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範文六篇

來源:文萃谷 3.1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範文六篇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自己的策略為不同等分的餡餅塊分發同樣數量的紅豆,紅豆數量為12。

2.感知不同的數數方式及多種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與總體的關係。

3.積極運用自己的圖示策略記錄相關的數學問題。

活動準備:

豆子每人12粒以上;自制數數操作器、三等分圓的操作硬卡;圓片多個,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1. 觀察材料。

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來做豆豆餡餅,先看看我們都有些什麼材料吧。

(初步瞭解圓片、記錄紙、筆、豆子的用途)

2. 數豆豆做豆豆餡。

今天每個人需要取12顆紅豆,不多也不能少,説説你怎麼取到正好12顆紅豆呢?

(1)鼓勵並嘗試各種各種不同的數到12的方法。

(2)請你選一種自己能行的辦法,數出不多不少12顆紅豆到自己面前的小盤子裏。

3.第一次做餡餅。

(1)現在開始做餡餅,請把餡餅對摺一下,用筆把中間的摺痕用筆描出來。看看現在餡餅分成了幾塊?

(2)請你把12顆紅豆分到餡餅上,每塊紅豆一樣多,12顆紅豆都分完。

(3)説説你分的結果是怎樣的?

(4)説説我們剛才做了件什麼事?請你把剛才做的這件事用自己的辦法記在記錄紙上,記得告訴別人兩個內容:餡餅分成了兩塊,每一塊分到了6顆紅豆。

(5)幼兒操作、記錄。

4.第二次做餡餅。

(1)再來做餡餅,請把餡餅對摺一下,再對摺一下,用筆把中間另一條摺痕也用筆描出來。看看現在餡餅分成了幾塊?

(2)操作過程同上,感受分成四塊餡餅,每塊分到3顆紅豆並做記錄。

5.第三次做餡餅。

(1)有個難一些的問題,你能把餡餅分成同樣大小的三塊嗎?

(2)把你想到的辦法給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樣大的三塊?

(3)給幼兒提供三等分圓的操作卡,一個新的餡餅,運用操作卡,把餡餅分成3份。

(4)給三份餡餅分紅豆並記錄結果。

6.第四次做餡餅。

(1)請幼兒在三等分圓的基礎上,嘗試把餡餅分成6份,用筆描出來。

(2)給六等分的餡餅分紅豆並記錄操作結果。

7.活動總結。

(1)看自己的記錄紙,你記錄了幾件事情?

(2)從記錄的這些事情上,你發現的什麼祕密呢?(出示整理好的記錄紙,份數從少到多,數量從多到少)

(3)老師總結:看來,一塊餡餅可以用不同法方法分成相同的2,3,4,6份或者更多的份數,餡餅等分的份數越多,每一塊上能分到的紅豆就越少,可它們合在一起,還是原來的餡餅大小,紅豆也還是 12顆,做餡餅分豆豆遊戲真有意思。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小鬼當家“這一活動內容,組織幼兒學習為父母服務,通過買東西,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在活動中通過與同伴的互動交流,不但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在活動中水到渠成地讓幼兒掌握了仿編應用題的基本方法。

目的:

1、讓幼兒學會仿編和解答4的加減應用題。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據水果卡片自編4的加減應用題。

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請家長帶

幼兒去買東西,使幼兒瞭解一個買與賣的過程。

2、物質準備:

準備各種水果卡片,人手4個替代物作錢。

過程:

一、以“幫農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園裏的水果都成熟了,農民伯伯想請你們幫他摘水果,你們願意嗎?”(願意)

二、遊戲“摘水果”。

師交代遊戲玩法和規則。

三、分類活動:分水果。

1、引導幼兒將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間進行交流。

2、交代任務:將各種水果分別放在筐裏。

四、歌表演:《摘蘋果》。

“果園大豐收了,我們多高興啊,讓我們來唱首慶豐收的歌吧!”。

五、師通過情景表演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1、仿編4的減法應用題。

“摘完水果了,我覺得真渴啊,我該怎麼辦?(買水果吃啊!)可農民伯伯已經把水果賣給老闆了,我得去買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錢?(4塊錢)我只有四塊錢,這些錢啊只能買兩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該買什麼水果吃了。”

①師買了一個蘋果,提問題。

“剛才老師做了什麼事?(買蘋果)我原來有幾塊錢,(4塊錢)買1個蘋果花了幾塊錢,(1塊錢),仔細聽老師給你們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②引導幼兒瞭解仿編減法應用題的條件。

“給你們提了什麼問題?”(還剩下多少錢?)

