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1.15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穹頂之下》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穹頂之下》觀後感精選15篇

《穹頂之下》觀後感1

這個週末,主角只屬於柴靜一人,“穹頂之下”四個字刷遍各大媒體。這次,柴靜不是以調查記者的身份,而是作為一名愛女心切的母親為我們揭示霧霾的來龍去脈,用紀錄片的真實幫助我們瞭解霧霾的危害和破解之道。

向柴靜致敬,不是因為她自費百萬製作紀錄片,是因為她敢於以個人和一位母親的身份去談論霧霾如此沉重的社會問題,敢於挺身而出為國家和人民的命運擔憂。雖然柴靜説這是她與霧霾的私人恩怨,但是我們不能説這個東西與己無關,霧霾無時無刻的不在籠罩着我們,而我們只能默默忍受,所以柴靜這種認真的態度和追求真理的信念是偉大的。

紀錄片開頭,柴靜的一段自述是這樣説的“什麼叫同呼吸共命運,就是千千萬萬個普通人,有一天他們會説,不。我不想等待,我也不想推諉,我要站出來做點什麼,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身”。她在講這段話的時候是那麼坦然、那麼果斷,完全把這件事情當做自己的義務來完成。紀錄片從霧霾的角度,用最生動形象的方式完成了科普,讓每個人心頭一顫——霧霾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如果不採取措施遏制,危害的將是我們自己。

103分鐘的紀錄片我用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看完,當柴靜談到柴油車排放不達標的時候我覺得污染就在身邊:一名收費員,每天都要面對上千輛的汽車,其中柴油車佔相當大的比例,而柴油車所排放的硝基多環芳烴毒性比一般顆粒物要大的多,致癌性達到了相當高的一個量級,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對收費員的身體健康會產生威脅。看看我們的收費島頭,那一片片被燻黑的污跡就能理解片中所講不達標柴油車顆粒物排放量是國四的500倍有多麼嚴重!希望這次的調查能夠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對廣大收費員來説將是一個福音。霧霾的源頭就在我們身邊,不應該只是柴靜,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這樣的意識去解決、去監督,這樣我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最後,感謝柴靜,向你致敬。

《穹頂之下》觀後感2

《穹頂之下》可以説是柴靜歷時一年幾乎走遍中國全國各地的有關環境污染中霧霾的調查報告,開篇由她女兒的病引入話題,分析深入淺出,一條條數據觸目驚心,給我們深深的震撼。

“霧霾”是什麼?“霧霾”是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人的肉眼是無法看到,“看不見”的敵人由此而來。霧霾對人的身體深海極大,那些細顆粒物會影響呼吸系統,增加氣道炎性效應,還會進一步影響心血管系統,與心臟供血能力的降低有關。人每時每刻都要呼吸,無形中就吸入的細微顆粒物,從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心血管病。

“霧霾”從哪裏來?霧霾主要來源於煤油的燃燒。20xx年全中國煤的燃燒多達36億噸,超過全世界加起來的總量。中國又是汽車使用大國,石油,柴油標準不高,燃燒後會產生大量的污染。令人可怕的是煤和油燃燒後的產物還可以相互進行化學反應,產生更加有毒的物質。

我們怎麼辦?治理霧霾就要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一是減少煤炭的燃燒量。借鑑英國的血淚史,集中燃燒煤,降低煤的燃燒量,使用清潔的氣體燃料。二是洗煤潔油,降低煤、油燃燒的污染程度。隨着好煤的減少,劣質煤的使用越來越多,因此,將劣質煤洗乾淨使用,會減少很多污染。三是能源引入市場調控機制。有競爭才有進步,壟斷只會滋生腐敗,國家要加大對新興產業技術的扶持,將能源交給市場。

十年前山西環保局長的説“孝義是山西的縮影,山西是中國的縮影”,今天這句話得到了驗證。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為美麗的藍天白雲行動起來。

《穹頂之下》觀後感3

"穹頂之下——這個名詞在最近並不陌生,這是柴靜自制的紀錄片,我們借用她的雙眼平視着中國當今環境的現狀,這部影片的確給了我們警示作用,這也又讓人們在心中重新草擬了一道道德的標準,無可厚非的是這部紀錄片的確有着不同凡響的積極作用,至少我已經學會打12369來維護我自身的權益 。不過這一切都是從她的眼睛看見的,這一切也都是她的道德標準在衡量,道德標準人人有異,所有人都不是純粹的聖人或者純粹的壞人。

