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來源:文萃谷 1.99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1

終於是要到寫讀後感的時候了。這本書這部史我都沒法説自己全看懂了。看懂多少寫多少吧。這本書是作者依照明史外加考證了很多史書後凝聚了的結果,裏面有作者的思考,有着作者的情感。是一本十足的心血之作。

我應該直接去看明史但選擇這本書也是有道理的。文筆精彩,人物細膩透徹,很能讓人感同身受,通俗易懂。

現在開始講內容。這本書講了朱元璋從那個改朝換代之際如何脱穎而出,如何成為新朝皇帝的故事。朱元璋有着過人的智慧和心性。他被同鄉湯和的信弄得無立足之地,那是命運的岔道口。他選擇了造反。元末民不聊生,饑荒遍野,有多少人踏上造反之路,然而只有朱元璋一人登上巔峯。朱元璋早期仁義機敏,他認為暴力不能解決一切。這是個智慧與勇敢完美結合的人。有的人一輩子也達不到這樣的境界吧。這一階段的成功也離不開他長遠的眼界。

朱元璋成一方之霸。面臨着周圍勢力的傾軋,這是歷史的進程,也是人性的殘酷。朱元璋目光遠大,暫不稱王,不引起元朝政府的注意。忍耐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戰火連連,生死無處尋覓,朱元璋依然堅定自己的信念,滅了其它一些小的勢力。張士誠的勢力被殲滅時,他也拒不投降。這是一個亂世英雄的節操,是這個時代的輓歌,就算身死也要保留一顆對自己王國的忠誠。陳友諒,厚黑學的'祖宗,也是悲涼的人。人説這世界最骯髒莫過於自尊心。一個鹽販的自尊心誰給?這也間接導致最後是他一人在戰鬥,但是別人先拋棄的他啊!一個人能走得快但不能走的遠,就是他的可悲之處吧。但他一直堅持下來了,死得其所。朱元璋的勝利是靠實力,軍事戰略的高度準確。所謂的硬實力與軟實力兼備。

朱元璋從一個乞丐終於坐到了皇帝的寶座。一個調絲慢慢奮鬥成國家最高領導者的勵志故事,古今罕有。朱元璋開始一步步實現他的願望。明朝四大案,各種社會制度。權力鬥爭也許是最殘酷的事情,多少血灑在皇帝的寶座上…最殘忍的還是,建文帝被朱棣取締,也許建文帝是個好人,但歷史是偏向有智謀心狠經歷過屍橫遍野的人的。很難以接受,皇帝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這個領導眾生的位置,沒有足夠的能力,是無法勝任的。就像這個世界從來都是有能力者的。

歷史是殘酷的,也許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只是盡人事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2

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之下,終於,把《明朝那些事兒》從頭到尾翻完了,從開學到現在,就快一個學期了,讀後感就是:沒有感覺,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

從朱重八到崇禎,兩百多年的歷史,皇帝、文臣武將、太監、宮女皇妃、社會知名人士等等等,當年明月就這麼慢慢説,一個一個説,然後我慢慢看,一個一個慢慢看,由剛開始的感情會隨着作者的筆觸大悲大喜莫大感慨到後來慢慢的寵辱不驚,無論裏面的人物經歷着什麼,我都僅僅在旁邊慢慢看他們的經歷,因為歷史,是我無法改變的,讀後感《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範文》。有人説《明朝那些事兒》有點胡説八道,是的,這點我贊成,但是這是一本正兒八經講歷史的書,我肯定看不下去。裏面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摻雜有作者個人的喜好和評價的。看書的'過程,僅僅是一個借當年明月的視覺來感受明王朝興衰起伏的過程。當然,裏面的每一次權謀都驚心動魄,每一個英雄都感天動地,每一個壞人都得有道理,好人卻好得沒有道理。可是他們終究的結局都是:成為歷史。

朱重八、朱棣、朱允炆、朱厚熜、萬曆、崇禎、劉伯温、于謙、徐階、張居正、嚴嵩、李成樑、李如柏、毛文龍、袁崇煥、高迎祥、魏忠賢……他們的嘴臉,好的壞的,一個個在大腦揮之不去。可惜的是,明朝歷史,連皇后,也只記載是馬皇后、王皇后、客氏,很少有正名。

