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和商品經濟教案設計

來源:文萃谷 2.03W

《商品和商品經濟》是政治知識的一部分,不知道大學聯考時會不會考到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商品和商品經濟教學內容,以供參閲。

商品和商品經濟教案設計

  商品和商品經濟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含義、存在條件及基本類型,掌握商品與物品、商品與勞動產品的區別與聯繫;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覺悟目標:學好商品經濟理論,有助於正確認識經濟現象和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學生樹立商品意識,為將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好理論上的準備。

  商品和商品經濟教學重難點

商品的含義及商品經濟存在的條件

1、商品的含義

商品的概念是本課乃至全書最基本的概念,以後課文中的一系列內容,都是建立在這個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的,所以商品的概念是本課的重點,必須讓學生對它有一個比較透徹的理解。

要準確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須把握兩個條件:一是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二是必須用於交換。要讓學生對商品有正確理解,可以先讓學生閲讀課文,然後教師講清商品的要領並通過插圖講解商品、勞動產品和物品之間的關係,最後讓學生製出表格,以加深理解。

⑴商品不是從來就有的,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而逐漸產生的,是個歷史範疇;

⑵商品反映的是一種生產關係,是商品生產者相互交換勞動的關係;(商品體現人們交換勞動的關係)。

⑶隨着條件的變化,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轉化的;商品一旦離開流通領域,就成了消費品或待消費品了。

2、商品經濟產生和存在的條件

商品經濟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有着產生和存在的條件,理解它的產生條件,可以進一步理解它存在的條件,這就為理解社會主義社會存在商品經濟的原因打下了基礎,因此,這部分是本課的難點。

學習這部分要弄清下面幾個問題:

⑴商品經濟產生的過程。

講這部分時,要注意講清什麼是商品交換?什麼是商品生產?什麼是商品經濟?幫助學生加深對商品經濟及其產生過程的理解。

⑵商品經濟的產生條件:社會分工和私有制。

⑶商品經濟的存在條件:社會分工(需要,商品經濟存在的基礎。);生產資料屬於不同的所有者(交換,不能無償取得)(包含着私有制,但在社會主義社會只能用這個説法)。

⑷商品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小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三種類型。(三者的根本區別在於所有制基礎不同)

  商品和商品經濟教學準備

【教學方法】舉例法,討論法,閲讀法,講解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一套

  商品和商品經濟教學設計步驟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什麼是經濟和學習經濟常識的意義。從這節課起,我們正式開始經濟常識這門課程的學習。

首先,老師請同學們看一樣東西(展示道具:一對石膏製成的小娃娃),這是朋友送給我的小禮物,下面請同學們回答:這是什麼?(提問)好,同學們回答的都對,它既是小娃娃、小禮物,也是個小東西、小物品。試想,如果我把這對小娃娃拿到市場上去賣,那它又是什麼?(商品)商品是經濟常識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們第一課就來學習有關商品和商品經濟的知識。首先,同學們迅速翻看教材,看一下本課包括幾節,各節都是什麼?

第一課 商品和商品經濟(板書)

(提問本課內容)包括三節,分別講了商品、貨幣和價值規律三方面內容。首先我們來學習:第一節 商品 (板書)

下面同學們迅速瀏覽本節,看一看這一節共包括幾個框題,各是什麼?這三個框題從三個方面闡述了商品的相關知識,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框:一、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板書)

(二)講授新課

一.商品的定義。

(提問)請同學們舉例説明什麼是商品?