觀看完後我有很多疑問,這便好奇的查了查資料,實際上查到的是河北的污染是全方面的水、土、空氣污染。但是眼睛卻全部的往空氣污染上看,很簡單:空氣污染能擴散到北京,而水、土地污染卻留在當地。後來我才知道1級致癌物地這個1級只是一個因果性的標準,這僅僅説明致癌性證據充分,吸煙的危害遠大於霧霾,委婉的説一句聽説你吸煙可能戒煙帶來的好處比帶口罩防PM2.5更好。這讓我想起一類人,這類人是一旦有事情影響到他自己的生活圈,這便揭竿而起,以聖人的方式討伐影響到自己的人或事,卻不顧影響到你的人和事有不能言説的祕密,便肆無忌憚地責備,聖人不應該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關心着世人嗎?

人的出發點總是是利益,柴靜女兒天生腫瘤與霧霾其實並無直接關係,有可能與她的生活方式或高齡產婦有關,此外柴靜女兒出生與美國,説不定這與產地有關?總而言之嘛,紀錄片就是現實生活的見證,歷史的忠實寫照,因而能以其無可爭辯,令人信服的真實性和來自生活的特有的藝術魅力去影響激勵和啟迪觀眾,不過關不關係道德的事兒需要觀眾們自己斟酌。

不知所云,不喜勿噴。

《穹頂之下》觀後感4

一部讓我反反覆覆看了都不會覺得無味的紀錄片——《穹頂之下》。這是第三次看,反而覺得越看越隱藏不住我內心的澎湃。

我腦海裏重複出現的是PM2.5,它不僅僅是那幾個字,它還是那一大堆的細小物品,它還是那令人擔憂和重視的PM2.5。因為它的威力,孩子們被困在家裏看霧霾,人們出去被迫要帶上口罩,也許這時眼神就成為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這時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煙囱冒出一陣陣的濃黑煙,倒過來看,那氣勢猶如瀑布在飛流;那黑色的江水猶如寫字時用的黑墨水,也許以後我們可以直接從江水那提取墨水。當看到整個北京變成白茫茫的一片,不知道怎麼回事的人還以為那是仙人隱居的地方,知道怎麼回事的人只能默默在感慨惆悵。《PM2.5》的那一動畫真是做得好,解釋出它是我們人類最強悍的敵人。看了之後,不禁讓人類覺得自己的可笑,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操作地球的一切,可是還征服不了那麼細小的的東西,因為那是我們一直都在製造它的出現。

“有發展,必有污染”,真的是這樣嗎?即使看到英國工業革命那時也發生了一場“環境”風暴。但試問一句,難道中國走完工業革命就不用花大量的資金去處理那些留下的“殘屍骸骨”嗎?何不一邊發展一邊環保,即使路要走久一點。記得柴靜問一位小朋友“你見過藍天白雲?”孩子可憐巴巴的回答“見過一點藍的”我只是覺得自己比那小孩幸運一點,起碼我見過藍天白雲。試想再過十幾年,小朋友的回答——只是搖頭,那真的是個可怕的地方。

當地球披上一層白紗,當人們眼前只有那一盞盞希望的燈。這時也只有那一點點的燈光為我們引路,難道人們才會在此時此刻去反思這個問題的根源?不,《穹頂之下》讓我們反思“環境”讓政府重視“環境”讓我有一個衝動的想法——以後要去拯救我們的環境,讓《穹頂之下》深埋藍天白雲之中。

《穹頂之下》觀後感5

今天晚上我看了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它深深震撼了我,使我難以入眠。對於中國環境問題,我感觸很深,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就像柴靜説的:同呼吸,同命運。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視頻聚焦霧霾問題。這部紀錄片通過視頻網站、社交網絡等共同的力量,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並且形象化的對霧霾的構成做了解讀,讓人們開始關注到霧霾污染的嚴重性,引發人們對環境污染的熱議。