高興的是,終於看完了,終於不用再考試複習的時候再糾結是看課本還是看《明朝那些事兒》——很多時候,選了後者,如果考得太爛,就是《明》的錯,如果考得很好,那是我努力的結果,哈O(∩_∩)O哈!嗯,安心複習,考完試幹正事去。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3

對於明朝滅亡,起初我很不理解。因為從兵力上看,清兵只有二十幾萬,李自成軍隊有一百多萬,但明朝卻擁有二百多萬大軍,而且還有關寧鐵騎、秦兵和天雄兵這樣厲害的兵種。後來我一查看地圖才發現,自從皇太極佔領遼東一帶後,明朝的很多地方已經失守了。

如果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兒子)不遷都到北京,還待在南京的話,明朝也沒戲。因為當時的河南正鬧災荒,李自成在那招了十三萬兵馬,這給明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再看兵種,皇太極的騎兵跟明朝最厲害的關寧鐵騎實力相差無幾。李自成的兵種雖然不厲害,但是崇禎時,收税太多,導致很多人都加入了李自成的軍隊。

後來明朝的'二百五十萬大軍敗退,在南京建都。(李自成在跟清軍鬥,當時沒顧得上南明)。小福王做了皇帝,統治南明。這位小福王,其實就是福王的兒子,而福王就是萬厲的兒子,為鄭貴婦所生,萬厲極為寵愛福王,但由於他不是太子,就封他個福王的稱號。福王特別愛吃,都有三百多斤了,他還是個守財奴。這位小福王跟他爸爸差不多,都十分昏庸。所以左良玉不幹了,這麼爛的主,他可不想跟着賣命。於是左良玉舉起了造反的大旗。

再説皇太極滅了李自成後,軍隊實力更加強大,在皇太極和左良玉的攻擊下,南明最終滅亡。從朱元璋1368年建立大明起到1683年南明滅亡,共計三百一十五年。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4

明朝,在它長達二百七十六年的統治時間裏,誕生了一個個偉人,發生了一件件奇事,這是一個偉大的王朝,一個人才輩出的王朝,一個無與倫比的王朝。

在《明朝那些事兒》裏,“勞模”朱元璋、“造**家”朱棣、懦弱的建文帝、貪玩的朱厚熙,不求富貴名利的政治家、野心家姚廣孝,以諸葛亮自喻的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等等,他們一個個從書裏栩栩如生的走進我的視線,並讓我記憶深刻。

個人見解,我認為明朝裏最偉大的皇帝是朱棣。他自幼隨父親四處流浪,過着顛簸流離的生活,小小年紀就展示出超人的軍事才能。為了爭奪政權、奪取皇位,不惜一切代價,卻任用賢才,他打來的`江山,有一半是姚廣孝替他得來的。姚廣孝那句:“我要給大王送一頂白帽子”,讓朱棣即興奮又恐懼,要知道朱棣除了自己的父親再就沒有第二個害怕的人了。當然他的造**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在打敗了N多個人之後,卻與鐵弦、盛庸等名不見經傳,但寧死不屈、非同小可的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最終還是他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他是一個成功的藩王,也是一個偉大的藩王。

更是他,在成為皇帝后,為國家獻出了一切。為了大明朝的江山,他不顧自己的辛苦勞累,一次次親征,打敗了久久困擾大明王朝的心腹之患——蒙古各部落。戰爭總是殘酷的,但對享受它的人,或許是一個展示自己命運的機會。一代英明神武的“永樂大帝”,開創了“永樂盛世“,使大明步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為中國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縱觀朱棣的一生,生於兵荒馬亂,又亡於御駕親征的途中,或許他喜歡這種金戈鐵馬的生活,或許這是他的命運,也或許這是他最好的歸宿。為了皇位,他不惜一切代價,違抗聖意造**,不顧他人安危。他實在不是一個好人,卻是一個好皇帝,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這個偉大的帝王如流星般隕落,大業未成,他的遺憾、他的堅持不懈、他的憂國愛民,實在是讓我感到可惜、可歎、可敬!