(學生答)人們從商店或農貿市場買來的糧食、蔬菜、雞蛋和肉;從百貨商店買來的電視機、錄音機、書和本;工人買來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農民買來的化肥、農藥和拖拉機……總之,凡是用錢買來東西都是商品。

(教師)“凡是用錢買來的東西就是商品”, 這只是從我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從現象上看問題,我們要求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給商品下個科學的定義。

“概念”是對於同類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質的特性的反映。我們要給“商品”這個概念下個科學的定義,就必須從千千萬萬、形形色色的具體商品中概括出它們的共同本質。

(提問)你們能從糧食、蔬菜、衣服、農藥、化肥、鋼筆、書籍等物品中説出為什麼稱它們為商品嗎?換句話説,商品必須具備什麼條件?(目的:由具體到抽象,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商品的定義。)

(同學甲答)凡是商品都必須是勞動產品。如我們買來的糧食、蔬菜、衣服、鞋帽,農民購買化肥、農藥,工廠購買機器、設備,都是工人或農民的勞動產品。

(教師講解)同學甲説的對,凡是商品都必須是勞動產品,但勞動產品就一定是商品嗎?

(同學們看書第6頁的“想一想”)

(同學乙答)勞動產品也不都是商品。。如農民種的糧食、蔬菜,留着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如果農民生產10000斤糧食,賣出8000斤,剩下2000斤自己吃,這2000斤糧食就不是商品。

(教師講解)同學們回答正確。通過討論,我們可歸納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凡是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板書)

勞動產品必須用於交換才是商品(板書)

可見,商品的定義是:“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板書並指導劃書第6頁第2段)

一件物品要想成為商品,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它必須是勞動產品,人們在它身上付出了體力或者腦力勞動。其次,它必須用於交換,這個交換指市場交換。交換的狀態可以理解為正在交換和準備交換。(舉例)下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深化商品的概念。

A. 自然狀態下的陽光,空氣?

B. 商店裏賣的農夫山泉,樂百氏是不是商品?

C. 聲音不是商品,美國加州某青年遊歷全世界,錄下了各種鳥鳴,松林喧譁,瀑布奔瀉,小溪潺潺的聲音,經過剪輯,開辦了“自然之聲”豪華商店,滿足人們迴歸自然的心理需要,成為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興隆,這種聲音是不是商品?

D. 農民向地主繳納的地租是不是商品?

E. 有人出售自己的腎臟器官,這是不是商品?

F. 你從商店買來送給同學的生日禮物是不是商品?

G. 廢品是不是商品?廢品收購站收購的廢品是不是商品?

通過這些特例我們可以知道,商品與其他物品或者勞動產品有這樣的關係

表1

區別

聯繫

商品

用於交換,商品有價值,

商品是個歷史範疇

二者都是勞動產品

二者都有使用價值

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其他勞動產品

不用於交換,沒有價值,勞動產品是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範疇。

其他非勞動產品的物品

不是勞動產品,

不用於交換(特殊情況除外)

物品是個永恆範疇

所有物品都有使用價值

三者關係:自然物品 經過勞動加工 勞動產品 用來交換 商品

想一想:元旦,同學們互送禮物,大李把自己做的玩具送給了小明,小明到商店買了玩具,然後把玩具送給了大李。這裏三次出現的玩具都是代表商品麼?為什麼?

(生答師歸納)大李自己製作的禮品雖是勞動產品,但不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所以不是商品。小明買來的禮品,在商店和在生產廠家時是商品(待交換或為交換而生產),一旦買回家,就退出流通領域,成為消費品。小明再把它送給同學,是為了發展友誼,而且是為了交換。小明與接受禮品的大李的關係不是買賣關係,所以他送出的禮品不是商品。強調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不是固定不變的,可以轉化,商品一旦離開了流通領域,就成了消費品或待消費品。

二、商品和商品經濟的產生

剛才我們説到商品是一個歷史範疇,商品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會永遠的存在下去,商品有一個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那麼商品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