“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還剩下3塊錢)

“你們是怎麼知道還剩下3塊錢的?”(因為老師原來有4塊錢的,買蘋果花了1塊錢,就還剩下3塊錢。)

③才出示算式卡:4—1=3,引導幼兒瞭解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學過了加法和減法,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減法)

2、仿編4的減法應用題。

“還剩下的錢我想買什麼呢?”

①師買了3根香蕉,提問題。

“陳老師買蘋果花了多少錢?(1塊錢)那買香蕉又花了多少錢?(3塊錢)仔細聽,老師又給你們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②引導幼兒瞭解仿編加法應用題的條件。

“剛才老師給你們提了什麼問題?”(一共花了多少錢?)

“小朋友是怎麼回答的?”(一共花了4塊錢)

“你們怎麼知道一共花了4塊錢啊?”(因為老師買蘋果花了1塊錢,買香蕉花了3塊錢,一共就花了4塊錢)

③出示算式卡:1 3=4,引導幼兒瞭解各個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加法)

六、幼兒仿編4的加減應用題。

“爸爸媽媽不在家,沒時間去水果店買水果,我們來當家,幫爸爸媽媽到水果店買水果吧,請小朋友看看,爸爸媽媽給每位小朋友準備了幾塊錢?”

1、提出編題方法。

4塊錢只能買兩次的水果,買一次水果後,問同伴一個問題;把剩下的錢買第二次水果後,再編一個問題,考老師。

2、請個別

幼兒進行仿編,師指導。

七、遊戲:“水果店”

1、分配角色,2個女售貨員,2個男售貨員,編2 2=4的應用題。

2、交代遊戲規則:

①水果攤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個。

②顧客買了一次水果以後,就得問同伴一個問題,剩下的錢買第二次水果後,再問老師一個問題。

③強調最後的一句話不能説出答案,應該提問題去考別人。

3、幼兒遊戲,師指導。

八、集體小評,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編的問題。

九、結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這麼棒,另外一個果園的農民伯伯也想請你們幫他摘果子,願意嗎?(願意)那就快跟老師去果園吧!”

教學反思: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要求:“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強調了幼兒園教育尤其是數學教育活動必須迴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我根據活動目標,結合幼兒學習數學的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小鬼當家“這一活動內容,組織幼兒學習為父母服務,引導幼兒通過買東西花掉用去的錢、一共花掉的錢為條件將運算溶入到遊戲中,剛開始發現幼兒對加法的理解較好,能通過組合算出最後結果,但有個別幼兒對較難的加減不太清楚,在數過手指後才明白相加的道理。在買東西的遊戲中,邊算邊練習找錢是對減法運算的培養,並且引導

幼兒用比多少的形式,找到各數字間的關係,在遊戲中溶入了數學教育,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興趣,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除了要觀察幼兒活動,還要指導幼兒在學習時遊戲的滲透。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準備

搭建好的6幢房子(簡單的:3幢一樣的房子;較難的:3幢不一樣的房子)

幼兒每人三張統計表(分別表示1、2、3號房子)、筆、大的黑板架、磁鐵。

 目標

正確點數15塊以內重疊擺放的積木,積累數數的多種策略。

嘗試記錄數數的結果。

過程

一、數一數,瞭解數重疊物的不同方法

1.桌上有什麼?(3幢一樣的房子。)

2.數一數每幢房子一共有幾塊積木,試試有幾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迴指導。)

3.小結:原來數重疊擺放的積木有不同的方法:一塊塊數、一層層數、一列列數、一排排數。

二、嘗試記錄,體驗數重疊物的不同方法

1.小房子變成3幢不一樣的房子了,請你用記錄表來統計每幢房子用了幾塊積木。

2.(出示記錄表)提問:記錄表上的數字和文字表示什麼意思?(1號、2號、3號房子分別用不同顏色的紙記錄,表格上的數字表示記錄的步驟。“數量”表示每一次數積木的塊數,“合計”表示這幢房子一共用了幾塊積木。)

3.要求幼兒嘗試用不一樣的方法分別數出3幢房子(1號、2號、3號房子的積木數量、難度遞增)各用了幾塊積木,教師關注幼兒數重疊物的不同方法(按塊數、按層數、按列數、按排數等)。

4.嘗試使用記錄表記錄操作結果。

三、交流驗證,積累數重疊物的不同方法

1.提問:×號房子用了幾塊積木?你是怎樣數的?(鼓勵幼兒分享不同的數數方法,引導幼兒發現錯誤的原因,並共同討論、糾錯。)

2.小結:數重疊擺放的積木時可以按層數,也可以按列數,還可以先數看得見的,再數隱藏的。統計時仔細一點,就能知道每幢房子用了多少塊積木了。

四、延伸活動

區角活動時,可以讓幼兒去嘗試數數那些重疊、遮擋得更多的房子。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一、活動背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在生活和和遊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並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係,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遊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重點 能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難點 能有發現身邊事物單雙數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恐龍10個、數字卡1—10,小動物若干、勾線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摸口袋,引起興趣

師(神祕的口吻):你們看,這是魔法師的口袋,裏面會藏些什麼呢?

