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通用13篇)

來源:文萃谷 1.52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通用13篇)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1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在上幼兒園的小孩子,彈鋼琴彈得非常好,在半年內就學會了一冊五譜的曲子,真是令人稱奇。要是是我,我可能五年都學不會。有一次,他的媽媽叫他不要上幼兒園了,想讓小男孩去音樂學校上學,可是音樂學校的人説他的年齡太小了,不能上音樂學校。在他媽媽的勸説下校方終於答應了,但要讓孩子通過測驗來選拔,如果學的時候不認真,還是要退回來的。最後小男孩考進去了,小男孩明白這學習的機會來之不易,他十分刻苦努力,成了全世界著名的鋼琴家。

這一部電影讓我懂得了自己的長處要堅持做下去,認真的學就能成為你所擅長的領域的佼佼者。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2

星期六,我觀看了《想飛的鋼琴少年》。裏面講述了少年維特的故事。

維特從小就喜歡飛行和鋼琴,爸媽把他稱為“神童”,他就洋洋自得起來。他也喜歡古怪的木工爺爺,和他一起學木工。爸媽給他請了個保姆,保姆有個可愛的名字就伊莎貝爾,他對她產生了興趣。維特慢慢長大了,練琴的水平提高了,但他和從前一樣,還是喜歡輕視別人,對別人不尊重。有一天媽媽要帶維特去鋼琴王后那裏學習,他卻不願意。他的爺爺去世前告訴維特怎樣飛行,維特真去了飛機場,把飛機開到了鋼琴王后家門前。維特最終聽了爺爺的話“你的東西太多,就應該捨棄一些”,拜鋼琴王后為師,最終他成了鋼琴家。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要堅持不懈地去追求,去努力。還有如果你努力去追求許多東西,那麼就應該捨棄一些東西。

我想:我雖然平時犧牲了一些玩的時間,但我通過學習,學到了許多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3

2015年1月21日晚,“成長的代價”系列主題放映的第二部《想飛的鋼琴少年》如約與大家見面。本片是導演醖釀長達二十年的心血結晶,透過詩意且幽默的視角,觀照出一個關於天才、親情與夢想的温馨小品。

我們的男主角維特從出生起便與眾不同。對占星頗有研究的親友在他一歲的生日聚會上説,維特的星盤十分奇異,未來必將成為大有作為的傳奇人物,也許半是推測半是恭維,但這些隨着維特的成長一一應驗。智商180的鋼琴奇才,幼小的身軀裏裝着一個過於聰穎的靈魂,通過閲讀與演奏不斷接近新的高度。然而,上蒼在賜予他非凡靈性的同時,也將他的翅膀越束越緊。因為天賦,他的演奏成為父母在聚會上炫耀的資本;他挑戰着教師的權威,更遭到同學的白眼。他不能和同齡孩子玩耍,也無法被任何羣體接納。和保姆伊莎貝爾的一次徹夜狂歡,也許是單調童年裏難得的色彩,但也被為保護他天賦而過於緊張的母親抹成了灰黑。

當母親帶他到女鋼琴家的家時,他拒絕彈琴。母親説:“就當是為我而彈。”他説:“為什麼總是為了你?”母親尷尬而惱火。女鋼琴家對他説:“Vitus,你彈琴不該是為你母親或是為了我,等你想為音樂演奏時再彈琴,要擁有冷靜的理性和熱情的心,才能成為偉大的鋼琴家。”女鋼琴家話還沒説完,他就冒出了一句:“這就是為何我長大後想當獸醫。”孩童的倔強與抗拒心彼時表明他尚未真正懂得要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憑藉天賦與努力,維特完全能夠成為他想成為的任何人,但被問及自己的夢想時,他無言以對。父親説做電子工程師吧以後準能賺,母親執意要將他的鋼琴天賦挖掘殆盡。回家途中,母親又是一頓刻薄的數落。從一直以來母親的焦灼和緊張裏,從小時候竊ting到的大人談話裏,他不敢想象自己的未來會有多沉悶。