歷史已經過去,但當年的明月,依舊掛在那高高的天空,明朝那些事,卻留在我的腦海的深處,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在指引着我、警示着我、激勵着我,讓我心潮起伏,激情澎湃。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5

回顧《明朝那些事兒》覺得於謙(被凌遲)、夏言、袁崇煥(被凌遲)、楊繼盛(很慘,一言難盡),楊漣,五人墓碑記裏的那五個人都死的太冤,張居正死後墳被刨了,可愛的王守仁同志死後被罵了四十年(這麼好一個人,太不公平),胡宗憲自盡了,戚繼光死後家無餘財。按理説魏忠賢應該被活剮(害死了那麼多人),王振、劉瑾、嚴嵩、石亨、温體仁、徐有貞也該活剮,可惜這幾位老人家沒那麼好德待遇,死的也太舒服,太草率了(失望)。

不管是看電視,看電影,還是看書,每次我都對壞人的死十分不滿意,唯恐他們死不乾淨,覺的壞人死的太舒服,太痛快了。壞人都應該拉出去凌遲,活剮(這是應得的),要麼就是把命留着,再管吃管喝,然後還不讓他死(壞人十有_很怕死,不怕死的也有,比如漢奸劉魁勝),又不讓他好好活,慢慢折磨,每天揍一頓,或者割上一刀,辣椒水啊,老虎凳都用上(有點惡毒了),聽他號叫,這才叫報應,才解恨。

可惜世界世唯物的,我們也沒有一直翻舊賬的習慣。只希望這個世界上,壞人啊你別太壞,好人啊你別太迂腐、太寬恕(會被人利用)。因果報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但多行不義必自斃還可以信一信。

世界其實是很不公平的(事實),但是想到唐伯虎潦倒背後(電影、電視劇裏那個瀟灑的唐伯虎都是假的,不可信),有那麼高地藝術成就,徐文長科舉落第(一輩子就是個秀才),後半輩子孤苦伶仃(瘋,殺妻),渾渾噩噩,許多看到他的成就,佩服的`願意做青藤門下的走狗(鄭板橋,還哭着喊着,要……)。再看看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王守仁(聖人,和王守義<十三香>沒有關係)有心學傳世,孔尚任(官運不通)有《桃花扇》,連前幾年免除農業税,也要歸功於黃宗羲的一條經濟規律。想象我們還是挺幸福的。這次就到這兒吧,這段歷史也就到這兒吧,好多故事太沉重,卻無法掙脱,現在結局了(暫時),終於可以輕鬆一下子。

有人説懷舊不好,不知道,翻翻與歷史有關的書,算不算懷舊呢。但我還是記住了一句話:有富可敵國的財富,有傾國傾城的容顏,有博覽羣書的智慧,都不算強大,一個人只有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6

我有一個小收音機,每天睡覺之前,我都會用它聽《明朝那些事兒》這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這一本書講的是自從朱元璋打天下以後朝廷內部發生的各種有趣事兒,和在關外打仗的各種猛人。

自從聽起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我的歷史好了不少,還知道了不少歷史的真相。我開始只認為明朝的滅亡只是因為努爾哈赤造反這一個原因,聽了這本書,我才知道,明朝滅亡的原因不只有努爾哈赤造反,而是因為農民兵的起義使國家損兵折將、國家沒有錢發軍費造成了兵變、人心惶惶等多方面原因才導致明朝最終被清朝滅掉了。

我覺得明朝最壞的壞蛋非太監魏忠賢莫屬,而當時的皇帝是一個沒文化只會幹木匠活的“朱木匠”,對魏忠賢一點丁兒也不管,每當有事“朱木匠”都讓魏忠賢去幹,魏忠賢在那個時候的.地位簡直比皇帝還要皇帝,欺上瞞下、無法無天。但是,壞人總有一天會受到懲罰的。當下一代皇帝即位後不久,他嚴厲的處罰了魏忠賢,並把他趕出了京城,還派人去追他,但最終還是沒有追上他——他自殺了。

這本書很好,我推薦大家也去看一看。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7

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許多電視劇都演的他如何智鬥奸臣,看他如何娶得美人歸......然而,這些情節都不是他真正的生活。讀了《明朝那些事兒》,我才看到了真正的唐伯虎,那個從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變為懷才不遇的中年人,又成為心灰意冷,徹底墮落的老人。一個才子成為一個社會的敗類,真是當時封建時期的悲劇。