在身邊,我就感受到了環境發生的變化。比如説以前的北江,那時水還沒有被污染,有很多人去那裏玩,有人划船,有人釣魚,還有些人玩水上摩托艇。那時有藍天,有白雲,晚上可以看星星。幾年後,北江的水變黑了,沙灘上有很多腐爛的死魚散發着臭味,再也沒有人來這裏玩。向遠處看時,就像蒙着一面輕紗,而且有藍天白雲的日子變少了。

我非常感謝她,她讓我認識到霧霾污染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呼籲中國人關注環境問題。她使我們引發思考:如果環境繼續惡化,工業污水亂排放,無限制地排放燃料廢氣,河水被污染,森林無限制砍伐,天空永遠陰森森的,酸雨氾濫,人類有什麼未來?帶給我們的就是疾病,癌症,毫無生氣的生活環境。如果我們的後代問:書本上説的藍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春天的小鳥呢?我們該怎麼回答?也許我們只能説:那只是曾經,再也回不去了。我們怎麼對得起子孫後代?

為了我們生存的家園,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我們要行動起來,一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不要讓後代生活在穹頂之下,讓天空重新出現藍天白雲,讓河水依然清澈,讓春天還有小鳥。

《穹頂之下》觀後感6

柴靜的《穹頂之下》最近一段時間無疑是炙手可熱的,同名的美劇和斯蒂芬金的小説原着恐怕沒想到這個名字會在遙遠的東方國度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

關於她所討論的問題,我在此不想多説,留給更專業的人士以及決策層討論更合適。僅從網絡傳播角度來闡述一下我的部分觀點。

很多人説她有侷限性,我認為不準確。從紀錄片討論的霧霾這個話題來説,她無疑是想對最廣大的民眾以及國家決策層發聲的,但是從一部100分鐘的紀錄片本身來説,它的傳播不能是沒有精準目標的。説這部片子的觀點全然反映了城市中產的視角和利益,我非常認同,但是我覺得這不能説是侷限性,而恰恰應該是這部片子的傳播策略,也是它能如此成功的要素之一。

不僅是視角,看看它的形式,這種劇場演講式的風格,我看了大約10分鐘就想起某手機品牌的那位羅老師,(當然,從片尾的鳴謝名單裏面我也得到了驗證);再看現場PPT的風格和穿插的一些哏;看現場邀請到的觀眾;看她使用的傳播渠道……無疑,她選擇的種子傳播羣,就是城市中產。包括用自己的女兒的遭遇來引起共鳴,沒錯這就是煽情,但這種煽情,就是傳播的一部分。為什麼呢,因為它瞄準的羣體,就是和柴靜一樣,大約是28~40歲的城市中產,這些人大部分組建家庭不久、準備有或剛剛有孩子、收入較剛進入社會時有所提高、生活趨於穩定、開始更關注生活質量和家庭、是網絡生活的主力人羣,明顯他們非常容易認同柴靜記錄片表達的觀點和情感,同時又具有相當的文化水平和思考能力,也更容易在社交圈形成傳播。

我覺得這種定位無可指摘,作為一部不長的紀錄片,它的目的就是傳播,是打開缺口,是啟發更多思考以及更專業的行動,而《穹頂之下》非常成功地完成了這個任務。同時這樣一個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上,本身很難站到一個高大全的位置,有自己的立場和定位反而是件好事。

《穹頂之下》觀後感7

《穹頂之下》是一部由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部時長達103分鐘55秒的視頻聚焦霧霾問題,《穹頂之下》通過視頻網站、社交網絡等共同的力量,讓數千萬乃至上億人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並且形象化的對霧霾的構成做了解讀。視頻公佈後,引發熱議。

今天看到柴靜的視頻,我更加深刻的確定了這種想法。“浮躁、貪婪、透支”。這就是我,對於如今中國社會不論是從經濟發展上,還是從環保領域上,還是各行各業狀況上,唯一的看法。而我們,將一定會為此付出代價。這是必須的,因為每個人的自私,最後我們一起去消化我們種下的惡果。