維特唯一的朋友是他的爺爺,一位和善的老人,夢想成為飛行員,但做了一輩子木匠。在他眼中,維特是天才,更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不該因為身負眾望就被剝奪玩耍的權力。當所有人都對維特翹首以盼,只有爺爺為維特鋸出蝙蝠的翅膀供他玩耍,為他保守最高機密,告訴他彈琴要先穩住節奏,慢慢來。他用自己的睿智與從容潛移默化地影響着維特。

維特不想成為別人眼中的怪胎,更不願讓親人失望,所以略施計量,脱下天才的外衣,成為普通人。挫折後的維特懂得了圓融,不再與別人針鋒相對。這時的他不只是聰明,而已經具備了智慧。教給維特諸多人生哲理的爺爺,在一場真實的飛行之後了無遺憾地去世。他看到維特已經能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盤,並飛行得如此漂亮。更重要的是,他已將人生最大的祕密告訴了維特:順着命運的安排勇往直前。

這個温馨小品自然迎來了完美的結局,沒有讓觀眾失望。這部影片似乎是在探討身為一個天才要如何在這個俗世中求生存的特殊案例,但最終還是迴歸到到基於親情和教育的普遍性上。相比於父母傳統的育才思路,爺爺給他的是自由自在,不拘一格的生活方式,同時又飽含着無聲的關愛,爺爺的飛行之夢,開啟了維特尋找自我的序幕,帶着他飛越了重重桎梏,在天空劃出了自由的軌跡。

交流環節上,幾位媽媽都對這點很有感觸,到底如何教育孩子,不至於進行捆綁,又不至於放任不管。例如片中媽媽一句“我這輩子不會原諒你”,無疑給孩子的內心下了一個鈎子,這句話如同雙刃劍,對一部分孩子而言,他們會認為自己任何努力都沒有用了,自己已經不被媽媽愛了,而另一種孩子會奮力抗爭,爭取在生活中成為強者,因為不想失去媽媽的愛。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對孩子身心發展造成了影響,這個“鈎子”會久久的留在內心。説實話,教育做不到完美,如論是普通百姓還是教育學家自己,但我們有能力成為主動方。

在我們生活中,父母給於我們所有好與不好,都是出於他們的愛,以它們有限的生命和見地施加給我們,在我們的接受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傷害,並否認那是愛。但這一切都將是我們的禮物,是我們今後自身修行的切入點。當自己成為父母之後,不用畏畏縮縮,放手去愛,將自己滿分的愛給予孩子就已足夠,因為通過自身修行而進步的你,一定能比父母輩做得更好,也將會培養出更棒的下一代。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4

成就美好的前程就看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

最近看了一部由佛瑞迪。穆勒導演的瑞士影片《想飛的鋼琴少年》,此片講述了一個關於音樂神童的人生故事。

做天才未必是件好事,天才也有自己的煩惱,影片中的音樂神童維特就有自己的煩惱。

音樂神童維特到了12歲的時候,對於自己的與眾不同越發感到不適,面對現實生活也變得十分早熟。在祖父的幫助下帶上一對木製的翅膀然後從陽台上跳了下去,就在跌到的那一瞬間,男孩心中忽然有了一個主意,假裝自己的天賦因為這麼一摔而消失了。就在享受這個“詭計”的同時,男孩也幫助父親挽救了事業,同時也從中體驗到更多生命的真諦。

有些人渴望自己變得聰明一些什麼都懂,也就是所謂的天才。可是有沒有人想過當天才也是很累的。過着和普通人不一樣的生活,與平常人顯的隔隔不路,過着孤獨的生活。

其實每個人都是天才,只是他們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與別人不同,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些人發現的早,有些人一直沒有發現罷了。比如我有一段時間很喜歡鋼琴,可是再怎麼學我就是五音不全,而我的堂妹靠着學過電子琴就自學成才了,你説怪不怪。可是我素描畫的還不錯,這是她學也學不來的,為此我還高興了好己天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要善於去發現自己的,他人的優點,做最獨特的自己。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5

想飛的鋼琴少年這部影片講述了一位叫做維達斯的少年,從小就顯示出了很高的鋼琴天賦,還有他的高智商。正是因為這樣,沒有人願意跟他一起玩兒。父母希望他長大了能成為一位鋼琴家,但是維達斯有一個最大的夢想,那就是去當飛行員。想飛的鋼琴少年正式講述了天才維達斯渴望自由、追求夢想的故事。