唐伯虎1470年生於商賈之家,他十分聰明,悟性很高,眾人誇耀他,使他整日飲酒作樂。朋友祝枝山勸告他不要這樣。唐伯虎聽從了勸告,開始苦讀。在鄉試中,唐伯虎考得第一名,又稱為應天府的解元。可是他在進京趕考的'路上,遇到了一個財子,叫徐經,答應唐伯虎可以在他那裏白吃白住。可是恰巧徐經買了答案,又和唐伯虎一起中了狀元。並且他還在發榜前説自己一定會是今科會元。結果被告了黑狀,關進了大牢。出獄後,唐伯虎回到了家鄉,可鄉里的人不再看得起他,連妻子兒女都敵視他,甚至連家門口的狗,見到他都汪汪大叫。這使他更加絕望,更加墮落。寧王朱宸濠要造**,把唐伯虎請了過來,他不願幹,裝瘋裸奔,最終逃了出來。後來他可謂是徹底墮落,他墮落的同時並催垮了他的身體,1523年,他鬱鬱而終。

去看唐伯虎的一生,説不冤,也有些冤,説冤,可他的言行就有些問題。看他的一生,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禍從口出。唐伯虎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對錯誤的人説了錯誤話。從此,他的人生從巔峯步入低谷,並且仕途盡毀,他正是因為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太過驕傲,枉打誑語,才落得這個下場。

當然,當時的社會也十分黑暗,考生們經常告黑狀,使得一些有雄才大略的人不能得以重任。如果考生都是一些正人君子的話,那他絕對能像電視劇裏説的那樣,懲治奸臣,報效國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不是如此嗎?什麼話對什麼人該説,對什麼人不該説,如果弄不清楚,是對我們的前途有一定的影響的。總之,唐伯虎的一生已經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管住嘴,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説自己不該説的話,才是最重要的。

悲慘的唐伯虎,只有那首《桃花庵歌》能訴説他的心願: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8

《明朝那些事》講述了明朝前後約三百年的歷史。故事生動有趣,笑話百出,讓我們在輕鬆愉快中瞭解了明朝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建都前與陳友諒進行了有名的鄱陽湖之戰。在這次戰鬥中,朱元璋帶領的20萬人只配備了單薄的漁船;而陳友諒則帶領60萬精兵強將,配備巨大的戰艦。雙方實力懸殊,朱元璋看似很難取得勝利,可他卻巧妙地利用了船小靈活的優勢——先用小船偷襲戰艦,殺死一千多名敵人,並奪得戰艦一艘。頓時,軍心大振。他趕忙乘勝追擊,又用小船裝滿炸藥,組成敢死隊,利用風力,火攻戰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朱元璋能以小勝多,以弱勝強,我覺得他真不愧是一個臨危不亂,有勇有謀的人,這使得他在萬分艱難的.情況下取得了勝利。這啟發了我,平常遇事不能慌亂,要及時想出對策。是啊,朱元璋遇到這麼大的困難都能想辦法解決,我們平時還有什麼不能解決的呢?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9

這本書讓我陶醉。《明朝那些事兒》給了我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本書是一本歷史書,它講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元末農民起義,到明末276年的`歷史。它幽默風趣,十分令人陶醉。

讀到“在朱棣的統一指揮下,明軍左右兩翼分別向瓦剌騎兵發動側擊,朱棣更是神勇無比,又一次親率大軍衝入敵陣,揮舞馬刀砍殺瓦剌騎兵,與敵軍展開激戰。”時,我十分佩服朱棣,身為一國之主,他非但沒有在後方休息,而是在前衝殺,揮舞馬刀殺敵:他十分神機妙算,將部隊統領得十分有序,沒有自亂陣腳,慌慌張張,而是兵分三路,三而夾擊,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朱棣真是一個勇猛如虎,神機妙算的皇帝。

又翻看了幾頁,又讀到了這一段“一個瓦剌士兵發現盤膝而坐的朱祈鎮,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脱下身上穿着的貴重衣物,出乎這位士兵意料的是,這個盤坐着的人根本不理他,看都不看他一眼”我深深地被朱祈鎮這位皇帝給鎮住了。他是一位皇帝,被俘後,他臨危不懼,哪怕用刀來逼她,他都不理不睬,無視那個人,被俘虜後,他卻仍然風度翩翩,風流瀟灑,展示出大明皇帝的尊嚴。我十分佩服朱祈鎮這位皇帝的臨危不懼,勇敢萬分。

