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44W

細細品讀着《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一書,欣賞着閆學老師把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與身邊的事例結合起來的優美文章,品味着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引導學生的獨特方式。在輕鬆愜意中,我學習,我反思,收穫頗多。

《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讀後感

書中第二輯《莫讓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中《怎樣批評學生》一文告訴我們:面對那些犯了錯的孩子,批評教育是班主任的職責。在談到如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採用適當的方法。他認為譴責的語言只有針對具體的學生時,他才能獲得強大的力量,要避免對學生進行集體責備。

是呀,當一個學生犯錯時,老師當着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他,要他承認錯誤,他怎不難為情?又怎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也許不肯認錯,也許只不過是應付老師,表面承認錯誤而已,可心裏更多的卻是怨恨,這樣,也許他以後會有更多的犯錯次數,讓老師難堪。

陶醉在蘇霍姆林斯基批評學生的藝術領域中,我不禁想到了不久前教育學生的一件事,我慶幸自己選用恰當的方式讓學生主動認識到了錯誤。

記得開學初,我正在上晨會課,忽然,我的余光中出現了一個小紙團,在空中一閃,很快落在第一組第一張王軒軒的課桌上,面對突然出現的紙團,面對我疑惑的目光,王軒軒急得語無倫次:“老……老師,這不是我的!”此時,我完全明白:這個紙團是從他後面這張位置的方向拋過來的,扔紙團的人就是裴小佳。我打開這個小紙團,發現上面畫了一塊墓碑,旁邊寫着一句話:此墓是王軒軒的!一看到這樣的內容,我火冒三丈。我看着裴小佳,只見他帶着臉微微發紅的臉,非常鎮定地説:“這也不是我的,我沒有這樣的紙,老師,這個肯定是後面的同學扔過來的。”聽到他這樣説,我非常驚訝,驚訝他的沉着與推卸責任。但此時,我如果直接戳穿他,他肯定不會承認,因為他的性格非常倔強。

於是,我故意問全班學生:“誰扔的?趕緊站起來!”頓時,教室裏安靜極了,等了一會兒,沒有一個人站起來。“假如沒人承認的話,咱們今天就不下課了!”我提高了嗓音,非常生起氣地説。“老師,是我扔的,是我的錯,您就懲罰我一個人吧。”坐在最後一排的鮑小松站了起來。同學們的目光同時盯住了他,這時,鮑小松的同桌站了起來,皺着眉頭説:“老師,鮑小松剛剛坐在這裏手根本沒動,他一直在認真聽你説話的,他剛剛告訴我想頂罪,好讓其他同學下課。”面對鮑小松的衝動與無知,我又好氣又好笑,走到他身邊摸摸他的頭説:“孩子,能為別人着想的品質是好的,可是,別人犯了錯,你為他頂錯,那犯錯的同學就沒有機會承認錯誤了,甚至會縱容他反更大的錯,同學們,你們同意他這樣做嗎?”其他同學異口同聲地回答:“不同意!”鮑小松低着頭輕聲説:“樊老師,對不起。”我再次把目光瞟向裴小佳,只見他帶着微笑,一副與他毫不相干的.樣子。我想:這樣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但我一定要裴小佳自己承認錯誤。我決定耐心地等待。於是我對着全班同學説:“其實我已知道他是誰,我想再給他一次機會,在今天放學之前向我説明情況,我會替他保密。”

可是,到放學時,裴小佳一直沒來找我。

第二天(星期五),我在晨會課上繼續説:“看來這個同學還沒想清楚自己該怎麼做,我還在等,希望這個同學在今天放學前能和我説清楚。”但等來的依然是失望。

這個雙休日我在忐忑不安中度過,我準備星期一進學校後就找裴小佳談話。

星期一早上,我到教室轉了一圈,就走出了教室,向辦公室走去。忽然,我聽到背後有人喊:“樊老師,等等我。”我停下了腳步,回頭一看,原來是裴小佳。他快速遞給我一張紙條,低着頭輕聲説:“老師,對不起,那天的紙條是我畫的。”看到他終於戰勝了自己,站到我面前承認錯誤,我的內心一陣喜悦。紙條上寫着這樣一段話:“老師,我要向您認錯。那天,我撕下一小塊紙,畫了一塊墓碑,寫上“此墓是王軒軒”的那句話,再彈給王軒軒,心想,一定很好玩!沒想到事情越鬧越大,我怕在同學面前丟臉,不得已撒了謊。後來,鮑小松竟然説是他乾的。

我回家後,兩天沒有睡好覺,良心一直在訓誡我……老師,我希望您能原諒我,希望同學們能原諒我。請務必保密!”於是,我把他帶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教育了一番。同時,我也答應他絕不在同學面前説。第二天的晨會課上,我告訴全班學生,:“那個寫紙條的學生已經向我承認了錯誤,但我已答應他不能告訴你們他是誰。這位同學希望得到你們的諒解,你們能原諒他嗎?”其他學生都樂意原諒他,並希望他以後不要再在課堂上做無聊的事情。此時,我的余光中發現裴小佳向我投來感激的目光。

從此,他學會了約束自己,控制自己,變得愛學習了……

是呀,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懲罰、批評的存在是為了促進學生進行反思。懲罰、批評不應該成為一種結果,而應該是一種手段,是一個過程。如果懲罰和批評不能促進學生進行反思,懲罰和批評的存在也就沒有了意義和價值,更談不上讓學生通過實際行動改正錯誤。

批評教育學生是一個非常敏感而細膩的領域,它是一門藝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