有一天在上英語課時,英語老師告訴我們,天才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而是重複次數最多的那一個人。所以當時我就想到了,原來天才是一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看完這部影片之後,這個小小天才少年維達斯給我帶來了很多的感想。這個天才呀,跟我們的想法可不一樣,我們總是想着要變成一位天才但是天才維達斯,卻想這要變成一個普通人。我很好奇,為什麼會這樣呢?看完這部影片後我也覺得一個人的愛好要有自己來決定的,電影銀河補習班裏面説的一句話: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你連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所以,去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吧!去成就自己的夢想吧!一定要記着:堅持夢想,永不放棄!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6

乍一看片名,會以為是在講一個彈鋼琴特別好的少年想飛起來的故事,但是你錯了。

主人公維特從小就是一個天才,所有的事情對他就是小菜一碟。他的爺爺在臨死前將一句話告訴了維特,使維特踏進了那個女鋼琴家的家門。維特的一生就此改變了。

維特並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他高超的智商讓自己厭惡,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他也不曾想過自己會接受之前沒有接受的安排和命運。

小小的失戀,爺爺的死亡,終於讓維特認識到了自己的所需。這一切都只能説明沒有什麼能讓天才走向偉大,只有當他具有足夠的生活經歷並積累於心時,他才終於認識到了自我。他為了心中的音樂而演奏,這對於一切天才所要成就的不朽事業都是成立的。

《想飛的鋼琴少年》中,這個維特不光是個天才,而且飽含智慧,他繼承了一位炒股老爺爺超然的睿智,遠離了父母的市儈和功利。

是啊,理想其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就是順着命運的安排勇往直前,你的路才剛開始。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7

今天,我看了《想飛的鋼琴少年》這部電影,它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個聰明的少年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達維斯從小就顯現出過人的聰明才智,他彈鋼琴彈得特別好,在一次家庭聚餐上,他為大家演奏了一首《急流》指法如行雲流水,聲音悦耳動聽,整個大廳都被這悦耳的琴聲所陶醉,大家都説他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神童,於是他媽媽就想把他送到名師那裏去學習,可是達維斯不願意,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他帶着爺爺給他做的飛行器,從屋頂飛下去了,結果昏迷過去了,卻一點沒有受傷,因此他就故意裝病來逃脱來之媽媽給他的各種壓力。

爺爺想修屋頂缺不小心從上面掉了下來,摔成了重傷,爺爺在住院期間告訴達維斯怎麼學習開飛機,爺爺去世後,留下一封留給爸爸媽媽的信封,把達維斯裝病事情原因告訴給他們。達維斯開始學習駕駛爺爺給他留下的飛機,只見飛機在天空中滑行了一段時間就飛上了天空,他十分高興,從天上盡情的觀賞着外面美麗的風景,在天空中轉了幾圈就平穩的落到了以前媽媽帶他去拜訪的那位音樂家,來到老師的家中他用懇求的目光,請求老師的原諒,最終他在老師給他的音樂世界裏,練就成一名音樂家。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有的人喜歡出名,有的人卻喜歡平平淡淡的生活,你不喜歡生活的方式,別人卻喜歡,什麼事情都不要去強加給別人,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多替別人着想,凡事都不能只顧自己的想法。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8

Vitus從小便展露了對於鋼琴驚人的天賦,媽媽為了專心培養他毅然辭掉了工作,為他設計好了培養路線:六歲時就跟着頂尖大學老師練習鋼琴,不得不説媽媽是一位有膽識、肯犧牲的母親。在學校的Vitus永遠走在同齡人的前面,甚至當面讓老師難堪,於是他不得不在12歲時提前高中畢業。媽媽帶他去拜謁最頂級的女鋼琴家,到達之後他卻並沒有興奮地表演,而是拒絕展示他的天賦。也許就是音樂家的“音樂需要你全部的熱情”這句話感染了他,使他決定擺脱天才的束縛。

