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1.71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細菌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細菌教學設計

細菌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細菌的發現過程。描述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通過對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結合生活實際,説出細菌的生殖方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利用網絡搜索資料,進行表達交流,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提高信息素養;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認識水平;培養學生利用信息,開展思考、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了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的實驗,認同科學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培養學生良好的衞生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二節:細菌的內容,這課內容包括細菌的發現、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生殖三部分。由於細菌個體十分微小,看不見摸不着,比較抽象,對於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八年級學生來説,平鋪直敍的講解恐怕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於是我根據他們喜歡上網、動手實踐強的特點,對教材作認真的解讀和適當的重組後,教學內容重新分為細菌的發現、細菌的形態、細菌的結構、細菌的營養方式、細菌的生殖、細菌的休眠體——芽孢六個小內容,層層推進,以任務驅動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學生對網絡的好奇心,力求通過互聯網中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教學手段,使抽象知識直觀具體化,降低學生認知難度。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的熱情,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細菌的形態;細菌的結構特徵及營養方式;細菌的生殖特點。

難點:巴斯德實驗的理解;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的比較;細菌的生殖。

教學之前用百度在網上搜索了與本節課有關教學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參考,瞭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接着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膚佳的廣告視頻、“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動畫、細菌形態圖片、“細菌的營養方式”視頻、芽孢形成和萌發視頻、細菌生殖圖片、細菌生殖過程視頻。

四、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播放舒膚佳的廣告視頻。生:觀看、產生好奇為什麼要洗手。師:提出問題:“為什麼要勤洗手?”;“手上的細菌肉眼能看到嗎?”

引入課題:細菌(二)交流合作、探究討論1.細菌的發現師:提出問題

①誰最先發現了細菌?細菌是怎樣被發現的?②細菌的來源,誰給出了正確解釋?③巴斯德怎樣演示了實驗?得出了什麼結論?④巴斯德被稱為“微生物之父”為什麼?

⑤通過巴斯德的這個科學故事,你對科學的發現有什麼新的認識?

生:討論交流細菌的發現、細菌的來源、巴斯德實驗的過程、巴斯德被稱為“微生物之父”的原因。

師:巴斯德曲頸瓶試驗FLASH演示

師:小結荷蘭人列文虎克最先用自制顯微鏡發現了細菌。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對細菌的來源給出了正確解釋: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2.細菌的形態師:提出問題

①細菌的個體特點?用什麼觀察?②細菌有哪些形態?

③細菌是獨立生活還是共同生活?

師:小結展示電鏡下幾種細菌形態、引導學生觀察並識別細菌的三種形態。3.細菌的結構

師:提出問題①細菌的結構有哪些?

②細菌是否由細胞構成?如果是,它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生物?③回憶動植物細胞,有哪些結構?

④比較細菌、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有什麼異同?⑤完成課本P60觀察與思考中的討論小題師:出示細菌的結構示意圖

師:小結細菌的結構特點:具有細胞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葉綠體。有遺傳物質──DNA。

4.細菌的營養方式師:提出問題

試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生:推測和交流細菌的營養方式的原因。師:播放細菌的營養方式視頻師:小結細菌的細胞內沒有葉綠體,所以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只能依靠現成的有機物生活,它的營養方式是異養型。5.細菌的生殖

師:提出問題

①細菌靠什麼進行生殖?②完成課本P61技能訓練③日常生活中如何搞好個人衞生?

師:展示細菌的生殖視頻,推測細菌的繁殖公式1個細菌繁殖的數目=2n(n為細菌分裂或繁殖的次數)生:完成課本P61技能訓練

師:小結細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要養成搞好個人衞生的良好習慣。

6.細菌的休眠體——芽孢

師:提出問題

①在極度惡劣的環境條件下,細菌會不會死亡?②由芽孢萌發成細菌是一種生殖嗎?③細菌有哪些結構使它無處不在?

④細菌無處不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麼做?

生:討論交流細菌在極度惡劣的環境條件下,能夠生存的原因、細菌無處不在的原因師:播放細菌形成芽孢視頻

師:小結細菌在極度惡劣的環境條件下,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加上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所以細菌幾乎無處不在,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三)學生課堂效果測試:

(1)最先發現細菌存在的人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通過嚴謹的科學實驗證明了細菌不是自然發生的。(3)細菌的形態有__________狀,__________狀和____________狀。(4)細菌和動植物細胞結構上最主要區別是:細菌雖有________集中的區域,卻沒有成形的________。

(5)大腸桿菌的結構與桃樹細胞相近,都有細胞壁,但大腸桿菌與桃樹的營養方式卻截然不同,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A、是獨立生活B、能否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C、能否進行呼吸作用D、生命活動是否消耗能量

(6)細菌是以什麼形式來對付不良環境的()

A、冬眠B、遇到不良環境死亡C、形成芽孢D、形成生殖細胞

(四)、課堂總結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

生:討論交流,總結這節課的知識要點。

【板書設計】

第二節細菌

1、細菌的發現:列文虎克

2、細菌的形態:桿狀、球狀、螺旋狀

3、細菌的結構: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4、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

5、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6、細菌的休眠體——芽孢

六、教學反思

這節課取得很好的效果,選題上面向實際教學問題,突出重難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根據老師佈置的任務,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網絡提供的資源,自主探究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提高信息素養,拓展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強調學生對網絡信息的有效獲取與加工,重視師生間基於信息的交流互動,符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細菌教學設計2