現在經濟的衰退是去消化房地產泡沫的惡果;現在的霧霾和環境污染是去消化建工廠、大發展中以犧牲環境付出的代價;可以説,現在我們承受的一切,都是過去做的孽。可悲的是,人就如此短短几十年,所以我們承受的,便是父輩們做的孽。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經濟大發展鬧劇中,有沒有贏家呢?也許也是有一部分我們姑且稱他們為“贏家”的人,比如一些工廠企業主,他們用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換取了屬於他們的“暴富”。或許他們的情況比大多數悲催的老百姓好一點,至少,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比如移民。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和如今的現實都在向我們宣昭着這樣一種客觀現象:有錢(不管是賺的`'還是貪的)、有本事(不管是物理航空技術本事還是廚師護士這樣的手藝)、學習好(不管是申請到PHD還是post PHD),移民吧,移民才是王道。所以科學家出去了,中國犧牲環境代價換來錢的有錢人和靠收税養活的一大羣貪污的人,北大清華畢業的精英們都出國留學去然後在國外工作定居綠卡移民了……而祖國,還剩下什麼?

但是,移民,真的就是他們未來的出路和良好歸宿嗎。皮將不存,毛之附焉?流浪者之歌中的吉普賽人,到底是在歌唱着一種自由快樂,還是一種悲涼與傷感?沒有人會瞧得起一個沒有家鄉的人。

《穹頂之下》觀後感8

今天,我觀看了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有了非常深的感觸,就像柴靜説的——同呼吸、共命運。

柴靜懷孕了,本該是值得全家人開心的事,但是,那個還沒出生的孩子被醫生診斷為良性腫瘤,孩子一出生就得立刻動手術,手術要全身麻醉,剛出生的孩子可能會撐不住,全家人都為這個還未來到人世間的小寶寶揪着心。手術成功了,但卻引起了作為媽媽的柴靜的思考,還在媽媽肚子裏的寶寶為什麼會得腫瘤呢?答案是PM2.5。這是一種超細顆粒物,人用肉眼是看不見的,就是我們常稱的霧霾,近幾年它時常出現在我們視線中,並且幾乎成為了生活常態,可是這個生活真的正常嗎?

霧霾是什麼?霧霾是一些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而我們肉眼能看見的最小顆粒都是它的20倍,我們看不見它,而它卻影響着我們的健康,當PM2.5上升時,人羣的死亡率會隨之上升。

霧霾從哪裏來?中國能源結構中,燃煤和燃油佔了百分之六十,而在燃燒排放時大部分是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就直接排放到了大氣之中,煤炭沒有得到過清洗,石油沒有得到提煉,各種有毒物質隨着排放來到大氣之中,通過我們的呼吸進入人體,小小的顆粒就會在我們體內到處“遨遊”……

我多麼希望能夠生活在藍天白雲下,能夠自由的散步和呼吸,不必時刻擔憂因為污染而受到傷害。那麼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可以建議爸爸將普通燈泡替換為節能燈,也許一隻節能燈做出的貢獻的確很小,可13億人中只要有1/10的人使用,那節約的能源、減少的碳排量都將會是天文數字!我還可以隨手關掉不用的電燈、空調;用在公園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鍛鍊;郊遊時和把爸爸媽媽一起改騎自行車……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那麼一個家庭呢?千千萬萬個家庭呢?我希望大家一起參與其中,這樣既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又可以使環境更優美,何樂而不為呢?“同呼吸,共命運”,讓我們一起為那蔚藍色的天空努力吧!

《穹頂之下》觀後感9

這是一個説起來可笑的事情,和我們從小在教科書上學到的權利與義務相統一這個備受哂笑的教條背道而馳!去年(20xx年)底央視新聞報道中國的投資規模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投資規模和增速最快的國家,沒有之一!在中國經濟火箭電光火石般提速的今天,中國最偉大的受税機構有關部門與中國最大的納税大户中石化、中石油這樣的國企巨頭們在中國最光鮮的城鎮化進程中唱着喜慶的雙簧,卻對於飲鴆止渴般的通過不合理的重度能源消耗盲目為不合理的經濟增長方式助威加油。而唯一的制衡法律卻遊戲般走馬觀花在企業圈子裏溜達了一圈後繼續睡大覺,空、悲、歎這樣的情緒足以讓所有新聞人瞠目結舌。