他假裝從高樓上摔下來引起的腦震盪使他變成了一個普通人,媽媽對此極度傷心卻也無可奈何。他回到了屬於同齡人的學校,與老師同學和諧相處。至此,我們必須羨慕Vitus有一個用全部無拘束的愛來保護他的爺爺。爺爺的慈祥寬容給智力超羣的Vitus提供了一個“避難”的港灣;爺爺對夢想的執着追求與親身實踐鼓舞了Vitus去追求自身靈魂渴望的東西;爺爺的敢於放手使年幼的Vitus有了成就自我的獨立空間。我們可以説爺爺就是Vitus年齡之外精神成長的助推器。

我不認為Vitus是忍受不了天才的孤獨才假裝平凡,他的面具只是為了擺脱。擺脱媽媽用愛為他編織的網,擺脱社會固有的知識必須與年齡同步增長、是什麼年齡就該幹屬於這個年齡的事的偏見。為什麼把這部電影的主題概括為“天才的煩惱”總讓人覺得差強人意,原因就在於Vitus並不是因為自己不喜歡鋼琴而去反抗學鋼琴,相反,鋼琴是他骨子裏真實熱愛的東西,他反抗的只是社會對他的束縛,家人對他的期望。因此,我們不能把此片如此簡單地理解從而去“同情”Vitus,而應該從中看到我們的社會應給予這羣特殊的人怎樣的獨立發展的空間,去充分無限制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Vitus以年僅12歲的年齡,用爺爺所有的資產37萬為本錢,通過對股市的整體分析大膽運營,最終成立了沃夫博士為代號的公司,解決了爸爸的燃眉之急。這裏,我們能説Vitus已經是家裏不僅精神而且是經濟的支柱了嗎?而他以爺爺的名義,自己退居幕後操盤一切,是否也正暗示了這個社會對他的偏見,對天才的偏見。他追求比自己大十歲左右的伊麗莎白,最有趣的是他運用科學分析證明他們倆在一起會很幸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努力地掙脱枷鎖,在他的世界裏,12歲已經足以承擔成年人的責任,而事實上一個真正的成年人卻未必擁有如他一般的智慧。

這其中有一個情節不可忽視,那就是Vitus來到他乾媽的辦公室,找到他出生時為他占卜的星象圖,並且毫不猶豫地撕毀了它,縱然這幅圖預示他會成為一個偉人。據此,Vitus反抗的究竟是什麼?是上帝給他安排的成功者命運,是家人及社會對他理所當然的期望。那麼他追求的又是什麼?個人意識,獨立的價值,靈魂的渴求。

當爺爺去世後,他獨自駕駛爺爺的飛機又來到頂級女鋼琴家的.門口,門開了一扇他以全部的熱情聽從自己的心聲親手推開的門。似乎他又回到了媽媽為他設計的人生的原點,但此時的Vitus顯然已經脱胎換骨,完成了精神成長。電影以Vitus的鋼琴演奏會結束,這是他自己在踢翻了那堵圍着他的牆後心甘情願取得的成就。

我們絲毫不能想象Vitus接下來又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可能普通人永遠無法理解天才的想法,但可以相信,他完全有能力去做出選擇。作為普通的一名觀者,我不能幻想自己也重新出生變成一個天才,這是不可能的,只能充分開發自己的智慧,擺脱這個社會也施加在我們身上固有的成見,追求靈魂真正需要的東西。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9

智商有時候也會成為人的煩惱,5歲的維達斯就在學習和鋼琴上展現他的驚人智商。但是作為神童的他並沒有比別人過的輕鬆,他成受了同齡孩子想不到的壓力。片中給我們呈現了兩種完全對立的心理。分別是維達斯的媽媽和維達斯本人。維達斯的媽媽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不僅把自己的工作給辭了,還給他找很好的剛請老師,到高中幫他申請考試,可謂是望子成龍,心情十分急切。而維達斯所表現出來的是對這種生活的厭惡。當他假裝被摔壞腦子而走進國小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是分開心,他終於可以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有一種正常的生活。這也是現在社會的一個普遍現象,雖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但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很容易忽略孩子在想什麼,他們想過怎樣的生活。

