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此句苦。苦苦哀求之意。唯此相慰,不忍見其凋殘。此寫花願。齊詩云: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就花寫花,不似崔詩化人入花,其情深切。林詩至上句已畢。

崔道融四句詩,冷、清、愁、苦,皆出寂寞。人無伴,心亦無寄。偶見之數萼梅花,戀戀不已,卻無大地春回的歡樂。只因心間的孤寒不因人間的寒暑而遷移。律然《落梅》全詩云: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裏聞。林下積來全似雪,嶺頭飛去半為雲。不須橫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紛紛。意境與崔詩較近。然此為落梅,正當有歎惋之意。崔道融寫初發之梅,清寒遠甚於此,可想見其人之寂寞何等之深。

梅花原文及賞析5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註釋]

1.凌寒:冒着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説]

牆角有幾枝梅花冒着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着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脱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着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説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譯文:

牆角里有幾枝梅花

迎着寒風獨自開放

遠遠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為有花香飄過來

註釋

1.凌寒:冒着嚴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鬆,以畫,畫姿則聯想盡在鬆姿中;以詩寫神,則鬆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神,皆謂借物言志。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於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鬆,可詩可畫,不同的是鬆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徵:如竹般清瘦,如鬆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徵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鬆往往唱獨角戲,環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鬆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境結合,當然在墨畫中環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牆角”兩字點出環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牆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牆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數枝”與“牆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枝梅”的姿態。“凌寒”兩字更是渲染了一種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獨自開”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並且是“遙知”。為什麼?“為有暗香來”。“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着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的動感。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香色俱佳別具一格——談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徵。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緻。“遙知不是雪”,着眼於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儘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於遠處所看到的牆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牆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繫,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藉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雲,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係。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牆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於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梅花原文及賞析6

原文:

梅花

李煜〔五代〕

殷勤移植地,曲檻小欄邊。

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

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

誰料花前後,蛾眉卻不全。

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猶發去年枝。

註釋:

殷勤:情意懇切深厚,亦指懇切深厚的情意。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②檻(jiàn):窗户下或長廊旁的欄杆,也指井欄。重(chóng):再次。妍(yán):美,如“爭妍鬥豔”。李白《于闐採花》詩:“丹青能令醜者妍。”步障:用以遮蔽風塵或視線的一種屏幕。《晉書·石崇傳》:“崇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愷作紫絲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溉:灌、澆水。花:開花。名詞活用為動詞。蛾眉:女子長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稱。這裏借指周後。

賞析:

此詩題為《梅誰》,卻不是一首“物詩,而是“歎與梅誰相關的人和以。據《全唐詩》載:“後主嘗與周後移植梅誰於瑤光殿之西,及誰時,而後已殂,因成詩見意。”

此詩首聯起句“殷勤移植”語,即指這次移植梅誰之以;“移植地”便是“瑤光殿之西”的`“曲檻小欄邊”。李煜、周後(即昭惠皇后)都是極富雅趣之人,又憑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條件,便為自己的生活極力營造出優美的氛圍。他們以銷金紅羅罩壁,以綠鈿刷絲隔眼,糊以紅羅,種梅誰其外,興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誰之以。頷聯寫道“共約重芳日,還憂不盛妍”,意思是記得當時還曾擔心,梅誰“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頸聯便接着説:“阻風開步障,乘月溉寒泉。”為了給梅誰“阻風”,這兩位形影相隨的伴侶還特意為梅誰牽開了漂漂亮亮、長長寬寬的“步障”;為了給梅誰澆水,也還曾不辭“乘月”披星之勞。實指望來年能觀賞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塊澆灌的梅誰的豔美風姿。可是,又有誰能料到誰開前後,這正該供夫妻共賞同樂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卻不前”。尾聯的這一慨歎,緊承在語流上逐層推進的前三聯而發,於升至極高處的波峯浪尖,忽發哀音,跌入深潭,悽惻動人,給讀者心靈以強烈衝擊。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峯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温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梅花原文及賞析7

原文:

春近寒雖轉。

梅舒雪尚飄。

從風還共落。

照日不俱銷。

葉開隨足影。

花多助重條。

今來漸異昨。

向晚判勝朝。

譯文

春天臨近,天氣雖然轉暖,梅花開放,雪花卻還飄着。

隨風還一起零落,太陽照着,卻與雪不一起融化。

枝葉招展,梅影更多更密,花兒許多,梅枝顯得更重。

現在漸漸與昨日不同,時間臨近傍晚分明勝於早晨。

註釋

轉:意謂轉暖。

舒:開放。

銷:消失、融化。

足影:梅影更多更密。

重條:梅枝顯得更重。

異昨:與昨日不同。

向晚:時間臨近傍晚。判:分明。勝朝:勝於早晨。

賞析: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不詳,“勝朝”或解為“前朝”,可能作於作者由樑入陳之時。從詩意上看,當是作者見雪中梅花盛開的讚賞之作。

梅花原文及賞析8

梅花絕句·其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翻譯

一樹梅花長在背陰的山谷,加上枝條伸向北方,陽光終年罕至,所以每年開花總是比較遲。

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氣節、優美的風度?要知道,當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蓋、最為嚴酷的寒冬時節啊!

註釋

幽谷:深幽的山谷。

北枝:北向不朝陽的樹枝。

自分:自己料定。

著花:開花。

高標逸韻:高尚的氣格,俊逸的風韻。標,標格,風度、氣概之意。

創作背景

嘉泰二年(1202)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作者已被罷官歸園田居十二年陸游愛花,特別喜愛梅花。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賞析

這實際是一首標準的況物自比的詠梅詩。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文武雙全,年輕時意氣風發,曾有一首詞自贊:“人誤許,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北宋滅國,是陸游一生中永遠的'痛,他一懷忠貞,念念不忘北伐,但一直得不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直至死去,中國人都熟悉他“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望告乃翁”的詩句,這首詩所表達的情緒也是相通的,反應的是在詩人特有的政治處境下,心念復國,若有所待,非常幽微,非常複雜的心理狀態。

從詩比較明朗的格調上看,這應是陸游中年時期的作品,當時的政治空氣應該是,偏安勢力牢牢控制政局,北伐派的處境至為嚴酷。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遲。”説的是詩人自忖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資歷不高,又力主北伐,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是自然的事。

但是,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年復一年的等待並沒讓他感覺到絕望,“自分”二字準確地傳達出了他的這種心態。

要知道,在當時的氛圍中,能保持這樣比較舒解,比較積極的心態並不容易!

就像這眼前大雪覆蓋,依然含苞待放的梅花一樣——你可能理解到,那雪中詠詩之人的高標逸韻?

濃烈的詩情畫意,夾雜着無法言説的身世之感,虛實相照,渾然一體,烘托出一種清逸深幽的特殊美感。這是中國古典詩歌的慣有風格,也是我們的祖先奉獻給世界文學寶庫的一份獨到財產。

梅花原文及賞析9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譯文

聽説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註釋

聞道:聽説。

坼(chè):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

坼曉風:即在晨風中開放。

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有什麼辦法。

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

梅花:一作梅前。

賞析

這首詩是組詩中的第一首。於公元1202年(嘉泰二年)一月,陸游退居故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七十八歲。此時北宋滅國,陸游處於政治勢力的邊緣,長時間得不到當權派的重用,但他的心中確實仍有期待。當作者看到梅花有感而發。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脱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説,用什麼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裏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盡望鄉”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奇思,想學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鑑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為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過詩人的再創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奇想,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宰臣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梅花原文及賞析10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着嚴寒獨自盛開。

遠遠的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因為有梅花的幽香傳來。

註釋

凌寒:冒着嚴寒。

遙:遠遠地。知:知道。

為(wèi):因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後兩句寫梅花的幽香,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亦是以梅花的`堅強和高潔品格喻示那些像詩人一樣,處於艱難環境中依然能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的人。全詩語言樸素,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牆角數枝梅”,“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這裏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説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説梅花,而説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淨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凌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徵其才華橫溢。

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開放,遠遠地向世人送去濃郁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也是絕世之人。

 創作背景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春,王安石罷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寧九年(1076),再次被罷相後,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退居鐘山。此時作者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處,遂寫下此詩。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於《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梅花原文及賞析11

詠紅梅花得“紅”字

桃未芳菲杏未紅,衝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粧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出自《紅樓夢》第五十回。)

註釋

芳菲:花草香美。“衝寒”

句:意即“先喜(紅梅)衝寒迎東風而笑”。

“魂飛”句:意思是紅梅若移向大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即梅嶺,盛植梅花。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霞隔”

