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優質教案

來源:文萃谷 9.83K

  【教材分析】

八年級語文上冊《蠟燭》優質教案

閲讀戰爭題材的作品,可以瞭解歷史,可以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和非正義戰爭的罪惡,可以看到真善美與假惡醜的兩個極端,可以看到人類意志力、智能、體能最大限度的表現,從而獲得有益的啟示。學習這篇課文,要注意把握敍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對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驚心動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語言,有自己的體驗和評價,還要努力提高閲讀的質量和速度。

【學情分析】

學習課文時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着重體會人物思想情感的深度。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細細領會語句的深層含義。

2、啟發學生怎樣抓住關鍵詞語,怎樣在假設、比較中品味。

3、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意藴,培養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學理念】

1、教師要成為語文教學的組織者和引領者。

2、要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獲取語文素養,並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豐富人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感知形象,領悟內涵。

2、難點:

根據課文的特點品味語言,揣摩細節。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注音:

地窯( ) 揣( ) 迫( )擊炮 瓦礫( )

堡( )壘 削( )去 聳( )立 枕( )

鞠躬( ) 匍匐( ) 腋( )窩 閃爍( )

僵( )硬 屏( )障 燭蕊( )

顫( )巍巍

2、釋義:

聳立:高高地直立。

屏障:像屏風那樣遮擋着的東西。

瓦礫:破碎的磚瓦片方。

精疲力竭:形容耗盡體力,極為疲乏。

匍匐:爬行;趴。

永垂不朽:姓名、事件、精神等永遠流傳,不可磨滅。

  二、導入

1、作家簡介:

西蒙諾夫,蘇聯作家,生於軍官家庭,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二戰期間任《紅星報》戰地記者,以後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我城一少年》、《俄羅斯人》、《日日夜夜》等均獲俄羅斯獎金。

2、導語:

往事如煙,在人們的記憶中有許多事情被時間磨蝕得犭跡斑斑,唯有一份高尚的情感深植人心,在二戰期間,有一位南斯拉夫母親將珍藏了45年的兩支結婚花燭,點在一位蘇聯紅軍士兵的墳頭,這一幕像熱鐵烙印在人們的記憶裏,今天我們懷着崇敬之情,去目睹那悲壯而崇高的一幕,感受反法西斯陣營的軍民用血肉凝結成的情誼。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2、這麼感人的故事,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請同學們想想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誰?記敍了一件什麼事?

3、整體感知全文,説説文中最令人感動的情景:

甲生:我最敬佩老人,自己年老體弱,卻能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掩埋烈士。首先尋找彈坑,然後用雙手一捧一捧地往外舀水,最困難的是搬動烈士的屍體,雖然距離不到十步,卻不得不坐下來休息三次,最後,終於把烈士拖到了炮彈坑裏。雖筋疲力盡了,卻仍然虔誠地掩 埋了烈士,如果沒有決心,沒有毅力,缺乏勇敢,是無法做到的。

乙生:我最敬佩老人,在埋葬蘇聯紅軍戰士時,她像掩埋自己的兒子一樣動情,掩埋前,她跪在死者旁邊,用手在死者身上畫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脣的前額,多麼真誠。最能體現老人對烈士崇高的愛,是她把自己珍藏了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年輕戰士的'墳頭,還有什麼比這更能表達其內心的情感呢?為了這位蘇聯紅軍戰士,老人盡心盡力,無私無我。

4、全文以蠟燭為線索,以老婦人活動展開情節,脈胳清晰,課文着力描寫了哪四個感人的因素?

一是環境危險,炮火連天,以老婦人不顧個人生死;

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三是對待烈士如親人,表現了母子情;

四是老婦人獻出一生中最愛,悼念紅軍戰士。

5、從文中發現了老婦人的哪些崇高品德?

臨危不懼 堅強毅力 博愛真誠 無私奉獻 理清思路

  第二課時

 一、繼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品味語言

1、她輕輕理好了他的頭髮,又費了很大的勁把他那一雙早已僵硬的手臂彎過來。

輕輕地像是怕弄痛,又像是怕驚醒了紅軍戰士,體現了老人的愛,很大修飾勁,可見老人付出的努力。

2、有一棵樹還沒有倒下,好像有一雙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雲了,單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

這個寫景句中的魔手削,從側面表現了戰爭的殘酷,傳神地反映了法西斯對人類文明的踐踏。

3、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着,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一點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燭光,不會熄滅永遠燃着是有象徵意義的,象徵着老婦人對烈士的敬意,象徵着紅軍戰士為了和平而獻出了生命;也象徵着兩國軍民的感情,象徵着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深情厚誼──這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國界,情同母子。

4、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説話,她不過抬起眼睛朝這些脱了帽的肅立着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莊嚴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後,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

這句話描寫了老婦人的動作,雖然沒有説話,但是此時她的心理是極為複雜的,有對烈士犧牲的哀痛,也有對紅軍戰士的敬意,因為她飽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對侵略者懷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對這些為了南斯拉夫人民的幸福而奉獻了自己全部的戰士,她深懷敬意,所以她對紅軍戰士莊嚴地深深一鞠躬。

  三、揣摩細節

老婦人想了半天,然後,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裏摸出件什麼東西來,揣在懷裏,慢慢地爬出地窯。初讀想了半天伸手摸揣這些神態和細小的動作描寫好像無關緊要,細讀則覺得很有必要,雖然沒有説明一連串動作的對象是什麼,但卻更能吸引人,因為這些描寫既細膩又神祕。

做好了墳堆後,老婦人就從她那黑色的大圍巾底下摸出她離開地窯的時候揣在懷裏的東西,又一個摸的細節,再次提到那件東西,儘管此時還沒有説明是什麼東西,但是揣在懷裏可知絕非等閒之物,作品中的兩次細節描寫,給文章增添了神奇的色彩,為這件老婦人極其珍貴的物品作了烘托。

  四、作業超市

1、文章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説一句話,豐富的內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表現出赤的,試揣摩文章倒數第四段,設想一下段中表現老好人的心理活動,並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2、張開想象的翅膀,抒寫心中所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