維達斯是聰明的,他沒有就這樣過下去,他想了一個辦法,這也只有天才才會想出的辦法。當他從陽台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就像一隻破蛹而出的蝴蝶,想過全新的生活。他的偽裝騙過了所有的人,但他還是放不下鋼琴,就在他彈鋼琴時北野也發現了。但是他爺爺卻是最理智的人,他看得到維達斯的痛苦,他沒有把這個祕密告訴維達斯的父母。他告訴過維達斯:“如果下不了決定,就得先捨棄一些東西。”這不但是維達斯要學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都要學的。但維達斯懂了太多他不該知道的東西。看他和伊莎貝爾的對話,你會發現他説的已經不是一個孩子應該説的,他把愛情這樣東西也看成教科書上的課題。所以天才有令人羨慕的一面,也有人們所不容忍的那一面。

可維達斯終究還是離開不了鋼琴。當他一個小小的身體坐在碩大的鋼琴前,誰看了都會有一種心痛的感覺。在他那張還帶這童稚的臉上,卻給人一種成人的穩重。他不同於同是描寫鋼琴的海上鋼琴師,他沒有那種憂愁和陰鬱,更沒有最後與船和鋼琴同在的鋼琴師的氣魄,他所擁有的是一種宛如孩童般夢境純真的感情,氤氲着安寧的氣息,全片都伴隨着典雅的鋼琴曲。更可貴的是,本片維達斯的演員本身就是一位鋼琴天才,這可以很好的演繹維達斯這個角色。

每個人都擁有夢想,但往往缺少去追求的勇氣,有時你覺得平淡無味的生活在別人眼裏如獲至寶,只有懂得追求同時又懂得滿足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10

天才的世界和鋼琴家的世界,將這兩個凡人無法進入的世界合二為一,卻不讓觀眾迷失在任何異想世界中,這便是瑞士電影《想飛的鋼琴少年》的奇妙之處。

電影主角維特斯是上帝的寵兒,上帝賦予了他超乎常人的高智商。而這卻是他的煩惱源泉。與眾不同的思維讓他早熟,維特斯失去了童年的無憂無慮,他的智慧和對鋼琴超高的造詣讓他超凡脱俗,他迷茫,自己長大後究竟要做什麼?像一個普通孩子一樣生活,到了年齡再去思考未來對維特斯來説也是奢望。

記得影片中爺爺説:“如果下不了決定,就得先捨去一些東西。”,這也是影片的轉折點,於是一位天才少年就此成長起來了。他假裝從樓頂摔下,腦震盪讓他變為普通人。但在媽媽日日為他以淚洗面,爸爸又即將被炒魷魚,一家人生計陷入困難時,維特斯終於明白,上帝給了他如此與眾不同的頭腦,就應該好好利用。

在影片的最後,維特斯開始了他的鋼琴之旅。當他駕着飛機在天空自由飛翔時,也代表着維特斯將順着夢想勇往直前。

對於維特斯來説,夢想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對於我們來説,夢想更是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沒有高智商,可是我們可以有夢想,我們也可以像維特斯一樣飛翔,有了夢想,我們就有了生活的導航。想飛總能飛起來。

放眼自然,想飛的例子最典型的或許就是毛毛蟲化繭為蝶了吧。看到自己的同伴一個個蜕去毛茸茸的外皮,換上美麗的翅膀,飛舞在花叢之中,又怎能無動於衷呢?自然是努力啃食,快快長大,而想飛的夢想便是鼓勵它在密不通風的繭裏,堅持過血的洗禮的動力。終於,它破繭而出,從此脱胎換骨。

還有一對兄弟,看着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突發奇想:如果我們也能在天空飛翔,那該多好!父親告訴他們:“只要你們想飛就能飛起來!”“我們想飛啊,可是為什麼飛不起來呢?”“那是因為你們想得還不夠。”兩兄弟信以為真,根據鳥的飛翔原理,經過一次次實驗,發明了人類第一架飛機,他們騰空而起,飛向理想的藍天。他們就是美國萊特兄弟。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越王勾踐也是這樣的例子。他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創造了歷史的神話。二十年來,他雷打不動,每天早晨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用亡國之恨支持着自己豐富羽翼,最後一飛沖天,飛上萬民之頂。