這本書讓我瞭解了遠古時期的戰爭,奸詐,狡猾,智慧,勇氣。這讓我懂得了一個個歷史事件,讓我更加成長,更加聰明。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10

暑假裏,我閒着無聊,就去新華書店買了《明朝那些事兒》來解悶。不過,沒想到,這本書竟然如此好看,雖然它是一本寫歷史的書,但是我卻覺得它比漫畫書還要好看上一百倍。

就拿第二部《萬國來朝》來説吧,它寫了自永樂皇帝朱棣奪位的“靖難之役”後,朱棣的光輝事蹟——揮軍北上五徵蒙古,派鄭和七下西洋,南下討平安南等等,後來永樂於北伐蒙古中病逝。之後,明朝在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後,進入了動盪狀態。大太監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喪於土木堡,幸虧忠臣于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拯救了明帝國,但隨即又在兩位皇帝爭奪皇位中被奸臣陷害而亡。這本書中還採用pk的方式來增家加讀者對此書的興趣,用幽默的筆風講述當年發生的事。

在這本書中,還寫了許多迷團,如,建文帝之謎,明仁宗之謎等。作者以獨特的想法寫出了他的推理,讓人感到這個答案是正確的。

書中人物很多,有勵精圖治的永樂皇帝朱棣,臨危不懼的楊縛,足智多謀的楊榮,奸詐狡猾的王振等。在這些人物中,我最佩服的'是于謙,他聰明機智,敢於與壞人做鬥爭,面對百姓,他滿腔熱血,面對敵人,他臨危不懼。就是在刑場上,他仍然不怕,還作詩一首,這首詩就是《石灰吟》,他這種精神感動了我。我最瞧不起的是賣國賊喜寧,當他被抓時,竟然投降了敵人,還大言不慚地讓也先(也先是個蒙古首領)當皇帝,最後還是被自己的祖國的人殺了,他真讓人瞧不起,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所有背叛祖國的人,都會被祖國背叛。

《明朝那些事兒》讓我體會到歷史是很有趣的,讓我更為我的祖國有如此精彩高興,自豪,希望大家以後更加喜愛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11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和對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的一些評價。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觸很多。作者用一種很幽默的筆法將明朝厚重的歷史從枯燥乏味的史書中提煉出來,帶領我們透過重重歷史迷霧,拋開後人的主觀臆斷,走進一個真正的大明王朝,去感受和琢磨那些歷史舞台上的人和事。

猛人軼事傳千古,王侯將相一場空。淘盡無數英雄夢,是非曲折誰可鑑。這就是我對《明朝那些事兒》最深的感觸。

這本書講述了許多位明朝皇帝,有許多都讓人印象深刻。如:像鳳凰一樣歷經苦難,經過千錘百煉,最後浴火重生,建立一個光芒萬丈的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十五歲登上皇位,十七歲用過人天賦戰勝權臣楊廷和,十八歲杖責百官確立自己權威的絕頂聰明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躬行節儉,知人善任,六師屢出、漠北塵清,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員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的傳奇皇帝朱棣。

但最令我敬佩的皇帝卻是崇禎帝朱由檢。崇禎的一生不可謂不坎坷,上台以前,憋足了勁要幹掉那個死人妖魏忠賢,死人妖幹掉了,又出來黨爭,後金入侵,看準了袁崇煥,一頓折騰,後金沒折騰回去,袁督師倒折騰沒了,本想卧薪嚐膽忍幾年,搞好國內經濟建設,再去收復大好河山,結果出了天災,又出來若干人等搞內亂造反。調兵幹掉某些人,又出來了某些更狠的人(如李自成),再調兵,把某些更狠的人打下去,投降的投降,跑的跑,正準備一鼓作氣……

清軍打進來了。好吧,把全部主力調到遼東打個一年半載的清軍,好不容易把人熬走,後院又起火了,投降的再反,逃跑的又跑回來。很巧,又是大災荒,沒法活,於是大家跟着一起造反。簡單地説,崇禎乾的就是這樣一份工作:沒有工作範圍,什麼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言官)吵架,就是看人吵架(黨爭),穿得破爛,吃的也少,跟老婆睡覺也少,只睡五六個小時,時不時還有噩耗傳來,什麼北邊打過來,西邊打過去,祖墳被人燒了,部將被人殺了,東西被人搶了等等。崇禎的故事就是這樣,他挨棍子的數量,估計比某些狗血劇裏的悲催女主角要多得多,抗擊打能力更強。

