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來源:文萃谷 3.41K

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講,地理是一門嶄新的課程,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到非常困難,那麼在下半個學期我們將會學習哪些地理知識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地理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下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下冊地理必背知識

日本

1、位置:屬於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臨b—太平洋,西隔a—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同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日本國土南北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ºN——46º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複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c—瀨户內海

2、組成:由 A—北海道、B—本州島、C—九州島、D—四國島等四個大島、數千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神户和橫濱是日本最大的兩個對外貿易港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繫十分有利。(將位置和組成中的海洋和島的名稱在書上P18圖7.2找到位置並記住)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處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防震減災方面有關的知識(會判斷某些做法的對錯)。

4、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富士山是日本國的象徵,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國的最高峯。山麓櫻樹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

5、氣候:温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徵:(具有海洋性特徵),冬季較為温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較為豐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風。

6、經濟類型: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產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有優良港口方便運輸,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特點:對外依賴嚴重,對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品。對外貿易對象主要有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

7、工業分佈: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户內海沿岸。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 ②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產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平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消費地。

主要工業區:有以東京、橫濱為中心的京濱工業區,以名古屋為主的名古屋工業區,以大阪和神户為中心的阪神工業區,瀨户內工業區,以北九州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將工業區和所在的城市在書上P23圖7.13中找到並記住)

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

日本發展經濟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管理效率高。

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與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象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污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8、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構成單一,以大和民族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七年級地理上冊基礎知識

天氣和氣候(第三章)

1、天氣與氣候概念區別:天氣是短時間概念、多變;氣候是天氣長時間的平均狀況、穩定。

2、氣候最主要的兩個因素:氣温和降水

3、氣温分佈規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區氣温最高,非洲是最炎熱的大陸,南極洲是最寒冷的大陸,由赤道向兩極,氣温逐漸降低(緯度越高氣温越低)

②海拔越高氣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m,氣温下降0.6℃)

③一天中最高氣温出現在14點左右;最低氣温出現在日出前後。最高氣温與最低氣温的差值,叫最氣温的日較差;一年中北半球陸地上7月氣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温與最低月平均氣温的差值,叫做氣温的年較差。

④等温線的特點:等温線密集的地方,氣温差別大;等温線稀疏的地方,氣温差別小。

4、降水的形成條件:①充足的水汽和凝結核 ②氣温下降到足以使水汽凝結出來

5、降水的類型:①對流雨(多在赤道地區、降雨最多) ②地形雨: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③鋒面雨

6、降水分佈規律:赤道最多,南北迴歸線附近(如撒哈拉沙漠)和兩極最少(P65圖4—12)

7、影響氣候的因素:

①地球的形狀(近似球體):赤道附近太陽高度(太陽高度是太陽光線和地面的夾角)大、太陽輻射多,氣温高;極地相反 ②地球的運動:自轉和公轉(見專題二)

③海陸分佈:陸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同緯度比較起來,夏季陸地氣温比海洋高、冬季海洋氣温比陸地高;海洋的最熱月和最冷月都比陸地晚一個月;

④地形與地勢:迎風坡降水>背風坡降水;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温下降0.6℃

⑤人類活動:改變地表面貌,如植樹造林、修水庫或者濫砍亂伐等;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變暖、排放氯氟化合物造成臭氧層空洞等

8、世界主要的氣候類型:

⑴最冷月均温>15℃則為熱帶:①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羣島)

②熱帶季風氣候:分旱、雨兩季(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③熱帶草原氣候:分幹、濕兩季 (非洲大陸最多)

④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少雨 (撒哈拉沙漠)

⑵ 0℃<最冷月均温<15℃則為亞熱帶:

①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濕潤,雨熱同期(中國東南部、美國東南部)

②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温和多雨(地中海地區最典型,各大洲都有分佈)

⑶最冷月均温<0℃則為温帶:①温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雨熱同期(中國北方)

②温帶海洋氣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勻(歐洲西部最典型)