再説説我吧,我沒有維特斯的天賦,也沒有萊特兄弟的奇思妙想,更沒有勾踐的亡國之恨,有的只是懂得活在當下,就得讓現在精彩,所以從小我的學習成績就是名列前茅。但我對未來依然是迷茫,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只有像英語課本上説的那樣:“Just make sure you try your best,then you can be anything you want!”也許有一天,突然恍然大悟,就像維特斯一樣明白自己的夢想,這個時候前些年所鍛鍊的羽翼足夠讓我飛向夢之巔。

我相信,任何人都能“想飛就能飛起來”!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11

《想飛的鋼琴少年》初看影名,以為又只是一個借愛的名義、成功的名義把孩子囚困,讓其畸形成長的影片,故事的最後應該是那種給人當頭棒喝的結尾,看完應該讓人沉悶壓抑,久久沉浸於陰霾之中,以此來警示那些迫切希望孩子走上成功之路——可以有點不近人情、甚至“不擇手段”的家長或教育者們。

帶着幾多猜想看完本片,所幸,從頭至尾,幾乎沒什麼讓人心情沉重的地方。相反,整個觀影過程可以説是伴着笑聲與驚歎。面對這樣一位卓越的神童成長之路,有很多異於常人的地方,不僅是他的才能、智慧,還有他的經歷。但在他的個例中,卻不乏當今教育需要關注的共同問題——適切的自由

維特自小就顯現出對音樂、對鋼琴的狂熱喜愛,並天賦異稟。他父母竭盡所能創造一切機會讓其發展自己的興趣,維特也不負眾望,每天艱苦的鋼琴訓練他卻能持之以恆,而且樂此不疲,因而,他小小年紀被名校錄取,獲得特殊的教育學習機會。從此,他在萬眾矚目中,享受着有尊嚴的“圈養”生活。

也許,他是個天才,註定不能享受凡間的生活,不能享受凡人所擁有的自由、快樂的童年。然而,這樣天才式生活跟學習方式,最終導致維特對“神童”生涯的牴觸。滿目綠意,對身體再有好處也不適合覆蓋所有的吃穿住行。

慶幸,他是個天才,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還給自己一份自由,享受凡間生活,體驗童年快樂,也在自然、自由的生活中繼續追尋着夢想。更在自由中,挖掘了自己在其他領域的才能。

維特有一個幽默、善解人意的爺爺,且尊重、理解、並且信任維特。他就像是維特機械運轉時的潤滑劑,調劑着維特單調、沉悶的生活,也是他灰色旅程中的一縷清新空氣、一座令他輕鬆、自由的燈塔。可以設想,如果維特沒有支持他、信任他的爺爺,沒有那塊可以讓他釋放的小天地,那麼他的命運又會怎樣?

自由,是對孩子天性起碼的尊重;自由,是給孩子成長多一些選擇的空間。在觀影過程中,我的腦海中不停地閃現那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儘管那隻貓曾經尊貴、榮耀,擁有一百萬次的生命,但充其量都只是別人的附屬、裝飾、玩物,沒有一次是他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最後他能夠安然選擇再也不醒來,我想是因為他擁有了自由,做回了自己,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

我們的教育終極職責是什麼?不就是,讓孩子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嗎?那麼,適切的自由,應該成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12

電影介紹的主人公是一位智商180的天才少年,他聰明到通過裝傻來騙過父母、老師和醫生,讓大家相信他是真的變回了正常人。主人公名叫維特,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展露出驚人的鋼琴天賦,但當時他的父母只是覺得他很聰明而已,並沒有開始着急為維特制定人生規劃。直到一次聚會,維特在眾人面前大顯身手,有人在震驚之餘也開始建議維特的父母要好好的栽培他,而這卻讓維特逐漸開始討厭自己起來。

維特的母親海倫辭掉自己的工作,辭退了維特喜歡的保姆和老師,開始專心的做一位全職媽媽。海倫給維特規劃好了每天的事情,彈鋼琴,看書學習等等,同時不允許維特做一些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事情。從此維特的生活褪去了顏色,日復一日的鋼琴練習更是讓他想要逃離這個世界,這種生活持續了幾年。有一天,他和爺爺在河邊散步,他問道怎樣才可以做一個正常人。維特的爺爺將頭上的帽子拋了出去,並對他説道:如果自己決定不了,就得先捨棄掉一些東西。思索良久,維特最終知道他要捨棄的是什麼了,一天晚上,十幾歲的他從自家陽台一躍而下,從此跌落凡塵,淪為了一個“普通人”。

