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讀後感1000字

來源:文萃谷 2.3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浮生六記》讀後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浮生六記》讀後感1000字

事如春夢了無痕,苟不記之,以負彼蒼之厚。這是寫書原因。【浮生六記】的精華是前兩記,若無前兩記,此書黯然失色。總體來説,全書基調是悲傷的,因為它是沈復悼念亡妻,在窮困潦倒的晚年時光,寫的一本小書。其中前兩記是記錄往昔美好的.婚後生活,最後兩記養生之道也許並不是他本人所做。沈復生前和死後都沒有什麼名氣,只是後人在書攤上翻到了他的小冊子,這本書才得以出版。林語堂先生對沈復文中所描寫的芸娘讚賞有加,他説芸娘是天下最可愛的女人。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且不説最後兩記是不是沈復本人所做,亦或是佚名作者被後人張冠李戴,單單看前四記,最吸引人的部分也絕對不會是晚景淒涼的沈復對自己懦弱無能的懺悔錄,不會是芸娘被逐出家門,終至操勞過度,顯出那下世光景,一病嗚呼的屈辱史。

感動讀者的是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愛情小故事,平淡温馨浪漫的婚後生活瑣事。

浮生六記裏,芸娘外貌清瘦,削肩長項,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她微露兩齒,神態中有一絲纏綿,令人之意也消。

誰説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偏偏卻腹有詩書氣自華。她喜好讀書,讀琵琶行,讀西廂,讀李太白,讀杜子美。女工之暇,挨字而認,漸通吟詠。夜間,她觀書出神,閲之忘倦。她甚至會寫兩首小詞,生平卻未曾得一師點通。無師自通,不可謂不聰明機靈。

她説杜詩錘鍊精純,李詩激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如此見識,實乃閨中人不能及也。她明白自己足不出户的侷限性,她説古文全在識高氣雄,女子學之,恐難入彀。唯詩之一道,稍有領悟。她的小人君子論更是可愛:“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無意間;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須借人之勢,其香也如脅肩諂笑。”

她不是那種“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的女子,對於胭脂水粉,她卻別有一番看法。“珠乃純陰之精,何貴?”

她雖迂腐,卻是遵從封建禮教女子的德。然而她是儒的表,俠的骨,佛的心腸。她也有其豪爽性情和瀟灑態度。比如她願意同沈復偕遊諸山;神誕之際,她女扮男裝,鬢為辮,添掃蛾眉,必要躬逢其盛。她願登太湖,攬其浩渺,如能得見閨中女子不能見之物,也是不枉此生。

芸娘是最賢的妻。她藏粥專待沈復,在沈復臨行前,強顏勸勉,代整行裝,並囑咐他:“無人調護,自去經心。”可是芸娘是個不幸的人。三口之家皆仰其供給。她敬上和下,卻因沈復的軟弱無能,被公公婆婆誤解,顏面掃地,被迫出門。最後因為沈復的小妾被人搶走,鬱郁而死。

【浮生六記】文筆極淡雅,所記錄的生活又極精緻,即使最後沈復不堪生活重負,那種骨子裏的清高依舊貫徹全書。有時人説,此書乃清朝小紅樓,我倒覺得比之不妥。此書格局不大,人物關係也不復雜,頂多算是記錄了一些文人風雅之事,例如插花,觀石,但也和紅樓夢極盡奢華的貴族生活相差懸殊。

浮生六記,以其真摯而動人情,以其温馨而暖人心,以其雅謔而發人思,以其深厚而催人淚。基調是悼亡,前兩記是精華。若無從前那讀書潑茶香的日子,也就無所謂日後那恨離別,那孑然一身,陰陽兩別的徹骨思念了,更不會有這本小記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