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來源:文萃谷 2.85W

七年級的歷史是一門以陳述性知識為主要認知目標的課程,學生要掌握的的都是比較基礎的知識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歷史下冊必備知識

一、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1. 618年隋煬帝不惜民力,酷虐殘暴,導致農民起義,隋朝滅亡。

2.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號是“貞觀”。被唐太宗比喻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大臣是魏徵。

4.唐太宗認真吸取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我們把這些措施總稱為“貞觀新政”。

(1)、經濟上: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並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縛逐漸鬆弛。)

(2)、政治上:虛心納諫,選賢任能,完善制度(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舉制度。)(“三省”指的是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其中,尚書省下設六部。)

(3)、法律上:修改法令,編纂《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

(4)、民族關係上:密切與少數民族的聯繫。

5.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的內容:①政治上:虛心納諫,選賢用能,完善制度 ②經濟上:改革賦役制度,輕徭薄賦 ③法律上:修訂法律,寬省刑罰。意義: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

1、武則天登上帝位後,改國號為“周”,她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則天統治的措施:(1)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她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2)改《貞觀氏族志》為《 姓氏錄》,規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員都可列入其中;(3)武則天還大力發展科舉制度,並創立殿試製度,親自面試考生。(4)重視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負擔。(5)設北庭都護府,鞏固和開拓邊疆。

3、武則天統治時期,史稱有“貞觀遺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4、唐玄宗統治的前期,年號“開元”,由於他重用賢能,大力整頓吏治,對軍事制度、財政制度、漕運制度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使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5、唐朝出現的新型農業工具——曲轅犁,。新的灌溉技術——筒車,促進了土地開發,增加了糧食產量。提高了勞動積極性,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6、手工業方面,產品種類、生產規模、工藝技術超過前代。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7、唐朝疆域:東至安東,西到安西,北達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七年級歷史下冊知識

一、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

⒈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_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2.唐朝初年,人們從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啟發,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3、唐末,雕版印刷業已比較發達。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叫做交易憑據的印刷品——“印紙”。成都、洛陽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業中心。

4、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有明確時間記載的印刷品是唐鹹通九年(868年)印製的《金剛經》。

3.火藥的發明與古代的煉丹術有密切關係。唐朝,孫思邈第一次把火藥的配方在《丹經》記錄下來,其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藥王”。。唐末,火藥始用於軍事。最初的火藥武器叫“火箭”。宋代時,火藥廣泛應用於軍事上。

⒎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單孔大石橋,它被譽為“世界建橋史上的.一個奇蹟”。

它的設計者是隋朝的李春,他採用了單孔石拱的設計方案。作用:趙州橋的設計開創了世界平拱橋建築的先河,把人類造橋技術向前推進了一大步;體現出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結晶。

二、璀璨的文學藝術

1、唐朝是中國古代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也是我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唐詩無論題材、數量和藝術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時期的詩歌所無法相比的。

2、唐代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人杜甫和李白。文學家韓愈説:“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李”指的是李白,他的詩雄奇飄逸,想象豐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精神,人們稱他為詩仙;“杜”指的是杜甫,他的詩沉鬱頓挫,語言精練,真摯動人,富有現實主義精神,後人稱他為詩聖,

3、唐朝時期的樂舞十分發達,相傳唐太宗創作《秦王破陣樂》;唐玄宗創作《霓裳羽衣舞》。

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敦煌莫高窟所藏藝術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寶。主要以佛教故事為主;同時也反映許多現實生活的場景,生動地展現出敦煌藝術的奇特神韻和無窮魅力。其中以泥塑和壁畫為代表,飛天圖案是敦煌壁畫的象徵。

  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

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到戰國時,鐵農具使用範圍擴大。

⑵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戰國時期牛耕進一步推廣。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⑶影響: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土地利用率和農作物產量顯著提高。

二、都江堰

⑴時間:戰國時期

⑵人物:秦國蜀郡太守李冰

⑶目的:防洪灌溉

⑷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農田,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獲得了“天府之國”的美稱。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造福於人民。

三、商鞅變法

1.背景:⑴鐵農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廣,土地逐步私化。⑵封建地主階級產生,封建經濟發展。

⑶各國紛紛展開變法運動。

2.目的: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

3.人物: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具有法家思想。時間:公元前356年

4.內容:⑴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⑵獎勵耕戰。①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②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⑶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⑴秦國經濟得到發展;⑵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⑶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6.戰國時變法的影響:

⑴通過變法,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⑵地主階級統治代替奴隸主貴族統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