最驚悚卻又發人深省的歷史回顧:倫敦煙霧事件和洛杉磯光化學污染事件。

如果污染繼續下去,中國的下場有無前車之鑑?這個答案貌似是我們中學時代歷史教科書上一筆帶過的舊聞:倫敦煙霧事件和洛杉磯光化學污染事件。沉痛到讓地球人無法接受的故事,發生在了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幾個國家:美國、英國很難想象,當中國最發達的城市被鍍金的發達經濟逼近空氣污染的毒氣集中營的時候,那些罪魁禍首會否追悔莫及?!羞愧難當的情緒,通常只有在人類無法,直面自己的良心的時候才會出現。而這樣的情緒下,再冷靜的環境解讀顯然對於那些腰纏萬貫的鉅商富賈只會演變成毫無任何意義的蒼白的説教。誰能在中國環境被經濟推進火坑之前拉他一把?政府?企業?千千萬萬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芸芸眾生?都有?我希望都是,而且應該必須是!

《穹頂之下》觀後感10

今天看了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感觸很深,就像柴靜説的,——同呼吸,同命運。

柴靜懷孕了,本該是全家人都高興的事情。然而,未出生的孩子被醫生診斷為良性腫瘤。孩子出生後必須立即進行手術。手術需要全身麻醉。剛出生的孩子可能已經撐不住了,全家人都在為這個還沒有來到人間的小寶寶擔心。手術很成功,卻讓身為媽媽的柴靜開始思考,為什麼還在媽媽肚子裏的寶寶長了腫瘤?答案是Pm2.5。這是一種超細顆粒,肉眼看不見。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霧霾。近年來,它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幾乎已經成為生活的常態。但是這樣的生活真的正常嗎?

霧霾是什麼?霧霾是一些空氣動力學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我們肉眼能看到的最小顆粒物是它的20倍,我們看不到,但是它影響我們的健康,當PM2.5升高時,人的死亡率就會下降人口會相應增加。

霧霾從何而來?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煤炭和燃料油佔60%,燃燒排放物大部分直接排放到大氣中,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煤沒有洗淨,油沒有提煉,各種有毒物質排放到大氣中,通過我們的呼吸進入人體,小顆粒就會在我們身體各處“遊動”……

多麼希望自己能生活在藍天白雲下,能夠自由行走,自由呼吸,不用時時刻刻擔心被污染傷害。那麼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能做些什麼呢?你可以建議爸爸把普通燈泡換成節能燈。或許一盞節能燈的貢獻真的很小,但只要13億人中有1/10使用它,就可以節省能源,減少碳排放。這將是天文數字!我還可以關掉不用的電燈和空調;我可以在公園裏慢跑而不是在跑步機上鍛鍊;郊遊的時候可以換爸爸媽媽一起騎自行車…… 一個人的力氣是弱的,那一家人呢?千萬個家庭呢?希望大家一起來參與,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也可以讓環境變得更美。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同呼吸,共命運”,讓我們一起為藍天而努力!

《穹頂之下》觀後感11

" 看了這個記錄片,給我的感覺:不是讓我如何做,而是呼籲和加強大家的環境憂患意識。如果明明知道這個靠污染而發展是不正常的發展,但是我們仍然在進行。如果發展初期,因為要發展要温飽不得不屈服,那麼在經濟越來越發展的今天,我們是習慣了屈服站不起來了,還是應該慢慢壯大自己頂住站起來與污染做鬥爭呢。

因為就業問題,政府取締不了也懲治不了這些煤油污染企業。難道這些企業就可以把污染當成理所當然嗎,在這片同呼吸的天空下,我不知道獲利的具體是哪一些人,但是卻知道它卻損害了我們所有人利益——因為它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了安全威脅。如果説讓他人失業何其殘忍,那麼讓大眾受污染威脅,患肺癌死亡的人們就是死有餘辜嗎。孰輕孰重,分不清嗎?也許有人説柴靜在誇大其詞,中國的空氣污染哪有那麼嚴重,但是不管如何威脅的確存在,也在擴大,難道一定要等到中國出現大規模因為空氣污染而死亡才能重視,才能改制嗎, 大家不覺得晚了嗎。