師:原來是這麼的恐龍啊,我們來數一數今天來了多少隻恐龍好不好啊?【評析:孩子們都爭着搶着想來摸口袋,一下就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運用幼兒最喜歡的恐龍來複習10以內的數數,幼兒能開心、認真地進行點數。】

二、幼兒自由探索

師:現在呢到了恐龍要回家的時候了,可是恐龍回家要過山洞的,一次只能過兩隻,你們想想有什麼辦法讓它們在最快的時間內的回家呢?【評析:為後面的單雙數學習留下伏筆,使數學活動由枯燥變得生動有趣。】

三、學習單雙數概念

1.幼兒進行動物找對遊戲

師:老師今天還請來了許多的動物來和我們做遊戲呢?(教師講遊戲的規) 師:都找到對的有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

師:有一隻單出來沒找到對的是哪些動物?它們的數量是多少?請小朋友將單出來的動物與相應的數字圈起來。(請個別幼兒進行示範,師生共同歸納出單雙數的含義)

2. 教師小結: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而且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你們看一看,發現沒有單數挨着雙數,雙數挨着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評析:在這個環節通過遊戲我和小朋友一起了分析大家的發言,同時對出錯的幼兒進行了單獨講解和指導。最後,師生共同歸納出單雙數的含義,這樣一來加深了幼兒對單雙數的理解,使幼兒的數理邏輯智能得到了發展。】

四、在遊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1)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2)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3)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4)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並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評析:讓他們動手操作,使小朋友成為活動的主人,從而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並能在已有的基礎上鞏固所教授的新知識。】

3. 集體遊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評析:讓小朋友在生活中簡單的、愉快的記住單雙數。】

五、活動反思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讀漢字“一”到“十”。

2、能順數1—10和倒數10—1。

3、享受集體遊戲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一”到“十”字卡。

2、有漢字數字的物品,例如日曆。

3、青蛙頭飾10個,輕快的音樂

教學過程:

1、請幼兒在日曆上把漢字“一”到“十”找出來,一起認讀。

2、與幼兒玩遊戲,十人一組,扮演小青蛙,身上順序掛着“一”到“十”的字卡。

3、聽老師的話做動作:

(1)十隻青蛙蹦蹦跳,一隻青蛙跳下水,撲通一聲不見了。(掛有字卡“十”的幼兒邊做動作邊跳到一邊。)

(2)九隻青蛙蹦蹦跳,一隻青蛙跳下水,撲通一聲不見了。(掛有字卡“九”的幼兒邊做動作邊跳到一邊。)

4、活動餘此類推,直至只剩下一隻青蛙。

5、最後所有青蛙又返回來。(十位幼兒手拉手。)

6、請幼兒按身上的字卡順序排列,由一到十數一次,然後由十到一再數一次。

教學反思:

本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孩子們都積極參與。通過活動,幼兒能認讀漢字“一”到“十”,並能順數1—10和倒數10—1,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和邏輯性,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和享受集體遊戲的樂趣。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規律。

2,培養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活動內容】

  一、自主探索,發現物體的排列規律。

1,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分組操作。

2,擺積木,提供兩種顏色的積木,讓孩子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3,擺餐具,提供若干一次性的勺子,讓孩子按勺子把朝上朝下的變化規律排序。

  二、探索活動的交流。

1,提問,你是怎麼排的?

2,引導孩子想出不同的排法,並排一排,強調排列的規律性。

3,討論和小結,練習表述:XX和XX是按照XX順序排列的。

提示:排序的方法有很多種,出了按形狀,顏色,數量等特稱排序外,還可以按照方位,類別等特徵進行。

  三、小小設計師

1,運用自己有排序知識,給毛巾,牀單,手絹等設計花邊或者圖案。

2,請孩子介紹自己設計的作品,説明圖案的排列規律。

提示:鼓勵孩子大膽發揮想象,進行“設計”,成人只需提示要按照規律排列圖案。

  活動要點:

1,觀察大自然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是這一部分知識學習的真正意義。

2,帶着問題觀察事物,將所學到的知識滲透並運用到生活中,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