③温帶大陸氣候:距離海洋越遠降水越少、温差大(亞歐大陸

此外: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以俄羅斯、加拿大分佈最廣);苔原氣候(北冰洋沿岸)、冰原氣候(南極洲、格陵蘭島)

  八年級地理考點知識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形和地勢

1、我國地形的特點( 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2、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樑,構成我國地形的( 骨架 )。

3、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是一個( 多山 )的國家,(山地 )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

4、我國地勢的特點(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

5、我國陸地的最低點(艾丁湖 )。

6、我國陸地海拔最高地方是( 珠穆朗瑪峯),它位於我國和( 尼泊爾)交界處,海拔( 8844.43米 ),為世界第一高峯。

第二節氣

1、我國冬季( 南北温差大),夏季( 普遍高温)。

2、我國大部分地區1月平均氣温由南向北逐漸降低,1月( 0℃ )等温線大致沿( 秦嶺-----淮河 )一線分佈。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氣温相差約( 50 ℃ )。

3、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 普遍高温 )。我國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温在( 20 ℃ )以上。

4、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 黑龍江漠河縣的北極村 ),最熱的地方( x疆的吐魯番 )。

5、根據氣温的南北差異,並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從北到南,可以將我國劃分為5個温度帶:( 寒温帶 )、(中温帶 )、( 暖温帶 )、( 亞熱帶 )、( 熱帶 )。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大的( 青藏高原)區。

6、從總體上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佈很不均勻。年降水量分佈的總趨勢是(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

7、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火燒寮 )、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托克遜)。

8、一個地區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係,反映該地氣候的( 乾濕狀況 )。

9、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氣候(濕潤);年降水量小於蒸發量,氣候( 乾旱 )。

10、根據氣候的乾濕狀況,可以將我國劃分為(濕潤)、( 半濕潤)、(乾旱)、和( 半乾旱)四類地區。

11、我國東南部以( 濕潤 )、( 半濕潤 )為主,西北部以( 乾旱)、(半乾旱 )區為主。

12、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 氣候複雜多樣 )和( 季風氣候顯著 )兩個主要特徵。

13、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緯度位置 )、(海陸位置 )和(地形)等。

14、我國東部地區為世界上典型的( 季風氣候)區,由北向南分佈着( 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和(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季風氣候的類型齊全。

15、我國西北部分佈着(温帶大陸性 )氣候。青藏高原地區分佈着獨特的( 高原山地 )氣候。

第三節河流

1、我國地勢( 西高東低 ),大多數河流自( 西 )向( 東 )流,最後注入( 太平洋 )。

2、在x疆北部,(額爾齊斯河 )向北流入( 北冰洋 )。這些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 外流河 )。

3、最終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 內流河)。

4、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結冰期等方面的特徵,統稱為河流的( 水文特徵 )。

5、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 京杭運河 ),全長( 1800 )千米。

6、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上的( 唐古拉山脈 ),注入(東海 ),全長( 6300千米 ),是我國長度( 最長 )的河流。也是我國流域面積( 最廣 )的河流,還是我國( 水量 )最大的河流。

7、長江是我國巨大的( 水能寶庫 )。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 上游 )河段。人們還把長江稱為( 黃金水道 )。

8、重點治理了灘多流急的( 川江 )和“九曲迴腸”的( 荊江)。

9、治理長江的關鍵是(防洪 )。

10、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 巴顏喀拉山脈 ),流入(渤海 )。黃河是我國的( 第二)長河。黃河干流像一個巨大的(“幾”)字。

11、黃河(含沙 )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時節往往形成( 凌汛 )。

12、在上游乾旱的寧夏、內蒙古境內,黃河塑造了( 寧夏 )平原和( 河套 )平原。13、黃河河牀逐漸抬高,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坎,黃河成為( 地上河 )。

14、新中國成立後,在黃河上游地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在中游黃土高原地區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在下游( 加固黃河大堤 )。

15、黃河上、中、下游分界線( 河口 )、( 桃花峪 )。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