就記錄片提到“洗煤”這件事,中國做不到洗煤再用嗎。這些企業是連洗煤的錢都拿不出來了嗎,如果企業的利潤這些低,連這個錢都拿不出來(靠污染撐着),那麼這些企業就沒想過轉型或者換行業。自己沒利潤賺不了錢,又污染環境討罵名,大家覺得生意人會做這種虧本的事。所以這些企業不要把就業失業當成擋箭牌,這是一個藉口而已。企業做好防治工作,工人會失業嗎,可能還需要安排專人去負責這一塊,還增加就業呢;此外企業轉型,也不意味着員工就要失業啊。中國人做事不是做不了,做不好,而是覺得不重要,不嚴重,沒關係,不想也不要去做而已。不重視的話,也許這類紀錄片會越來越多吧,因為污染會越來越嚴重,死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給大家的恐慌會越來越嚴重。

古人經驗之談:居安思危啊。現在“居”都不安了,還不思危嗎!

《穹頂之下》觀後感12

現在的天空中幾乎每天都會飄蕩着一層厚厚的灰濛濛的東西,當時人們覺得那是霧,而在以前人們對於天空上的”霧“人們已經不足為奇了,可是人們知道霧霾是什麼嗎?在我看過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後,我才對天空中的”霧“有了新的認識。

霧霾是什麼?在以前我也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霧霾就是霧,這兩者之間只是有着字面上的差距,但基本意思彷彿沒有什麼極大差異。但是當我看個柴靜的紀錄片後才知道霧與霧霾之間可不是隻有”霾“這個字這麼簡單。霧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在水水汽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氣温接近零點,相對濕度達到100%時,空氣中的水汽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如果這是霧,那霧霾是什麼呢?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但是霧和霾的區別很大。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等顆粒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視覺障礙的叫霾。霧霾天氣是一種大氣污染狀態,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而我們人類便是造成這種天氣出現的罪魁禍首。

造成霧霾天氣出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項就是煤的使用。在我們國家,大多數地區使用的煤數量極多,在一個用煤極多的地區,那裏一年365天裏,幾乎每天都是灰濛濛的,那裏的小孩根本見不到藍天、白雲甚至是我們在夜晚一抬頭點映入眼簾的星星。在我們國家,用煤量極快,一些好煤被開採完了就用劣質煤,用劣質煤會大大增加天空中的污染物,現在在我們國家,褐煤便是最常用的一種煤,就算我們用劣質的煤,我們洗乾淨再用好不好?如果洗乾淨也可以減少一部分的污染物。

柴靜揹着一個測試PM2.5的測試儀,一天下來,那個PM2.5的測試儀中的膜盤已經成了黑魆魆的一片。所以我再次呼籲,我們是時候做些什麼了,就在此刻,我們做好該做的。多做與環保有關聯的事吧,讓我們的地球越變越好。

《穹頂之下》觀後感13

或許你們並沒有看過《穹頂之下》,又或許你看過《穹頂之下》,卻不把它當回事,將自我置之度外。那麼,我將告訴你一個令你震驚的消息:全年有50萬人死在大氣污染之下。聽到這可怕的噩耗後,難道你還會認為大氣污染只是一個人造成的嗎?我確信,你們還會懷疑,那就讓事實來説話吧!

今日,我想讓你們都明白什麼叫做可怕:河北,山東,上海這些城市的鋼鐵產量跨入了世界前十強。異常是河北的唐山,在《穹頂之下》中,主持人問一個小女孩:“你看到過藍天和白雲嗎?”小女孩回答道“白雲,我從來都沒有看見過;藍天只看見過有一點點藍的”到了那裏,你們心中都想問:為什麼那裏會看不見白雲和藍天呢?罪魁禍首就是——大氣污染。原因是:鋼鐵廠中有粉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氣中,造成PM2.5的“誕生”過快。導致環境污染,嚴重的可能會產生霧霾。霧霾遮蔽了藍天與白雲,污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中國。你們不妨想一想唐山人們生活之艱辛,每一天看着塵土飛揚,霧霾蓋天,他們為了生存又不得不頂着這令人憎惡的霧霾。而霧霾的“父母”不正是人類嗎?此刻人類是在自食惡果。

我們必須從此刻開始,珍惜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生命,將它們放在利益之前,那才是真正的為君之道。要從長久的方面去研究問題,不要只顧着眼下的利益,而忘了天下蒼生所依懶的世界。生命僅有一次,莫讓利益害了自我,如果人人心中都想保護環境,我們何愁見不到藍天和白雲呢!