不幸的是,崇禎以上所有的悲慘經歷與努力都無法換回一個幸福的結局,更不幸的是,他知道這點。知道結局註定失敗,他卻依然全力以赴,夜以繼日,任勞任怨,不到長城心不死,撞了南牆不回頭,直到最後結局,直到兵臨城下,依然沒有放棄。在崇禎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無比堅定的'人生信念,即使命運對不起我,我卻依舊不放棄,直至人生最後一刻。崇禎,一個了不起的人。

還有一個人,他是心學的集大成者,被後人稱為“四家”: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這四個稱謂他都當之無愧,他就是王守仁。文學自不用説,除了買官,混官場的哪個沒點文采;所謂軍事天才,就是不用上軍校,拿一本盜版孫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他不但會打仗,還打出了花樣,用兵方法堪稱詭異,生活中那個正直忠厚的老實人一到戰場就會立馬變得無比陰邪,讓對手叫苦連天;在政治上,他更是讓對手頭疼,看見他的時候煩,看不見他更煩,擔心他搞什麼陰謀詭計,鬥奸臣,玩手段,在政治場上混得如魚得水;但王先生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的哲學知行合一:要想實現崇高偉大的志向,必須有符合實際腳踏實地的方法,四百年後,一個年輕人看到了這句話,將之奉為行為準則,並據此改名為陶行知。王守仁,一個不世出的奇才。

透過《明朝那些事兒》,我明白了剛正不阿的好人固然值得敬佩,但有時候好人卻不一定能做成大事。拍馬屁,搞關係,並不是壞人的專利,為了心中最終的正義而一時隱忍等待機會,甚至做一些會讓自己揹負惡名之事的人更讓人萌生敬意與感動。包拯的權力來自明君支持,所以他能夠明察秋毫,懲惡揚善。可惜這樣的明君太少,所以才有一代將才岳飛的悽然慘死,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遺憾。因此,到了奸臣輩出的明朝中後期,耿直善良的海瑞只能造福一城一縣,而張居正、徐階卻能為天下萬民造福。

在此,我想向作者致敬,真的很難想象一個人是如何將內容龐雜,生澀拗口的史料轉化成生動直白的小説,真的很難想象一個二十九歲的人居然會有如此深刻的人生見解。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學。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12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以白話正説明朝歷史的小説,作者當年明月用輕鬆,幽默的語言細緻的描寫了大明朝兩三百年的風雨滄桑,興衰成敗!文章風趣的語言和通俗的講解,讓我感覺到歷史很有意思,很精彩。

我相信讀此書的前十章時,很多人都和我一樣,心中是滿滿的佩服和敬意。感歎朱重八從一個放牛娃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到開國皇帝的坐擁江山,俯視天下。白手起家,消滅了勁敵陳友諒,張士誠,打敗了曾經享譽世界的蒙古騎兵,終得天下。怎麼能讓人不敬佩他的過人智謀與雄才偉略?他奪取天下的過程實為一部傳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一舉動,懂得在農民起義並起的元末,囤積實力,隱忍鋒芒,在權力的路上保持清醒,這樣的人就是一條潛龍!

永樂帝朱棣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雄才英主,他曾是一地藩王,起兵造反終得皇位,但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遷都北京,修《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平定安南,出兵蒙古,他在位十幾年完成了幾件別的皇帝可能一輩子都完成不了一件的`大事。我十分喜歡作者當年明月對他的一句評價“他可能並不是一個好人,但他是一個好皇帝。”

在名將輩出的明朝,我最最敬佩的不是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藍玉等開國名將,而是鐵鉉,在建文帝潰敗時,許多將軍大臣,州府衙門紛紛向燕軍投降。而作為一個並不怎麼懂軍事的文官,鐵鉉能夠在軍隊逃跑之時,組織力量反抗,並使徐州久久未能被燕王攻破,足見他的智慧與勇氣。雖然最後未能挽救敗局,被抓,卻寧死不屈。他被割了耳朵和鼻子,還被將煮熟的耳鼻塞入口中。朱棣問他“甘否?”他回答説“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最後被凌遲處死。這些都能充分的表現他文人的氣節和赤子忠心,正氣凜然,可悲可歎,可歌可泣!