原始社會的很長一段時期,人們過着衣不蔽體,食不裹腹的生活,根本不可能有剩餘產品,更不要説交換了。所以,當時,沒有商品,也沒有商品交換。------------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即農業和畜牧業的分工。原始人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發現,一顆種子可以長成一顆大樹,可以結出更多的莊稼,這形成了最初的農業;人們在打獵過程中,把多餘的牲畜圈起來,經過繁殖,形成了最初的畜牧業。這時,有了偶然的`剩餘產品,當一個部落出現了產品的剩餘,同時另一部落也有剩餘,這時,兩個部落的首領會考慮用自己部落的剩餘產品交換其他部落的剩餘產品.雖然這種交換隻是偶然發生的,我們稱之為偶然的物物交換,但是畢竟勞動產品用於交換了,這意味着產生了商品,而這種互相交換勞動產品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商品交換。有了偶然的物物交換,就出現了最初的商品和商品交換。--------歷史繼續發展,到了原始社會末期,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到了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即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這時生產工具又有了很大的改進,產生了私有制。在私有制的條件下,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剩餘產品也不斷增加,人們逐漸認識到他們所生產的勞動產品不僅僅為了滿足自己消費,其中有一部分可以用於交換,換取他人的勞動產品滿足不同的消費需要。因此,人們的生產不再是單純為滿足個人需要而進行的生產,有一部分從專門從事手工業,產生了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即商品生產。到此為止,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都產生了,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密切相連:商品生產以商品交換為目的,商品交換以商品生產為基礎。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就是商品經濟。商品生產必然和商品交換結合起來,形成了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經濟形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

商品生產———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的生產。

商品交換———一種商品和另一種商品相交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出:

1,商品和商品經濟並不是同時產生的,商品是在人類第一次社會大分工時就產生了。而商品經濟則是在原始社會末期,人類的第二次社會大分工時才產生的。

2,從人類發展來看,是商品交換在先,商品生產在後;而現在社會的情況則是商品生產在先,商品交換在後。

3,商品經濟是直接以交換為目的經濟形態,與之相對立的則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這些都屬於經濟形態。商品經濟既然也是一個歷史範疇,那麼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產品經濟將會取代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商品經濟————產品經濟

(一)單項選擇題

1、一種東西要成為商品,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其中,首要的條件是( )

A、勞動產品 B、用於交換 C、具有使用價值 D、有用的物品

2、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根據這一含義,下列説法中正確的是 ( )

A、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凡勞動產品也一定是商品

B、商品必須是供他人、供社會消費的,凡是供供他人、供社會消費的一定是商品

C、一種勞動產品,只要生產目的是用於交換,它就是商品

D、只有處於現實的交換過程中的勞動產品才是商品

3、下列選項屬於商品的是 ( )

①居民使用的自來水 ②觀眾收看加密的有線電視節目

③中國政府給受難的伊拉克人民的人道主義援助 ④用於治療“非典”的各種藥品

⑤廢品收購站收購的廢品 ⑥同學在外住宿所交的房租

A、②③④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④⑤⑥

4、在一些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地方,有人將經過加工的新鮮空氣裝入密封的容器中出售。這些新鮮空氣之所以是商品,是因為 ( )

A、該地沒有新鮮空氣

B、這些新鮮空氣是人們的健康保證

C、這些新鮮空氣是人們的勞動產品,人們通過交換才能獲得

D、有人出售這些東西,有人需要這些東西

5、商品經濟產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出現 B、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的出現

C、生產力的不斷髮展 D、社會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現

6、從現階段看,導致商品經濟存在的條件是 ( )

A、階級的存在 B、社會分工的存在和生產資料分屬不同的人

C、生產力的高度發展 D、社會生產關係的調整

7、關於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歷史順序,下列説法正確的是 ( )

A、同時出現,因為商品經濟包括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

B、先有商品生產,後有商品交換,因為只有生產出產品以後才能進行交換

C、先有商品交換,後有商品生產,因為偶然的商品交換先於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

D、有的地區是商品生產在先,有的地區是商品交換在先

(二)非選擇題

8、請你判斷下面所列是否為商品,並説明理由。

①自然界中存在的空氣、陽光

②醫院中使用的氧氣

③廢品收購站收購的廢塑料製品

④商店中待售的彩電、冰箱

⑤農民自產自銷的糧食

10、(辨析)有用的物品就是商品。

11、(比較分析)請説明物品、勞動產品、商品三者間的關係。

參考答案:1、C 2、D 3、C 4、C 5、C 6、B 7、C


熱門標籤