《穹頂之下》告訴我:環境勝過利益。同時也改變了我的想法,使我走上了愛護環境這條正道,令我受益匪淺。所以我想讓更多的人和我一樣踏上對抗霧霾的陣營來!

《穹頂之下》觀後感14

在看柴靜拍的《穹頂之下》之前不久,曾看過一篇文章,主要討論使用財富的遠見與短視。文中大概舉出這麼一個例子:

同樣是一片礦區,如果礦主將收入的50分配給職工,那麼,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後,職工將會擁有剩餘的金錢,就會追求娛樂、發展、教育等相關的服務,進而推動本地區的經濟增長。長此以往,數十年之後,當這片礦區枯竭的時候,整個城鎮已經發展起來。之前的礦場主還是富人,但是,他的周圍同時也多處了許多富人。財富便可藉此延傳下去!

而同樣是一片礦區,如果礦主只將10的收入分配給職工,而將90的收入收入自己腰包。那麼,結果是職工只能夠蛢命工作以維持基本的生活。長此以往,數十年之後,當這片礦區枯竭之後,整個小鎮又將變成之前貧瘠的小鎮,礦主依舊是這裏的首富,但是,周圍都是一幫窮人。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除了離開小鎮,富人的財富很難以得到保全。

仔細想想,這是非常常規無奇的例子。從這個例子中,原文的作者指出在國內,許多富人都及其短視,所以,國內才有劫富濟貧的説法;所以,國內才有富貴不過三代的説法。在這一點上,鄙人深表贊同。其它暫且不論,僅僅憑藉這一點,柴靜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欽佩!

柴靜關於霧霾的紀錄片《穹頂之下》看完之後,有一點被震撼到了。主要有兩點:

其一,此個記錄篇是她私人出錢贊助拍攝,百萬的投入以及前後一年的製作時間。這樣的成本令人吃驚。想想當下社會,即便是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能夠動用這樣的成本去製作、實現這樣的意見事情的人又有多少?柴靜去做了,所以她得到了眾多的幫助,所以她做成了。

《穹頂之下》觀後感15

或許每個人都沒有看過《穹頂之下》,或許你看過《穹頂之下》,卻沒有把它當回事,把自己置之度外。那麼,我將對你説一個令你吃驚的信息:全年度有五十萬人死後在環境污染下。聽見這恐怖的死訊後,難道説你要會覺得環境污染僅僅一個人導致的嗎?我相信,大家還會繼續猜疑,那就要客觀事實來説話吧!

今日,我覺得讓大家都搞清楚什麼叫做恐怖:河北省,山東省,上海市這種大城市的鋼材生產量步入了全球前十強。尤其是河北省的唐山市,在《穹頂之下》中,節目主持人問一個小女孩:“你見到過藍天白雲和雲朵嗎?”小姑娘迴應道“雲朵,我幾乎也沒有看到過;藍天白雲只看到有過一點點藍的”到這兒,大家心裏都想問:為何那邊會看不到雲朵和藍天白雲呢?元兇便是——環境污染。緣故是:冶煉廠中有煙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出到空氣中,導致PM2。5的“問世”過快。造成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很有可能會造成霧霾天氣。霧霾天氣遮掩了藍天白雲與雲朵,環境污染了大家不可或缺的土地資源——我國。大家何不想一想唐山人們日常生活之艱苦,每日看見黃沙漫天,霧霾天氣蓋天,她們為了更好地存活又迫不得已頂着這讓人憎恨的霧霾天氣。而霧霾天氣的“爸爸媽媽”不恰好是人們嗎?如今人們是在自食其果。

大家務必從今天開始,愛惜這一全世界的每一個性命,將他們放到權益以前,那才算是真實的為君之道。要從長期的層面去考慮到難題,不必只圖着眼底下的權益,而忘記了天下人所依懶的全球。性命僅有一次,莫要權益害了自身,假如每個人心裏都想保護生態環境,大家何愁見不上藍天白雲和雲朵呢!

《穹頂之下》跟我説:自然環境勝於權益。另外也更改了我的想法,使我踏入了保護環境這條正路,令我獲益匪淺。因此 我覺得讓大量的人與我一樣踏入抵抗霧霾天氣的勢力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