課標分析

《生物學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細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圍繞重要概念展開,精選恰當的教學活動內容,其教學方式可以是講授、演示、實驗、資料分析、討論等,以促成學生對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應用。

教材分析

細菌是生物界中一類重要的生物,瞭解細菌有利於更好地認識生物世界。教材通過細菌發現的過程,闡明瞭科學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這一觀點。通過介紹巴斯德實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細菌的個體很小,觀察它的形態需要在高倍顯微鏡和電鏡下才能觀察到,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讓學生了解了細菌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相比較,細菌突出的特徵是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外,細菌沒有葉綠體,這就決定了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細菌靠分裂生殖,細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點,使其幾乎無處不在。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了解細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係。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很強,大多數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生物學的方法。他們思維較活躍,不喜歡老師空洞的説教,而喜歡主動探究。而且,七年級已經學過動、植物細胞的相關知識,所以只要引導方法得當,這節課的內容應該可以掌握得很好。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描述出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

2、能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技能目標

1、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等思維能力和設計探究實驗的能力。(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細菌正反兩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學習,正確認識細菌與人類的關係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教學重點:細菌的結構特點和營養方式;細菌和人類的關係。3.教學難點:細菌的營養方式,探究實驗方案的設計。

教法設想

1、直觀教學法:通過課件的直觀教學手段,創設生物微觀世界,激起學生的感性認識,獲得生動的表象,促進對知識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學方法。

2、目標導向法:圍繞教學目標,步步激疑啟思,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程序發現問題,使學生逐層探索獲取知識。

3、推理法:培養學生學會辨證推理得出結論的方法和能力。使學生學習透過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內涵的方法。

學法指導

1、討論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解決疑難。通過討論,學生可以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加深理解,提高認識,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對問題的鑽研精神和訓練語言表達的能力。

2、觀察法: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和步驟;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帶着問題認真觀察、發現問題、解決疑難,培養學生形成敏鋭的觀察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有助於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

3、比較法:通過分析細菌與其他生物之間的異同和內在聯繫,使學生對細菌生命現象的認識和理解比單純的觀察更進一步。教學過程

導入

觀察:(展示腐爛水果的圖片)你熟悉這種情形嗎?你能解釋其原因嗎?

討論交流:細菌,一個同學們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對它瞭解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談談對細菌的一些認識。

細菌是如何發現的呢?

閲讀課文:請你閲讀書本P58—P59的相關內容,從中你可以獲取哪些重要信息?

細菌的發現

1、細菌的發現:17世紀後葉列文虎克

2、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提出巴氏消毒法)

你知道常州的品牌牛奶嗎?紅梅牛奶,它是利用什麼樣的消毒方法嗎?引出巴氏消毒法,並作簡單介紹。

通過閲讀,你對於科學的發現有什麼新的認識?

1、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科學的新發現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

2、巴斯德的故事告訴我們,平時只要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勇於實踐,就能發現自然界的奧祕。

從生物學的角度,細菌有什麼樣的形態結構呢?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觀察:展示細菌的形態圖,瞭解細菌的三種形態。

細菌的形態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細菌的結構怎樣呢?

觀察:展示細菌結構圖片。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並與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總結細菌的結構的特點。

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的?引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細菌的營養方式異養(腐生和寄生)

細菌的生殖

我們熟悉的植物是怎樣繁殖的?(種子和孢子),那細菌又是怎樣繁殖的呢?

觀察:課件展示①細菌的生殖過程,學生説出生殖的特點:二分裂

引導學生完成技能訓練,學生談啟示

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經常看到這樣一些現象,你能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嗎?

1、炎熱的夏天,食物容易腐敗,但放在冰箱裏的食物為什麼就可以保持較長的時間呢?

2、為什麼曬乾的香菇、木耳比新鮮的更容易保存?

3、在我國秦朝修建長城時,建造者的食物之一是存放在罐子裏用鹽醃製的蔬菜,你能説出醃製蔬菜,為什麼能保存較長時間的道理嗎?

從生活實例出發,引導學生分析,在此基礎上得出細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條件。(水分、有機物和適宜的温度)

這兩天,我們已感受到天氣的寒冷,那細菌是怎樣度過這寒冷的環境的呢?引出芽孢結構

觀察:展示芽孢的形成過程和遇到適宜條件萌發過程。強調芽孢是細菌的一種休眠體。從生殖特點和芽孢結構,引導學生思考細菌與它的分佈廣泛相適應的特點。

細菌和人類的關係

通過你的細菌的瞭解,你認為細菌對人類有利還是有弊呢?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1、學生交流

2、視頻播放:視覺強化,讓學生對細菌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讓學生感受細菌對人類既有益又有害,且利大於弊。

盤點收穫

由學生回顧本節所學知識,對本節內容進行歸納小結。

鞏固訓練

通過當堂測評的方式對本節內容進行鞏固加深理解和印象。課後作業對課時練本節的練習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的形式,要求所有學生都能掌握本節的重點基礎知識,對學有餘力的同學也能保證吃飽。

教學反思

在講課過程中滲透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合作探討學習的能力,並強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歸納總結能力這一理念,本節課的教學中,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討論歸納總結,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足之處是給予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從而導致課上教師説的多,學生説的少,雖然對多媒體課堂感興趣,但不利於教學時間的準確控制,影響實際教學的效果。在整節課中我沒有做到面向所有學生,忽視了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我覺得在課堂上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體驗,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高效主動地學習,以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