句:用隋代趙師雄遊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粧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綠萼”二句:意思是紅梅似燃着紅燭、添加了紅粧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裏借梅擬人,説“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所以説“添粧”,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雲。”粧,指紅粧,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

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粧初罷蠟脂融。”縞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餘形可覽,殘色未去。”也藉以喻花紅。

“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説紅梅。

註釋

芳菲:花草香美。

“衝寒”句:意即“先喜(紅梅)衝寒迎東風而笑”。

“魂飛”句:意思是紅梅若移向大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即梅嶺,盛植梅花。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

“霞隔”句:用隋代趙師雄遊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粧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綠萼”二句:意思是紅梅似燃着紅燭、添加了紅粧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裏借梅擬人,説“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所以説“添粧”,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雲。”粧,指紅粧,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粧初罷蠟脂融。”縞仙,原本比喻梅花。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餘形可覽,殘色未去。”也藉以喻花紅。

“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説紅梅。

賞析

《詠紅梅花得“紅”字》是《紅樓夢》中邢岫煙所作,該詩和《詠紅梅花得“梅”字》、《詠紅梅花得“花”字》都出自小説第五十回。書中眾人在蘆雪庵聯句,賈寶玉寫詩“落了第”,被罰往櫳翠庵折紅梅花。大家又叫新來的邢岫煙、李紋、薛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賈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隨着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鬥智逞能。小説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裏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説,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庵聯句除薛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雲。眾人接着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藉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鳳的眼光介紹邢岫煙雖“家貧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卻是個極温厚可疼的人”(《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她的詩中紅梅衝寒而放,與春花難辨,雖處冰雪之中而顏色不同尋常,隱約地包含着這些意思。

梅花原文及賞析12

昭君怨·梅花

鄭域〔宋代〕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賞析

這是一篇不同凡響的詠雖佳作。

上片詠雖、惜雖。前兩句詠歎雖花的出類拔俗。它不同凡花,雖春未到不獨自衝寒而開;它潔白似雪,但冰雪不不具備它那醉人的'幽香。後兩句惋惜雖花的孤獨寂寞。它雖傲姿凌霜,暗香襲人,不獨處僻鄉,無人欣賞。

下片贊雖。把雖栽在“竹籬茅舍”也罷,把雖栽在“玉堂瓊榭”也罷,它都不改初衷:“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此詞不僅描繪了雖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雖花的品格,並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雖懷才不遇不不肯放棄操守而隨波逐流的情懷。在寫法上,儘管通篇無一“雖”字,不使人感到筆筆都在寫雖;儘管筆筆都在寫雖,不又使人處處都聯想到作者。構思巧妙,富於比興,堪稱詠雖佳作。

梅花原文及賞析13

原文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賞析

稀疏的梅樹枝條橫斜着,潔白如玉,剛勁有力;花萼上點綴着顆顆雪珠,反射出晶瑩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開了,競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後面了。梅花呀,要把春天到來的信息傳遞,又哪怕那雪壓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覆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間。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擊、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嚴冬阻擋不了春天到來的腳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氣息?頌揚了梅花堅貞不屈的精神,詩人以頌讚梅花的口吻來寄託自己的愛國思想。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玉笛不要再吹奏那傷感的“梅花三弄”曲調了,春神就要來到人間,主宰大地。表達了詩人愛梅、惜梅之情,請東君為梅花作主,讓玉笛不要再吹“三弄”了,留住春天,不要讓梅花凋謝。

陳亮一生極力主張抗金,反對投降,有着強烈的愛國精神。《梅花》一詩,表達了他的愛國之志,對抗金的勝利、國家的前途,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詩是詩人情感發展的產物,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擋不了在春天陽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壯成長,那末,投降派的種種苟且的言論又怎能阻擋歷史車輪的滾滾前進呢?進一步以頌讚梅花的挺然獨立來表達對投降派的強烈譴責,寄託了自己一生力主抗戰,反對投降的愛國主義思想。

梅花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梅花絕句二首·其一

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譯文: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聽説山上的梅花已經迎着晨風綻放,遠遠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樹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樣。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自己變化成數億身影呢?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註釋:

聞道梅花坼(chè)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聞道:聽説。坼:裂開。這裏是綻開的意思。坼曉風:即在晨風中開放。雪堆:指梅花盛開像雪堆似的。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前一放翁。(梅前一作:梅花)

何方:有什麼辦法。千億:指能變成千萬個放翁(陸游號放翁,字務觀)。梅前:一作“梅花”。

賞析:

這首詩的首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寫梅花綻放的情景。如第一句中“坼曉風”一詞,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傲然情態;第二句中則把梅花比喻成白雪,既寫出了梅花潔白的特點,也表現了梅花漫山遍野的盛況。語言鮮明,景象開闊。而三四兩句“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更是出人意表,高邁脱俗,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把痴迷的愛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緊接的兩句,突發奇思“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説,用什麼辦法能變出千萬個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裏分身欣賞。身化千億,設想可謂奇妙之至。梅花與詩人面面對應,是梅耶?是人耶?一時實難輕分,這又是詩人命筆奇特之處。這兩句雖是點化柳宗元“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峯頭盡望鄉”的詩意而來,但用在“雪堆遍滿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貼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極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詩人78歲的高齡,面對樹樹姿態有異的'梅山花海,一時當然不能逐個尋芳,所以化身分之賞之,自屬妙想,此其一。又陸游年事雖高,但童心未泯,平時常有“梅花重壓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舉動惹人注目,此時他突發奇思,想學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陸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間不分高下的感覺,如今面對千萬樹盛開的梅花,詩人自負當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視,須化身千億才能與之匹敵相稱,方不辜負詩人對梅花的一番感情。綜觀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雖有借鑑之處,深入地體會實屬情景相生之辭,正如當年林逋點化江為詩成梅花絕唱一樣,均經過詩人的再創造,融會陶鑄古人詩意而自出機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詩更富有盎然的詩意和逗人入勝的意境。

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面對梅花盛開的奇麗景象,詩人突發奇想,願化身千億個陸游,而每個陸游前都有一樹梅花。這種豐富而大膽的想象,把詩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同時也表現了詩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試在腦中擬想,能令人發出會心的微笑。

梅花原文及賞析15

門橫皺碧,路入蒼煙,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臨溪影、一一半斜清淺。飛霙弄晚。蕩千里、暗香平遠。端正看、瓊樹三枝,總似蘭昌見。

酥瑩雲容夜暖。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冷雲荒翠,幽棲久、無語暗申春怨。東風半面。料準擬、何郎詞卷。歡未闌,煙雨青黃,宜晝陰庭館。

翻譯

碧水盪漾橫於門前,蒼煙茫茫迷糊了小路,江南岸邊春光溶溶。夜來春寒恰似剪刀,剪出溪畔梅影在清淺的水中斜浮。雪花故意在晚上飛閒自得,梅花的幽香亦隨之向千里外飄去。仔細看它絕似蘭昌宮裏的三個美人,瓊樹三枝多有風度。

梅枝晶瑩酥軟像體態婀娜的張雲容,夜裏給人送來温情香暖。它插戴在頭上與劉蘭翹一樣清瘦,又如蕭鳳台那般柔婉。它久棲於枯寒荒冷的幽澗,春來了它默默無語獨自抱怨。東風吹過只留半面,想何遜一定打算把它寫入詩卷。人們觀賞它的興致未盡,天空又佈滿了青黃的.煙雨,應讓它安放於白天陰涼的庭館。

