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班生林可樹》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5.3K

讀了《插班生林可樹》這篇文章,感受很多。其實,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也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但總是不知道應該怎樣教育這樣的學生,讀了這篇文章,豁然開朗。書中提到,林可樹原是縣城鎮小的一名學生,父母離異,大兒子和他父親已重組家庭,小兒子和他母親相依相伴,他的母親辛辛苦苦開了一家酒店,為了生活每天忙裏忙外的,就沒有時間顧及到孩子的教育學習。在縣城鎮小,學校和班級都不想要他,實在沒辦法就到我們這裏了。如果總是處於受冷遇、受欺負、受排斥、受嘲笑、受歧視、受挫折、受打擊的生存環境中,孩子難免就會在內心深處埋下仇視和報復的種子,那麼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對他人構成攻擊性和破壞性也就不奇怪了。這樣的學生老師避而遠之,同學避而遠之。

《插班生林可樹》讀後感

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值得我們思考,首先應瞭解孩子心裏究竟想的是什麼?老師要用自己的耐心與等待得到了學生“癥結”所在。俗話説,對症下藥。不知“症”在何處,怎好下藥?知道了“症”,應該有“藥”了。這件事,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對於學生的存在問題,不要簡單地下結論,要耐心詢問等,以找到癥結所在,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楊老師真的有心,細緻,這是經驗,更是責任與藝術。然後是開導。當學生誤會出現時,不急於責備,這是前提。用平等而真誠的話語作鑰匙,輕輕輕輕地打開學生的心門;最後是事後明理。讓可樹在這件事情上,知道什麼叫溝通為什麼要溝通乃至學會溝通。讓我們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