那一跳以後,維特彈鋼琴常常出錯,下象棋屢戰屢敗,連醫生檢查出來都説“十分正常”,和同齡人沒有差別,即使維特的父母難以接受,卻也無可奈何。就在我都懷疑維特是不是真跳傻的時候,他重新拾起年少時的樂趣,在爺爺家難以抑制地彈奏起鋼琴,那一刻他行雲流水,揮灑自如。維特騙過了所有人,但他沒有瞞着爺爺,而他爺爺也保證這個祕密死前都不會説。好不容易變傻的維特吸取了過往的經驗教訓,他再也沒有給老師難堪,平時也是儘可能地顯得平凡,屬於維特的生活終於來臨。

但不久以後問題出現,維特爺爺的財產日漸枯竭,只夠五年的生活開銷,而維特父親的公司因為經營不善導致股票大跌,維特抓住這個內部消息讓爺爺趁機買進交易選擇權,一旦獲益就買之前維特看好的股票(這裏我沒懂,抱歉我是股票盲)。總之,維特老爸的公司股價跌得越厲害,維特爺倆就賺得越多,雖然這裏好像很坑爹,但其實走的是曲線救國的路。股價出來那天,公司股票如料想中一樣大跌,爺爺瞬間成為百萬富翁。之後的劇情維特一路開掛,不僅滿足了爺爺買飛機的願望,更是成功收購了老爸的公司,成為一家上市企業的總裁。最後維特模仿爺爺,隻身一人駕駛着PC—6飛機在機場偷偷起飛,前往傳奇鋼琴大師古娜佛伊斯家拜師學藝,於是後來一位鋼琴天才橫空出世,驚豔四座。而完成這些壯舉的維特此時僅僅是一位上中學的少年,要知道連我的白日夢都沒有這個刺激。所以天才被人嫉妒怨恨是可以想到的,而如何教育這些高智商孩子也值得探討。

《想飛的鋼琴少年》觀後感 篇13

這是一部2010年的電影,講述的是瑞士的一個鋼琴神童,在家長僵硬的壓力下隱藏天賦,然後在依靠自身力量財務自由後,找回自我,也拯救家庭的故事。

6歲的小男孩維特很早就展現了鋼琴天賦,在家庭聚會上的琴聲驚倒四座,餘音繞樑。父母欣喜萬分,但是維特卻是無盡煩惱,他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鋼琴僅僅是父母給他的任務。他還沒有喜歡上鋼琴,在兒童的天性裏,他依舊喜歡在瑞士的小村莊,與獨居的爺爺一起做飛行器,嘗試在藍天飛翔,那是自由的愉快。但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強迫維特學鋼琴,維特越來越逆反,後來裝傻而逃離這個家庭到鄉村與爺爺居住在一起,找回了久違的童心。同時,看到爺爺經濟困難,他10歲不到就學會了炒股票,賺到了人生100萬,200萬,然後開了一家公司,讓爺爺做總裁,租了一間寫字樓,那裏只有一架鋼琴還有爺爺的飛翔夢。後來小神童的公司收購了爸爸經營不善的公司,一家人重新團聚,理解幸福。

故事的核心是一個道理,對孩子的培養,首先是教會他們賺錢的能力,物質自由基礎上的孩子,才會有能力去選擇自己的人生。家長對孩子苛刻的要求,本質是節省成本。因為忙於工作繁複,幾乎沒有時間管孩子,所以希望孩子不用管就是教育良好的。當孩子不是這樣,就是嚴厲訓斥,甚至硬逼迫孩子遵循自己的意願。殊不知,自己人生並不成功,這種教養的複製如何讓孩子收穫美好的未來。與其讓悲劇重演,倒不如放手讓孩子的天性發展。

張伯倫曾經寫道:孩子是因為自身對生命的需要而降生。孩子是箭,父母是弓,總有一天,這個弓會把箭射得很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