可惜的是,從明宣宗開始,宦官專權,如王振,魏忠賢等一批奸賊手握重權,禍亂朝綱。大明朝從此逐漸衰落。再加上從明初開始的閉關鎖國,雖然一時利於穩固重農抑商的明朝政權,但卻讓中國與世界缺少交流,逐步落伍。威威大明王朝經歷了兩三百年的風雨滄桑,最終在清兵的鐵蹄下奄然覆滅!無數風雲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沖淡!不變的是他們的雄偉事蹟與傳奇,為中華民族增添了無數的文化瑰寶。曾經的仁宣盛世,鄭和下西洋,大明王朝讓四海臣服,足以讓後輩引以為豪!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13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朝堂之上,孰是孰非,時間飄過,自見分曉。

劉伯温,智謀之士,藏於民間,顯在朝廷,恰逢洪武,飲病離去。

王守仁,能屈能伸,知行合一,傳王學於天下。

徐階,激流勇退是大智慧。

張居正,一鞭法和考成法,變法的勇氣必將推動時代的潮流。

常遇春,驍勇善戰,“殺降”未必是佳。

徐達,躬耕農畝,成名於戰,病疫於戰,是對勇士最好的'嘉獎。

袁崇煥,一代梟雄,能孤守邊關,因一視同仁(邊防線和京都)而不得志。

……以史為鑑,任重而行。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14

《明朝那些事兒》,由當年明月創作的史學小説,敍述了百餘年前曾經鼎盛一時的明王朝種種的血雨腥風。

當歷史老師第一次向我介紹它的時候,我便愛上了這本勾人心絃的小説,我一直為它牽掛。一次偶然,我同學在書城裏發現了它,把它收入囊中。一天後,她將它帶到了我的面前,我興奮不已!喊着求着的,才好不容易把它借了過來。那一晚上,我都是興致盎然的讀着它。它在我心裏早已不是一本普通的書了,而更像是我的'一個朋友,他孜孜不倦的和我探索着明朝的過往煙雲。

當年明月不愧於他的那些頭銜榮耀,他是真正做到了把枯燥的史實寫成了故事,讓不懂歷史的人看了都能懂的故事。我仔細地看着他寫出來的字裏行間,每次有歷史邏輯的時候,他都要向人們解釋明白,這些話語雖然淺顯易懂,但這才是最難得的,我彷彿看到了他在思索表達方式時那眉頭緊皺、處處堪憂的樣子。很明顯這本書證明他想通了,他頓悟了——其實,小説不需要華麗的修飾詞,也不是寫給某個人看的,它是給予每個人的,每個熱愛它併為之着迷的追求者的。

只有大眾的熱愛,才能使它成名,才能使當年明月成功!當一個想要服務大眾的人明白這些道理了之後,他就可能成功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15

看到最後作者的參考書籍,才覺得,歷史的書不是誰都能寫的,畢竟那都是真相,都是事實,你不能胡編亂造,你寫出來的東西要對歷史負責,也要對讀者負責。

自己從來不覺得讀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鑑,因為變數太多,之所以讀歷史,只是想知道的更多!每個人活的時間不過短短几十年,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通過歷史,你可以知道在你出生之前的幾千年或者幾萬年,我們的國家,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那些人是怎麼生活的.,國家是什麼樣子的呢……不過而已。也會想通過別人的一生,去替他自豪,替他唏噓,替他高興,替他遺憾……

讀歷史只為了解歷史,瞭解自己永遠不可能去經歷體驗的過程,讀完一本史書,總覺得自己也在那段歷史時光裏走了一遭,像一個隱形人一樣,別人看不到我,我卻能看到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看到他們的正義,也看到他們的貪婪,然後也暗暗去思索,自己的一生又該怎麼如過。這大概也就是讀歷史的意義吧。

喜歡作者的嚴謹態度,不知道的不瞎説,會去查史料,去實踐,去鑽研,這大概也就是一個學者應有的態度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