註釋

解語花:詞牌名,此體雙調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

皺碧:形容碧水有波紋。

飛霙:飛雪。霙,雪花。

端正:容貌姣美、整齊。

蘭昌:宮名。在唐福昌縣西十七裏,屬河南府河南郡。

半面:詞中喻花之凋零。

何郎:何遜,南朝梁詩人,寫有《詠早梅》一詩,後世詠梅時多用此事。

煙雨青黃:指梅雨季節。青黃,指梅子。

賞析

上片從地理環境和天氣寫起,為梅之出場烘托氣勢。“門橫皺碧”三句是倒寫,從邏輯上説,應是先“春近江南岸”,然後詞人循路而去,一路煙水蒼茫,春景迷離,最後來到梅之所在。“皺碧”“蒼煙”“江南岸”,處處有水,可見梅在水邊。“暮寒如翦”寫時當日暮,春寒料峭,“翦”暗含春風之意,“翦翦輕風陣陣寒”,呼應開頭“門橫皺碧”,有馮延巳“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謁金門》)意,落實“春近江南岸”。“臨溪影”兩句,梅花出場,然而出場的只是影子。梅影映在溪中,枝枝疏影橫斜,臨水照花清淺。此寫梅花之態與韻。其態橫斜,其韻清幽。用林逋“疏影橫斜水清淺”(《山園小梅二首》詩之一)詩意。“飛霙弄晚”三句,宕開一筆,寫素雪飄零,飛舞暮色,把浮動的暗香吹散千里。此寫梅花之香與色。其香悠遠,其色襯雪。暗用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詩意。詞人善用側筆,寫梅花姿態,從臨水照花寫起,寫梅花香色,從飛雪飄梅寫起,化用前人詩句以熔鑄意境。詞人先寫梅花所處之環境氣氛,再寫梅花之香色態韻,寫梅影、梅香、梅色、梅雪,為梅花之正式出場蓄勢。“端正看”三句彷彿欲正面寫梅花,卻依然不寫梅花之花蕊枝萼如何,而是陡然一轉,將梅花比作當年薛昭在蘭昌宮中所見之豔鬼。詞人在此地見到梅花,就和當年薛昭在蘭昌宮見到三姝一樣,“自疑飛到蓬萊頂,瓊豔三枝半夜春”。“總似”二字,寫其驚喜不定,徘徊歎賞之情,如此美景,豈是人間當有。前有“飛霙”二字,為此處“瓊樹”做伏筆。

過片承接“瓊樹三枝”而來,分寫三姝之美,以譬喻梅花。“酥瑩雲容夜暖”,以“酥瑩”形容雲容肌膚之細膩温潤、晶瑩無瑕,如暖玉温香。因薛昭曾與張雲容同衾共枕,因而此語甚是恰當。“伴蘭翹清瘦,簫鳳柔婉。”薛昭並未與二女同衾,故此着一“伴”字。蘭翹取其消瘦之態,簫鳳取其柔婉之情。雲容酥瑩,寫梅花晶瑩玉潤之色澤,蘭翹清瘦,寫梅花疏影橫斜之姿態。簫鳳柔婉,寫梅花幽婉嫻雅之品性。“夜暖”二字,反襯上片之“暮寒”,大有柔情駘蕩之意。梅花之美,直令人忘卻春寒,神魂飄蕩。“冷雲荒翠”三句半實半虛,寫三姝身處荒官古墓,只有冷雲流離,荒煙蔓草,孤棲百年,幽恨從生,無語中暗含春怨。“春怨”既寫三姝遠離人間春情,亦寫梅花開在暮雪飄零之時,不為東君所賞。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幽怨之情、春恨之意,兼人兼花。“東風半面”三句,從三姝而來,比喻花瓣凋落,用李洪《念奴嬌·曉起觀落梅》詞意:“半面粧新,迴風舞困,此況真奇絕。”“料準擬、何郎詞卷。”寫即使梅花在春風中飄零,也依然能為何遜這樣的才子所賞,寫出優美的詩篇。何遜《詠早梅》:“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梅花知道自己飄落的早,因此不待春濃便開,而即使飄零,也已在飄零之前佔盡春光。”歡未闌”三句,寫梅花落盡,然而歡樂不盡,待到梅子熟時,正好當庭院晝陰,日日相對,供人倚靠。“煙雨青黃”化用賀鑄《青玉案》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此想象梅花將來之景,亦暗用張雲容還陽故事。

此詞詠梅,詞筆幽豔,頗多波折。鋪墊梅花之背景氣氛,梅花久久不出,為第一波折;梅花既出,而從梅影、梅香、梅色、梅雪寫起,並不正寫梅花,為第二波折;正寫梅花而以張雲容故事為喻,兼及蘭翹、簫鳳,密麗質實,雕繢滿眼,為第三波折;從“暮寒如翦”寫至“酥瑩夜暖”,又寫至“冷雲荒累”,最後至“煙雨青黃,晝陰庭館”,時空錯綜,忽而實景,忽而幻覺,忽而想象,忽而展望,令人目眩神迷,悲喜不定,為第四波折。有此幾段波折,使得詞境更為豐富,頗堪玩賞。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詠梅詞,因為有擬人之語,且語多豔冶,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認為它是寫“冶遊”的,具體創作年代不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